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10篇
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大全10篇
神話是人們借助于幻想企圖征服自然的表現。神話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愿望的理想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篇1)
聽老人講,南極星叫南極佬佬兒,北極星叫北極佬佬兒,他兩個是蠻好的朋友。
熱天,他兩個一同去做生意。
北極佬佬兒收了幾船草帽兒,南極佬佬兒收了幾船氈帽兒,兩個同一天運到下河去賣。
運攏一看,做夢都沒有想到六月下大雪,冷得死人。南極佬佬兒的氈帽一下船,就賣得一個不剩,賺了大錢。北極佬佬兒的草帽兒問都無人間,蝕了大本。
冬天,他兩個又一同去做生意。
這回北極佬佬兒收了幾船氈帽兒,南極佬佬兒收了幾船一草帽兒,同一天攏了下河碼頭。
又沒想到十冬臘月,太陽曬得死人。南極佬佬兒的草帽兒一下船被搶光了,北極佬佬兒的氈帽又是一頂都沒賣脫。
第二年春天,他兩個又一同去做生意。
北極佬佬兒收了一船綢子,南極佬佬兒收了幾船石頭,又是同一天運到下河。
攏了碼頭一看,沒想到那里發了大水,河堤沖垮完了,南極佬佬兒的石頭被搶光,北極佬佬兒的綢子卻無人問。
回到屋頭,北極佬佬兒越想越氣,沒兒天就氣死了。南極佬佬兒越想越笑,沒幾天也笑死了。
北極佬佬兒死后變成了北極星,南極佬佬兒死后變成了南極星。
不信,你看那顆北極星在不停地眨眼睛,活像在哭,那顆南極星閃東東的,活像在笑。
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篇2)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罪惡滔天的妖怪,他無惡不作,害了許許多多的人。因為他會噴水,所以人們都把他叫作:“風妖”。
有一年秋天,果園里碩果累累,有像胖娃娃的蘋果,有珍珠似的葡萄,有像小船的香蕉,有像皮球的西瓜......
果農們正忙碌地采摘著水果,喜出望外,臉上綻開了美麗的笑容!
就在這歡呼雀躍的時候,十惡不赦的風妖來了,開始搶奪人們的勞動成果了!風妖肆無忌憚了四天,弄得滿地都是水果。
這事被千里眼看見了,他迅速稟報玉帝:“玉皇大帝,人間來了一只風妖,請您派兵,將他降服。”
玉帝一聽,火冒三丈,立刻命令卷簾大將去降服此妖怪。
卷簾大將來到了人間,他和風妖苦戰了三天三夜,也不能取勝,只有跑回去向玉皇大帝告急。
玉皇大帝一聽,怒發沖冠,說道:“看來只有讓齊天大圣去捉拿這只風妖了。”
孫悟空神通廣大,一個筋斗云就到了人間。他找到風妖后就大吼一聲:“妖怪!你真是膽大包天!就讓你嘗嘗俺老孫的厲害。”
風妖得意洋洋地說:“你這只瘦猴,怎么能勝過我!”
孫悟空一聽,勃然大怒,舉起金箍棒用力地向風妖打去,風妖躲開了攻擊,就這樣大戰了五百回合,依舊不分勝負。
孫悟空靜下心來,仔細一想:“這妖怪這么厲害,看來我只能智取。”
孫悟空摸了一下腦袋,計上心頭:“白楊可以抵擋風沙,我不是會七十二變嗎?為什么不變出一片白楊呢?”拔下一根毫毛,吹了一下,眼前就出現了高大挺秀的白楊。
風妖刮了一陣陣大風,但是對森林毫發無損,風妖用盡了方法,想把白楊吹走,但是白楊仍然像銅墻鐵臂似的,毫發無損。
風妖用盡了法力,還是不攻自破,孫悟空把他降服,風妖只好向玉帝負荊請罪。
