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剎和腳剎有什么區別
手剎和腳剎有什么區別
手剎和腳剎有什么區別?多數人都知道。但身邊有好幾個朋友問到這個問題,就簡單解釋一下。
手剎和腳剎的區別
腳剎就是車輛主制動器,剎車力的專遞是剎車踏板的機械力傳遞給液壓 剎車油液的液壓力通過管路傳遞到制動盤的做動器,剎車力度很大,且控制輕松省力。是正常行駛中的制動裝置。
手剎的專業稱呼是輔助制動器(駐車制動器),與主制動器的原理不同,其是采用鋼絲拉線連接到后制動蹄上,以對車子進行制動。長期使用手剎會使鋼絲產生塑性變形,由于這種變形是不可恢復的,所以長期使用會降低效用,手剎的行程也會增加,與手剎配套使用的還有回復彈簧。拉起手剎制動時,彈簧被拉長;手剎松開,彈簧回復原長。長期使用手剎時,彈簧也會產生相應變形。任何零件在長期、頻繁使用時,都存在效用降低的現象。但這并不是意味著“不使用”,而是說針對零件的特點應該“正常使用”。新車手剎較緊,而使用年限長的車手剎行程增長就是這些原因導致。
兩種剎車通過不同的途徑控制剎車卡鉗的做動(手剎僅作用在后輪,這也是為什么傳統飄移靠拉手剎來實現,就是使后輪失去抓地力打滑而是車輛發生側向移位滑動,WRC專業賽車的手剎機械強度更大,手柄更長,離駕駛員也更近,很多人會誤以為是變速桿),主制動器失靈時可以采取手剎來應急輔助制動,但不能太猛力操作,除非你在車輛主剎車實效時還想玩飄移!
簡單解釋就是 腳剎:腳-踏板-液壓-剎車盤。 手剎:手-鋼索-剎車盤
使用手剎注意事項:避免拉得過緊
對于最常見的機械手剎來說,首先要注意不要每次駐車時都狠狠地拉起來,特別注意不要拉到頭,因為金屬過度拉伸或者是長時間保持拉伸都會加快形變,導致加速手剎拉線的制動衰退。正確的做法是,拉手剎直到后輪抱死后再向上提1-2格,保證不溜車即可。
如果是在坡道上停車,不建議純粹用手剎將車固定住,因為這樣做會讓手剎承受太大的制動力,加快手剎的磨損。正確的做法是駐車后先用手剎固定,然后找一些可靠的磚頭或者其他物體墊在輪胎下面,待車輪固定牢靠后,釋放手剎讓受力轉移到四個車輪上,再次拉起手剎,讓車輪和手剎共同受力。如果還不放心,可以將變速桿掛入1擋或者倒擋,這樣可以做到多重保險。不過編輯這里還是要提示一下,不是萬不得已,不建議在坡道上停車,這樣多少會加快車輛部分零件的磨損。
在冬季的冰雪天氣行駛后,盡量不要使用手剎。我們經常遇到在雪天行車后,擋泥板內側都會淤積很多積雪,這些積雪可能就會覆蓋到手剎拉線上,將其凍住,再次啟動時就很可能因為手剎無法釋放而不能行駛。另外,在冬天洗車后同樣要注意這個問題,如果無法將手剎拉線上的水及時擦干凈的話,在停車時先不要拉起手剎,用擋位或者磚頭墊車輪等方法代替手剎駐車。
腳踏式駐車系統也是“手剎”的一種,只不過是用腳踏板來控制,經常出現在中高端車型上,保有量大的車型有凱美瑞、君越、奔馳的多款車型。使用這種手剎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上面說到的不要每次都全力將其踩下,因為腳的力量很大,所以很容易就將“手剎”踩的很深,這樣對于拉線的壽命很不利,即使是用腳,也有意控制一點力度,不要那么狠。
手剎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起到幫助脫困的作用。如果您駕駛的是一輛后驅車或者四驅車,當后輪遇到打滑而趴窩時,同時您的車又是一輛配有機械手剎的車型,那么可以利用手剎對于后輪的制動輔助進行脫困,原理是模仿差速鎖的工作,對兩個后輪施加制動力,限制打滑一側車輪的轉動,把動力“憋”回到有附著力一側的車輪上。當然這個動作只有同時滿足以下在條件才可實現:后驅、機械手剎、一側車輪有附著力。
對于機械手剎來說,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后抽空檢查一下是否還能有效的駐車,建議每年一次。把車停在一個略有角度的地面上,等待出現微微溜車,把手剎一格一格的拉起來直到可以把車固定住。如果這個點比較高,手剎都快拉到頭了車才停,建議應該去修理店把手剎調緊一些,以防使用的時候出現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