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匯總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相信大家應該都接觸過事跡,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么你知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篇1
20__年3月30日下午,四川涼山木里縣發生森林火災,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西昌大隊組織消防隊員開赴一線展開撲救。 3月31日消防隊員克服山高坡陡、溝深林密、缺氧難行等困難,每人負重30余斤,徒步行軍8個小時,在海拔3700余米的地方與森林大火展開了搏斗,當天下午,明火已被撲滅后,消防員在向山谷兩個煙點迂回接近時,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三名當地撲火人員全部犧牲。
痛失患難與共的戰友兄弟,一起出征卻沒能活著一起回家。大隊營區的笑臉墻上,每一張年輕的臉龐都笑容燦爛。犧牲指戰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8歲。為有犧牲多壯志,為國捐軀重如山。讓我們向這些可愛可敬的撲火勇士致敬!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篇2
“黨需要我們到什么地方,國家需要我們到什么地方,我們就到什么地方去。”1963年,樊錦詩從北京大學畢業,懷揣著保護祖國文化遺產夢想,千里迢迢來到了戈壁大漠深處的敦煌莫高窟。敦煌夏季酷熱、冬季嚴寒,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作為一個身材嬌小的江南女子,很多人懷疑樊錦詩的意志和能力,可性格倔強的她,頑強地堅持了下來,而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如今73歲的她已滿頭華發,還在為敦煌文物事業殫精竭慮。
敦煌莫高窟營造于公元4世紀至14世紀,作為人類的文化瑰寶,歷經千百年來自然侵蝕和人為的破壞,文物本體和環境都十分脆弱。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當中,保護成了樊錦詩最重視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為豐碩。
從壁畫病害防治到崖體加固,從環境監測到風沙治理,在敦煌遺產保護的各個領域,樊錦詩和敦煌研究院的保護工作者一起,不斷探索創新,攻克難題。正是在她的帶領下,敦煌遺產保護翻開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學保護之路。
“敦煌莫高窟保護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有明確的保護方向、保護目標、保護原則、保護措施,才能使它得到更妥善的保護。”樊錦詩清醒地認識到,面對如此燦爛的文化遺產,保護僅靠人和技術還不夠,還要立法和制定保護規劃。在她的倡導和推動下,《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和《敦煌莫高窟保護總體規劃》近年來先后公布實施。
在敦煌工作的40多年中,樊錦詩先后擔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敦煌研究院副院長、敦煌研究院院長等職務。作為繼常書鴻、段文杰之后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長,樊錦詩深感肩上的重擔,絲毫不敢懈怠。她帶頭參與科研,與國際上優秀的文物保護機構合作,不斷將先進的保護理念和技術引入敦煌遺產保護。
在樊錦詩的推動下,敦煌研究院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等多個國外科研機構展開了合作,一大批先進技術和理念運用到敦煌遺產保護當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環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數得到提高,本體病害和損毀得到遏制,并為敦煌研究院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
敦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不斷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可隨著游客的逐年增多,狹小洞窟和脆弱的壁畫開始不堪重負。如何保護與利用的矛盾,實現敦煌遺產永久保存,永續利用,成了樊錦詩日夜思考的問題。
“不能關起門來搞保護,人們應該享受這一珍貴而優秀的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中國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樊錦詩參加了申遺材料的準備工作,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遺產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在她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正在解決,一個全新的“數字敦煌”正向人們走來。
20__年底,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正式開工,這是莫高窟保護史上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天。樊錦詩不會忘記,一份她親自參與事關敦煌文物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__提案,終于作為莫高窟保護史上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項綜合性保護工程開始實施。
在這一浩大的保護利用工程當中,除崖體加固、風沙治理、安全保衛等基礎性工程外,
還要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完成敦煌莫高窟149個A級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攝、加工處理和數據庫建設,建設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通過數字電影等現代展示手段,給觀眾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藝術和價值的全新視角。
為了保護敦煌遺產,又能更好服務游客,在樊錦詩的帶領下,敦煌研究院在全國的大型遺址中,還率先啟動了參觀預約制,并開展了游客承載量的研究。樊錦詩提出,要把敦煌莫高窟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遺址博物館,不斷增加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與服務功能。
在同行眼里,樊錦詩不光是一位出色的文物保護專家和遺產管理專家,還是一名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的敦煌學者。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樊錦詩的帶領下,敦煌研究院全體科研人員在石窟考古、佛教美術、文獻研究等很多領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究院已經成為國際敦煌學研究的最大實體,“敦煌在中國,敦煌學研究在國外”的歷史已經改變。
“國家的命運決定了莫高窟的命運,國家獨立了,國家強大了,國家發展了,我們的文物也就得到更好地保護了。”樊錦詩已經把自己的生命與敦煌融為一體,把一切的成果和榮譽歸功于國家和集體,在她的內心深處,心甘情愿,只想做一個“敦煌的女兒”。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篇3
張桂梅扎根云南貧困山區40多年,推動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從20__年創建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來,已幫助1600多位女孩圓夢大學校園。而這一次的熱搜,卻是爭議頗多。事情是一個華坪女高的學生,在畢業幾年后,帶著老公和孩子回到學校,拿了很多錢說要捐款。結果張桂梅校長生氣地說“滾出去”,女學生問張校長,是不是你嫌棄我沒能力?張桂梅直接說:“是,家庭那么困難,我們把你供到現在,你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指望男的養你啊?女人必須要靠自己!”