從此以后,那里的人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篇3)
某年,杭州城疫癥流行,碰巧荒年,市民貧病交迫,十分凄慘。
一天,城內的湖邊,泊了一只大船,船頭坐了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為貧病的人請命,如果有人出錢買她,她就住在他的家里,為他服務,得款用來救濟人民。
岸上的人爭著買她,相持不下,就采用投錢的方法,誰用錢擲中她,就迎她回去。
于是,銅錢黃金白銀都紛紛投下來,堆滿船頭,卻沒有一枚落在她身上大家十分失望,只好放棄。
女子微笑,合掌向岸上的人致謝,把每一個捐來的錢都施舍給窮人。
消息傳來,轟動整個杭州城,富人們為她俠義的行為感動,紛紛慷慨布施于是,病人得到醫藥,窮人得到金錢,饑餓的人得到食物,人心都安慰和滿足。
突然,女子的船上毫彩萬道,燦爛光明,一位法相莊嚴的菩薩合掌微笑大家驚奇極了。
她說:我就是觀世音菩薩,我來,是為了啟發和喚醒大家的仁心同情憐憫是最高貴的情操,幫助他人,是最神圣的責任,扶助弱小,是人們義不容辭的天職今天,你們的表現十分值得贊美,大家將得到幸福。
眾人既感動又歡喜,不約而同合掌,稱念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把畫像送給他們她的諾言應驗了,她真的住在每一位出錢為善的人家里。
這個故事在中國普遍地流傳,增加了人們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
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篇4)
相傳,屈原有一個堂妹叫屈幺姑,她是喝三峽水長大的貧苦漁家女,模樣俊俏,心靈手巧,性格剛強。她曾駕著漁船迎著西陵峽里的風浪,送屈原云游四方;她曾陪著屈原翻山越嶺,聽民歌,采楚風,幫助屈原在故鄉橘林里寫下了《橘頌》詩篇。
屈原從郢都回到家鄉,擂鼓募兵,抗擊入侵的秦國軍隊,屈幺姑馬上帶領峽江上的漁民船夫,最先打起抗秦保楚的旗幟,向屈原請戰。
一天,屈幺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只漂亮的雀兒,在她頭上繞著飛,一邊叫喚著:“我哥——回——喲,我哥——回——喲!”后來,小雀兒飛走了,屈幺姑便拔腿去追,追到西陵峽口,就不見了,聽到有什么人說了這樣兩句話:“江水倒流三千里,屈原死在魚肚里。”這時候,屈幺姑看見江水里冒出一條大魚,魚背上馱著屈原的尸體。
第二天,屈幺姑把這個夢告訴給鄉里姊妹們。姊妹們就跟屈幺姑一同跑到西陵峽口上,一邊洗衣裳,一邊喊著:“我哥——回——喲,我哥——回 ——喲!”一眨眼,烏天黑地,像是洪水要來了。江邊一股子浪頭兒拍打過來,淹過了姊妹伙兒搗衣的石墩子。
她們驚惶地向江面張望,只見一個像芭蕉葉片似的東西,在浪堆里晃晃蕩蕩。仔細一望,嗬,原來那是一條大魚的鰭。
屈幺姑便打著“啊嗬”對大魚說:“魚呀魚,你若是把我哥哥馱回來了,就到岸邊來呀!”話音剛落,大魚真的游到岸邊,上了石梁子,首尾一蹶,忽然亂蹦亂跳起來,兩只燈籠大眼刷刷地流淚,然后輕輕兒扇動鰓,亮出白亮亮兒的肚皮。
幺姑盯著大魚的肚皮,麻利地從頭上取下扁簪,把魚肚子劃開,一股鮮血從魚肚里流出來,漸漸露出一口通紅的棺材。姊妹伙兒撲上去,揭開棺材蓋子,一看,里邊躺著的正是屈原大夫的遺體。
姊妹把魚肚子縫好,將魚放了生,然后抬著紅棺材回鄉安葬,一路哭著叫著:“我哥——回——喲,我哥——回——喲!”
