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2023年放假時間表
最新端午節2023年放假時間表
你知道端午節2023年放假時間表嗎?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端午節2023年放假時間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2023年放假時間表
2023端午節6月22日至24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端午節的習俗及意義
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劃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
1、食粽子,是中國人一個傳統的習俗,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放在鍋中煮熟,以前在讀書的人吃那包裹著棗的粽子,叫“棗粽”與“早中”偕音,意味著早中狀元,現在都喜歡粽子里包肉,蛋黃,綠豆等,隨個人口味,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做好粽子在端午時食用的。
2、賽龍舟,端午節最主要的一個習俗。是在屈原投江后,許多人劃船追趕著去拯救,追趕到洞庭湖時沒有了蹤跡,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借劃龍舟來驅散江里的魚,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這樣賽龍舟也就成了一種端午的習俗了。
3、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驅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黃,香藥等用絲布包裹著,上面用繩,珠子作佩帶,下面結個流蘇,作成各種不同的香囊,現在香囊里也有放薰衣草,茶葉等放在衣柜里除濕,除霉,也有青年男女送香囊來表達愛意。
端午節的來歷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這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當時,秦國把楚懷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把大王救回來,但楚頃襄王怕打不過秦國,猶豫不決。有一個壞人不想讓屈原受寵,就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信了那個人的話,就把屈原的封地沒收了,把他流放到汩羅江那里了。終于,楚國被秦國滅掉了。因為屈原是一個很愛國的詩人,他心如刀割,就寫了一首《天問》的詩,決心和國家共存亡,就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當時,許多人為了救屈原,就駕著船,向江里投飯團和肉丸,并向江里倒雄黃酒,防止魚蝦咬傷屈原的身體。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把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并在這天,舉行賽龍舟活動,并包粽子、喝雄黃酒。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1、端午節習俗: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端午節習俗: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3、端午節習俗:寫符念咒
古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因此端午節這天一定要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而且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例如說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等。
端午節的禁忌
1、忌舉辦或參加大型活動
端午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這一天祭祀氛圍濃厚,民間認為這天諸事不宜,忌舉辦或參加大型活動,有損身心健康。
2、忌游泳
民間認為端午節是溺死鬼的還陽日,如果這天去游泳,很可能會丟了性命。
3、忌房事
農歷初五、初六、初七、十四、十五、十六、十七、二五、二六和二七,上述共十天,為天地交泰毒日。而端午當天毒氣攻身,邪氣最盛,所以古代訓誡嚴禁房事。
4、嬰兒忌拋頭露面
嬰兒體質較弱,民間認為,端午為五毒月最毒之日,十分不吉利,所以這天嬰兒有“躲午”的風俗,嬰兒是通常會被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祛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