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通用12篇)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通用12篇)】,供你選擇借鑒。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1
活動目標
1、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讓幼兒感受有朋友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語言、交往、合作及協調能力。
3、幼兒初步學習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朋友間的矛盾。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5、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熟悉并會表演《拉拉勾》。
2.、場地準備:布置一個表演舞臺。
3、物質準備:電腦、投影儀、課件《小猴找朋友》、《找朋友》音樂各一。
活動過程
1、游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組織幼兒玩音樂游戲《找朋友》,體驗交朋友的快樂。
2、播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有朋友的快樂。
教師結合課件,通過學習故事《小猴找朋友》,讓幼兒知道怎樣才能找到好朋友。
(1)講述后提問:小猴子為什么前三次沒有找到朋友?媽媽是怎么對小猴說的?第四次小猴子為什么很快找到了朋友?
(2)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3、游戲《猜朋友》,在合作中增進彼此友誼。
(1)一名幼兒上臺說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如:她是個女孩子,有長長的辮子,會彈鋼琴,眼睛大大的。
(2)其他幼兒根據描述特征猜出這位朋友是誰。
(《猜朋友》這個游戲環節很受幼兒的喜歡。每個孩子都有好朋友,每個孩子都有發言的欲望。而且這些孩子相處快一年了,誰是誰的好朋友幼兒一般都知道,所以當幼兒上臺說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時,下面幼兒猜測的準確很高,幾乎沒有錯的,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非常好。在這個環節中,一方面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激發了幼兒擁有好朋友的自豪感,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
4、談話活動《說優點》,培養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幼兒分組開展談話活動:說出朋友的優點,并說說自己應該向好朋友學什么?
(幼兒先分組討論,再歸納總結,幼兒不再局限于自己好朋友的優點,而是從眾多幼兒口中認知到不同好朋友的優點,提高了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規范了幼兒的行為標準。)
5、歌表演《拉拉勾》,幼兒學習與朋友鬧矛盾的處理方法。
(1)幼兒隨音樂進行表演。
(2)表演后啟發幼兒討論:如果你和朋友鬧矛盾了,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拉拉勾》是幼兒比較喜歡的音樂律動,歌詞講述的是幼兒由生氣到和解的過程。幼兒與好朋友共同表演律動后,再來討論怎樣解決朋友間的矛盾,讓幼兒在輕松的氣氛中打開了話匣子,想出了很多的辦法,如:惹朋友生氣了趕緊說"對不起";講笑話給朋友聽;和好朋友握握手和好等。)
6、教師小結,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2
1.觀察超市各種商品的陳列與擺放。
2.體驗自主購物過程,感受獨立購物的樂趣。
3.簡單了解超市里工作人員的不同分工。
活動準備:
1. 向家長說明本次活動的意義,請家長配合利用周末或晚飯后散步時間去逛超市,大致了解不同區域內5元以內的商品。
2. 在家長的配合下為孩子準備5元錢和購物袋。
活動過程:
一、談話,明確本次活動目的要求。
1.結合幼兒原有經驗組織談話,明確本次活動目的要求:觀察并自主選擇商品,獨立購物。
2.明確過程中的幾個注意點:
(1)注意超市中購物的禮儀;
(2)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錢、物和購物小票。
二、逛超市,體驗自主購物過程,感受獨立購物的樂趣。
1.教師帶領幼兒全面逛一圈超市,幫助幼兒了解物品是分類、有序擺放的如:家電類、點心類、文具類、蔬菜類、水果類、水產類、日用品、肉食類等,每一類物品都是擺得整整齊齊的。
2.引導幼兒了解超市里有導購員、收銀員、顧客等。
3.幼兒自主、文明選購自己想買的商品(提醒大家在相對固定的區域中選擇,選擇時盡量不將貨架上東西弄亂)
4.鼓勵幼兒有序文明付款,并能與收銀員簡單交流,結束后會整理好物品、零錢及購物小票。
三、交流、分享獨立自主購物的快樂。
1.說說超市物品分類與擺放的特點。
2.幼兒互相交流自己逛超市的一些感受,說說自己從選擇到購買的過程。
3.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3