屈幺姑滿含悲憤,越哭越傷心。忽然她一頭撞在墓碑上,化作一只嘴巴殷紅、羽毛金綠的鳥兒,穿過金色的陽光,飛進了叢林。她還在聲聲呼喚著:“我哥回,我哥回……”
從此,每年端午節,歸州屈原沱都要舉行龍舟競渡,機智的艄公和勇猛的橈手(劃槳的人),都在鼓聲中高喊號子:“我哥──回喲!我哥──回喲,”
那條神魚,一來因肚子受過傷,二來因惦著屈原的故土,從此上不過泄灘,下不過青灘,永遠留在西陵峽里,每年都要來一趟屈原沱哩。
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篇5)
早年間,杭州有個心靈手巧的老石匠,鑿了一輩子的石頭,別的什么也沒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藝。
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腳下發現一塊白花花的石頭,仿佛映著一株樹影子,老石匠疑心自己眼花,揉揉眼睛再仔細看,的確映著一株梅花影子!就像長在石頭里一樣,伸手一摸,石頭平平的、光光的,老石匠越看越喜歡,于是他使出全身力氣,把那塊石頭挖起,一步一踉蹌地背回家。
老石匠對著石頭看了三個月,摸了三個月,又想了三個月,才動手在石頭上雕刻起來。
轉眼過了一年又一年,老石匠終于把那株梅花雕在石頭上了。梅花雕成了,它迎著春風,向著朝霞,白玉似的開滿一樹,老石匠卻老死在了梅花邊。
老石匠沒有兒女,也沒有產業,大家便把他埋在一塊公地里,將他最后雕成的梅花碑豎在墳頂。
年代過得久了,奇怪的事情也出現了!石碑上的梅花變得會開會謝,不僅如此,這塊石碑還能預報天氣:天要晴時,石碑上明晃晃、亮光光的;天要下雨時,石碑上陰沉沉、濕漉漉的。
有了這塊石碑,農家犁地下種就不會安排錯,出門的人該歇該行心里也有把握。大家都很喜愛這塊石碑,把它當做寶貝。
有一年春天,杭州來了一個大官,大官早聽說過這塊奇妙的石碑。他到杭州不久,便帶著一群人去了老石匠的墳地,一看,雕在石碑上的梅花果然開著。
他高興極了,回去和狗頭師爺一商量,就在老石匠墳地旁邊造了一座衙門,筑起一堵圍墻,把那塊石碑圍進后花園里,還貼出布告說:這是一塊公地,公地官有,庶民不得進入。
奇怪的是,這塊石碑被圍進大官的花園里,不到兩天,碑上的梅花就謝了。以后,不論天晴落雨,石碑上總是陰沉沉的。慢慢地,石碑上爬滿了青苔,變得難看極了。
為了這事,大官很頭疼,整天在石碑前后打轉。
狗頭師爺見了,過來獻計:“老爺,我看這是地氣潮濕的緣故,如果在石碑下架起火來烘一烘,烘干潮氣就會好了。”
大官覺得有道理,便忙叫人搬來干柴木炭,在老石匠的墳頂上燒起來。
火苗一舐到石碑,便爆裂開來,一霎工夫,衙門和花園都燒了起來。大官和師爺想逃也逃不及,都燒死在里面。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衙門燒成一片瓦礫,只在大門前面剩下半截焦爛的旗桿。
如今,在杭州東城還留下兩處地名:一處叫“梅花碑”,另一處叫“焦旗桿”。
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篇6)
傳說古時候,在天河東邊的石窟里,住著一條雪白的玉龍,在天河西邊的大樹林里,住著下只彩色的金鳳。
玉龍和金鳳是鄰居,每天早晨他們一個鉆出石窟,一個飛出樹林,打個照面就忙著各做各的事了。
有一天,他倆一個在天空飛,一個在天河游,飛呀,游呀,不知不覺就來到一個仙島上,在島上他們發現了一塊亮閃閃的石頭。
金鳳很喜歡,就對玉龍說:“玉龍玉龍,你看這塊石頭多好看呀!”玉龍也很喜歡,就對金鳳說:“金鳳金鳳,我們把它琢磨成一顆珠子吧?”金鳳點頭答應,他倆就動工了。
玉龍用爪子抓,金鳳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過去了,他倆真的把石頭琢成了一顆滾圓滾圓的珠子。
金鳳高興地飛到仙山上銜來許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龍快活地游到天河里吸來許多清水,噴到珠子上。滴呀,滴呀,噴呀,噴呀,慢慢地這顆珠子就變得明光閃亮了。
從此以后,玉龍喜歡金鳳,金鳳也喜歡玉龍:玉龍和金鳳都喜歡他們的明珠,玉龍不愿回天河東邊的石窟去了,金鳳也不愿再回到天河西邊的那個樹林,他倆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島上,日夜守著自己的明珠。
這顆明珠真是一顆寶珠,珠光照到哪里,那里的樹木常青,百花齊放,山明水秀,五谷豐收。
王母娘娘走出宮門,一下就看見這顆明珠的寶光,心里非常羨慕,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個親信的天兵,乘玉龍和金鳳睡熟的時候,悄悄地把這顆明珠拿走了。
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歡的不得了,連看也不舍得給人看一看,就藏到仙宮里頭,外面關起九重門,鎖上九道鎖。
玉龍和金鳳,一覺醒來,發現明珠不見了,他倆真著急呀!東尋尋,西尋尋,玉龍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個石窟,沒有找到,:金鳳尋遍了仙山上的每一個角落,也沒有尋著,他倆傷心極了,可還是日日夜夜地到處尋找,一心想把心愛的明珠找回來。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趕到仙官來祝壽。王母娘娘擺下盛大的蟠桃會請眾神仙。
神仙們喝著美酒,吃著蟠桃,祝賀王母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王母娘娘一時高興,就對眾神仙說:“各位仙長,我請你們看一顆珍貴的明珠,這是天上難找,地下難尋的寶珠啊!” 說著,就從衣帶上解下九把鑰匙,打開九道鎖,走進九重門,從里面取出那顆明珠,用金盤端著放在廳堂中間,明珠亮晶晶,光閃閃,神仙們看了都叫好。
這時,玉龍和金鳳正到處尋找他們的明珠,金鳳發現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龍:“玉龍玉龍,快來看,那不是我們明珠放出來的亮光嗎?”玉龍從天河里鉆出頭來,一看:“是呀,一定是我們的那穎明珠,快把它找回來!”
