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精選10篇)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精選10篇)】,供你選擇借鑒。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篇1
前不久讀完了傅雷家書。直到讀到傅雷夫婦的遺書時,內心不免有點痛惜,即便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五十年。最近一直在閱讀傅雷夫婦的文字,難免出現一種錯亂。多虧作者對傅雷一家的書信費心收集,能有幸一瞥傅雷這一家人的思想,實屬珍貴。
我也曾有過幾年的書信來往。所以十分明白寫信、寄信、等信、拆信的心情。書信中,人們多半會吐露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以及一些在生活上所理解的東西。而父母給孩子的信,則更多是寄托著思念與望子成龍的心情。傅雷家書里,滿是傅雷夫婦對兒子的牽掛與孜孜不倦的教育。在了解了傅雷的教育后,我才得以增長我的見識,見識到一個真正有藝術追求的人對生活的看法,對藝術的態度,對感情的思考。
其實讓我寫傅雷家書的讀后感,我肯定是寫不好的。因為有很多語句還未能深刻的理解。雖然能明白句子的意思,但并沒有切身經歷以及感悟。平時的書也讀的少,里面提及的部分文學作品,我也沒有涉獵過。所以也只是在僅有的認知范圍內盡可能的去理解,必然會狹隘許多。
關于自由
在讀完這本書后,我思考最多的是做人這一個問題。覺得人生當中,做人是最難的。因為感情牽動或是生存環境,都難讓我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以前我一直在想何為真正的“人”,覺得人的定義應該是勇于追求自由。真正自由的人不會牽制自己的感情,真正自由的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自由的人不會被阻擋去路。只是這個自由是要建立在人人平等這個基礎之上,否則自由將會變成放縱,成為罪惡的搖籃。所以,我一直認為追求自由的人是真實的人。在我心中藝術家就是這樣的一種人,他們追求著自然,追求著自由。在生活中,在作品里,無不表現出純粹又不乏內涵。好似自由存在于自然之中且不留下痕跡。
關于自然
人也是屬于自然的一部分,那在自然中表現出自我,也不失成為自然的一部分。而現在的人一直妄想超越自然,這也許是人畏懼孤獨的一種表現。我們無法超脫自然而活,但是能為盡可能的接近自然。不斷的超越著自我,追尋著自然的過程,應該是我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至于自然是什么?我認為是趨向于完美的事物。人不可能完美,但可以完全,人也不可能成為自然,但可以無限接近于自然。
回到傅雷家書里,傅雷教育傅聰。“先要為人,再為藝術家,最后是鋼琴家或演奏家。”這里我認為是傅雷對人生三個層次的看法。一個鋼琴家,可能后天的勤奮就可以完成。而藝術家,則多多少少需要天賦和對自然的感知。而成為人,這里的人肯定是指成為一個真正的自由的人是最繁瑣最難達到的。鋼琴家最易,藝術家次之,學會做“人”最難。而現在的人為了達到目標、某種名譽不擇手段,卻恰恰忘記了如何先成為一個人。“超凡脫俗是自由,沉淀于自然,是追求著完美。”這才是我對如何成為一個“人”的理解。
而傅雷對藝術家的理解,也顛覆了我原來的認識。傅雷說藝術家要控制情感,要理智。之前我一直以為藝術家是充滿了情感,然后把情感舒展出來。而傅雷說要控制情感,演奏的時候(藝術創作的時候)要保持理智。我想理智的東西如何打動人呢?后來才明白這是我的邏輯錯誤,其實藝術家依然是富有情感的,只是高度的情感需要高度的理智來控制。這樣才能將情感更好的表現出來,來感染感知的人。這么一想,藝術家確實不是一般人能為之。一般人能有一個高度的情感已經是不容易,更別說高度的理智來控制這些。
我很喜歡傅雷家書,里面可圈可點的太多,我沒有辦法一一贅述。需要豐富自己的見識后,再來品讀,應該會有很多更深層次的理解。讀完傅雷家書的第二天就買了一本克里斯多夫,這是家書中多次提及的一本書。此外,我在這一次的閱讀中,對人生也有了新的見解。只是覺得自己稍微一讀書,就一堆的感觸。不知道是情感上的敏感還是我見識太少。可能這本書真的很優秀吧,而我最近很少讀到這么優秀的作品了。尤其是夾雜著這么多思想的作品。想必是十分誠意的,傅雷夫婦也沒有想到這些書信有一天會匯集成書,供后人去學習吧。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篇2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能夠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
學藝術的異常是學鋼琴的能夠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我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我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堅強”是貫穿這封信的內在精神。傅雷對孩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放心了!”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體現:a不怕挫折,b永遠堅持謙卑之心。也就是勝不驕,敗不餒。這也是我們能夠學到的。還有,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能夠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可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明白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能夠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了解孩子的情景,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終后悔莫及。
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反叛。用適宜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長們應當欣賞這本《傅雷家書》。其實,作為孩子的我們也有必要看看,因為它能夠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激父母,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不一樣的父親,相同的父愛。盡管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閱者都與我們有幾重世紀之遙,盡管不一樣時代社會制度下,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實有迥異,盡管如今的出版業為其綴加了更多的商業炒作,可是今日的讀者應當做到的是摒棄這些外在的隔閡和枷鎖,靜讀字里行間的文字深情,必須會受益匪淺。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我的手里。”我們都渴望成功,期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么,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忙你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篇3
