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此輪強降雨已致11人遇難
北京特大暴雨!北京此輪強降雨已致11人遇難
最新的消息!直擊北京強降雨!北京特大暴雨已致11人遇難!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借鑒,下面小編精心準備了北京此輪強降雨已致11人遇難內容,歡迎使用學習!
北京此輪強降雨已致11人遇難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信息,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北京自7月29日開始連續強降雨,西部、西南部、南部迎來特大暴雨,截至8月1日6時,全市平均降雨量257.9毫米,城區平均235.1毫米,門頭溝區平均470.2毫米,房山區平均414.6毫米,石景山區平均333.2毫米,昌平區平均295.8毫米,豐臺區平均285毫米,大興區平均279.2毫米,海淀區平均242.2毫米;最大小時雨強出現在豐臺千靈山,31日10-11時111.8毫米/小時;有2站累計雨量超700毫米,分別為昌平王家園水庫736.3毫米,門頭溝高山玫瑰園722.4毫米。
經統計,截至8月1日6時,此輪強降雨已經造成11人遇難,其中2人在搶險救災中因公殉職;另有27人失聯,其中4人因搶險救災失聯。
因災遇難的11人,包括門頭溝區4人、昌平區4人、房山區2人、海淀區1人。其中,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海淀消防支隊1名消防員在救援工作中不幸遇難,門頭溝區1名鄉鎮干部在巡查過程中不幸遇難,其他遇難人員身份還在進一步核實中。
失聯的27人,包括門頭溝13人、昌平區10人、房山區4人。其中,藍天救援隊在房山區佛子莊鄉白草洼村開展搶險救災行動時有4人落水失聯。
截至目前,此輪災情累計造成13個區44673人受災,全市共轉移受威脅群眾12.7萬人,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正在統計中。
當前,本市大部分地區仍處于防汛紅色預警中,持續降雨引發洪水、山洪、地質災害等次生風險增大,請市民密切關注預警信息和最新天氣預報,做好防護。
強降雨等級劃分標準
等級劃分標準是(1) 12小時的雨量不到70毫米,或24小時雨量不到100毫米的暴雨稱為“一般暴雨”。(2) 12小時的雨量超過70毫米但小于140毫米,或24小時雨量在100毫米以上200毫米以下的暴雨稱為“大暴雨”。(3)凡12小時的雨量在140毫米以上,或24小時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暴雨稱為“特大暴雨”。
強降雨,是指降水強度很大的雨,在氣象學上一般被稱之為“暴雨”,或稱為“強降水”。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現 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島,中國的最大暴雨出現在臺灣省新寮,均是熱帶氣旋活動引起的。
雨量等級劃分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小雪:12小時內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時內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過程。
中雪:12小時內降雪量1.0~3.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2.5~5.0mm或積雪深度達3CM的降雪過程。
大雪:12小時內降雪量3.0~6.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5.0~10.0mm或積雪深度達5CM的降雪過程。
暴雪:12小時內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大于10.0mm或積雪深度達8CM的降雪過程。
大暴雪:12小時內降雪量大于12.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大于20.0mm或積雪深度達16CM的降雪過程。
特大暴雪:12小時內降雪量大于24.0mm或24小時內降雪量大于30.0mm或積雪深度達32CM的降雪過程。
強降雨天氣行車安全注意事項
提醒:暴雨天氣最好不要開車出行,城市中,剛下過暴雨,路面比較濕滑,城中容易積水,開車出行容易出現交通事故。如必須出行,請及時了解路況信息,提前繞行積水路段和易發生山洪、泥石流路段。下面這幾條雨天行車注意事項了解一下。
1雨天行車應放慢車速
雨天駕車時視線容易模糊,因此最好放慢車速,并盡量與前車保持一定距離,不要跟車太近,更不要頻繁超車。另外,道路因下雨而變滑,導致輪胎的附著力會下降。如果車速過快,遇緊急情況時制動距離比良好天氣時長20%—40%,制動效果明顯下降,發生事故的機會增多。
2注意加大行車距離
雨天行車要注意加大車距,雨天路面濕滑,路面附著力下降,制動距離增大,容易發生事故。應與前方車輛保持平時兩倍以上車距行駛,降低車速,隨時注意觀察前車駕駛情況,提前做好應急措施準備。
3注意避讓行人
雨天駕車還需特別留心路上的行人。行人在打傘、穿雨衣后,視覺和聽覺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稍不留意容易發生意外。所以遇到行人時,要耐心避讓。
4水深勿強過
通過積水路段時,駕駛員應放慢車速觀察前方路況再決定是否前行。涉水行駛前查看水的深度及進、出水域的寬窄。如果水位達到保險杠或輪胎的三分之二處時,則不宜冒險涉水應盡量繞行,勿強行通過。
5水中熄火切勿再啟動
如果車輛在涉水過程中不幸熄火,不可重新啟動發動機,重新啟動會令已經進水的汽缸受到壓縮水的沖擊,造成發動機嚴重受損;此時,人員應離車,在安全地帶等待救援或聯系修理到場處理。
暴雨洪澇災害為何頻發:
大范圍嚴重的暴雨災害與持續時間長有極大關系,或者一次暴雨過程持續數天,或者一段時間內接連多次出現暴雨過程。當暴雨發生以后,地理環境成為影響災害發生的重要因素。地理環境包括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和江河分布等。高原和山地在暴雨的作用下,最易誘發山洪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盆地和山間平川地帶一般來說地形有一定坡度,沿河多為階梯臺地,排水條件較好,洪水浸淹范圍有限,不致于造成重大災害。然而,如果遇到高強度、大范圍的暴雨,尤其是持續性大暴雨,就容易發生大水淹城的嚴重災害。平原地區由于地勢平坦,面積遼闊,以漫漬性澇災為主。我國平原集中分布在東部,也就是長江、黃河、海河、淮河、珠江、松花江等幾大江河的中下游地區,江河洪水主要來自其上、中游,進入平原后峰高量大,如果河道的泄洪能力弱,很容易導致洪澇災害。洪水泛濫后,因為平原地勢平坦,行洪速度相對緩慢,一般不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但平原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一旦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對社會生活的破壞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