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生心得體會
關于人生心得體會(精選8篇)
關于人生心得體會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jù)多年的文秘寫作經(jīng)驗,參考優(yōu)秀的關于人生心得體會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關于人生心得體會(精選8篇)】,供你選擇借鑒。
關于人生心得體會篇1
人生像一條沒有頭的路,崎嶇不平。
人生像一充滿酸甜苦辣的大海。但,甜總是最少。
人生像一本厚厚的書,讓人認真思索,細心領會。
無論路多么長,最終會抵達終點。無論路多么崎嶇,最終有平整的時候。
無論海中酸、苦、辣多么多,最終有甜的時候。
無論書多么厚,多么費解,最終有讀懂的一天。
人生的道路是崎嶇的,孤獨的,兩旁是長滿荊棘的。不,準確的說是整個人生的道路上都長滿了荊棘,一不小心就會與荊棘親近一下,“享受”一下荊棘的愛撫。在人生的十字路上必須慎重選擇自己要走的道路。一條是為了金錢,花枝招展,亮麗多彩。一條是為了別人,默默無聞,與其相比,不禁黯然失色。但不要被金錢所迷惑,因為“路”不可貌相。
在汪洋大海中,每個人都有一艘生命之舟,每人都駕駛著自己的船去大浪濤天的大海中探險。你可以使它安全抵達終點;也可以讓它半途而廢;還可以讓它從流漂蕩,任意東西,虛渡一生。在旅行中,有時會大浪滔天,你要用盡全力去面對。雨過天晴。可明浪可闖,暗礁難防,不知底下有什么呢?
不過沒有關系,人生就是這樣,沒有驚險的生活不叫人生,有這樣想法的人也不配叫“人”。
關于人生心得體會篇2
再讀路遙,只覺一股樸實的氣息,如他筆下反復描述的土地,深沉,厚實。不用任何華麗的詞藻,
對于《人生》里的高加林,我是又恨又憐。故事的開始給了他很多悲情遭遇,公家職務被人用關系換下來了,讀過書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干活,他的命運從天堂一腳踏入地獄。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時總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這時候巧珍出現(xiàn)了。上天不會把人逼上絕境之路,巧珍的溫柔、熱情和對他覆水難收的愛著實感動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愛的暖流漫過了精神上的凍土地帶,新的生機便勃發(fā)了。他進取的開始新的生活。
她是他生命的一盞燈,為他溫暖最暗的一段路。可是,天明了,他還會記得那盞燈么?
他有知識,有思想,有雄心,不甘心一輩子平平庸庸的奉獻給土地。他只是缺少一陣東風。他的東風來了,高加林的叔叔轉業(yè)到地方做了勞動局局長。他稀里糊涂地做了縣委通訊組干事,生活在一瞬間發(fā)生巨大轉折。他的天突然亮起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人眼花繚亂,他的心也亂了。
我十分的愛巧珍。她勇氣十足的愛著一個人,又能設身處地的為他著想,當這個人拋棄她,和別的女人共赴完美前程的時候她成全他。最終高加林被人揭露走后門,失去工作后,她央求姐姐替高加林爭取一個村教師的名額。她的心就像金子一樣。只是最終她已嫁為人婦,他卻發(fā)現(xiàn)自我愛的是她。
故事的最終,高加林再次失意,同村的人們沒有嘲笑,而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我突然懂了人需要寬容。很多年前讀到結尾,我或許是在心里暗暗說:瞧吧,最終有了報應,誰讓你負了巧珍這么好的人呢。可是這次我突然覺得高加林也沒有錯,這只是他的選擇。看到最終,想想高加林一波三折的命運,或許這才叫人生。柳青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僅有幾步。”
