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
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精品8篇)
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精品8篇)】,供你選擇借鑒。
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篇1
說起古詩,我們都不陌生,從小學就開始接觸它了。我對古詩也特別感興趣,以前學過的古詩我現在還是記憶猶新。我最喜歡的古詩有《示兒》、《已亥雜詩》和《夏日絕句》。
《示兒》是宋代詩人陸游所寫。“死去原知萬事空”的意思是我知道人死后一切都無影無蹤;“但悲不見九洲同”的意思是我只是悲痛祖國河山還沒有統一;“王師北定中原日”的意思是如果等到宋朝軍隊收復北方的日子時;“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意思是家祭時別忘告訴你父親統一的好消息。我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詩人的愛國之情,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來學習的。《已亥雜詩》的作者是古代詩人龔自珍,“九洲生氣恃風雷”的意思是國家的興旺必順依靠疾風迅雷;“萬馬齊暗究可哀”的意思是萬馬無聲的局面畢竟令人悲哀;“我勸天公重抖擻”的意思是我希望老天爺重新振奮起精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是打破成規的降下治國人才吧。這首詩更能看出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操和對國家的熱愛,為了國家的興旺不惜一切代價。所以我們要愛國,要對祖國有一份希望。《夏日絕句》的作者是愛國詩人李清照,“生當作人杰”的意思是活著就應當做人中豪杰;“死亦為鬼雄”的意思是死了也要做成鬼中英雄;“至今思項羽”的意思是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意思是他寧愿去死,也不愿意回江東。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敬佩項羽的英雄氣概。
我特別喜歡這三首愛國古詩,我要學習那些詩人的愛國精神,像他們一樣,成為一名愛國之人。
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篇2
又一次翻看《愛的教育》,我的心里竟說不出是什么滋味。是又一次被里面的情節所感動,還是有一次從中找到了快樂。這些字句從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手上流淌,讓我感受到了他的愛國主義,更從這本書里看到了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不知為什么,我的眼睛濕潤了……
或許是感動,或許是快樂,或許是悲傷,這一切都存在。就像那篇我印象最深的每月例話《六千里尋母》,讓我感受到了馬爾科為了母親堅持不懈,連生命也不顧的精神,那一刻,我感動了;又像那篇《少年授勛章》,讀著讀著,我似乎也在為平諾脫感到高興,同時也為他自豪;而悲傷來自于那篇《洛馬格那的血》,他為了奶奶而犧牲自己的精神值得我去學習,但同樣帶來的是悲傷。
不僅僅是每月例話,主人公安利柯父母的信也是我受益匪淺,有些語句更使我難忘,就像“你如果現在使母親痛心,你將終生受良心的責備吧!母親的優美慈愛的面影,將來在你眼里,將成了悲痛的輕蔑的樣子,不絕地使你的靈魂痛苦吧!”這段話讓我記憶猶新,使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有孝順心,不讓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這本書本源于生活,內容也貼近生活,讓人讀起覺得很親切,書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比如仗義的卡隆,傲慢的卡洛諾琵斯等,這些一直在書中反復出現的人物一個個印在了我的腦海里,讓我遲遲不能忘懷。
現在,我竟又一次想再翻翻這本《愛的教育》,不知為什么,我頓然覺得豁然開朗,是靈魂得到了升華,還是什么,這都已不重要,只是,我的眼睛又濕潤了……
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篇3