午后的陽光,總是曬得人懶懶的。我蜷在沙發上的一隅,捧了《傅雷家書》,細細品讀。這本書雖無總的主要內容卻表現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傅雷要孩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本書收錄的雖是一篇篇普通的家書,卻又不普通,字字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誨,飽含著深厚的情感
傅雷在家書中也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在這一封封家書中,傅雷先生仿佛已經不是那個藝術家傅雷,而是一個父親,作為一個父親,在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無論是生活上的,還是藝術上的,都是——
心靈的溝通!
在這個科技飛速向前發展的今天,家書這一形式已漸漸消亡。遠方的游子與父母的情感互動,也變少了吧。不知以電子郵件、社交軟件取代家書的方式,還可以體會到那種望眼欲穿,只為等家書的焦急心情嗎;還可以感知到筆尖劃過紙端傳遞給家人的溫度嗎;還可以懂得“家書抵萬金”的珍貴嗎?!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這一切!
合上書,抬眼望云天,天空那么藍,我分明沐浴在親情的溫度中……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篇4
《傅雷家書》是我最為欣賞的一本書。傅雷寫給兒子的不僅僅是家書,而是一個個人生哲理。他對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聰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懂得了愛,以實際行動回報了父母,這使我非常的感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叫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當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大或者父母對孩子溺愛時都會產生一種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樣積極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才能成為一名理智父母。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者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的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大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書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里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對兒子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用音樂譯注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脹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精力,在對祖國社會人類盡自己的責任。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篇5
我感恩有你――《傅雷家書》。在你那無聲的悄然訴說里,我茁壯成長。
封封家書,傳達的不只是技巧與禮節,更是深沉的父愛。“但若你缺少勇氣的時候,盡管來信告訴我,我可以替你打氣。倘若你心緒不好,也老老實實和我談談,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決一些或大或小的煩惱。”我萬分感動于傅雷先生對子女的關愛。讀著《傅雷家書》,我想到了你――我的父親。
窗外,如濃墨般黑漆;窗內,如白晝般明亮。我正為數學題而煩惱,筆尖在紙上渲染著墨跡,然后再草草劃掉,反復幾次依舊如此。我懊惱地搖了搖頭。“吱呀―”門悄然而開,父親來到我的身旁,默默坐下靜觀,然后對我說:“要靜下心來,細心、耐心!”此時我想起傅雷先生曾對傅聰說:“你在考慮這許多細節的時候,必須心平氣和,精神上很鎮靜,切勿煩躁,也切勿焦急。”我冷靜,再冷靜,執起筆開始再一次地驗算,終于,柳暗花明!我欣喜地望向父親,帶著些許自豪。父親的嘴角微微上翹:“凡事都要細心、靜心、耐心,就一定能成功的!”白熾燈靜立于桌上,散發著溫暖柔和的光。
舞臺上,所有燈光匯聚一處,臺下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嘈雜喧嚷。我緊握竹笛的手愈發冰涼,緊張地不停顫抖。驀然,一只溫熱的手掌輕撫我背,雄厚的男音在耳邊響起:“不必緊張!練習了那么多次了,就當再來一遍吧!你是在享受它,并不是演奏它。”抬頭,我對上父親深沉的目光。“看譜的時候不妨多哼,彈的時候盡量少哼,尤其在后來,一個曲子相當熟的時候只宜于‘默唱’,暗中在腦筋里哼。”傅雷對即將上臺演奏的傅聰也是這么說的。我想,聽傅雷先生的,聽父親的,我肯定可以的!心中的緊張如冰融化。走上臺,舉起竹笛,深呼吸,我開始用不一樣的方式,訴說著故事。人群里安靜無擾,唯有音符在大廳上方環繞飛旋,深沉而美妙。
《傅雷家書》,感恩有你,謝謝你教會我待人處事的道理,更明白父愛竟如此深沉溫暖!父親啊,感恩有你,讓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踏出每一步,因為那每一步中,都填滿著你深沉溫暖的愛!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篇6
書是人汲取知識的源泉,一本好書可能就因此改變你的一生!從書中我們會發現那作者濃濃的情感!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感受到他對兒子的那分關心與關愛。