關于人生心得體會篇3
影片開頭是一對可愛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悄悄下樓,趁著爸爸邁克爾在熟睡中偷吃甜點。可惜被嚴格要求的爸爸察覺并制止。可愛的孩子們提出想看卡通片的要求,爸爸應對桌子上各種遙控器嘗試了一遍也沒找到電視機遙控器。邁克爾再一次因為要加班找遙控器失敗時,他選擇了“萬能遙控器”。一個工作狂的跳躍式人生從此拉開序幕。
應對影片中邁克爾“快進式”一生,看似他依靠遙控器躲過了他厭惡的浪費時間的生病,堵車,陪伴家人吃飯等等,僅有他最關注的事情“成功!”;同時遙控器也讓他順利快進到人生僅有幾小步,沒有任何感受地活著。
妻子對他瘋狂加班而不能全身心與家人陪伴的責備,他很理氣直壯地說;“我又沒出去花天酒地,沒有豪賭。我只可是是努力工作,讓家人能過上好生活。比我小時候的夢想還要好的生活。”邁克爾期望自我成為老板,一個百萬富翁,一個大人物,他就能夠陪著家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這種生活,是邁克爾想要的,還是他家人想要對邁克爾提出的要求呢?邁克爾成功了,當了大人物,并沒有實現(xiàn)他的諾言。不是因為他說話不算數(shù),而是家人無法忍受和一個整天沒有歡樂、沒有任何感受的僵尸一齊生活。邁克爾看到離開自我的心愛的妻子,他努力嘗試挽回,可是他們每次應對都是爭吵,而爭吵就會快進,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聽到自我的女兒喊別人“爸爸”的時候,邁克爾倒在了自我設計的人生陷阱里,他無法理解至親的遠離和背叛。
我責怪出售遙控器的莫蒂,認為他太狡猾,并沒有給邁克爾說明這個遙控器的威力。所以,邁克爾才會有這么悲慘的一生。可是,當我再一次安靜地看這部電影時,我再也不能埋怨莫迪,他已經(jīng)告誡了邁克爾,并用了谷物早餐廣告里的魔獸打比方,他一向追逐一桶金子,可是追到了彩虹的盡頭才得到,而他得到后才明白里面是一桶麥片。而當時的邁克爾卻沒有認真聽這句勸告,僅有等所有的事情發(fā)生,他自責地站在父親墓前,才開始發(fā)現(xiàn)自我從開始就走入了一個無法撤銷、無法退回、僅有快進的人生模式。
邁克爾因為失去的一切去責問莫迪時,莫迪卻輕描淡寫地說道;“遙控器是你自我要的,你想要的萬能遙控器是能控制你世界里的任何東西。”“每當工作和家庭有沖突時,你總是選擇工作。”“你能夠選擇騙自我,你卻騙不了遙控器。”
遙控器就像靈魂一樣跟隨著邁克爾每一次事情的發(fā)生,讓邁克爾想盡任何辦法都無法擺脫。當我明白了“顯示屏閃著詭異的光,帶著華麗外殼的遙控器”就是每個人生活的模式時,我再次感激影片的精彩與獨具匠心。
回想影片中,麥克因為兒時的一次小小的戶外游玩時,邀請小朋友一齊品嘗晚餐被拒感到?jīng)]有面子,他認為僅有努力做到擁有財富才會擁有幸福。一顆小小的信念無形中被種入,而身邊總是有人提醒他,他做的還不夠,還不能擁有幸福。而這個聲音就恰恰來至鄰居的小孩,一個愛炫富的孩子。這就像一個魔咒似的,每次都給邁克爾一個很好的提醒,他需要更努力,他還不配擁有幸福。可是當他有地位有財富的時候呢?
一個不明白何時被植入的信念,對我們生活是如此的重要。信念是否對錯,我們從來不去檢視,只是按照我們固有的思維模式去生活,去努力做到認為能夠給自我和家人帶來幸福的事情。而我們自我內心是否開心愉悅,是否是我們自我真的想要的生活?我們從來不認真去確定。
影片給我?guī)砗艽蟮膯l(fā)和反思,我的人生到底要什么樣?我此刻要好好靜下來思考,我的生活模式是什么樣的?
