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有什么風俗活動
秋分節氣有什么風俗活動?
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秋分節氣有什么風俗活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分節氣的習俗-豎蛋習俗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游戲”,其玩法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秋分節氣的習俗-秋分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四邑(今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秋分節氣的習俗-拜神習俗
秋分前后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圣王誕辰:開漳圣王又稱"陳圣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后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秋分節氣的習俗-秋分
秋分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每年9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為秋分,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故秋分也稱降分。此后,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
秋分時節和清明時節有些民俗類似,也有掃墓祭祖的習慣,稱作“秋祭”。秋分時節,民間很多地方還要吃一種稱作“野莧菜”的野菜,還有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還有一些地區的農戶挨家挨戶送秋牛圖,秋牛圖就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
秋分要防止涼燥,堅持鍛煉身體。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
節氣秋分吃什么
1、銀耳
銀耳自古以來就是深受國人喜愛的滋補佳品,素有“菌中之冠”的美稱。因其口感、功效與燕窩接近,而價格卻很親民,所以又被稱為“平民燕窩”。
銀耳性平,味甘淡,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膳食纖維、銀耳多糖等營養成分,有潤肺、滋陰、潤腸、嫩膚的功效。中醫認為,銀耳潤而不寒,甘而不膩,是秋冬潤肺滋陰要品。
2、梨
要說最適合秋季潤燥的水果,非梨莫屬。秋梨果肉鮮嫩多汁,素有“天然礦泉水”之稱,常吃能夠清熱解毒、生津潤肺。秋季每天吃一兩個梨,對秋燥引起的鼻咽干燥及陰虛所致的煩渴、干咳、痰黃等癥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不過,梨性寒涼,寒咳、體質虛寒的人不宜生吃梨。此類人群如果想吃梨,可將其與冰糖煮水或隔水蒸后食用。
3、蜂蜜
“朝鹽水,晚蜜水”是古代醫學家開出的對付秋燥的良方。
蜂蜜被稱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營養品”,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禮物。蜂蜜中含有豐富的糖類、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在秋天經常飲用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膚養肺、防便秘的作用。
4、百合
在百合這樣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堿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中醫用百合作為止血、活血、清肺潤燥、滋陰清熱、理脾健胃的補藥。百合不僅是屬于食材的一種了,而且還可以作為中藥材來使用哦,因此百合的功效是非常強的,百合具有明顯的鎮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增加液體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還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將百合洗凈,煮熟,放冰糖后冷卻食用,既可清熱潤肺,又能滋補益中。
5、南瓜
俗話說“秋季到,南瓜俏”,秋分過后,正是南瓜紛紛上市緊俏之時,而此時南瓜也正是應季食物,更重要的是南瓜富含對人體有益的諸多營養成分,而且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E,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有效改善各種秋燥癥狀。另外,南瓜還有平喘、消腫的作用。常吃,能夠預防哮喘、支氣管炎等秋季多發病。所以南瓜是秋分節氣過后秋季養生的首選佳品。
6、紅薯
紅薯是在秋風的時候大量上市的一種食物了,因此本身我們在這時候選擇去吃紅薯就是很好的選擇了,并且紅薯含有豐富的淀粉、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等礦物元素和亞油酸等。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紅薯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因其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而具有阻止糖分轉化為脂肪的功能。
關于秋分的經典古詩
1、《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2、《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
云散飄飖影,雷收振怒聲。
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
3、《大觀秋分夕月四首》
隋代:佚名
名稽漢務,歌參唐宗。
往于卿少,乘秋氣中。
周天而行,行如妹之崇。
可飛霞佩,下瑠璃宮。
4、《點絳唇》
宋?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銀橋人散。
吹徹昭華管。
5、《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強至
金氣才分向此朝,天清林葉擬辭條。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來醞蟻消。
候早初逢旬甫浹,月圓前距望非遙。
如今晝夜均長短,占錄無勞史姓譙。
6、《秋分日偶成》
宋?洪炎
洪崖山下一臞儒,碧玉巖邊抱病夫。
永日翛然無復事,人欺憔悴鬼揶揄。
7、《以湖州酥秀州木犀面油太和石本觀音像送莫萬》
【宋】趙蕃
天教桂蕊擅秋分,只道非秋無復存。
底事蘭開梅落際,忽于膏飾見追魂。
8、《水調歌頭》
【宋】牟巘
叔父茅封貴,先帝棣華親。
平生為善最樂,夙德宛天人。
玉葉金枝方茂,瑤沼丹壺如畫,
光景鎮長新。
五福一日壽,萬象總皆春。
正秋分,記初度,紱纏麟。
傳宣來自絳闕,瑞采蔚輪囷。
樂有鈞天九奏,尊有仙家九醞,
翠釜紫駝珍。
笑把南山指,還以祝嚴宸。
9、《秋分前三日偶成》
【宋】釋文珦
秋光幾一增,在候已無雷。
顯氣凝為露,嘉禾秀出胎。
燕銜余暑去,蟲喚嫩寒來。
泡影非能久,流光又苦催。
10、《癸未中秋》
【宋】楊公遠
涼入郊墟暑漸微,奈何節序暗推移。
景逢三五秋分夜,光異尋常月滿時。
按舞霓裳仙綽約,長舂靈藥兔迷離。
廣寒宮桂花空發,近世無人折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