《傅雷家書》共記載傅雷寫給在國外學習的傅聰十一通信。對于兒子的發展甚為關心,想方設法的指導著他。因此,關于兒子的音樂專業也是尤為關注。哪一樂曲,哪一樂章,哪一字節都談談自己的體會,心得。怪不得有人說;這樣的教育,不成材都難。
讓我們認真的想一想,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身影:因為我們生病,而徹夜未眠的身影;因為學習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發怒火的人……對就是他們,這些為了我們而嘔心瀝血的父母。傅聰傅敏理解了父母,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個成為國內國外知名的鋼琴家,一個也成為我國杰出的英語導師。而我們又做了什么?不,我們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因為年齡的差異發生的磨擦,而大發脾氣。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不顧父母的辛勞,大手大腳花著他們的血汗錢,而不感到愧疚……不,我們應懂得理解父母,做一個知道感恩的人!
一個人,如果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長大后又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愛,那么他會把這種愛延續下去,繼續傳給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將會處處有愛。
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應該關心別人,體諒別人嗎?好好想想你傷害了多少人去對他們說一聲“對不起”。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篇7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從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是充滿著父母之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教導,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后成家,是中國父母的典范。
傅雷一個有文化、有內涵的人,對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一封封家書,短不過上百字,長則有上千字,沒有許多優美華麗的語言,也沒有長篇大論的道理,只有用自身經歷化為簡單而又樸素的建議和忠告,為兒子擺正人生的旗桿,無怨無悔。
無數的家書,寫不盡的憂愁,無盡的擔憂,操不完的心,在一支筆下,處處開花。不問自己的身體,信上也只是輕輕帶過,有時卻只字不提,只時時刻刻關心著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生活、音樂的進展。兒子仿佛是那座五指山,日日壓在他們的心頭。兒子的思想、活動、花費,所有零碎的小事,父母倆卻無不擔心,看似無盡的嘮叨,卻是忠言利于行,句句金玉良言,事事為其著想。
國家一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許多人常把國家掛在嘴邊,打著國家的旗號,吞食國家的利益,干著非人哉的事情。可是傅雷是實打實的愛國,把國家一詞植在了自己的心里,生長發芽。不僅是自己愛國,還潛移默化、循循善誘地教導兩個孩子一起愛國,從點點滴滴做起,不亂花國家的錢,處處維護國家的利益,時時彰顯愛國之舉。中國是禮儀之邦,傅雷也深諳禮儀之道,從送畫而不是送錢這件小事,可見他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把禮尚往來的禮儀風度發揚到國外,盡顯泱泱大國風范。
每個人都生有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與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的時候,感到的卻是另一番關愛,不同于老師的教導,不只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細心呵護,無微不至,用心良苦。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就像一個乖孩子,閱讀著,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篇8
我們先說說傅雷先生,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以為他是外國人,可他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和和藝術評論家,看來我真是孤陋寡聞這么著名人的我都不知道!
一開始聽說《傅雷家書》的時候,就特別想看,就買了一本,可是里面的內容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只是傅雷夫婦寫給他們的孩子傅聰和傅敏的書信而已,沒有什么吸引人眼球的部分。但是只要你仔細看傅雷先生及夫人所寫的書信內容你會發現書信中包含著傅雷先生及夫人對兩個孩子深厚的愛。
傅雷先生的教子方法獨特,用書信的方式教育遠方的兒子,當然中間透露出傅雷先生對自己孩子的牽掛和愛。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傅雷先生總是耐心在書信的指導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或許有的人認為這是一種嘮叨,這不是嘮叨,這是愛,是無私的父愛,是不求會好的父愛。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父愛在無形中教你如何堅強、自立。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先生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茍,“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里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
傅雷先生對兒子孜孜不倦的教誨,是許多家長的好榜樣。但我不希望家長不要只學傅雷先生的一個“打”字,那樣光打孩子只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痛苦,要是“打”會有樂觀的結果,那么孩子們還有什么生活的余地。我只希望家長能用平和的口氣和的口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么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啊!