設計意圖:
春風得意,春意盎然,春天的腳步已來到我們身邊,為了讓幼兒增長見識,更好的親近大自然,開闊幼兒的眼界,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風景,體驗社會實踐活動帶來的快樂,以此增進親子感情,促進同伴間的友情,為家庭間的相互交流打下基礎。進一步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和大自然的豐富多彩。
活動時間:
20--年4月12日(星期五)上午8∶30
活動地點:
口孜鎮壩子南空地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家長、老師共同分享參與游戲的樂趣,加深家園情、師生情、親子情。
2.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孩子的交往能力的發展。
3.在活動中,讓幼兒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無窮奧秘,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鈴鼓、照相機、游戲材料及獎品等。
2.家長準備:適合外出的衣服、垃圾袋、一次性桌布、濕巾等。
3.孩子準備:準備一個節目、適合外出的衣服。
4.其他準備:安全意識及環保意識的教育。
活動過程:
一、家長到達目的地——壩子南空地集中(8:30——8:40)
活動前談話:教育幼兒要注意安全,拉著大人的手游園。要愛護花草樹木,講衛生、有禮貌。要求家長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一切聽從指揮,遵守活動規則。鼓勵幼兒去大膽地發現、大膽地提問。
二、親子游戲(9:30——10:20)
1.找寶寶
準備:每位家長自己準備一塊紗巾
規則:寶寶大聲的呼喊家長讓家長知道自己在哪里。
玩法:家長蒙上紗巾站在圓圈中間,幼兒拉成圓圈。音樂聲起家長就蒙眼尋找自己的寶寶,音樂結束后家長拿掉紗巾,看看自己是不是找對了寶寶。(找錯的家庭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
2.玩報紙
走小路:家長把兩張報紙依次鋪在地上,讓幼兒從報紙上走到對面。多組進行游戲,先到達目的地的一方為勝。
三、快樂分享(10:20——10:50)
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味美食。鼓勵幼兒大方地與同伴交換食物,培養幼兒大膽、友好、個性活潑等良好品質。
四、集體留影(11:00)
五、活動結束
家長帶幼兒回家。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殘疾人,體諒他們生活中的種.種不便。
2、激發幼兒幫助殘疾人的情感。
3、引導幼兒學習殘疾人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糖若干,眼罩若干。
2、課件、《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了解什么是殘疾人。
提問:他們是些什么人?他們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盲人、聾啞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礙的人都是身體有缺陷得人,我們叫他殘疾人。
二、通過實踐體驗殘疾人的不便。
1、請一位幼兒帶眼罩上來拿玩具,體驗盲人的不方便,并讓幼兒談感受。
2、幼兒用一條腿走到老師身邊,體驗一條腿走路的不方便,并讓幼兒談感受。
3、幼兒用一只手來剝糖,體驗一只手做事情的不方便,并讓幼兒談感受。
三、幼兒看畫冊學習怎樣幫助殘疾人
1、我們來看畫冊中的圖片,你們看看圖片中都有什么?圖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如果是你你怎么做?
2、在我們身邊不光有盲人、聾啞人,還有智力殘疾人、肢體殘疾人,他們在生活中會遇到什么困難?我們應該怎么辦?
四、看畫冊圖片學習殘疾人堅強,勇敢身殘志堅的精神。
1、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2、教師講述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引導幼兒向殘疾人學習。
教師小結:他們在生活上都有很多的不方便,我們應該關心幫助他們不能譏笑他們。這一些殘疾人身殘志堅,通過自己的艱苦的努力和鍛煉,取得了很多驚人的成績,小朋友要學習他們堅強的意志,也要樂觀地面對生活。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圖書以及生活中的數字作用很大,有各種不同的用處。
2、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3、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兒童讀物若干本,有關條形碼的錄像(書店里顧客付錢時的情景片段),各種有關數字的錄象或照片。
活動過程
1、在圖書中尋找數字朋友。
幼兒自由閱讀圖書中的數字。
說說自己尋找到的數字。
2、討論:這些數字的作用。
提問:你在哪里找到數字的。
這些數字朋友有什么用處呢?
說出一種數字(頁碼、目錄、條形碼、價格、折紙書中的步驟圖)的作用,幼兒就在書中找出相應的數字,體驗他的作用。
3、欣賞錄像,了解條形碼的作用。
提問:你看見了什么?
條形碼在書的什么地方?
為什么要貼條形碼,它有什么作用?