從我的人生我做主開始,享受每一個當下。
關于人生心得體會篇4
人生是絢麗的,生活是多彩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那么你擁有的就不僅僅是春天。
但是,在生活中,對于某些人而言,人生是殘酷的。
曾經(jīng),再弄黑的牢房里,一個年輕的囚徒沮喪的跪在墻根,嗚嗚的痛泣著,企圖用雪亮的懺悔的淚水,洗出一個嶄新的童年來。不遠的地方,刑場穿著法律編織的素裝,在黎明中靜候他。
他何嘗不想過人生的美好?在他的生命中,卻未遇到。他見到的,只是人生的殘酷。
司馬遷曾經(jīng)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如鴻毛。死有許多種,就看你的價值取向了。文天祥不也說過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亡,那只是肉體上的痛苦,卻不是精神上的死亡,死不僅僅是人生的正面對,有時候也是生的延續(xù)。
人生如點燃的蠟燭,總有一天會熄滅;人生如一朵燦爛的鮮花,總有一天會凋零。人生又像一場暴風雨,轟轟烈烈,但總有停止的一刻。
人從自己的哭聲開始,在別人的淚水中結束。人活著,就應加倍惜愛,掌握美好的時光。人死了,就讓別人灑下誠實的眼淚吧!數(shù)一數(shù),那才是人生價值的珍珠。
有一句諺語:回首明天,應該是問心無愧的;面對今天,應該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應該是信心百倍的。我想,這大概就是完美人生的寫照吧!
雖然肉體的生命短暫,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無法捉摸,但是,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的更為光照有力,卻在于我們自己掌握!
關于人生心得體會篇5
《人生》這本小說以高中畢業(yè)生高加林為主線,描述了他回到土地,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的過程。在此期間他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發(fā)生了情感糾葛,使得小說資料更加跌宕起伏。
在我看來,高加林身上體現(xiàn)了自強不息,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的品質,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夢想和抱負,關心社會問題,能夠融入時代變遷之中。但他卻不能認清現(xiàn)實與夢想之間的差距,使得他在人生路上嘗盡酸甜苦辣。人生或許就是這樣充滿著變遷,當高加林拒絕了劉巧珍,和黃亞萍開始了短暫的幸福生活,當高加林被人舉報他進城背后的故事,當高加林重新回到農村感受到家鄉(xiāng)人的淳樸。他最終認清了現(xiàn)實,他最終褪去了驕傲。
貫穿整部小說,我雖然喜歡高加林有夢想,有追求的性格,但他卻不能堅守本心,在名利與金錢面前放棄愛他的人。相比高加林,劉巧珍的堅強豁達,勤勞賢惠,通情達理,對高加林矢志不渝的關懷不禁讓人感嘆,即便最終劉巧珍嫁作他人婦,而她身上體現(xiàn)的完美品質卻讓人難忘。
人生或許就是從得到中失去,從失去中得到。正如小說中所說:“生活,有時讓夢想變成現(xiàn)實,有時候讓現(xiàn)實變成夢想”,所以要想在社會中立足,必須分清現(xiàn)實與夢想的差距,不必患得患失,做最好的自我就能夠了。除此之外,人生中充滿了選擇,所以我們要堅定信念,不被外界環(huán)境所動搖。正如小說中順德爺爺所說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摔跤,就怕跌倒后爬不起來了,那就變成死狗了……”
人生猶如一條小路,有時蜿蜒有時平
坦,可是路再難行我們也要堅定地走下去。人生沒有十全十美,樣樣順心,我們活著,經(jīng)歷著,堅持著,誰也無法預知以后會發(fā)生什么,會經(jīng)歷什么,我們要用豁達的胸襟經(jīng)歷人生,寬廣的胸懷去生活,而不是怨天尤人,這樣才能實現(xiàn)我們的人生價值。