多年前讀過紅樓,可惜那時少年心性,此書又博大精深。我沒耐心讀完,更不解悟其中的含意。書里細致而繁瑣的描寫不遜色京劇里的老生開始唱“啊”字,一個字唱幾分鐘,直讓你瞌睡。盡管都是國粹,但吃不起消化不了。完全沒有瓊瑤阿姨一串一串的水晶夢來的直接又快活。如今漸老,瓊瑤書籍亦如嚼過吐了的泡泡糖,再不想看一眼。重拾紅樓這塊“石頭”硬啃,竟然別有一翻味道 ,越嚼越香,越看愛看,早晚不舍。
首先我認識到這本書不只簡單地寫些你情我愛。它涉及到 醫藥、園林、建筑、書畫、詩詞、烹調、服飾、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那時候又沒有電腦,這個曹雪芹他是怎么把如此巨大豐富的知識積累的?實實地讓人震撼他的毅力。而整部書又對研究探討青朝風俗民情很有幫助,它仿佛是當時生活的小百科,無所不包,無所不有。還說后人專門有研究紅學的,真是不為過啊,不為過。
尤其是小說語言藝術魅力的成功駕權,不愧是公認的語言大師。僅僅三言兩語就把個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例如劉姥姥一進賈府見王熙鳳,那“鳳姐粉光脂艷,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周瑞家的和劉姥姥站了一會子鳳姐不問不敢打招呼,足見鳳姐平時在賈府的威嚴和厲害。鳳姐見劉姥姥“忙欲起身,猶未起身,滿面春風的問好,……”這時的劉姥姥已經在地下拜了幾拜,劉姥姥夠機靈的,迅速能看準形式找對在家做主的人。最好笑的是,劉姥姥還沒有開口求接濟,這鳳姐先哭半天窮,可見鳳姐心計多手腕靈活。一來一去筆墨不多,人物性格盡顯突出,讓讀者感到人物可見可摸。
紅樓內涵精深,但作者都是寫平淡無奇的生活細節,也是從這種生活中發掘人生的痛苦與歡樂。
萬物人為靈長,有情有愛才不枉為人,而愛情更是讓人愿生死相隨的強烈感受。寶玉生在百花中獨愛一枝,那枝已逝何來相戀。“那紅塵中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持”究竟是物是人非夢一場,萬境歸空。
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篇4
《趙普》一文,不過聊聊百余字,卻言簡意賅。透過這篇古文,我們去追尋一位佇立于歷史長河之畔的賢臣良相——趙普。
“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此段話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從這段話中,我們體會到趙普的不驕不躁。不卑不亢。趙普以官至宰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金錢﹑地位﹑榮耀,他悉數擁有;然而,此時的他,仍“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如此勤奮學習,如此刻苦努力,為何?只因他“以天下事為己任”。
普奏薦人才,不畏君主之怒,一心為國為民,不顧個人安危。或許,換做另一個官員,就會因觸怒龍顏而放棄舉薦此賢才;換作另一位宰相,并不會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冒死進諫;然而,趙普一奏,再奏,三奏,觸怒太祖后沉著鎮定,仍“跪而拾之以歸”。此舉不可謂不冒險,但,他豈止“拾之以歸”而已,居然日后“不綴舊紙,復奏如初”。“補綴舊紙”這一細節令人驚嘆——那被太祖撕碎了的奏牘,要將它恢復原樣,需要怎樣難以想象的決心與耐心!
“半部《論語》治天下”“以天下為己任”“性深沉有岸谷”,這些皆是后世人對趙普致以的崇敬。一位心懷天下的賢臣良相,怎能不為人傳頌?一位惟賢必舉,不顧個人安危的清廉高官,怎能不為人稱道?
我讀《趙普》,讀文品意,含英咀華;我讀趙普,讀人,讀心,讀傳世精神。
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篇5
當我翻到《楓林渡》的最后一頁,看到圖畫中藍藍背著包,落寞地離開城市的背影,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楓林渡》是曹文軒早期的作品,書名就是一個美麗的鄉下地名,是小主人公藍藍和奶奶的老家。在那里,藍藍和稻虎哥過著簡單而快樂的生活。直到被多年未見的媽媽接進秋棠街八號,看到身為市長的外婆和童童弟弟,藍藍和奶奶才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電視機、冰箱、水龍頭等等……這些現在幾乎所有家庭都有的家具,卻都是藍藍未曾見過的,可見那時的農村真是落后。
