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10篇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怎么寫?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篇1)
到元宵節的時候,我們總會吃餃子和湯圓,意味團團圓圓,美美滿滿。在老家,家家戶戶都有田地,農民靠土地為生。所以,每逢元宵,每家的奶奶們總會炒花生,炒瓜子,這一習俗叫做“炒蟲”,愿望來年的田地能沒有蟲子,五谷豐收。炒熟了,花生,瓜子的香味彌漫在屋子里,孩子們總是笑著,搶著,給節日增添了樂趣。
又到了元宵節,雖然身在異地他鄉,可過節的氣氛卻不見減。家家戶戶都做了或者買了五顏六色的湯圓兒,媽媽也親手給我們包了黑芝麻湯圓。媽媽先把糯米面用開水燙一下,然后攪拌均勻,搓成一個大大的面團兒,接著揪出一個個的小團,將小團按扁,用勺子舀上黑芝麻餡兒,包成圓,一個就完成了。接著,將水放入沸騰的水中,直到湯圓漂浮在水面上,撈出。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湯圓就出鍋了。我們吃著湯圓,一股別樣的心情頓生心頭。
到了晚上,鞭炮的轟隆聲伴著禮花上升綻放的聲音,縈繞在耳畔。爸爸也買了鞭炮和煙花,我心血來潮,叫上弟弟,一起去點鞭炮,沾點兒喜氣。導火線呲呲的冒著,我們趕緊跳到一邊,捂上耳朵。“啪啪啪啪啪——”,熱鬧極了!
我愛元宵節,愛元宵節的湯圓兒,愛元宵節的熱鬧,更愛元宵節家家戶戶溢發的濃濃親情!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篇2)
我盼望已久的元宵終于到了,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紅燈籠,而且吃飯之前還要放鞭炮,晚餐也和平常稍有不同,要吃湯圓。
大約六點半了,“怎么還不開飯呀?”我在一旁說道。這時,爸爸說到樓下放鞭炮去,我便去看。爸爸把鞭炮掛到樹枝上,拿起了打火機。“噼里啪啦”,鞭炮聲響了起來。“開飯了,開飯了。”媽媽喊道。我拿起了一碗元宵,嘗了一個,是黑芝麻餡的,那種香噴噴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吃完元宵,我便來到了人民公園去看煙花,來到現場,還沒有開始,我們又等了一會兒,煙花終于開始放了,因為離得太遠了,看不清楚,我也擠進了人群之中,忽然,一位小孩子說了一個字,“看”。我仰起頭來,只見天空中有很多一閃一閃的星星,噢,不對,星星哪有那么多顏色!這是煙花,大約五六秒過去了,一顆顆流星般的
煙花落了下來。哇,太逼真了!再看看大街上,熱熱鬧鬧的,車水馬龍。
九點半了,我該回家了,但看著耀眼的煙花,還是不想離開,又過去了七八分鐘,我才依依不舍得離開了人民公園。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篇3)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在10點左右吃完元宵就一起去河津看熱鬧,到了那里,只見人山人海,擠得都喘不過氣來了!“咚咚”演出開始了!我帶著好奇的心向里面走去,人好多呀,什么都看不見,我只好向前走,走了好長時間,也看不見……
沒辦法,我們只好不看了,可是,也不能不到一個小時就回去吧!于是,我們一家三口到了九龍公園,九龍公園的人相對來說較少,我們抄近路走,近路就是土坡,我們爬呀爬,經過十幾分鐘的奮斗,終于爬上了坡頂。在處往下看,好美啊!淡淡的霧氣里“漂浮”著許多房屋,仿佛是童話里的仙境。今天雖然沒看到熱鬧,但是卻領略了人間仙境,也算是一種美的享受。再見了,九龍公園。
下午,爸爸開始裝火鍋,我在一旁默默地看著,看得入了迷。
原來,裝火鍋是這樣的:一層白菜,一層肉丸子,一層海帶,一層瘦肉片子,一層木耳,一層肥肉片子,最后澆上用醬油、味精、生姜粉、鹽等調成的汁子。這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善于動腦,勤于思考,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獲。