路漫漫其修遠兮對于我們即將踏入社會的人來說,前路漫漫,考驗和誘惑隨處存在,如何選擇會變得極其重要。可是我們不必驚慌,只要我們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勇氣和意志,即便不成功,也無憾。
關于人生心得體會篇6
這是我讀路遙的《人生》以后的感覺,但以下資料并不只針對這本書。《人生》是我在圖書批發(fā)市場跟著其它幾本書一齊買回去的,在我十九歲時候我最愛看的書就是如同這本書名的一類。看完《人生》以后我沒有立馬思考什么,我明白思考是一件費腦的事,并且需要時間;然而我午時有課,立刻又要去吃午飯,于是決定午時時候再思考,而我一般是邊思考邊寫,因為這樣一來我才會覺得是真正思考過。我和小張一齊去吃飯,邊走邊講話,這是當然的事,資料隨意和平常;比如今日天氣,比如看見蜻蜓而各講小時候關于蜻蜓的一些事,或者問起對方的男友。什么都聊,卻又似什么都沒聊。談話讓我們認識朋友而讓我們的人生得以繼續(xù),談話也同樣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串聯(lián)起我們的人生,難道不是這樣嗎?談話包括了回憶,八卦,感嘆,疑問和解答等等。到了教室以后,在手機上百度了《人生》看了關于此書的一篇讀后感,我摘抄了里面一句話:如何在作出選擇后承擔起所選擇的職責,則是我們需要學習的。這也是我讀后的感覺!也許是我不懂如何讀書,或者是我思之膚淺,看了《人生》以后,并不想去說主人公加林哪里對,哪里錯。我的腦袋一片混亂,于是我得對自我講一些話:書本是能寫出時代、社會的縮影,典型的人物和故事;可是它畢竟不
是真實的生活。誰也不是書里的誰,只能說相似而已。里面的人物讓人喜愛,里面的故事讓人向往,但那是經(jīng)過加工的,不復自然。于是書里書外,不能較真的去比較,去相信。我們只能看,可別入了書里去,而我以前可是栽了進去。書里加林的那半截人生,是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產(chǎn)物;他只能代表一種人生而不是所有。
書里的他們形象明顯清楚,故事脈絡清晰,對話少而重要。書外的我們卻正好相反,并且更為瑣碎。為新衣服破了口子而郁悶,得了感冒而精神不振…
《人生》一書,里面加林的曲折坎坷,都是沒有對錯的,不該以簡單的對或不對來加以評價。發(fā)展至今,沒有誰拿刀逼他。只是不得已,比如教師職位被下;只是自我跟著內心走,比如放棄巧珍。這是選擇,選擇必定有失有得,是否得不償失,是否后悔,或者會慶幸,誰又會事先明白呢?就像你要送一件衣服給你不認識的人,你選擇的結果是否會得到別人的滿意而讓你滿意,誰又明白呢。一切都不是偶然,加林的得意與失意,難道不正是我們正在體會著的酸甜苦辣嗎?
加林就像我們的朋友,我們站在他的生活之外俯視他,也許是能清楚的做著局外人而對著他指手劃腳,盡管他聽不見,我們還是會為他違背了我們的意愿而批評他,說他活該!其實一個人怎樣做是不需要別人來指揮的,僅有自我最清楚自我的想法,那么,他最終的結果,我們同樣也只能默然。看完《人生》心生悵然或者欣慰,因為我們總是會在看書的同時把自我想成是里面的人。真的,好像他是另一個自我,活了一種我們無法活的生活,然后我們從中能夠總結出經(jīng)驗,明白怎樣做會更好,會不覺太遺憾。也思考了人生可能面臨的各種可能,當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遇到時,便能從容,甚至對生活感到更有信心和把握。加林所應對選擇時的內心的矛盾,同樣時是大多人的難題,如果是我,我也會選擇和巧珍分手和亞萍在一齊,不是我忘恩負義貪幕虛榮,而是當時我以為那樣會更好,是為了實現(xiàn)夢想。我無法明白最終的結果,可是有機會誰又會甘心放棄。加林和巧珍越來越無話可談,應對她的知識匱乏不足和她溫柔的性格美麗的臉龐時的掙扎;應對亞萍的滔滔不絕和自我的共同之處;再把兩個人一比較,加上對未知的渴望,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會做出和他一樣的選擇。他沒有錯,為什么要說他拋棄了現(xiàn)實?難道僅僅是時代的關系他就顯得不切實際嗎?不是
的,他是勇敢的,他的人生還沒完,他的才能,他的向往,他的抱負都在促使他走出大山,只是他沒有學會一樣東西,所以才讓這一切看起來就是時代的錯!