為了乖巧聽話、美麗善良的藍藍,奶奶是想著無論多么辛苦都要留在秋棠街的。可是愛慕虛榮的媽 媽,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奶奶,她歧視、嫌棄土生土長的鄉下人,包括幫她嘔心瀝血辛苦照看藍藍的奶奶。藍藍生日宴的時候,她故意支走奶奶,不讓她參加;童童欺負奶奶時,她故意裝作沒看見;童童氣走奶奶最心疼的孫子稻虎,使稻虎一個人回了楓林渡,她視而未見;還因為童童不小心受傷而責罵奶奶……這一切,最終讓忍氣吞聲的奶奶毅然離開了。而藍藍,也跟著奶奶走了,離開了寬敞明亮的秋棠街,回楓林渡去了,去見稻虎哥了,去聽云雀叫了……
看到這里時,我真的為奶奶叫屈,就像當市長的藍藍外婆說的:"我長得那么矮,你怎么就不嫌我又老又丑了呢?"是啊,奶奶是長得不好看,可奶奶多好啊,寧可自己挨餓,也要讓藍藍吃飽,寧肯自己挨凍,也要讓藍藍穿暖,又在秋棠街的家中做牛做馬,怎么連最起碼的尊重都得不到呢?想想我的外婆,也是那樣無私地照顧著我,從不抱怨,從不求回報,雖然她不認識字,普通話也說得不流利,可那又怎樣呢?我一定會像藍藍喜歡奶奶一樣,給予外婆足夠的`尊重,絕不像藍藍媽媽那樣,長上一雙勢利眼。
《楓林渡》里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童童。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他,在媽 媽的縱容下,變得越發傲氣,在小朋友中間自以為是,還支使奶奶和稻虎哥為他做事,每天要奶奶給他擦腳、端牛奶、穿衣服!看著這么驕氣的他,真是讓人討厭。可想想有時候我對自己的奶奶,也有點隨心所欲,好像她幫我干活是應該的。這可不行,我一定要改掉,不能這樣對待長輩。后來,童童在外婆的引導下,慢慢認識到不足,慢慢變回了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我想,我也肯定能改掉壞毛病,好好對待同學,好好對待長輩,成為一個講道理的好孩子。
《楓林渡》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自私、勢利、目中無人、看不起人是多么的可怕,也讓我看到了純潔、善良、懂道理、尊重人是多么寶貴的財富。現在的我,希望自己是藍藍,能夠做到寬容大度、孝順能干;長大了我希望自己能成為藍藍外婆,盡可能地幫助別人、尊重別人,成為一個值得別人尊重的人,而不是藍藍媽媽那樣只會愛慕虛榮,因為這樣的人,即使長得再好看,沒有心靈美,也只會是一個"難看"的人。
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篇6
雖然以前聽語文老師講過這篇小說的大意,但是我總希望能夠親自看一看。在這個暑假中,我終于如愿以償,讀了《競選州長》。它同樣是馬克·吐溫的一篇“諷刺之作”。
馬克·吐溫是一個名聲不錯的獨立黨的紐約州州長的候選人,與斯圖阿特·伍德福“先生”和約翰·霍夫曼“先生”競選。稱他們為“先生”已經是夠瞧得起他們了,因為他們近幾年來已經犯下了各種可恥的罪行!從這點上看,馬克·吐溫對于這次競選可是勝券在握了,因為他擁有實實在在的清清白白的名譽。可是,一天早餐,馬克·吐溫在報紙上發現了一段使他從來都沒有那么吃驚過的消息:1863年,在交趾支那的瓦卡瓦克,有34名證人證明馬克·吐溫先生犯有偽證罪,企圖侵占一小塊香蕉種植地,那是當地一位窮寡婦和她那群孤兒靠著活命的唯一資源!他頓時被弄得“神經錯亂,不知所措地過了一天”!結果這家報紙一提到他,唯一的稱呼就是“無恥的偽證造假者吐溫”。
想當初中國古代君王制的社會里,后宮之爭更是數不勝數,可是,沒有一個能夠真真正正地笑到最后。當今的社會也是一片亂象,為了一個“權”字團團轉,送禮賄賂更是成了一種“風尚”。即使改朝換代沒有了戰爭,即使有一系列不變的法律,有完善的機制,在權力的爭奪中仍是不擇手段。這就是民主?這根本就是人類的自私。
幽默令人笑,但未必是開懷大笑。有時總覺得非一笑而過。馬克·吐溫的作品表面幽默輕松,但字字句句都是尖針般的諷刺,實在耐人尋味。
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篇7
18世紀前期,朝廷皇權更替,曹大世家因故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富貴到沒落,起起伏伏。變故發生期間,曹雪芹生于當下,環境造人的滿腹感慨充斥著又一個文學時代的風云涌現。前者云文有夢中離人淚,說書人無奈于當朝的壓迫只能把無聲的抗爭落筆于四大家族的浮沉。
縱觀《紅樓夢》全篇,無論是它的情節發展還是其背后詮釋的憤懣與不甘,《紅樓夢》作為曹雪芹抨擊封建時代的精神產物,都可以說是影射一個時代的里程碑。《紅樓夢》始于一位空空道人將上古時代遺落的一顆補天石置于凡間歷劫,先作為通靈寶玉現身于賈府,歷經世間百態,后寶玉出家脫離塵俗不得所蹤,石頭也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因此《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大觀園中每一位局內人的互相揣測與猜疑是小說中最大的看點,每個人的由因生果造成他們不同性格的產生。黛玉為寄人籬下的生計打算導致其小心翼翼、謹慎拘束;王熙鳳依附賈母而生使她對察言觀色、阿諛奉承的能力達至爐火純青。曹雪芹將封建時代翻手為云的上位者與宮廷當中或橫行霸道或束手束腳的無數“金絲雀”縮影在大觀園中,在展現無限華麗外表的背后,唯余空虛糜爛的骨架支撐著這個時代一掠而過。
