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怎么提高注意力
開車怎么提高注意力
在正常情況下,注意力使我們的心理活動朝向某一事物,有選擇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它活動和其它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駕駛有關的事物。下面,學習啦小編帶大家來看看新手開車上路技巧。
注意力
司機注意力不集中是交通事故的高發原因,重大事故數不勝數。開車時如果注意力分散,思想被駕車之外的事情所占據,對重要的危險“視而不見”,導致錯誤操作,進而發生傷亡事故。也就是說,保持注意力集中,對安全駕車極為重要。
【案例】一位朋友開車途中突見家人在路邊行走,急忙伸手打招呼,分了神,車輛沖進馬路中間隔離帶花壇里。
【案例】2012年10月,在滬陜高速崇啟大橋段,一輛轎車突然撞擊道路中心綠化隔離欄,再沖向由錐筒隔離出的作業面上的養護工,致5死3傷。說到事發原因,年僅18歲肇事司機稱自己只是扶了扶眼鏡,揉了下眼睛。
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可分為三類:
【自身影響】常見的有吃東西、喝水、點煙、看短信、打電話;嚴重的有:疲勞駕駛、病駕、酒駕、醉駕、毒駕。
【車內影響】開車時低頭看檔,調后視鏡、空調、音響等;與車內朋友聊天、打蚊子、轟蒼蠅、找東西等;尋找車內異響、異味,關注報警顯示、操控異常等。
【車外影響】尋找道路和建筑物、辨別路牌和標志、欣賞景色。
在正常情況下,注意力使我們的心理活動朝向某一事物,有選擇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它活動和其它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駕駛有關的事物。
新手只有通過一段時間的駕駛練習才能達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要求。年輕人耳聰目明、善于學習,進步要快一些;年長者受多年來形成的慣性思維和反應速度影響,進步則要慢一些。
觀察力
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提高觀察力就是安全駕駛的必要條件。
我一直認為,新手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觀察力不夠,沒有之一。新手造成的很多交通事故都是觀察不力的結果。這也難怪,你想啊,駕校除了在理論考試題中涉及到觀察力,在訓練中很少有提高觀察力的內容。
作為駕駛員,開車時要觀察的東西真是太多了。
前:要觀察到一到兩個街口;
后:觀察左、中、右三個后視鏡,看到后方所有車道上跟車的距離和速度;
左、右:觀察從路的最左到最右,包括對面來車,路邊和路口的車輛與行人
上:看到路牌和信號燈;
下:看到路面標志線和路面障礙。
鑒于駕駛位的限制,車輛周圍存在的盲區是我們難以直接觀察到的,只有在車輛運動中,通過不斷的反復觀察,才能獲得一個相對完整的動態交通狀況 圖。新手開車時常會遇到所謂的“突發情況”而措手不及,再加上由于緊張,判斷失誤,操控不熟練,出現交通事故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而起因大多是觀察不當或 觀察不力的結果。在事故責任認定時,交警會在認定書上寫明事故原因是責任方“觀察不夠”。
這里要重點討論一下盲區,所謂盲區就是您在駕駛的時候,觀察不到的地方。主要有:
前盲區:就是車頭前看不到的地方,約5米;
后盲區:就是車尾前看不到的地方,約10米;
左、右后視鏡盲區:位于車輛側面后視鏡里觀察不到的區域;
A、B柱盲區:車身兩側A柱與B柱,在轉彎時,會嚴重遮擋視線;
人為盲區:在擋風玻璃上懸掛一些毛絨玩具等。
要想獲得清晰的路況和觀察效果,我們必須要調整體態,盡量擴大觀察區域,有三句話:
【搖頭晃腦】新手開車,常常坐姿僵直,眼睛死盯著前方,很少看后視鏡,且觀察的頻度不夠,更判斷不清人、車的相對位置及移動速度。所以我們必須轉動腦袋觀察左、中、右鏡。
【東張西望】身體稍許扭動,加上脖子轉動,觀察左、右車窗盲區,這是對180度范圍進行觀察。如在右轉彎、向右變道時,光看右后視鏡是不夠的,還要觀察右前窗,甚至右后窗。我們坐副駕時,盡量不要遮擋駕駛員觀察右窗的視線有危險。
【左搖右晃】用身體的移動,觀察紅綠燈、路牌、行人等。如在左大彎時,由于左前A柱的遮擋,駕駛員應通過左搖右晃或前后俯仰,消除A柱后面可能存在的行人危險。
有位駕駛達人說得非常形象:自己開車時有如神助,主要的奧妙在于通過有效觀察,將實時路況迅速轉化為從空中向下俯看的“上帝之眼”。路上交通狀 況一目了然。周邊的人、車所在位置、移動方向和速度、變化趨勢盡在掌握之中。牛人啊,想不佩服都難!還有一位老師傅說的比較靠譜:行車時將前、后各五輛車 的運行軌跡搞清楚,就差不多了。
對于新手來說,只能以勤補拙,多看為好。但只是多看還是不夠的,還要快看。什么叫快看?有高手認為:駕駛時視線不能離開車輛前進方向0.5秒。 也就是說,不論是看后視鏡或是左右窗,看半秒鐘必須回看進方向。這就要求我們的腦袋轉得要快,眼珠轉得要快,要學會用余光來掃視。如果一次沒看清,千萬不 要死盯著,應先回看車前方,沒問題了再轉頭接著看,如此反復。
各位新手,半秒的要求好像有點高,考慮到新手開車普遍比較慢,咱就先從1秒練起。在城區開車,最常見的速度是40公里/小時,折合每秒十米 多,您在十米前看的路況與十米后看到的路況常常有巨大的差別,需要我們及時調整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