那就是,他沒有學會勇敢的承擔起選擇后的結果,他雖然沒有逃避,可是他沒有仔細問過自我的內心,他只是在理解著社會給他的不公,不幸。而他的感情,絕對不是用理性能夠分析的,誰的感情都不能夠。他的結局不是結局,因為他才二十幾歲。小說最終的他一無所有,但這時卻正是他開始得到的時候。他在故事結尾為何是這樣呢?是他的個性,價值觀,所遭所遇和時代背景下的結果,沒有為什么,就像此時為什么你在看我的文章而還不是在吃西瓜是一樣的道理。
看似有解,其實無解,這種為什么是沒有必要問的。他的選擇并非是拋棄現(xiàn)實。如果他不和亞萍在一齊,就代表他不是一個渴望實現(xiàn)夢想的人,而他是一個勤奮,多才多藝,渴望城市,不甘做土地的奴隸的人,那么他的選擇就是必然的。
最終是他放棄亞萍的,其實他能夠走的,不管幸福不幸福,他能夠跟著亞萍走,因為當時的亞萍也是真心期望他走的,可是他沒有,不代表他留下來就是正確的,他愛著的珍巧已經(jīng)嫁人,他也許能繼續(xù)當教師,可是他不必須就心甘情愿,如果還有機會也許這一切又會重演,誰又明白呢?可是最終他聽了順德大叔的話,好似頓悟到了什么,于是像下定決心要留在這山里,但他內心,從此大概是有了遺憾的吧。這個結局,就是因為他沒有仔細想過怎樣去承擔選擇后的職責。也因為這是作者的安排,也許當時的社會確實是那樣,讓人覺得不知是自我開了生活一個玩笑,還是生活開了自我的玩笑。只是,我認為他不會放棄夢想,他會調整好夢想和現(xiàn)實的距離,他會讓自我幸福,我也是這樣期望的。那么在我以后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就明白我會怎樣做了。你怎樣期望他的?你也就明白如果你和他有同樣的難題時該怎樣做了。人生就是這樣,從不會斷,理解著上帝給你的安排。這就是我看后的感想,也許很混亂,也許沒有意義,可是我的感想,用不著誰管。能夠在更高一點的看這個故事,其實很多時候,都用不著去抱怨,而應當學會從容處之,跟著自我的心走,所得所事都是必然,都是一個緣分!
關于人生心得體會篇7
看完這個電影,被狠狠上了一課。
故事梗概是主人公紐曼每逢工作與家庭沖突時,總是犧牲與家人陪伴的時光。在不堪生活重壓之下,他獲得了一個能暫停快進人生的遙控器。
他能夠跳過堵車,與妻子爭吵,洗澡,生病,升職前的苦熬等等,看似人生一帆風順,卻也是轉瞬之間。
他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錯過了父親去世,弄丟了愛他的妻子。
最終冒著大雨在生命最終一刻去追以工作為重取消蜜月的兒子——本,只為告訴本家庭至上。
還好,這是一場夢,醒來的紐曼無比興奮自我依然年輕,熱切的奔向他的破車子,一路狂奔擁抱家人。
影片給我的感受主要有兩個:
①享受過程,重在體驗。如果所有厭惡的事情能夠快進,也就少了品味過程的趣味。
蘇軾在被貶到蠻荒之地時,因為窮,買不起羊肉,只能從小販那里得幾根羊骨頭。
然后把羊骨頭煮爛,剔縫隙里的肉絲兒吃。一剔就是一天。其樂無窮。
還寫信給弟弟蘇轍說,你吃肉幾口下去都咬不著骨頭,怕是體會不到我的樂趣,呵呵。我的思維有點跳躍,哈哈。還有哦,呵呵這個詞,不是現(xiàn)代人專屬,蘇軾在給弟弟的書信中經(jīng)常用呢~
人生,人生。人,生活著,即是人生。酸甜苦辣咸,都值得細細咂摸。
吃到肉不是目的,剔肉的過程才是樂趣。
也就是不看重結果,重在體驗。
影片結束的時候,我突然靈光一閃,明白了為什么師傅會推薦這個電影給我。
不僅僅是說家庭優(yōu)先,而是重在如何處理關系上。
在親密關系上,當我與張先生出現(xiàn)觀念不合時,是我要堅持的誰對誰錯重要呢,還是我與張先生的關系重要呢?
