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考試必知:與前車車距太近會怎樣
理論考試必知:與前車車距太近會怎樣
在學習科目一理論知識時,有提到過開車要與前車保持一定車距,遇到雨、霧等惡劣天氣狀況時還應加大與前車的車距以確保安全。那么與前車車距太近到底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下面學習啦小編告訴你.
與前車車距太近造成的影響
1、減少處理緊急情況的時間;
2、后車駕駛者的視線范圍受限制;
3、周圍路況無法及時了解。
安全車距相關(guān)知識
交管部門解釋,當機動車時速為60公里時,行車間距應為60米以上;時速為80公里時,行車間距為80米以上,以此類推。
有汽車制造商認為,隨著車輛的老化和車輪的磨損,剎車距離會相應延長。當時速為60公里時,車距至少保持在80米以上;當時速80公里時,至少留有100米的間距。
車速低于每小時100公里時,最小安全車距不得少于50米
據(jù)網(wǎng)上調(diào)查,車輛追尾事故中80%是因為行駛時跟車太近引發(fā)的。
5年駕齡司機最易發(fā)生追尾事故
據(jù)交警介紹,很多追尾事故是因為車速過快,未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引起的。而且,發(fā)生此類事故的,并非新手占主要比例,反而是駕齡在5年左右的司機。
作為新手上路,大部分人在駕駛的過程中都很謹慎,而且車速也不會太快,不會緊跟前車。所以,追尾事故的發(fā)生率反而是駕齡在5年左右的司機,因為上路的時間相對較長,認為自身的車技不錯,通常更容易麻痹大意。
開車保持“三秒車距”
在有的國家,要求行駛的車輛,車要能看到前車的后輪,作為車距標準。但是,在我國,交通安全法主要對高速公路上行駛車輛的車距有具體的標準。對于其他道路上的行駛車輛,通常是規(guī)定了車速,沒有把車距量化。對此,一些老司機支招,表示有一個簡單易學的判定前后安全車距的方法,叫“三秒車距”。
具體判定方法是:
以前車經(jīng)過某一標志物開始,數(shù)三秒。
在三秒后你的車才到達該標志物,就在安全距離之內(nèi)。
如在三秒內(nèi)就到達或經(jīng)過該標志物,就說明安全距離不夠。
當安全距離不夠時,前車緊急制動,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你的車會發(fā)生追尾碰撞。這個判定法已經(jīng)記入了前后兩車的行駛速度,簡單易行。車速越快,三秒行駛距離就越長。如果行駛前方視野很好,可以看到前面數(shù)車的行駛狀況,三秒車距就可以靈活掌握,適度縮短一些。當前面是大客,特別是大貨,不要以為前面的剎車距離比你的車要長,還是應保持三秒車距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