有些人就急哄哄地開始說了,她這是思想太過局限,一棍子把全職主婦打死,甚至有搞起男女對立之嫌。但在評論前,要先看看她所付出的努力和立場。這個一身是病的女人,曾在記者問她:“為了建華坪女高,您付出了什么”時,斬釘截鐵地回答:“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要知道,在華坪女高里上學的都是什么人,那是大山里的女孩,可能原本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要被父母嫁出去,張校長扛著重病把命都搭上了,就為了這些女孩能有更獨立更精彩的人生。她哪是教師啊,簡直就是操著一顆老母親的心,她害怕的是什么?是如果哪一天女生的老公變心了,要離婚了,那個女生根本沒有資本抗爭,而且等她年齡再大一些,重返社會職場肯定更困難。你問問哪個HR愿意招在家待了好幾年的全職太太?
原本把自己的人生全壓在另一個人身上就是很愚蠢的事情,這世上,最可靠的永遠是自己。且更不用說,她教出來的那些女孩子,原生家庭并不好,往后要是離婚了,不僅自己沒有經濟實力支撐,娘家也無法給她依靠。她對學生們很嚴格,不僅是因為她知道女性的處境,更因為她的學生都是大山里的女孩,她們要改變,需要付出更多。大山里的教育資源本來就不多,許多人家寧愿砸鍋賣鐵供成績不好的兒子讀書,也不愿意花錢供成績優秀的女兒讀書。女孩們除了讀書,還得做家務、干農活、帶弟弟。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篇4
觀看了張桂梅的事跡,勤謹節約無私忘我,在貧困山區任教期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中,在學校里,學生沒有飯前吃。
他拿自己的錢給學生,學生沒有衣服穿,他拿自己的衣服給學生,學生生病需要看病,他帶學生看病,并自己掏醫藥費。總之,只要學生缺什么,只要他有,他都能解決,在兒童之家,他又成了眾多孩子的媽媽,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晝夜地照顧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為了維持兒童之家,他把自己有用能用的都拿出來給孩子用,并利用空余的時間到處籌資金,然而他不是萬能的,它自己并不富裕,他只舍得吃饅頭,青菜,面條,衣服也是好心人給的,他省下的錢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業中,自己卻未留下一分。之前領導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張桂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張桂梅的事跡感動每個人,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者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他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敬佩,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我要學習張桂梅的教育精神,作為一個年輕的老師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向她看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篇5
時光如水,生命如梭,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如流星一般轉瞬即逝,在有限的時間里演繹著不同的故事。有的如愛情片一般充滿著濃情蜜意;有的如動作片一般充斥著驚險刺激;有的則如懸疑片一般體驗著跌宕起伏。而今天一部“紀錄片”深深的吸引、感動了我,它的名字叫《我這一輩子》。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婭,出生于1952年,是國家電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在她短暫的生命旅程中時時刻刻踐行著“上好班,做好事,當好人”的理念。終其一生,無怨無悔。
一、平凡
王亞作為一名普通的電力工人,在長達26年工作時間里,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忠于職守,刻苦專研、甘于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因為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會時常抱怨,患得患失。王婭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突出的業績,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有著為單位、為社會干好事業的堅定理想信念。我們要像她一樣,志存高遠,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公司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二、平淡
王婭一生淡薄名利,勤儉持家。她的一生始終與“慈善”緊密聯系。汶川地震,南方水災西部救困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跡。王婭的行為正如老子在《道德經》里所說的那樣: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而她的感人事跡也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有高尚道德的人必定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與她為伴。投身“慈善”事業的她,不是孤獨的,她有家人的支持,員工的幫助,有我們每個人留下的感動。
三、平和
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之后,王婭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面對即將被死神奪走的身體,她選擇了用另一種方式來延續自己的生命——遺體捐贈。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抉擇呀!她就像一盞明燈,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她用信念選擇堅守;用信念,點亮生命。她用自己的行動讓生命生生不息的完成了一次崇高的接力;她值得我們去駐足仰望!她是我們心中那個最可愛的人!