夜幕落下,炮聲陣陣、禮花聲聲,還來不及看元宵節晚會,媽媽說:“快去寫作業了。”于是我提起了筆,寫下了這篇見聞。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篇4)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元宵節的正燈,祝大家圓圓滿滿。可今天,我的一家卻是在“追趕”元宵節。
原先,我約了張語軒出去看燈,可天氣不好,下起了毛毛雨。但張語軒的媽媽還沒有下班,所以張語軒還沒有來,我們只好“戴”雨上路。在蘇果旁的一家“蘇寧電器”,我們遇見了張語軒媽媽,她媽媽說:“等一會兒我把張語軒接過來噢。”我媽就問:“哪里可以看燈?”張語軒媽媽就回答:“我在網上查過了,“萬博花園”有猜燈謎的活動。”媽媽又重復了一遍:“我是說‘哪里可以看燈?’。”張語軒媽媽順口說道:“鼓樓那兒有燈看。”爸爸、媽媽便立即帶我玩鼓樓去。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鼓樓”,哇!鼓樓平時就很“古”,現在就更“古”了,因為墻的邊上圍上了金色的燈,這燈像燭光,很配這灰白色,真美!你再瞧那樹上掛著的燈就像在下彩色的流星雨,連橋上都有燈的裝飾。
可我們覺得燈不夠多,就去“萬博花園”,可還是一樣,而且連猜燈謎都沒有,我們真是白跑了一場。
你們看燈了嗎?好玩嗎?你們一定要記得和我們分享一下哦!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篇5)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媽媽、孩子去看燈籠和煙火。
晚上,我們來到時代廣場,那里燈火輝煌。各種各樣的燈籠和彩燈把廣場裝扮成一座宏偉的宮殿,紅色、金色、明亮!
抬頭望去,天空中有許多美麗的煙花,有些像銀河傾瀉,銀光閃閃;有的像秋天競相開放的菊花,五彩斑斕,爭強好勝;其他的就像小孩子的笑臉,甜甜的,開心的。清澈的夜空瞬息萬變,就像一幅畫卷呈現在你眼前,鞭炮聲轟鳴不息,我們的歡笑和哭泣淹沒在這片鞭炮聲中......
孔明燈籠帶著我們的愿望飛向天空,給天空增添了一些美麗的音符。
這時,我感覺不到寒冷和黑暗。我覺得自己置身于一個煙花的世界。感覺自己變成了煙花精靈。我不想離開很久········明年元宵節的燈籠和煙花會比今年更精彩嗎?我期待著......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篇6)
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佳節。
我們一家人歡歡喜喜地聚在一起,吃餃子、吃元宵。傍晚,天剛暗下來,就聽到外面傳來了“噼噼啪啪”的炮竹聲,我迫不及待地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來到院子里放煙花,我小心翼翼地點燃煙花,只見一道亮光升到了天空,“啪”的一聲,美麗的煙花綻放在空中。
抬頭仰望天空,只見一朵朵美麗的煙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喇叭花,有的像梅花……它們綻放的多姿多彩,照得夜空五彩繽紛,像白天一樣。
伴隨著煙花的綻放時一聲聲清脆的響聲,有的像哨子,有的像鳥兒叫,此起彼伏,熱鬧非凡。那煙花燃后的碎片就像流星一樣灑落人間。
大家欣賞著這美麗的景色,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我更是歡天喜地,唱啊、跳啊……
這是多么難忘的一天啊!我祝愿大家像這美麗的煙花一樣綻放出多姿多彩的人生,也祝愿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篇7)
元宵起源于西漢王朝。相傳漢惠帝死后飛揚跋扈的呂后篡權,任用了大量呂氏親信,宦官當權。呂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在老忠臣協助下登基,博采眾議,在正月十五這天,一舉掃除了諸呂殘余勢力。因古代“夜”與“宵”同義。正月又叫“元月”,為了紀念正月十五這一天,漢文帝就將此日定為“元宵”。從此,經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時,為顯示大唐興盛,國泰民安,逐沿用舊俗,每到“元宵”這天,張燈結彩,歡慶狂歡,“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使這一節日更加興盛。
每個地方都有過元宵的習俗,下面我就把我所在的城市過元宵的習俗寫個大家,好嗎?