在親子關系上,當孩子的表現(xiàn)不貼合我的期待時,是我要堅持的要求重要呢,還是我與孩子的關系重要呢?
想明白了這一點,我感受到了一種跳脫的超然。把愛放在第一位的時候,其它東西就都能夠靠邊站了。
因愛而生憂,因愛而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心中若有愛,何懼憂與怖?
心中有愛,所向披靡。那就盡情體驗人生咯~
關于人生心得體會篇8
這是我第二次翻看路遙的《人生》,感觸遠勝于第一次。第一次看《人生》時,我很詫異路遙為何要把《人生》作為小說名。記得第一次看是在讀高二時,那時候還不能理解小說的內容,只是一味單純的以看小說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書,但上大學后,再來看它時,卻是另一種感受。 先來談談《人生》的情節(jié)吧。小說背景取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陜北農村地區(qū)。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年輕的農村人,他高中畢業(yè)當上了小學教師,就在他以為自己的才能和抱負能得以實現(xiàn)的時候,命運第一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利用關系讓自己兒子頂替了他的教師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變成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在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獲了一份美好的愛情,開始與農村姑娘劉巧珍談起了戀愛,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來照著發(fā)展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命運又垂青了他。沒過多久,因轉業(yè)回鄉(xiāng)的叔父的關系,高加林很快又回到了城市,并且成了一名縣通訊干事。此時,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猛烈的愛情攻勢下,并且有機會到大城市發(fā)展,他艱難地舍棄了農村姑娘劉巧珍,開始了與黃亞萍“羅曼諦克”般的熱戀。然而,好夢難圓,命運又一次捉弄了高加林,高加林通過關系在縣城工作的事被檢舉揭發(fā),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聽完德順爺爺?shù)囊幌捄螅呒恿忠查_始真實而深刻地思考“人生”這一命題。
高加林他身上既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zhàn)、自強堅毅的品格,又同時具有辛勤、樸質的傳統(tǒng)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并融入了時代潮流中。然而,真實的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產(chǎn)生強烈的反差,也形成了他矛盾復雜的性格特征。縱觀他的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不斷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后得到,繼而又失去。正如路遙在小說中所說:“生活啊,生活,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xiàn)實,有時候又讓現(xiàn)實變?yōu)閴粝搿!倍呒恿忠苍谄渲衅穱L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什么是人生?無數(shù)先哲用事實告訴了我們:人生是從降生到死亡的過程,而這過程怎么走就是人生。我認為人生就是在這過程中對生活的種.種選擇,或對或錯。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但現(xiàn)在對于我們來說選擇的機會多了,倒讓我們手足失措,迷茫了。而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擺不定,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致命的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如何選擇,就一定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必垂頭沮喪,過錯也是試金石,大不了重頭再來。正如小說結尾德順爺爺所說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后爬不起來,那就變成死狗了…….”
而人生的另一特點就是無法預知,在這一秒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正如高加林在當教師時不知道社會的殘酷,會讓他再次淪為農民,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知道他能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準備好好實現(xiàn)他的理想和抱負時,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但我想說的是,社會本來就如此,沒有絕對的公平,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是公平的:一是時間,二是死亡。所以,我們惟有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出更多事,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怨天尤人。無法預知又怎樣,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糾結于此,做好當下,足矣!
作家柳青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而我們,也即將踏入社會,也將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人生的選擇,選擇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在這里想說的是,不要因為烏云遮住了藍天而止住我們奮飛的翅膀,也不要因為洶涌的浪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