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車的6大誤區(qū)
用車的6大誤區(qū)
對于車輛使用上,有些車主選擇小心翼翼堪稱“含在嘴里怕化了”,有些車主是抱著“買了就可勁兒用”的心態(tài),有些車主是“適當用,合理養(yǎng)”,你是哪種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用車的6大誤區(qū),歡迎大家閱讀!
用車6大誤區(qū):
誤區(qū)1:4S店過度保養(yǎng)
過度保養(yǎng)似乎成了成4S店的“潛規(guī)則”,而且是車越好宰得越厲害,正是抓住了車友愛車的心理。有的車輛說明書上明明寫著1萬公里保養(yǎng)一次,但4S店通常會要求5000公里保養(yǎng),理由是中國的路況、油品和氣候與國外不同。其實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部分品牌在出廠時,就考慮到了中國的情況,把原本國外2萬公里一保養(yǎng)縮短到了1萬公里,但4S店又自行縮短到5000公里。
誤區(qū)2:汽油油品越高越好
有些車主在生活和工作中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所以對所用物品也得是頂尖級。因此,這些朋友在使用車用物品方面也是盡可能地往高端選擇,以汽油油品為例,為了所謂的保護汽車以及提高性能等原因,一些車主會刻意使用高標號汽油。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對于汽油標號的選擇主要依據(jù)是發(fā)動機的壓縮比,而各車型的用車手冊中也標明了符合該車型的燃油標號,車主只需按照標準去執(zhí)行就好了,主要原因在于如果使用高標號汽油,不僅將花費更多的燃油費用,而且也很難發(fā)揮出高標號的優(yōu)勢來。
誤區(qū)3:各種油/液越多越好
很多車友認為,發(fā)動機艙內(nèi)的各種油/液最好多添加一些,以免在長時間用車時出現(xiàn)不夠用的現(xiàn)象,因此時不時的添加玻璃水、防凍液以及機油等油/液也成了車友的“日常工作”.然而多多益善并不是適用于任何地方,在添加機油方面,最好按照保養(yǎng)手冊中給出的標準數(shù)值來添加,因為機油過多會導致燃燒室積碳增加,發(fā)動機功率反而會降低;而玻璃水、防凍液以及制動液的添加,各儲液罐上都有直觀的刻度線,添加范圍需維持在上下限刻度之間,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
誤區(qū)4:長途自駕前后必須去4S店保養(yǎng)
長途自駕游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不僅能緩解種種壓力;還能為平淡的生活增加樂趣。因此,不少朋友都會不定期的來上一次自駕游,而在出游之前,往往都會去4S店做出行前的常規(guī)檢查,他們認為去4S店檢查是最為保險的。其實,自駕游前后的檢查車主完全可以自行完成,沒有必要非去維修站。簡單地說,自駕游前的檢查項目主要包括:燈光檢查、輪胎檢查、雨刮器檢查以及發(fā)動機艙內(nèi)各油/液的檢查;如果出行過程中遭遇到較為惡劣的路況,那么在歸來的時候可以去4S店著重檢查下車輛底盤。
誤區(qū)5:汽車貼膜越貴越好?
目前的汽車貼膜業(yè)存在暴利,而且市場魚龍混雜,有些貼膜前風擋就需要幾千甚至上萬元,其實車主們大可不必花費高價錢去貼膜,只要質(zhì)量合格,品質(zhì)有保障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品牌貼膜起到的效果都是差不多的。
誤區(qū)6:買了車之后舍不得開
有的人雖然成為了有車族,但平時“不舍得”開,只有放假時才開車出去玩,其實這樣的用車方式是很傷車的。引擎與變速箱等傳動機件表面會因常處于與空氣直接接觸的狀態(tài)而生銹,電瓶也會因為長期的自然放電影響到使用壽命。最好的方法是每隔幾天就跑一次車,跑個三四十分鐘。另外,總是短途用車也會傷車,車隨時在動但都開不遠,是傷車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