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車時的各種注意事項和提車的注意事項
購車時的各種注意事項和提車的注意事項
摘要:汽車是僅次于房屋的貴重消費品,與購房相比,車則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故障/損傷的概率更高),一般來講汽車是可以挑選更換的。如果您圖省事放棄了以下的各項檢查,那么在購買后出現的任何問題,都將只能夠通過保修的方式進行維修,無論毛病又多大,根據目前的情況看,都不容易甚至不可能進行更換了。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關于購車的各種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到你。
注意各種憑證:
(1)購車發票
購車發票是購車時最重要的證明,同時也是汽車上戶時的憑證之一,所以在購車時您務必向經銷商索要購車發票,并要確認其有效性。
(2)車輛合格證。
合格證是汽車另一個重要的憑證,也是汽車上戶時必備的證件。只有具有合格證的汽車才符合國家對機動車裝備質量及有關標準的要求。
(3)三包服務卡。
根據有關規定,汽車在一定時間和行駛里程內,若因制造質量問題導致的故障或損壞,憑三包服務卡可以享受廠家的無償服務。不過像燈泡、橡膠等汽車易損件不包括在內。
(4)車輛使用說明書。
用戶必須按照車輛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合理使用車輛。若不按使用說明書的要求使用而造成的車輛損害,廠家不負責三包。使用說明書同時注明了車輛的主要技術參數和維護調校所必須的技術數據,是修車時的參照文本。
(5)其他文件或附件。
有些車輛發動機有單獨的使用說明書,有些車輛的某些選裝設備有專門的要求或規定,這時消費者都要向經銷商索要有關憑證。
(6)檢查汽車與其名牌是否相符
如何簽訂購車合同:
1、注意易被經銷商“忽略”的細節比如交車時間、保養、維修等售后服務;
交車時間違約后,雙方責任是否對等;免費保養以時間計,還是以里程計… 消費者簽約時應特別注意以上體現經銷商合同責任的細節。
2、搭售保險不合法。
除國家規定的車損險、第三者責任險等強制性保險外,購車族有權選擇購買何種保險,及選擇保險公司的權利。
3、購車合同條款要齊全。
(1) 應當明確約定汽車的品牌、發動機號碼、車架號碼等汽車本身應有的要素;
(2) 價款,應列明車輛交易的總價款(光車價或是包牌價),付款方式和期限;
(3) 車輛的交付方式和期限;
(4) 質量糾紛和異議的處理;
(5) 售后服務條款,應重點列明經銷商應承擔何種義務(詳細內容可參照《產品質量法》和《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條款);
(6) 于違約責任。對一方違反合同的約定或不能全面、適當地履行合同義務時該承擔何種責任,也需要詳細約定;
(7) 爭議的解決,應約定解決的方式,如仲裁、訴訟;合同的管轄地,如買車人戶籍所在地、經銷商登記所在地還是雙方指定的其它地點,都可以由雙方約定為爭議管轄地,如果約定不明,則適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款。
(8) 應特別注意有關經銷商合同責任的細節,這些部分往往被經銷商惡意“忽略”掉,購車者應注意保護自己的權利,使雙方權利義務對等。
如何買保險:
對于一般的私家車來說,上保險要根據自身情況設計,以用車的特點以及所處的用車環境來選擇差異化的產品,購買時要注意如下問題:
注意之一:選好保險代理人。在預算一定的情況下,投保車險可以按照第三者、車損、盜搶、不計免賠和其他附加險的順序進行投保。在投保主要險種后,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考慮玻璃單獨破碎(人保車損險中已納入玻璃單獨破碎責任)、自燃、車上人員責任險、車上貨物責任險、車身劃痕險等。在購買渠道的選擇上,消費者應當選擇信譽好的保險公司和代理人,不僅要弄清車險銷售機構是否具有合法資格,還應了解各公司提供服務的內容及信譽程度。
注意之二:仔細閱讀條款。在購買車險時,要仔細閱讀車險條款,尤其是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消費者詢問所購買的車險條款是否經保監會批準,并認真了解條款內容,重點關注保險責任、除外責任和特別約定、被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免賠額或免賠率的計算、申請賠款的手續、退保和折舊的規定以及保險公司是否對于除外責任做出說明、是否提供附加險對除外責任進行承保等。很多人只把上車險作為一項上牌照前必須履行的義務來看待,或者只是聽保險銷售員的介紹,投保時根本不看保單條款,只在出險時才把保單翻出來,才發現有問題。