玉龍和金鳳立刻朝著明珠的亮光長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宮里,那些神仙們正在伸頭探腦圍著明珠叫好,玉龍上前說:“這穎明珠是我們的9”金鳳也說:“這顆明珠是我們的!”王母娘娘一聽火了,沖著玉龍,金鳳張口就罵:“胡說!我是玉皇大帝的親娘,天上的寶物都有是我的。”
玉龍和金鳳一聽也來了氣,一同向王母娘娘說:“這穎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長的,是我倆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來的!”
王母娘娘一聽,又羞又急,伸手護住放著明珠的金盤,喝叫天兵天將,把玉龍和金鳳趕出去。
金鳳見王母娘娘不講理,撲過去就搶明珠;玉龍見王母娘娘不講理,也沖過去搶明珠。三雙手都抓住金盤,誰也不肯放松。
你拉我扯,金盤一搖晃,明珠就滾下來,滾到階沿邊,從天上掉到地下去了。
玉龍和金鳳見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來保護。
玉龍游著,金鳳飛著,他倆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后,一會兒在左,一會兒在右,保護著這顆明珠,慢慢地慢慢地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
這顆明珠一到地上,立刻變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龍舍不得離開自己的明珠,就變成一座雄偉的玉龍山守護它:金鳳也舍不得自己的明珠,就變成一座青翠的鳳凰山來守護它。
從此鳳凰山和玉龍山就靜靜地站在西湖的旁邊。
直到現在,杭州還流傳著兩句古老的歌謠:“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
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篇7)
傳說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干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后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后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后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里去進讒言,使天帝終于疏遠了后羿,最后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后羿打獵為生。
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篇8)
遠古時代,人們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他們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吃下去的生肉傷害人們的腹胃,經常生病,壽命很短。每到夜晚,四周漆黑一片,猛獸的叫聲此起彼伏,人們又冷又怕,蜷縮在一起相互取暖。一次偶然的森林大火之后,有個年輕人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鮮美,靠近火邊,又很溫暖,大家體會到火的可貴。可是保存火種非常之難,他們還是常常處于沒有火的狀態。
后來這個年輕人得到大神伏羲的指點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他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歷盡艱辛,終于來到了遂明國,當他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時發現,就在樹上有幾只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里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鉆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可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不灰心,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雙手磨出了血泡,依然不停地鉆著,終于鉆出火來。年輕人找到了鉆木取火的辦法,使大家擺脫了黑暗,寒冷,享受到光明,溫暖,人們被他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并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篇9)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積淀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有雄偉的古代建筑,有美麗的神話傳說,我尤其喜歡神話故事――《年獸的傳說》傳說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象往年都忙著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里時,發現村里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這則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熱而倍感自豪!
中國民間的神話故事(篇10)
炎帝有一個女兒,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黃帝見了她,也都忍不住夸獎她,炎帝視女娃為掌上名珠。
炎帝不在家時,女娃便獨自玩耍,她非常想讓父親帶她出去,到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為父親忙于公事:太陽升起時來到東海,直到太陽落下;日日如此,總是不能帶她去。這一天,女娃沒告訴父親,便一個人駕著一只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風大浪,像山一樣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終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兒,但卻不能用太陽光來照射她,使她死而復生,也只有獨自神傷嗟嘆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便叫此鳥為“精衛”。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回翔闃,悲鳴著,把石子樹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干一百萬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衛在高空答復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干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終將把你填平的!”
“你為什么這么恨我呢?”
“因為你奪去了我年輕的`生命,你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干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精衛飛翔著、鳴叫著,離開大海,又飛回發鳩山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從不停息。后來,一只海燕飛過東海時無意間看見了精衛,他為她的行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為精衛大無畏的精神所打動,就與其結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小精衛和她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她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精衛鍥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偉的志向,受到人們的尊敬。晉代詩人陶淵明在詩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熱烈贊揚精衛小鳥敢于向大海抗爭的悲壯戰斗精神。后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并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