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開車小竅門
雪地開車小竅門
下雪不要緊,足不出戶最安寧。實在要出行,前后左右掃干凈。直行壓轍痕,低檔慢速莫太近。轉彎換路徑,減速松剎免油門。換道先給燈,安全超車別逞能。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雪地開車小竅門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雪地開車小竅門:二擋起步
車被雪堆包圍,輪下是光滑的黑冰,驅動輪已經打滑,車子卻不是四輪驅動也沒有差速鎖……
緩緩踩下油門,先嘗試左右扭動方向盤,以增加輪胎的附著力;如果是手動變速箱,可以使用二擋甚至三擋起步,以減小扭矩輸出,削減輪胎的滑動趨勢;如果車后有空間,還可以嘗試先倒車再前進,配合方向的轉動,尋找較大附著力的地面,徹底脫困。
雪地開車小竅門:挑大路走
開車上班,可以走長安街,也可以鉆胡同。在平日,可能胡同是好選擇;但是在雪后,請走長安街。
城市的掃雪、鏟雪設備是有限的,它們的工作效率也是確定的。長安街掃雪、除冰的優先級一定超過朝陽北路,城區的胡同自然排名在后。何況,走胡同還要提防戴帽子的行人和騎自行車者。
雪地開車小竅門:開燈“照亮”自己
自己的車燈當然不能“照亮”自己。但是,在低能見度的環境下、低附著力的道路上,打開車燈可以讓前面的車注意到己車——讓前車在匆忙的并線、制動前,考慮后車的制動和躲避能力。
在低附著力的道路上,減少制動和變線,可以降低事故發生的幾率。
雪地開車小竅門:提前做出判斷
雪天開車并不可怕,城市的市政、交通部門已經高效率地展開工作。需要駕駛者主動承擔的,是通過風擋、后視鏡觀察周圍環境,對周圍車輛的動作趨勢提前做出判斷。當前車盲動時,心里不會慌亂,空間、時間已有預期。
雪地開車小竅門:收油門須溫柔
雪天行車,都知道踩油門要漸進,其實收油更要溫柔。
收油減速,車輛的重心會后移。對于前驅車,是驅動輪上的壓力降低,表現為方向變“靈活”;對于后驅車,雖然驅動輪壓力提升,但前輪變得很“賊”。
無論前驅還是后驅,這樣的變化都是不友好的。如果駕駛者稍稍轉向、車轍方向與車輛重心方向不重合、兩側車輪有花紋差異或氣壓差異,都可能導致車輛滑移甚至失控。
踩剎車也是同樣的道理。
雪地開車小竅門:選路不“偏心”
雪后,即使是同一條道路,也可能有多種狀態——有的路已經干了,有的還有積雪;有的路已經結冰,有的是灑了融雪劑的黑雪。在這樣的路上行車,兩側車輪盡量選擇同樣的路面上,以保證兩側附著力相同,驅動、制動時減少側滑的幾率。
要求同軸車輪使用相同花紋的輪胎,也是基于同樣的道理。這一點,對于雨雪天氣行車尤其重要。
雪地開車小竅門:離“小面”遠點兒
市售的“小面”——八座廂式微型客車,多采用前置發動機、后輪驅動,但少有安裝電子穩定系統。
低附著力道路,起步、上坡容易打滑;緊急制動,經常轉身就給后車一個“掃堂腿”。
離小面遠點兒。不是歧視,只是實話實說。
雪地開車小竅門:ABS不是萬能的
雪天駕駛,車子能不能站住,與ABS無關。
ABS(Anti-lockedBrakingSystem)制動防抱死系統,在制動時保持車輪轉動,使駕駛者控制車輛行駛方向。與抱死的車輪相比,防抱死系統可以有限地提高制動效率,但其主業并非減少制動距離。
雪地開車小竅門:喇叭不怕“勤”
冬天氣溫低,行人、騎自行車者都有帽子護耳,發動機聲音容易被屏蔽。在胡同里和機非混行的道路上開車,看見行人、騎自行車者,提前鳴笛,不怕煩。
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72條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先行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在駕駛中履行了交通安全注意義務并已經采取了適當的避免交通事故的處置措施,機動車一方無過錯的,按照國家規定的最低比例、額度承擔賠償責任。
雪地開車小竅門:“哪”滑向哪“轉”
如果車輛已經失控,發生旋轉,請收油,千萬不要踩剎車;正握方向盤,車尾向哪里轉,就像哪里轉動方向盤——如果車尾向左甩,就逆時針轉動方向盤;車尾向右甩,就順時針轉動方向盤。轉動要溫柔,轉角也無需過大;可視車尾響應的情況,再做調整。
雪地開車技巧:
(一)路上積雪沒有清理前,如果可以在家工作、學習、休息,最好不要在雪天上路。新雪剛落,或雪后冰雨,路面最滑,特別危險,堅決不要上路。