每當過元宵,人們都會想起一句古話;“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一天,是讓在五湖四海的親戚、朋友相聚的時候。在這一天里每個人都要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路邊的彩燈各式各樣,張燈結彩。有魚燈、有白菜燈、有蓮花燈、有龍鳳燈等等。區政府廣場的霓虹燈裝點得向仙境一樣,再舉頭望去,那在天空中你追我趕的禮花。就仿佛飛到在某種境界中。
啊!多美的元宵呀!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篇8)
春節的喜慶還在蕩漾,元宵節的腳步又已來臨。在這個親情濃濃,“豬”氣沖天的新春佳節里,我們盼來了張燈結彩,鑼鼓喧天的“元宵節”。
“元宵節”,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湯圓是我的最愛,今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兩眼放著金光,如饑似渴地望著奶奶親手做的湯圓。我咬了一口,又香又糯,那入口即化的口感,真是令人回味無窮,瞬間湯圓被我吃了個精光。
吃完飯,走在上學的路上,天橋上琳瑯滿目的燈籠就令我眼花繚亂。校園張燈結彩,別具一格,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慶的笑容。上課時,同學們都心不在焉,想象著元宵晚會都有哪些好玩的節目。
終于盼到晚會開始,同學們沖到操場,操場上人山人海,大家興奮不已,老師為我們精心準備了很多游戲:有猜燈謎、24點、畫年畫、射箭、科學小游戲。我們六個人一組,每人一張卡,大家互相配合,我們組每個人都蓋滿了7個印章,游戲教會了我們只有協同合作,才能一起成功!我沉醉在了游戲里不能自拔,很快幾個小時過去了,游戲結束,我們跑的都滿頭大汗,之后又到班里過完了生日會,大家都吃著美食喝著飲品玩得不亦樂乎。
元宵節的活動真是絢麗多彩,真讓人難忘啊!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篇9)
今天,從早晨開始雨就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仿佛老天爺有意跟我們作對。但是下雨并沒有破壞元宵的熱鬧氣氛。我們一家坐在桌子旁,吃著團圓飯,心里別提多高興。在我們鄉村里還有城市里的孩子玩不到的小玩意,這就是放“草火”。
吃完晚飯,我和爺爺就來 到田里放“草火”。“草火”是用幾種不知名的草捆成的。為什么元宵晚上要放“草火”呢?爺爺告訴我:傳說在長滿莊稼的田里放“草火”今年會有大豐收。
我在田里奔跑著,叫喊著,沾滿泥巴的雙腳,好像灌了鉛一樣抬也抬不動了。我累得氣喘吁吁,額頭上的汗直冒,我顧不得手上沾滿黑灰,就使勁用手擦汗水,最后成了個大花臉,但我的心里卻美滋滋的。
最后,我們回到家又開始放煙火。不一會兒,天空中顯現出一串“一串紅”,又過了一會兒冒出一個金娃娃來。哇!這朵牡丹花可真漂亮呀!
元宵可真熱鬧呀!
元宵節過節心得體會(篇10)
今天是元宵節,大街上張燈結彩,人們猜燈謎、鬧花燈、賞煙花,團團圓圓共慶佳節,好不熱鬧。
吃完甜甜蜜蜜的元宵,爸爸媽媽帶我上街去猜燈謎。商店門口懸掛了許多彩紙,上面寫著各種各樣的謎語,如:拜年(打一作家名),媽媽猜是“舒慶春”;金銀銅鐵(打一城市名),爸爸說是“無錫”。有一條謎語難住了我們:竹子不長在土里(打一物品)。我苦思冥想,終于猜出來了:哈哈。是“空竹”,因為竹子不長在土里,就長在空中呀。爸爸媽媽豎起大拇指夸我真聰明。猜謎語既有趣,又可以增長知識,真是一舉多得啊。
不知不覺,夜幕漸漸降臨,我們全家向漢江河堤走去。八點整,隨著幾聲轟鳴,整座安康城上空頓時變得火花滿天、璀璨奪目。看。放煙花啦。煙花的顏色真美:紅的似火,黃的如菊,綠的像草,藍的若海;煙花的形狀真多:有的好似拂堤楊柳,有的如同一顆巨大的愛心,有的仿佛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還有的.宛若天女散花。花照著水,水映著花,流光溢彩、絢麗多姿,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孩子們的歡呼聲、大人們的贊嘆聲,和這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麗景觀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卷,預示著國泰民安的美好前景。多么美麗的景象。多么快樂的元宵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