注意之三:弄清費用如何計算。消費者應當關注其費率是否與保監會批準的費率一致,了解保險公司的費率優惠規定和無賠款優待的規定,并了解賠償金額的計算。如果對于條款內容或保費計算有疑問,可以要求保險公司銷售人員或者代理人進行解釋。這將有助于減少出險之后的糾紛。因為在發生保險事故后,和保險公司進行交涉時,主要就是兩個問題:保險公司是否進行賠償;賠多少。這兩個問題基本上取決于保險合同中規定的理賠方式和保險金額。
注意之四:售后服務與產品本身一樣重要。由于新車險提供了眾多的差異化產品,消費者應該選擇幾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進行比較,主要在價格、條款、理賠責任等方面。價格雖然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但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也一樣重要。“價格可能高一點、或者低一點,但差得不會太多,但是,理賠結果卻會差別很大”。判斷一種保險產品的價格是否合適,主要應該看它保障的風險責任有哪些、范圍有多大。比如有些保險公司規定受保險車輛所載貨物、車上人員意外撞擊屬保險責任,而有些保險公司就規定不屬于;有些公司規定對車身劃痕損失進行保險,而有些公司就沒有這個規定。
4S店慣用的伎倆:
手法一:移花接木
如果你去4S店買車,他們暫時沒有你要的顏色或車型,于是他們會去其他公司調車,名義上好聽叫做調撥,但實際你的利益就完全被破壞了。道理很簡單,一旦你的車出現了問題你的發票不是他們開的,光憑合同他們完全可以賴掉叫你去找開票的公司,但開票的公司只是以經銷商的名義買出,并不是直接客戶,所以他們也不會負責,造成的是發票和合同對不起來,那時候呵呵你就變皮球了。
手法二:以次沖好
如果你和4S店來購車的談判回合比較長的話,就會發現他們展廳展車為什么老換顏色和車型。道理很簡單,展廳的展車每2個月就會比市場價便宜那么500或1000的賣給客戶,也許你會想展車也沒什么,只要便宜就好。但黑幕在于展車在2個月的千百個客戶蹂躪中肯定會刮花漆面或拉壞某些小部件,往往到你手上的車都是從新做過漆的。沒人想新買回來的小老婆是被人我有精神病N次過的吧。
手法三:模糊概念
如果你去4S店買車他們在談判到最后價格的時候會出現出庫費,服務費,上牌雜費什么的,其實這些費用你如果肯用點時間和他們搞的話都是可以免掉的。再說到保險費的問題了,現在4S都說保險不賺你錢,幫你打7折什么的,其實如果你自己去問下保險公司的話能打到5到6折,基本一個電話你就能省300到600不等。
手法四:時間轉移
如果你去4S店他們給你一個比較便宜的價格,但和你說沒現車,要你簽了合同交了定金后幾周內給你車(注意定金是定字,不是訂字)。其實是為了打時間差。汽車的價錢在一段周期內是會變的,好比做期貨。舉個例子,現在市面上某車是賣100000,4S賣你98000,但和他談好2周后交車。我敢保證2周后市場價錢保證比98000還要低。因為車的價格只會往下不會往上。但萬一2周后價錢漲了,呵呵那4S店就開始拖拉戰術了,不是和你說車還沒到就是和你說車在路上什么的。拖到價錢有利潤為止。如果你一旦失去耐心想退車時,定金和訂金的概念就來了,你和4S簽定的合同雖然是公式合同,但所有的4S合同都有一個共同性,客人提出不要車不管什么原因定金是不退的。
手法五:優惠服務
現在的4S店在和你購車簽合同時往往會所送裝潢2000送維修費用2000送維修金卡什么的。其實這些都是假的。舉例:某車市場行情是讓利11000,他們會說我讓你9000再加2000裝潢2000維修,加起來最少也13000總有吧。你想想真合算呀。其實2000的裝潢你最多也就買付腳墊加個牌框,良心好點的在給你瓶“聞到吐”牌香水。裝潢的成本價也不過300。維修更可怕,2000的費用他們100%不會讓你抵零件費,只能抵工時費,一次還不能扣完。那你不是一輩子都在他們店修了。再說了,新車一般不會有什么毛病,就算出了毛病都有廠家的2年6W公里索賠做保證,壞什么換什么,沒二話。搽碰的話保險公司能全賠,你想這2000你到什么年代才能用完呀。所以2000的裝潢和2000的維修根本是空的。其實你拿到的車價讓利不是市場價的讓11000而是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