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毀輪胎習慣有哪些
常見的毀輪胎習慣有哪些
除了汽車和輪胎本身的原因以外,我們平時的駕駛習慣也關系著輪胎的壽命。那么大家了解哪些毀輪胎的壞習慣嗎?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常見的毀輪胎習慣
1、經常胎壓過高或過低
經常胎壓過高容易造成爆胎等危險,胎壓過低不但會加速輪胎磨損。如果特別低的情況下也會造成爆胎,合適的胎壓能保持正常的磨損,哪怕是夏天都不要刻意的去降低胎壓。所以說如果車子沒有胎壓監測系統,配備一個胎壓監測器還是有必要的。
另外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通常作為轉向輪的前輪磨損一般比后輪快很多,所以要注意一下磨損程度,進行前后輪對換。
2、原地打方向盤
原地不動時打方向盤會讓輪胎的磨損集中在一個地方,造成輪胎磨損不均勻,縮短輪胎的使用壽命。所以,我們平常開車時應該盡量避免原地打方向盤,這是很多新手從駕校開始就一直保持的壞習慣。
3、過減速帶不減速
輪胎是汽車與地面直接接觸的唯一部件,任何地面的變化都會影響到輪胎,過減速帶不減速那一瞬間給輪胎帶來的壓力可不小,不但對于輪胎對于車子來說還有非常多壞處。
4、路肩直接沖上去或者蹭路肩
很多司機特別是suv或者越野車,非常喜歡酷酷的停車方式,一下沖上路肩,在這個過程中輪胎會受到擠壓容易造成鼓包等。還有些新手停車不小心又很喜歡把車停的很靠邊,這樣胎壁就很容易蹭到路肩,也容易造成輪胎鼓包。
輪胎保養注意事項
動平衡不能忽視
很多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輪轂邊緣上會有一塊或多塊大小不等的小鉛塊。這些不起眼的小鉛塊對汽車高速行駛的穩定性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您在行 車過程中發現車輛高速行駛時方向盤抖動,或是車輪出現某種有節奏的異響時,就有可能是車輪需要做動平衡了。尤其是當更換輪胎、輪轂或是補過輪胎后、車輪受 過大的撞擊、由于顛簸導致平衡塊丟失等,都應該對車輪做動平衡。
汽車的車輪是由輪胎、輪轂組成的一個整體,由于各部分的質量分布不可能非常均勻,加上輪胎和輪轂也不是絕對的圓,所以當車輪高速旋轉起來后,就會產生 偏擺或是跳動,駕駛者就會感覺到車輪抖動、方向盤震動的現象。為了避免和消除這種現象,就要使車輪在動態情況下通過增加配重的方法,校正車輪各邊緣部分的 平衡,這個校正的過程就是所說的動平衡。一般來說,3個月或5000~8000公里就需要做一次動平衡。
輪胎換位要記牢
由于各輪胎工作條件和負荷不相同,驅動輪負荷要大于非驅動輪(目前,轎車前輪驅動的比例遠高于后輪驅動的比例),再加上因靠右側行駛右輪負荷大于左 輪。所以當汽車行駛一定里程后,不同部位的輪胎在疲勞和磨損程度上就會出現差別。所以,應按汽車保養規定及時進行輪胎換位。特別是新車初駛后的換位,對輪 胎的使用壽命影響很大。
輪胎換位分為交叉換位和循環換位。交叉換位適用于經常在拱形較大的路面上行駛的汽車,循環換位適用于經常在較平坦道路上行駛的汽車。對一般的前驅或后 驅車輛來說,輪胎換位的周期跟動平衡的周期是相同的,每隔3個月或5000-8000公里做一次就可以了,而四輪驅動車型的周期則要適當縮短。
四輪定位也需要
在行駛中,如果發現轉向沉重、發抖、跑偏、不正、不歸位的情況,或者是駕駛時出現車感飄浮、顛簸、搖擺等現象,這是在提醒您,愛車需要做四輪定位了。實際上,當輪胎出現單邊磨損、波狀磨損、塊狀磨損、偏磨等不正常磨損時,就應該去4S店做一下四輪定位。
四輪定位的作用除了使汽車保持穩定的直線行駛和轉向輕便,還能減少汽車在行駛中輪胎和轉向機件的磨損。四輪定位的內容歸納起來就是四個字“三傾一束”——主銷后傾角、主銷內傾角、前輪外傾角和前輪前束。車輛每行駛10000公里,一般就需要做一次四輪定位。
最后,提醒廣大車主,輪胎定期維護是關鍵。自駕出游前務必對愛車輪胎做一次全面檢查,這是您“高高興興自駕去,開開心心回家來”的有力保障。
看過常見的毀輪胎習慣有哪些的人還會看:
1.毀掉健康的壞習慣有哪些
2.輪胎日常養護有什么禁忌
3.汽車常見的小毛病
4.新手開車有哪些易犯錯誤
5.遭人恨的開車陋習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