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的傳說故事
七夕節的傳說故事內容
很快將要迎來中國情人節七夕啦。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地是中國,是漢族人的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七夕節的傳說故事,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七夕節的傳說故事
古老傳說,牛郎是人間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頭老牛一起生活,日子艱苦。織女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孫女,是有著超凡“女紅”技藝的神仙。原本不可能相識相愛的牛郎織女,但在老牛牽線下,成就了姻緣。婚后,倆人男耕女織,相親相愛,并育有一兒一女。故事至此,讓人們看到了古時“巧配”的愛情如純潔花朵,結出了幸福婚姻的果實。可以說,“七夕”故事的開頭,正是熱戀中的少男少女最為盼望的歸宿,美麗的愛情之花,結出了婚姻之果,還有什么比這更幸福的事?此時,相愛的人們都會誓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伴到白頭。
然而,“七夕”故事情節突變。王母娘娘聽說織女“不守天規”,“私奔”到人間,派天兵天將抓走了織女。牛郎不見織女,披上牛皮、擔上兒女一路追到天上,就在要追上織女時,狠心的王母娘娘拔下頭簪,劃出天河使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望。故事向壞的方向陡然急轉!恰似婚姻遇到了油鹽醬醋茶,瑣碎的家務、萎縮的溝通,所謂的“七年之癢”等撲面襲來,好比破壞婚姻的“王母”。爭吵、抱怨、生活的煩惱,就像捉拿織女的天兵天將。心在離散,幸福遇到了拐彎,正如有人怨恨說,婚姻成了愛情的墳墓。可是,誰是掘墓人?誰又在婚姻生活中消耗了愛的熱情?有數據顯示,我國離婚率正在連年上漲。破裂的婚姻仿佛在曾經相愛的夫妻間劃出了一條天河,相見不相識,寂寞孤獨冷,誰不細心呵護婚姻,他的愛情就會發霉,既便追悔莫及,也只能興嘆不已。
人世間五味雜陳,喜劇和悲劇相互轉換,人們更渴望喜劇結尾。“七夕”故事再次逆轉,一群小喜鵲,感動于牛郎織女的真情,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美麗的羽毛,架成彩虹橋,讓這對相思一年的夫婦在這一夜相會,重溫脈脈情話。現實中,婚姻不在,兒女尚在,既便相隔萬水千山,孩子永遠是母親的牽掛。鵲橋相會的橋段,對映現實,與離婚夫妻探視孩子何其相像。離婚可使原是夫妻的倆人形同陌路,但共同的孩子卻不會陌生,讓無辜的孩子承受不幸婚姻的苦果,悲哉、憐哉、悔哉。
其實,無價的愛情、美滿的婚姻,不懂得珍惜,不認真雕琢,再好的愛情、婚姻也會枯萎。“七夕”故事告訴我們,親歷愛情,走進婚姻,倆人就要心心相印、時時溝通,相互體諒,理解體貼,共同應對生活磨勵。有人曾說,良好的藝術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但愿良好的溝通,讓天下夫妻好花常開,幸福常在。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乞巧活動
乞巧活動是七夕節最傳統的民俗活動。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織女能夠賜給自己技巧,讓自己也變得心靈手巧。
拜織女
七夕節的夜晚,少女、少婦們“拜織女”。少女、少婦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擺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
七夕夜聽悄悄話
傳說每年到七月七日的夜晚,就會有很多少女偷偷躲到葡萄架下或者瓜棚下,靜靜地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如果哪位少女能夠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那她將來就會贏得忠貞不渝的純真愛情。
拜魁星
七夕節這天,女的拜織女,男的則拜魁星。傳說七月七日是魁星爺的生日。魁星爺就是魁斗星,民間認為魁星爺是主管文事的,考試都貴他管,所以很多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就會在七夕節這天祭拜魁星爺,祈求他保佑自己能夠考試順利、金榜題名。有個大家都熟悉的成語叫“一舉奪魁”,也是由此而來。
送巧人
在七夕節這一天,浙江臺州地區流行送“巧人”。“巧人”就是一種織女形象的酥糖,然后在頭上、腳上染上各種顏色,俗稱“巧人”、“巧酥”,商販出售時,就稱“送巧人”。在這一天,長輩們都要給孩子們購買“巧人”,希望她們能夠像織女一般心靈手巧。
七夕可以送給男朋友暖心的情話
1、你幸福所以我幸福,你快樂所以我快樂,你開心所以我開心,你感動所以我感動,為你歡喜為你憂,人間的風風雨雨,愛著你的心,緊緊跟隨你癡迷的腳步,哪怕是再小的被窩,有你為我取暖,我是幸福的,這也是我想要的人生,幸福來的,真的很簡單。
2、春天會用感性的語言寫下溫暖的句子,花瓣會用有型的色彩烘托浪漫的背景,我會用任性的心跳許你一生的愛戀,不變,親愛的,想你。
3、自己一個人照顧好自己,晚上蓋好被子,早晨醒來不要猛的坐起來會頭疼,不要吃涼的辣的對胃不好,過馬路的時候左右看,好好吃飯,不要就穿那么點衣服,感冒了一定要吃藥,不要熬太晚,睡覺時記得把手機的亮度調低些,不然有輻射,記得有我在關心你。
4,我能想到最甜蜜的事,就是在喜歡你的每一天里,被你喜歡。
七夕節的禁忌
不能想和做惡事
在古人眼里,“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可以說,七夕是超級吉祥的日子。所以,古人也說:“初七日勿想惡事”。在這種雙吉的日子里,不要說想壞事了,做壞事更是不行。
不適合男女交配
七夕這天是道德臘,古代的臘日是祭先祖、百神的日子,道教把古代的臘日習俗繼承了下來,是日犯者削祿奪紀。所以,這一天不適合男女交配,否則就會削祿奪紀,削去福祿,奪取壽命。
禁忌結婚
七夕在漢代以前民間是一個禁忌的日子。據云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第一五五簡正記“取妻”忌日說,簡文的大意說,戊申日,巳酉日牽牛迎娶織女的喜事沒有辦成。如果在這樣的日子娶婦的話,三年丈夫就會離棄妻子。由此可證當時因為牽牛和織女為河漢的阻隔未能成婚的傳說而影響到民間的民俗生活,形成一種民間婚嫁的時間禁忌。
不能吃鳥
不可以吃鳥類,包括雞鴨帶翅膀的,這一點禁忌大家也可以猜到,因為七月七是牛郎織女相會鵲橋的日子,而鵲就是鳥類,這一天吃帶翅膀的鳥類也是非常不吉利的,可能會使自己未來的婚姻不順等等。
情侶要牽手
在湖邊游玩時情侶兩人不可不牽手。當然古人認為這一天在河邊游玩的男女必須要互相牽手,為的是不像牛郎織女那樣永遠分離,避免災難的發生。
七夕節的美食
1、七夕節傳統美食——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2、七夕節傳統美食——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3、七夕節傳統美食——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七天后,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搟面,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后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4、七夕節傳統美食——云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5、七夕節傳統美食——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