4、欣賞照片,了解數字的不同作用。
5、總結:數字朋友的作用真大,不同的數字組合就有不同的作用,他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6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2、幫助幼兒了解一個人在家時的安全知識,知道陌生人叫門時不開門,不做危險動作,不亂摸家里的電器開關等。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情境表演:爸爸、媽媽不在家。
2、自制圖片4幅。
活動過程
一、觀看情境表演《爸爸、媽媽不在家》。
1、教師向幼兒介紹情境表演《爸爸、媽媽不在家》。
小品開始:幼兒天天獨自在家中玩耍,邊玩邊說:“今天爸爸、媽媽出去買東西,讓我好好看家,嘿!這回我可要自己玩個痛快。”這時,門外傳來了敲門聲,一個陌生人問:“這是李醫生的家嗎?”亮亮問:“你是誰呀?”來人說:“我是查電表的,請你開門!”(表演暫停)
2、你們知道為什么小品不演了嗎,因為天天遇到難題了,他不知道該不該開門?
①來的是什么人?
②天天能開門?
③如果輕易給陌生人開門會發生什么危險?
④天天該怎么做?
3、總結:當爸爸、媽媽不在家時,遇到陌生人敲們,不要輕易開門,要先問清楚來人是誰、找誰,告訴來人等家長回來后再來,或讓來人在外面留下等,也可讓人到父母單位去找等等。
4、再次表演,讓幼兒加深印象。
一幼兒扮天天,另一幼兒表演陌生人(陌生人可隨便找理由)。
二、《依依看家》。
1、師:有個叫依依的小朋友,她告訴我有一次她爸爸、媽媽也不在家,你們想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嗎?
2、看黑板上的掛圖,幫助幼兒懂得一些安全常識。
師:小朋友,這兒有四張圖片,先仔細觀察一下,當爸爸、媽媽不在家時,這四位小朋友所做的事,判斷對不對,對的貼一朵小紅花。
①餓了時自己到廚房里燒東西吃。
②玩小刀等尖利的東西。
③一人在安靜地玩玩具。
提問:哪些行為是危險的,為什么?應該怎樣做?
3、總結:當爸爸、媽媽不在家時,小朋友們要注意安全。陌生人來時不開門,不做危險的動作,不亂摸家里的電器開關等,要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延伸
利用多媒體看影片《小鬼當家》,進一步加強幼兒的自我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農貿市場是人們買農副產品的地方。
2、通過觀察嘗試了解市場營業員的工作及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3、進一步豐富對幼兒對農副產品的經驗,能有序地跟隨老師進行參觀活動。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選擇好附近的農貿市場及參觀的路線。
2、幼兒每人帶一元錢,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交代任務,引出話題。
1、交代任務。
師:春天到了,現在有很多蔬菜和水果都長大了,你們喜歡吃什么蔬菜呢?還有什么蔬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菜場找一找吧!
2、引出農貿市場。
二、提出參觀要求。
1、告訴幼兒農貿市場里人多,小朋友要一個跟著一個走,不要掉隊,參觀時要注意觀察,并提出注意事項。
2、農貿市場有很多蔬菜,看看自己認識多少。
三、帶幼兒參觀農貿市場。
1、引導幼兒參觀攤點是怎樣擺放的,都有什么蔬菜,如何分類擺放的,知道這里的商品很豐富,人們在這里能買到各種各樣的農副產品。
2、引導幼兒邊參觀邊認識一些常見的蔬菜、家禽和魚類,知道它們的名稱。
3、引導幼兒觀察顧客和營業員之間的活動,觀察顧客是怎樣買菜的,營業員是怎樣使用秤的,了解秤的用處。
4、讓幼兒親自購買蔬果,與營業員進行對話,嘗試買菜的過程,進一步了解營業員是怎樣工作的。
5、鼓勵幼兒詢問所要購買的蔬菜的價格,學習如何選擇蔬菜的好壞,嘗試同營業人員討價還價,請營業人員用秤稱稱重量,嘗試付錢、找錢。
四、參觀后的談話活動,鞏固幼兒對農貿市場的印象。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8
藍天是白云的家,大海是小魚的家,森林是小鳥的家,地球是我們的家。為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近期龍華幼兒園大班組結合大活動,開展了”我是環保小衛士”走進社區實踐活動。
在活動前孩子們對于環境保護有一定程度的認識,知道隨地亂埋垃圾的危害,即污染環境又破壞空氣。活動中,老師充分調動幼兒的主體作用,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去看、想、說、做,在活動中孩子們都由心發出:我們要保護我們的環境。怎么保護呢?玥寧說:“我們小區就很干凈,因為我們那里的人都不亂扔垃圾,看到地上的垃圾還會撿起來扔進垃圾箱里。”“對的對的,所以我們小區要多建幾個垃圾箱,這樣子我們的垃圾就有家了。”“我們河里的垃圾也要先清理掉,不然小魚們會呼吸不到新鮮空氣死掉的。”……活動中他們喊著“保護樹木、關愛小鳥、愛護我們的家園”的口號,向周邊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宣傳著環保,有的小朋友發環保宣傳單,呼吁環保從我做起;有的小朋友跟著老師到社區進行“垃圾大清除”,倡議環保從身邊事做起。
