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10篇
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精選10篇)
故事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jié)構(gòu)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篇1】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zhàn)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于是調(diào)兵遣將,分路出戰(zhàn),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之后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用心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fā)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岳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話題:“國難見忠心”“國家與個人”“忠君與愛國”
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篇2】
董存瑞
旱河上,巨大的橋型暗堡中向外噴吐著罪惡的火舌;橋型暗堡下,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戰(zhàn)士巍然挺立,單手托舉著炸藥包,導火索燃燒著,冒著青煙哧哧作響,戰(zhàn)士高聲呼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這喊聲,震撼山河;這喊聲,穿透硝煙,成了千萬人的呼喊;這喊聲,至今還回蕩在我們的耳邊。董存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篇3】
1928年冬日的一天,天剛麻麻亮,朱德軍長又帶領部分紅軍戰(zhàn)士和赤衛(wèi)隊員到寧岡龍市挑糧。
這天,朱軍長像往日一樣精神飽滿,穿著一身灰布軍裝,背著斗笠,扎著腰帶,打著綁腿,穿著草鞋下山去。來到龍市,戰(zhàn)士們有的用籮筐擔,有的用口袋背;沒有工具的戰(zhàn)士索性脫下長褲,把褲口扎緊,把糧食裝滿兩條褲腿,往肩上一搭一樣方便。這樣,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嶺,穿行在井岡山的蜿蜒山徑上。
那年,朱德軍長已經(jīng)40多歲了。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一擔糧和年輕的戰(zhàn)士們一道走著。大家想:朱軍長晚上忙著思考作戰(zhàn)大計,白天還要挑糧,這可會累壞他。他們商量一起到朱德軍長面前提“抗議”,勸他少挑些。朱軍長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說:“同志們,今天我們來比比賽,看誰最先趕到黃洋界上的大槲樹那兒!”一聽說比賽,戰(zhàn)士們勁頭來了:“好啊!誰先到大槲樹誰是英雄!”一個戰(zhàn)士靈機一動說:“朱軍長,比賽可以,但有個條件?!敝燔婇L問:“什么條件?”戰(zhàn)士說:“你年紀大,不能挑那么多,分給我們一點?!敝燔婇L一聽,爽朗地笑起來了:“那可不行!”說著,挑起擔子就走了,留下了一陣笑聲。
中午時分,隊伍趕到黃洋界大槲樹下休息。黃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勢險要雄偉,一邊是高山峻嶺,一邊是萬丈懸崖。這里云海翻涌時如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故黃洋界又稱“汪洋界”。休息時戰(zhàn)士們議論開來了,七嘴八舌地說,勸也勸不住,講也講不過,怎么辦?最后大家叫一個機靈的小戰(zhàn)士把朱軍長的扁擔“偷”來藏起來了。戰(zhàn)士們認為這樣朱軍長可以休息了。那知道朱軍長砍來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實的扁擔,并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大字,從此,他的扁擔再也沒人“偷”了。戰(zhàn)士們看到朱軍長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滿臉是汗,軍裝濕透了,扁擔壓得彎彎,感動不已。這時,山道上響起一陣陣歌聲:
同志哥,扁擔閃閃亮,朱軍長帶頭挑糧上井岡;井岡兵強馬又壯,糧食充足裝滿倉;消滅白狗子,分田又分糧;保衛(wèi)根據(jù)地,人民得安康……
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篇4】
懷念錢學森爺爺
錢學森爺爺1911.1211至20__.1031,享年98歲,您是中國五星的其中一棵,給中國帶來了寧靜,給中國帶來了許多武器。您用自己的智慧鍛造成一個個知識的大門和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是您給中國年輕人創(chuàng)造許多理想,給我們搭起了一座座橋梁。您是我們中華人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您放棄了自己的快樂和休息時間,卻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祖國兒女的美好未來。讓我們說聲:您休息一下吧!錢學森爺爺。可在這時,您卻離我們而去了,您可曾知道中華民族都為您的死去而哭泣,人們紛紛都淚眼蒙蒙,恨不得把自己的生命給您在讓您在一次重生啊!您為我國生命科學和載人航天事業(yè)做出了貢獻。
您是知識的棟梁,您可曾知道,您可能不知道。許多網(wǎng)友看到您死去而悲痛!全中國也包括國外都知道您死去來看您。
雖然我并沒去,但我會在心里掛念你。我會好好學習,將來也成為知識的棟梁!我也要把中國帶到先進的時候,相信我,我會成功!
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篇5】
風光綺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浙江山陰(今紹興),是清末愛國女杰秋瑾的故鄉(xiāng)。
秋瑾的家庭封建氣味很濃。她的爺爺、爸爸都做過官,張嘴閉嘴離不開封建禮教的陳詞濫調(diào)。
秋瑾長到十四五歲時,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歡看有關梁紅玉、穆桂英等女英雄的故事書,決心像她們那樣為女子爭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隨大人來玩,交談起來,姐妹們都恨自己是個女孩子,沒地位,沒自由,好像籠子里的小鳥。秋瑾越聽越覺不平,憤憤地說:“女子的聰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為女子沒有機會讀書,缺乏獨立謀生的本領,依靠男人吃飯,才受欺侮。我們應該立志圖強?!?/p>
這話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親知道了。他面帶慍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誡》看了沒有?記住了嗎?”