(二)出車前務必清理干凈車上積雪,這包括車子四周所有窗玻璃(包括側鏡),以便不影響視線。也需要把車前后燈上的冰雪清干凈,免得別人看不到你的車燈,影響安全。必須把車頂的積雪掃干凈,免得在行駛中發生“飛雪擊車”的不必要意外。有些異常寒冷的地區,特許雪胎的使用。別忘了帶上你的雪鏟,免得路上需要掃雪而干著急。油箱如果剩油不多,不足以應付可能發生的路上長時間堵車而燒干的話,最好就近加滿油后繼續行車。
(三)保持足夠安全的低擋慢速行駛。盡量順著前面的車轍行駛,不要去壓車轍兩邊的積雪,免得你的車打滑,也防止你的輪胎掀起積雪而影響你旁邊的車子。積雪小路上可以掛二擋,有大的坡度可以掛一擋,積雪大路上可以掛三擋,既有效控制速度上限,也增加輪胎與地面的咬合與摩擦。不要跟車太近,按車速與路況保持足夠的剎車距離。
(四)雪地開車慎用剎車。緩速主要靠少加油門與低速擋來控制。如果需要轉彎,給出信號,松開油門后在轉彎前的直路段早早提前剎車減速(不要臨時猛踩剎車)。因為幾乎所有的車子都有防抱死剎車系統(ABS,Anti-lock Brake System),所以不要因為剎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正常剎車磨合噪音而驚慌失措。轉彎前務必松開剎車,也不踩油門,僅僅用方向盤來控制轉彎,邊剎車邊轉彎是非常容易引起車子雪地打滑的(即使配置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即使轉彎前減速不夠而稍微超過安全轉彎速度(~10 mph),也不要用剎車來控制轉彎,你的方向盤應該可以幫助你完成安全轉彎的。實在來不及提前減速,就不要急忙轉彎,等下一個路口也不遲。
(五)雪地換道。換道前給足夠的時間提前量,出示信號,在換道不得不壓雪而又不會讓車輪掀起的積雪嚴重影響周圍車子的情況下,緩速勻速(但不宜加速)完成雪路換道。不要因大家行駛緩慢而頻繁換道超車。如果大家都開得慢,你就沒有理由開快車。
(六)如果別人的車向你撞來怎么辦?因為人的生命遠遠重于任何車輛,如果撞車無法避免,你需要采取最少傷害生命的措施,爭取車雖毀而人不傷亡。也就是說,盡一切可能避免車體正面迎頭相撞,因為那最具有潛在殺傷力。中學時代咱們都學過動量與動能。一部行駛車輛的動量是其質量與其速度的乘積(所以速度加倍,動量也加倍)。動量的向量正是速度的向量。而動能等于質量與速度平方的乘積的一半(所以速度加倍,動能則變成四倍)。正面相撞的兩部車會把兩部車的動量作一個轉換(動量大的變小,動量小的變大,且有方向改變)。而動能越大,相撞的破壞力也越大。一部車的質量是固定的(除非你運載了很重的東西在車上),所以可以改變動量與動能值的方法只剩下改變速度了。速度包括大小與向度(方向)。當打滑的車子朝你的車道方向飛奔而來時,你除了心里求告上帝拯救之外,還必須作最快的判斷:我要盡可能避免與它正面相撞。
而達成這一目的的方法只有速度與方向的控制:或直行減速停下避開,或直行加速逃離,或左轉(左靠)或右轉(右靠)配合加速或減速而避開正面相撞。下面的討論假定你無法靠直行減速或加速逃避撞車,必須要左右轉(左右靠)避免正面相撞。
如果對方車反向而行打滑從你的左前方飛奔而來,你或者把車子轉到左邊(如果對方車大角度打滑,截斷你的直行車道),或者轉到右邊(如果對方車小角度打滑朝你左側撞來),避開正面相撞。當然,你不要轉得過度而讓車垂直撞在兩邊的門上,尤其如果你車里另有乘客。你只需要轉到一個角度與對方車來一個“側輕掃”(side swipe),順著雙方車左(或右)前側輕輕掃過去。
如果對方車同向而行從你的右前邊打滑左靠占道撞過來,你可以考慮轉到右邊的道避開它(如果右邊沒有同行的車太靠近你而追尾相撞)或最多來一個自車左前與別車左后的“側輕掃”,也可以考慮轉到左邊與該車并行(如果左邊沒有同向或反向的車)或自車右側與別車左側的“側輕掃”。
同理,如果對方車同向而行從你的左前邊打滑右靠占道撞過來,你可以考慮轉到左邊的道避開它(如果左邊沒有同行的車太靠近你而追尾相撞,或逆行的車迎頭相撞)或最多來一個自車右前與別車右后的“側輕掃”,也可以考慮轉到右邊與該車并行(如果右邊沒有同向的車追尾相撞)或自車左側與別車右側的“側輕掃”……
(七)如果你的車打滑撞向別的車怎么辦?打滑時,人的本能反應是邊剎車邊把方向盤往與打滑相反的方向轉。這是錯誤的。輕微打滑時,不要擔心,不要去踩剎車,也不用調整方向盤。嚴重打滑時,正確的方法是把方向盤往打滑的方向轉(姑且稱之為“同向轉動”),爭取恢復你對方向盤與剎車的控制權,制止或緩解滑行。實在打滑失控了,對方也剛好不懂上述避免正面相撞的道理與方法,你唯一的指望就是通過“同向轉動”,重新獲得對方向盤與剎車的掌控,然后主動避開正面相撞。當然,總有束手無策坐以待斃的時候。禱告是唯一可以繼續做的,幫助我們把生命交托給賞賜生命又收取生命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