通過這一社會實踐活動,很好的培養了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地球的美好情感;增加了孩子們的環保知識;增強了孩子們熱愛動植物、愛護環境等環保意識。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9
活動目標培養幼兒初步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應變能力。
活動準備情景表演“小明在家”
幼兒操作材料:“你會怎么辦?”
活動過程引出“突然遇到事情怎么辦?”的話題。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會怎么樣?(不說謊、不害怕,盡力想辦法解決問題。)你們遇到過什么事,當時你是怎樣的?想過什么辦法?
2利用情景表演引導幼兒了解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
讓幼兒看情景表演(一),初步學會“媽媽突然生病了,你將怎么辦?
小明發現媽媽病了,他是怎樣做的/?
家里只有你和媽媽時,媽媽突然生病了,你將怎么辦?
讓幼兒看情景表演(二),學會家里突然來了陌生人的處理方法。
你認為小明這樣做對嗎?
如果你一個人在家里,一個泥不認識的人來敲門,你該怎么辦?如果這個人是爸爸媽媽的朋友有該怎么辦呢?
小結:小明很機靈,遇到有陌生人來訪,沒有先打開門,而是先問清來人是誰。現在社會上有壞人,如不問清,很可能會讓壞人鉆空子,小朋友要當心,對待爸爸媽媽的客人要禮貌熱情。
請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思考畫面上提出的問題。
教師小結。教育幼兒遇到突發事件,應沉著、有信心,做任何事都要用腦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辦好。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10
活動目標: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幫助個別幼兒發展自己的長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鼓勵幼兒找出自己的長處,并能發現別人的長處。
活動準備有關故事的圖片或投影片,磁帶。
操作卡片:每人一張畫有各種幼兒長處的小卡片。
老師與幼兒進行“你有什么本領”的談話。
幼兒操作材料“我也有長處”。
活動過程:依次出現故事中的小動物。
討論:這些小動物都有哪些本領?
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主要內容,啟發幼兒知道每一種單位都有自己的長處。
第一遍講述故事(分兩部分講述)。小動物都有長處,小河馬友長處嗎?我們來聽故事“小河馬找長處”。
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問:誰在哭,它為什么哭?小河馬在各項比賽中都輸了,心里感到怎么樣?它傷心地說了什么?小河馬有長處嗎?他的長處是什么?
講述故事第二部分。
提問:小河馬為什么哭了,它說了什么?小河馬知道了什么道理?
啟發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的道理,鼓勵幼兒找到自己的長處,也能發現別人的長處。
幼兒自己找長處并相互講述。
幼兒進行操作活動,請幼兒將找到與自己長處的卡片,別的小朋友可進行補充,幫助能力較弱的小朋友發現自己的長處。
鼓勵幼兒將自己的長處告訴大家。
老師小結:小動物有自己的長處,每個小朋友也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相互學習,做個聰明能干的小朋友。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11
活動目標
1、組織幼兒與家長、老師、同伴共同聯歡,使幼兒感受到師生之間的情誼,體驗離園時的惜別之情。
2、教育幼兒珍惜友誼,培養他們愛幼兒園、愛老師、愛同伴的美好感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布置教室,準備各種小食品,每人一本通訊錄(內有本班小朋友的合影)
2、選定一名老師和孩子做主持人。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致辭
老師:親愛的大班小朋友,
幼兒:親愛的爸爸媽媽!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里,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老師說吧。請欣賞大班小朋友的《畢業獻詞》,放伴奏音樂,幼兒一起朗誦。
二、回憶幼兒園的美好生活,學會感恩。
1、小朋友想一想三年前你剛來幼兒園的時候是什么樣子?都有誰幫助了你?你應該怎樣感謝他們?
