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速公路行車的原則
關于高速公路行車的原則
高速公路屬于高等級公路,容易發生危險,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速公路行車的原則,供大家參考!
高速公路行車的原則:
首先,最要緊的一條的是保持合理的車速。國內高速公路一般限速是120公里/小時,那么對于小轎車而言,合理車速就是100~120公里/小時,太快和過低都是不安全的。超速的危險性不用多說,低速為什么也同樣危險呢?如果你的車速明顯低于車流的平均速度,就成了高速車流里的一個障礙物,別的車要被迫避讓,導致事故幾率大增。很多車在從匝道并入主車道時尤其容易犯這種錯誤,五六十公里/小時的速度就從匝道往主道上并,后面高速來車不得不緊急剎車,或者緊急變道,造成險情。
第二條是要盡可能少變道。國外的高速公路車速很快,比如在德國,平均速度超過150公里/小時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事故卻很少,為什么,因為司機們都很守規矩,各行其道,很少變線。國內的高速公路上,不少司機有個很壞的習慣 變線太隨意,有時甚至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變線,這會讓后車司機措手不及,造成險情。另外,國內高速上超載的慢車很多,所以變線超車不可避免,那也要盡量提前進行,避免很突兀地強行變道。
第三條要時刻留意周圍的狀況,和其他車輛保持充分的溝通。見過很多人一打燈就變道了,也不管后方有沒有車,是什么車,車速有多快,剎不剎得住。燈號的作用在于溝通,提前告訴后車你的意圖,以使后車能采取相應的措施。并不是你一打燈就獲得了變道的權利。同樣的道理,超車前也要和前車取得溝通,通過燈號或者鳴喇叭,讓對方知道你的打算。即使你不變道,勻速行駛,每隔10~20秒也要通過后視鏡觀察,以了解自己前后左右的其他車輛,并對其行為有準確的判斷。這里需要提醒一點,每個車的外后視鏡都存在盲區,所以如果要變線,僅看后視鏡還不夠,還要扭頭觀察兩側,以確保后視鏡盲區里沒有車輛。同樣的道理,自己也要盡量避免在別人的后視鏡盲區里行駛 一般是在側面大半個車身之后。
第四,出發前檢查你的車輛。了解車況是高速行車安全的一個重要前提,特別是輪胎狀況。高速爆胎是非常危險的,但是,如果多留意胎壓,很多高速爆胎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那么真的爆胎了,該怎么辦呢?最要緊的一是握緊并保持方向,二是不要猛踩剎車,而是適度制動,直到車輛停止。
第五,保持車距。合理的車距是要給自己留下應急的足夠空間和時間。所以合理的車距與車速正相關,速度越快,車距越大。一般在高速公路上100公里/小時的車速,車距應在100米以上為宜。高速上切忌跟車太貼,要知道,現在開車的很多是“大頭蝦”,突然來個急剎,或者無來由的變個道,都是保不準的事。
最后一條是做好預判,保持提前量。比如要下高速了,要提前并到外道,不要等到眼看要錯過路口了,才采取措施。超車也是,提前并到其左側,超車就容易了;相反,如果離慢車已經太近,再想變道超車就很困難了。
高速公路規則
由于高速公路比普通道路有一定的區別,所以行駛高速公路的車輛、司機和乘客,要遵守一些附加的交通規則。這些基本上是:
超車(在香港也稱為爬頭):只應該按照法律的規定超車(在實行左側通行的國家只能右側超車,在實行右側通行的國家只能左側超車)。但是,在一些地方,允許在塞車中右行(或左行)“通過”,而非超車。
行駛:只可以在主線車道道(和在必要時間,在超車道)行駛。路肩、匝道與緊急停車灣里不能行駛。但是,基于交通紓解的需要,臺灣的高速公路會開放固定時段以及特定路段得路肩供駕駛人使用,以暫時解決道路容量不足的問題。
停車:不準在超車道和行車道上停車,只準在車輛故障或其他意外時在路邊(在應急車道里面)停車,停車之后應當放置應急標志,以便警告其他車輛注意安全。
車速:不足最低限速者,以及超速者(所謂“飆車”),都是違法行為,尤其對于超速,會有比較昂貴的罰金,甚至于會扣留或者吊銷駕駛執照。
世界上其他國家與地區的一些相關規定:
臺灣:基于許多安全顧慮,高速公路不開放重型摩托車行駛,但擔任國賓車隊護衛及開導任務之憲警、執行緊急勤務之公路警察或執行高速公路隧道緊急任務之摩托車,不受此限制。
中國大陸:以前新司機在第一次領到駕駛執照之后的第一年不準開車上高速公路,同時新司機在這一年內要在車尾部貼上統一核發的“實習”標志,以確定是否是新司機。這個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最后審議表決通過之前被法律人士刪除。
瑞士:已在即將駛出高速的匝道車輛,可以右側“通過”車輛。此外,萬一在上路時遇到無法正常駛入行車道的事況,可在停車帶短距離行車,但必須在最早的時間進入行車道。
美國:美國各州有關高速公路的法規都不盡相同,但大多數州都有規定多軸車,如大貨車和連接車,應駛于外線。另外,大多數駕駛者都有“位在越內線的車輛應該開越快”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