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上路常見4個故障
開車上路常見4個故障
開車時最讓人發燥的就是汽車是不是出現點故障,簡直就是想發狂。那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帶來開車上路常見4個故障,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開車上路常見4個故障
一、“涉水得看有沒有實力”
下雨天遇到這種情況的幾率比較大。涉水之后為什么會熄火?因為雨水、積水跑進了發動機的進氣系統。發動機通過壓縮空氣進行燃燒,而這個時候進氣系統里都是水,也就是說你再發動,發動機就會把水當成空氣來壓縮。這樣強制的壓縮,就會讓水把發動機的氣門、活塞頂壞,更嚴重的還會造成缸體打穿,對發動機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
二、“沒事老跑偏”
如果你的車撞過什么護欄啊石頭啥的,車看上去好像沒什么大問題,這時候可不能掉以輕心啊。注意了,汽車的懸掛在遭受撞擊后,很可能變形。作為支撐車輛的底盤,一旦變形就會影響動力系統和轉向系統的運轉。
因此如果繼續行駛,很可能出現輪胎跑偏,非常危險。再者,已經變形了的懸掛再被“生拉硬拽”地開著,會造成其他部件更嚴重的損壞,比如前橋、后橋、輪轂,產生更大的維修費用。那怎么判斷底盤變形呢?看看輪胎位置到底正不正。如果輪胎在撞擊之后變歪了,這就說明懸掛受損比較嚴重不能再開了。
三、“愛車漏油了”
如果你的車車身前半部分發生撞擊后,發動機機油和變速箱油很可能漏出。
在發動機缺少機油情況下繼續行駛,很可能造成活塞敲碎缸體,車子會突然熄火,不但很危險,接下來的維修成本也很高啊。所以如果看到儀表上的油壺紅燈亮起,就得就近停車進行檢查了。有些車子是燒機油的,車主們應該很有經驗,可以自行添加匹配的機油。如果是因為撞擊造成油路損壞,就不要加機油了,請求道路援助吧。而變速箱油的作用是潤滑、降溫。手動擋變速箱缺油了,如果還強行運轉,很可能造成齒輪的損壞。而自動擋變速箱缺油了,車友會覺得換擋不順,動力下降,等到油漏光后,車子會直接熄火,變速箱齒輪自然也就磨毀了。
四、“這是嚇尿了?”
車友們都知道發動機需要通過不斷循環的水來降溫,所以如果發現水箱漏水,就別開了。遭遇前保險杠附近的撞擊,很可能會傷及水箱。如果發現車身底部有漏水現象,通常有兩種可能,水箱漏了或者是玻璃水壺漏了。玻璃水壺漏水問題不大,還能繼續開,不需要叫拖車。水箱的水漏了,就應該立即熄火了。那怎么判斷漏出的水是哪種呢?一是看顏色,其實水箱里的水是防凍液,防凍液的顏色大多是黃色或者綠色的。而玻璃水通常是淺色并且冒泡的。二是如果水箱漏了還繼續行駛,不一會兒儀表盤上也會有警示燈亮起,這個時候就真的不能再開了,否則發動機就慘了。
只有在出過大事中幸存下來的司機才真正懂得安全駕駛的真諦,什么舒適性,什么提速性,什么動力性等等,在安全性下都是浮云。
汽車哪些地方容易壞
一、車漆
相比歐美先進國家,國內的空氣污染度高,路面風塵滾滾,所以車漆受到的煎熬程度比較高。也由于國內的車容易臟,愛干凈的車主洗車的次數遠高于國外,雖然臟了洗比不洗好,但洗車次數多,其實也會加快車漆的老化。
二、輪胎
國內用車環境,輪胎所承受的“劫難”肯定遠遠高于國外。最典型就是扎釘。雖然國外也有機會扎釘,但往往是一些自然界異物,而在國內的公路上,你能實實在在地“收割”到鋼釘、螺絲釘甚至刀片這些完全沒理由出現在路面上的東西。
鼓包也是輪胎的常見“死因”,罪魁禍首是路面上突然出現的大坑或者超大的接縫,那毫無疑問是路政部門的錯。在先進國家的路面上絕不會出現這種狀況,比如說在德國的無限速高速公路上開車,雖然路面也看得出有些年份,但你完全不用擔心會突然出現大坑大縫,所以開得很放心。
至于輪胎蹭馬路牙導致的胎壁開裂,是由駕駛者技術不佳或習慣不好造成的。在國外也有這樣的馬大哈駕駛者,不過國外的馬路牙普遍沒國內高,城市路邊騎上馬路牙,通常也對輪胎構成不了大的傷害。
三、減震器
國內大部分車在減震器壽命是在5-10萬公里之間。其實大部分5萬公里以上的車,減震器性能就開始衰減了,行車品質會下降,只是絕大多數人不到減震器漏油、異響,并不會去更換它。造成減震器壽命短的原因,除了爛路,還有減速帶!后者實在是中國特色,國外真的沒有那么頻繁出現、而且還那么損車的減速帶。我就采訪過某廠家的國外工程師,說中國版車型都要專門為應對減速帶而調節減震器。
縮短減震器壽命的還有一個殺手:超載。往往嚴重超載一次就會對減震器造成無法復原的性能損害。
四、各類濾芯
這個很容易理解。濾芯就是車的防護罩,國內空氣不好、油品不好,要過濾的東西自然多。國外的機油濾芯可以2、3萬公里一換,空調濾芯可以3、5萬公里才換。但國內視乎你的用車環境,有些地方空調濾芯1萬公里一換都不過分。
五、雙離合變速箱
雙離合變速箱是歐洲廠商主導的技術發明,雙離合在歐洲本土應用沒什么問題,但多家供應商的雙離合,在中國卻遭遇了可靠性問題。為什么雙離合在中國路況容易壞?最主要原因就是,在中國的駕駛環境里,“走走停停”和“低速蠕行”這兩種狀態的發生時長要遠遠高于歐美。
歐洲城市雖然也有很多交通燈,大城市也堵車嚴重,但在那里開過車就知道,人家沒有加塞,行駛和停車都是比較果斷的,過一個交通燈,可能就停兩次,每次停定30秒;而國內同樣過一個路口,行駛方式是走走停停5、6次,再低速蠕動7、8次,期間控制車輛低速行駛,必須靠離合器反復接合甚至半聯動,于是磨損程度和工作狀況就要嚴苛很多。
六、座椅
為什么國內的車座椅會比國外老化快?主要原因是超載。別小看超載對座椅的損害,尤其是異常的承重(比如成年人脫了鞋踩在坐墊上),坐墊一旦塌陷了是很難復原的。
七、遠光燈
長時間開遠光燈很可惡,但這并不會增加遠光燈的損耗。真正縮減壽命的是一個勁地閃動遠光燈。一些人超車、會車時習慣性頻繁地閃遠光,雖然起到警示作用,但閃動過頻會導致大燈燈泡容易燒。其實閃兩下遠光,動作不用太急,一樣能起到警示前車的作用。
說來說去,對于汽車是否容易損壞的問題,還是取決車主們的駕駛習慣,一個良好的駕駛習慣不管是對于汽車來說,還是對于我們個人的安全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看了“開車上路常見4個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