請幼兒輪流表演節目,表達感激之情。
2、今天你們的爸爸媽媽也來到了幼兒園,你們的成長更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咱和爸爸媽媽一起表演節目好嗎?
親子節目《盲人摸象》《同步走》并請幼兒對爸爸媽媽說一句感謝的話。
3、品嘗小食品,增進親子感情。
4、今天我們就要畢業了,就要離開幼兒園,離開老師,老師心里真舍不得你們,老師送給小朋友一本通訊錄,希望你們能通過他們保持永久的友誼,記得要回來看老師。播放歌曲《朋友祝福你》小朋友們互留通訊地址。
三、播放歌曲《老師再見了》幼兒與老師、家長一起拉手、轉圈。
愿今天的聯歡會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美好的回憶,希望你們永遠記得幼兒園,記得老師。祝大家在小學里過得愉快,學習進步!小朋友們再見了。
幼兒園社會行為方案篇12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初步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想辦法戰勝困難,體驗與朋友合作成功后的喜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看過《哈里波特》,理解有關巫婆、隱身衣、仙女等有關情節。
物質準備:有關課件及場地布置,隱身衣(在鉛化紙中間剪出兩三個洞供幼兒頭部從洞中鉆出,件數為幼兒總人數的一半左右)、蔬菜湯、長柄勺(給普通長勺的柄接上一根棒,長度以幼兒用喝不到湯為準)。
活動過程
活動前給幼兒額頭貼上動物貼紙(類似頭飾作用)。
1.教師以獅王的身份出現:小動物們,你們好!今天我們在一起真開心。你們的朋友來了嗎?他是誰?
請幼兒自由講述他為什么是我的好朋友,朋友之間應該怎樣。
(此時,幼兒的回答僅是___一直給我好吃的,我們經常在一起玩,或者我們的爸爸媽媽是好朋友之類。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讓幼兒帶著問題邊游戲邊思考。)
2.(播放課件)一巫婆坐著掃帚在怪笑聲中出現:“我看見前面森林里有許多的動物,啊哈!我正愁我的長生不老藥沒原料呢!”
師:天吶!我們被森林里的老巫婆看見了,她要把我們制成長生不老藥,怎么辦?
(幼兒討論得很熱烈,有的說躲起來,有的說我們一起把老巫婆打跑,還有的說請仙女來幫忙……幼兒已進入了魔幻情景。)
教師進一步讓幼兒思考:與朋友遇到危險怎么辦?
3.師:我知道森林的那邊有一位仙女可以保護我們,我們出發吧!前面有一條小溪,我們必須跨過去才能到仙女家,但周圍沒有樹林的遮擋,巫婆很容易發現我們。
4.(播放課件)仙女出現:動物們別著急,我為你們準備了隱身衣,你們只要把它套在身上跳過小溪,巫婆就看不到你們了。
(幼兒紛紛找朋友套上隱身衣,但第一對朋友跳過去時隱身衣便破了。于是,大家討論:怎樣才能既跳過小溪又能讓隱身衣不破。教師在旁引導,直至發現問題的關鍵――兩或三個幼兒要步伐一致同時跳過小溪。)
5.全體幼兒跳過后,來到幾鍋蔬菜湯前。
師:小動物們真能干,安全地跳過了小溪,躲過了巫婆的眼睛,前面就是仙女的家了。
(播放課件)仙女出現:勇敢機智的小動物們,你們跳過了小溪,可還有一個難題在等著你們。你們必須用勺子喝完鍋里的湯才能來我這里。記住,手必須抓住勺柄的頂端。
(幼兒紛紛拿著長柄勺喝湯,但怎么也喝不到。教師在旁引導:“你的朋友遇到了困難,該怎么辦?”最后,幼兒互相喂完了湯,歡呼雀躍,感受到了合作成功后的喜悅。)
6.集體討論、小結:朋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