“不但看了《女誡》,還看了《史記》、《漢書》?!鼻镨獜娜莼卮?。
“嗯,看這么多書?‘女子無才便是德?!@句話你忘了么?”
“可寫《女誡》、編《漢書》的班昭就是女的啊!還有蔡文姬、謝道韞、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漢書》就編不成了?!?/p>
父親沒料到女兒竟敢當面頂他,正要大發(fā)脾氣,一個女傭人進來說:“舅老爺來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著父親的背影,不服氣地小聲嘀咕著:“不對就是不對,發(fā)脾氣能讓人服嗎?”
女子不比男子差-愛國女杰秋瑾所屬欄目:名人故事
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篇6】
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之后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yè),回到了國內(nèi)??汕宄畬Ρ緡瞬挪恍湃?,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干,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明白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zhàn)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zhí)不下,最后達成“協(xié)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么也不帶給。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十分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jīng)過4年艱苦的勞動,最后成功地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篇7】
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chuàng)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yè)后,他參加了“甲午海戰(zhàn)”,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wèi)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最后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才有尊嚴。為此,張伯苓不余遺力地創(chuàng)辦學校,期望能以教育培養(yǎng)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話題:“教育與愛國”“人生的目標”
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篇8】
我們的國家現(xiàn)在實行改革開放,許多外國人到中國訪問、投資、做買賣,這對我們的經(jīng)濟發(fā)展十分有利。如何跟外國人打交道呢?一方面要有禮貌,尊重人家的國格,尊重人家的各種習慣。另一方面也要維護我們的國格國法。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都是錯誤的。這里講一個馮玉祥將軍對待外國人的故事。
馮玉祥是著名的愛國將領。他當年擔任陜西督軍的時候,一次接待了兩個外國人。他很有禮貌地請他們坐下,談話。兩個外國人打開旅行袋。拿出一塊新鮮的野牛肉,要送給馮玉祥。馮玉祥問:“哪里弄來的野牛肉?”外國人回答:“是我們在終南山打獵打來的。野牛兇得很,不好打。”馮玉祥皺起了眉頭:“你們到終南山打獵,和誰打過招呼?領過許可證嗎?”外國人忙說:“我們打的是野牛,沒有主人,用不著和誰打招呼。”馮玉祥沉下臉說:“終南山在我們中國,是我國的領土。野牛生在這里,自然歸我國所有,怎么說沒有主人?你們不經(jīng)允許,私自獵牛,這是犯法的!我作為地方官,有保護國家主權的責任。你們在中國就要守中國的規(guī)矩,不能蠻不講理!”兩個外國人理屈詞窮,只得承認做了錯事。
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篇9】
東漢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激戰(zhàn)。兩軍實力相差懸殊,袁軍數(shù)倍于曹軍,曹操部將大多認為袁軍不可戰(zhàn)勝。但曹操最終以少勝多,大敗袁軍。袁紹棄軍逃跑,全部的輜重物資、圖冊兵藏被曹軍繳獲。
在清點戰(zhàn)利品時,曹操的一名心腹發(fā)現(xiàn)了許多書信。這名心腹拆開其中一封,看了幾眼,立刻臉色大變。他把所有書信收齊封好,然后抱著信件去向曹操匯報:“主公,這些都是袁紹與人來往的密函!”曹操接過信件,拆開看過幾封后,對心腹說:“你去把這些信都燒了吧。”“燒掉?主公,您不該照著書信把這些叛徒全部抓起來嗎?”心腹驚疑道。曹操搖搖頭:“當初,袁紹兵力遠勝于我,連我自己都覺得不能自保,更何況是他們。與袁紹勾結(jié)只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啊?!?/p>
原來,這些信件都是在許都的官員和曹操軍中的部將寫給袁紹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誠之語。曹操命人當眾把信件全部焚燒。那些私通袁紹的部將,原本驚慌不定,見曹操此舉,慚愧不已,同時也愈加感激,軍中士氣更盛。
曹操趁勢進擊,冀州各郡紛紛獻城投降。曹操實力大為增強,為此后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經(jīng)典名人愛國故事【篇10】
湯顯祖寫《牡丹亭》入了迷,飯不吃,覺不睡。有一次,湯夫人問他餓不餓?他說:“我整天都同杜麗娘、柳夢梅、春香打交道,哪里還覺得餓!”
一天中午給他送飯,書房里競空無一人,急忙派人四處尋找,也毫無影蹤,后來忽然發(fā)現(xiàn)柴房里隱隱傳來痛哭聲,夫人進去一看,正是他掩面悲慟。 原來(《牡丹亭》寫到(《憶女》一場,春香陪老夫人到后花園祭奠死去三年的杜麗娘,悲從中來,低頭看見自己身上的羅裙,恰是麗娘生前穿過的,物在人亡,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他說:“我正寫到,‘賞春香還你舊尼裙’一句,好像自己成了春香,睹物思人,情發(fā)于中,忍不住就哭出聲來了!” 湯夫人把他從柴堆上拉起來,又是埋怨又是關切地說:‘快回去吃飯,你這個人呢,就是不知道愛惜自己?!爸钡竭@時,他才發(fā)覺肚子咕咕作響了。
由于湯顯祖全身心地投入創(chuàng)作活動,使《牡丹亭》一問世就轟動了當時的文壇,”家傳戶誦,幾令《西廂記》減價?!鞍嵘衔枧_后更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