《紅樓夢》中最引人唏噓的不過寶玉與黛玉的愛情,飽含苦痛無奈與訴不盡離愁的《葬花吟》終成了一對眷侶相戀的結點。一夜之間,一指婚姻,注定了一雙人的后半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黛玉的生命仿佛凋零的落花隨著那一場指婚逐漸走向生命的終結。多情應笑我,寶玉少年時期生于大觀園,周遭圍繞諸多姐姐妹妹,情不知何起何落,在最好的年紀遇上他的“神仙妹妹”,卻也終將負了她一生,一切有關寶玉的故事霧現潮平,對于他的下落,最終也僅是寥寥無幾的長伴青燈古佛的后話了。
《紅樓夢》這部經典名著,反映了最真實的封建官僚統治下的皇權社會,不僅寫下了前人歷經兩千多年對于整個階級社會的難言之隱,還為后人呈現了封建時代末尾富貴家族中的大起大落。而《紅樓夢》小說本身,在布局上也可謂是一篇點晴之作,以熱鬧的燈廟會開頭,情節逐漸步入正軌而后引入出場人物,而小說也隨著大觀園中各人的悲慘遭遇以及四大家族的逐漸沒落冷清收場。
曹雪芹在落筆《紅樓夢》之時,內心其實已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走馬觀花無數遍,在暗嘆生逢不幸的同時,也在慨嘆時代的多變。然,如今《紅樓夢》作為現代人謳歌經典的一部小說,除去情感起落的回轉,其古典內涵與背景文化精神,都是在文學造詣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的模板,在許多年后多元文化精髓逐漸滲透到華夏領土之時,也不會令世人忘卻千年前時代經典的召喚。
電子版課外閱讀心得體會篇8
《秘密花園》這本書的名字充滿了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花園里到底有什么秘密,于是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
《秘密花園》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位6歲的小女孩名叫瑪麗。她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有一位漂亮的母親。但是由于從小過分的寵愛,養成了瑪麗暴躁、任性的性格。在一場霍亂中,她的父母親以及傭人全部死亡了。她由于害怕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間中才幸免于難。之后她被送到了舅舅克蘭文先生那里。克蘭文先生因為無法面對妻子的死,而變得抑郁古怪,封鎖了妻子生前最喜歡的花園和家中上百間的房子。瑪麗在這里無意之中發現了秘密花園的鑰匙,她決定讓這個花園充滿活氣,在迪肯的幫助下他們開始動手種植花木。在瑪麗的幫助下,柯林少爺(克蘭文的兒子)也從脾氣暴躁,孤僻多病變成了一位健康的充滿自信的少年,他們一起動手喚醒了沉睡多年的秘密花園。同時被一起喚醒的還有克蘭文先生。
大自然的力量是強大的。通過與大自然的接觸,讓自私暴躁的瑪麗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也讓柯林少爺重新恢復了健康。
這本書傳遞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人生不如意的事就如滿天的繁星一般,如果一遇到挫折就郁郁寡歡,那么這個人一生也不會快樂起來,遇到挫折我們應該向書中的瑪麗一樣勇敢的去面對。例如桌子上有半杯牛奶,悲觀的人可能會唉聲嘆氣的說:"真倒霉,只剩下半杯牛奶了,"樂觀的人則可能會微笑說:"太好了,我還有半杯牛奶"同樣的境遇,心態不同,人生的軌跡恐怕也不同。
同時,成人比孩子更容易忽視快樂,甚至漠視快樂。文中的克蘭文先生在愛妻過世后,埋掉了花園的鑰匙,想以此來阻斷對愛妻的思念。快樂是人生之本,人如果沒有了快樂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沒有了快樂就沒有了成功的喜悅,沒有了失敗的淚水,沒有了失去后的珍惜,沒有了一切情感。花園在快樂中誕生,在悲劇中塵封,又在快樂中開啟,多么富有戲劇性的轉變!
讀完《秘密花園》這本書后,我懂得了讓自己快樂起來我們無法改變整個世界,但我們至少能夠改變自己,要記住讓自己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