父愛是一座燈塔,遠航時指引我們沖破迷霧找到正確的道路。父愛猶如母愛,是無言的付出,他默默的關注孩子的的一切,防止孩子迷失在遠方。傅雷先生就是父愛的代表,濯洗我們的心靈。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篇9
在信息交流并不發達的年代,書信便成為與遠在他鄉的親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由于運輸技術的原因,很多時候,一封信難免需要翻山越嶺,消耗許多時間才能送到對方手中。讀傅雷夫婦寫給孩子的家書,感受字里行間滿滿的愛。
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是傅雷夫婦在與孩子對話,與我們對話。傅雷與孩子對話,對遠在他鄉的孩子深表掛念,像每一位普通的中國父母一樣,擔心孩子的近況,擔心孩子有沒有受欺負,錢夠不夠花。但卻又遠遠不止這些,更多的是傅雷憑借自身在音樂方面的高超造詣,對兒子傅聰進行學術上的指導;有時會安慰、鼓勵,讓傅聰在失落,疲倦時能夠給足馬力,繼續前進。都說老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見,兒子傅聰后來在人格和學術上那些閃耀的亮光,離不開作為榜樣的父親背地里的悉心教導。
正因如此,《傅雷家書》也時常成為現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指明燈。書中飽含滿腔愛意的語言和一個個沉穩有力的人生道理,讓我們感受到親情的美好與溫馨,或許這也正是這一封封活靈活現的家書能夠流傳至今,每一絲傅雷讓我們感受到的精神都能夠昂揚不滅的原因吧。
“一個人的修養是無盡的,不但在技術學問方面是無盡的,尤其在做人方面。說話與態度方面,也都是學不完的。”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要是把這句話放在以前,大多我只會把它當作一句前輩對于晚輩的教導便罷。時間是良藥,總會治愈身體和心靈的不足,也便是成長。人的成長,也便像那句話所說的,進無止境。
我們總歸得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雖然我們的父母不如傅雷那樣知識淵博,大多數也無法給予我們像皇帝般的生活。但無可否定的是我們的父母會用盡他們的全部心血和全部精力,目的永遠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給我們更好的生活。又或許所有的父母都會想,該怎樣才能讓我的孩子未來過得比我們更好。他們的生活開始變得周而復始,對我們的期待也日漸增加。有時,我們在成長路上得到的小成功,父母會比我們還要高興;要是跌倒,父母便會安慰、鼓勵,但誰也不知道,在夜深人靜時他們會有多心疼我們。
世間美好的情感莫過于親情、友情、愛情,但血濃于水,只有父母是無時不刻都在為我們著想,雖然有時忠言逆耳。我得感謝這本《傅雷家書》,它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親情的溫暖與力量。我相信,父母永遠都會站在我的身后。
愿所有的雛鷹都展開雙翅,終有一天,我們定在空中翱翔。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0字篇10
說實在,沒這本書我目前還真不知道傅雷是誰,仿佛傅雷就應該和他的家書綁定在一起似的,曾國藩除了家書人我還是知道一些的,傅雷的話,還真的是“寫家書的傅雷”這個印象。
以前聽說這本書的時候,版本不同,最無語的就是書中時有時無的英文單詞,心里不滿道這個人怎么愛賣弄自己的學識,特別是當他聽聞兒子的好消息時連說了幾個“wonderful”真是讓我聯想到圍城里一個也愛說英文的老先生。
不過這次買的版本英文是有注釋的,于是讀起來也并不只是不滿和無語了。更何況這次不能是隨便看看,要寫讀后感。
家書從1954年到1966年,正是傅聰準備出國留學波蘭參加比賽到傅雷夫婦憤而棄世。傅雷對孩子的家教很嚴格,而且他有句話,真理第一……愛情第二(中間忘了),這是在傅聰有女友時寫的。先不說愛情第二,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傅聰與父親爭論激烈,傅雷認為兒子太狂妄,”才看過多少書!“,傅雷堅持己見,導致雙方嚴重沖突。在傅雷勃然大怒的情況下,倔強的傅聰毅然離家出走,住在父親好友毛楚恩家一月余。后因傅雷姑父去世,父親覺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認真,感慨萬千,遂讓傅敏陪同母親接傅聰回家,雙方才和解。
這次事件讓我深深感受到傅雷家風果然不同,離家出走的理由都和藝術有極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