最后,我想用一段話來表達我對這部“紀錄片”,對王婭的深深敬意:
若將我的一生比作一部電影,它既沒有動人心魄的劇情,也沒有花里胡哨的特效。
有的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
但希望有觀眾喜歡且有所收獲,最后感謝此生遇見的每一個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篇6
【頒獎詞】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傳家寶,奉獻還是家常飯。人們都在向著幸福奔跑,你們偏向艱苦挑戰。為國家苦行,為科學先行,穿山跨海,經天緯地,你們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獵獵風旗。
【人物事跡】
國測一大隊自1954年建隊以來,先后完成和參與完成了全國大地測量控制網布測,中蒙、中蘇、中尼邊境聯測,京、津、唐、張地震水準會戰,2000國家重力基本網的布測,全國天文主點聯測,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南極中山站建站和第21次南極科考測量,國家GPS A、B級網、國家高程控制網、中國公路網GPS測繪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的建設、施測和管理等國家重點測繪項目,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測繪保障。
珠峰高程測量工作是由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完成的。這是國測一大隊第七次深入生命禁區測量珠峰,并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新紀錄。
2020年5月,國測一大隊第7次測量珠峰高度,最終測定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測繪科技的巨大成就。兩下南極,7測珠峰,39次進駐內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無人區,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隊以來,國測一大隊徒步行程累計600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1500多圈。國測一大隊的歷史,就是一部挑戰生命極限的英雄史。建隊以來,有46名職工犧牲,還有許多人姓名難以尋找,連一塊墓碑也沒來得及立。他們的生命傳奇唯有大地作證。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篇7
94歲,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南開大學教授。70年來,葉嘉瑩培養了大批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的人才,為傳播中國文化作出重要貢獻。她不僅精于傳統詩詞學,而且融中西文化學識于一爐,相對于前輩學者,她是更切近我們時代的一位大師。過去幾年,葉嘉瑩陸續將自己的全部財產3500多萬元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
頒獎辭
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掘詩歌的秘密,人們感發于你的傳奇。轉蓬萬里,情牽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適用話題
古典文學,優秀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研究,守候文明,教育發展
毛相林:山路得康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篇8
抗美 援朝一等功臣王海上將
王海:
你美國的是一個人,我們中國人也是一個人。而且我們那個時候是毛澤東思想培育成長起來的,老子不怕死。
《感動中國》頒獎辭
在朝陽下俯沖
迎著西風開火
空中的尖刀 以一當十
疆土的堅盾 巡天衛國
山河已無恙 祖國的雄鷹已飛得更高
你刻在機身上的星星
是戰士們的巡航坐標
——《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 王海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篇9
王婭,一個普通的名字,連日來在天津市民口中傳頌。
王婭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她致力慈善事業三十余載。今年2月16日,與胰腺癌抗爭了11個月的她靜悄悄地走了。在彌留之際,王婭聽說資助的學生家里發生變故,不僅從治療費里拿出2000元捐贈,還再一次和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簽訂了20萬元的債權捐贈協議。2月20日,王婭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天津市紅十字會向王婭的家屬頒發了她公益路上獲得的最后一張證書——《遺體捐獻證書》,她成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遺體捐獻者。
王婭從1985年開始致力于慈善事業,30余年奉獻愛心、捐款捐物,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留下的愛心。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讓王婭深受感動,隨后她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去年3月,當66歲的王婭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卻向基金會捐款3萬元,更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
王婭在遺贈書里寫道:“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范文篇10
看了很多報道,抖音中全是歡迎英雄回家的視頻,說實話當時心真的是在滴血!也深深為“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而感動,每次有災難來臨的時候,都能看我們消防員的身影,他們沖在第一線,為大家換來了祥和,向這些“逆行者”致敬!
同時也想要提倡大家一定要提高消防意識,在天災和人禍面前,雖然天災我們沒法控制,但請讓人禍少些,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從昨天得知消息后,看了大量的火災視頻與哀悼消防員的文章,生命不由自主得變成了灰色。
就連晚上睡覺都無法安然,閉上眼就會想象涼山的那場大火,想象那樣的大火如果燒在自己身上會是怎樣的感覺……
看著商場里形色各異的人們——女人們認真試著鞋子,孩子們開心地大笑,男人們來去匆匆,老人們推著購物車悠哉悠哉……一切似乎都沒有任何改變,但那30條無辜的生命卻實實在在的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眼前的畫面越是祥和平靜,那種痛就越強烈。
我真的希望,那些點贊,發視頻的人是真的在心底埋下了敬重,哀痛的感念而不是單純的蹭著熱點。請讓那些犧牲的靈魂可以感到人間真情而不是冷漠。
愿每一個人余生可以珍惜生命,為自己,也為那些早早離世的英雄好好活著;同時,注意防火,不隨意把易燃物品丟進森林或其他場合,你的任何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都可能讓無辜的人喪命,讓一個無辜的家庭毀滅……
三十名消防戰士的犧牲,三十個鮮活的年輕生命,被三月三十號的涼山大火吞噬,你說能有啥感觸,說真的,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就不用再說失去兒子丈夫親人的心情了,他們有的是父親,有的是兒子,有的是丈夫,但有一個共同的職位就是消防戰士,他們就是在這個共同的職責面前,舍小家,顧大家,為了共同的職責,不顧火海的危險,被無情的大火吞噬了生命。
水火無情,無疑,消防員做為應急保障的第一線戰士,他們是最危險的職位,而且他們都是年輕力壯的年輕人,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這個事業。不論消防事業怎么改,但他們沖鋒在前的精神是不變的,所以我要善待咱們的消防戰士,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不要讓他們流血又流淚,最后默默的說一聲英雄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