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讀后感300字
心得讀后感300字(內容格式8篇)
寫心得要真實地記錄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包括自己的成長和變化等。優秀的心得讀后感300字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心得讀后感300字,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心得讀后感300字篇1
據說瑪格麗特·米切爾一生只著了一部小說,但是就此一部《飄》便足以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學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我想,她一定是一個很專注的女子,而這樣的女子也備受人珍惜。
剛拿到《飄》的時候,看到有書評這樣說:“幾乎所有的美國女孩都讀過這本書,主人公絲佳麗是美國女孩的偶像……”。我尚不能理解為何一個書中的女子竟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清楚地記得自己看每個部分的感受。厭惡、氣憤、感動、憐惜、喜歡、佩服、摯愛,這些詞語大概可以描述我讀此書的感情變化。
有人說,我愛你,并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因為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我可以是我自己。如果這便是愛情的真諦,那么我想絲佳麗在一開始一定沒有理會到什么是愛情。猶記得,在后面她領悟到什么是愛情后說道,一直以來,她愛上的是一個虛構的東西。我想,她對阿什禮的一定不是愛情吧。然而后面一切的一切,包括她的情感都因為他而改變了。
她是一個讓人厭惡又讓人氣憤的女子。她出身于富足的美國南部莊園家族,她的才氣、美貌和性格注定了她是一個驕傲、孤高、虛榮的女子。厭惡氣憤她的虛榮,厭惡氣憤她把婚姻當成倔強的陪葬品以及換取金錢的籌碼,厭惡氣憤他把那個永遠支持她在她身后一生為她好的梅拉妮當成她的情敵,厭惡氣憤她對瑞特的一切謊言。然而,我知道,慢慢地,隨著進度,情緒也發生變化。
她是一個讓人感動的女子。尚且不去判斷她對阿什利的感情是不是愛情,然而她著實是被這個男人影響了一生。她為了賭氣,因為阿什禮娶了梅拉妮為妻,而隨意地嫁給了梅拉妮的哥哥查爾斯。她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包括查爾斯和梅拉妮還有孩子,而后騙得了妹妹的情人,就此她第二次結婚。一直以來她是多么地討厭梅拉妮,可是還是不顧一切地照顧她們。知道最后她將死的那一刻,才意識到,她自己的堅強,全是因為梅拉妮在她的身后。事實上,在不知不覺中,她已經愛上了這個她唯一的情敵加朋友。也是她們兩個相依相偎度過最艱難的戰爭。我想,不管是她對他或是她的是什么樣的復雜感情,她所做的一切都感動著所有的讀者。
她是一個讓人憐惜的女子。古有憐香惜玉之說,然而,這種憐惜更偏向于女子的容貌。對絲佳麗的憐惜,應該僅僅憐惜她的容貌,她的紅顏命薄;讀者應該更加憐惜的是她骨子里透出的一種倔強和堅強,以及她內心的強大,正是因為她的這些品質,讓她承擔了太多太多,不論是情感還是生活。
她是一個讓人喜歡的女子。我喜歡她一直以來的那種堅持和倔強,喜歡她那種昂揚的.孤傲,喜歡她那有悖于那個時代的敢作敢為、敢于說出自己的愛情,喜歡她那剛勁的性子,這是讓她撐起整個家族并為之振興的脊梁,喜歡她嬌生慣養、然而卻也愿意為了一個家庭而去做苦力,喜歡她在瑞特面前那種獨有的爽朗,當然更喜歡她積極向上的心態,在愛人離開后,任然可以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然后滿懷信心地去再次贏得他的愛情。
她是一個讓人佩服的女子。我不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一個人的感情能堅持多久。或者說我們一直對一個人好,能堅持多久。時間是最可怕的東西,它可以使一切都改變。然而,絲佳麗,不管是在自己誤以為是愛阿什禮的階段,還是在醒悟后把他當成朋友的階段,她始終對他是不離不棄的,在梅拉妮死的時候還斷然答應照顧阿什禮和他的孩子。因為她一生不變的堅持,佩服他。在生活中,或許我們都有孤高、虛榮的一面,或許只因為我們不愿意拆下那道面具,而讓自己心愛的人看清你真實的掙扎的不堪。在生活窘迫得不堪之時,她想去找瑞特,想騙他和她結婚,而有錢來拯救她的家;或許我們每個常人在這時,都會直接就去找了,然而她不會。在瑞特面前她怎么可能拆下她得面具?怎能讓他笑話她的落魄?是的,她會用母親的漂亮的窗簾布為自己做一身漂亮的裙子,再去找他。于是乎,她又像一個女王一樣,我想,這或許是一種堅強,是一種常人不可及的堅強。因為她獨有的堅強,佩服她。還因為一個嬌生慣養的小姐,能扛起戰爭帶來的生活的重擔,而佩服她。
最后,她是一個讓人摯愛的女子。大概就正是因為我對她這五味成雜的感情:厭惡、氣憤、感動、憐惜、喜歡、佩服,最終構成了摯愛。我一直在思考,這部小說和我看過的其他小說有什么不同?最后我發現,大多數的小說都是一樣,它們在寫一個角色的時候,只偏重于主人公一種獨特的性格。然而,《飄》是不同的,絲佳麗是不同的。她是一個真實的,貼近每個女人生活的,一個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她不是一貫地好,或者一貫地壞,她的人格是復雜的。她有讓人愛,讓人恨的性格。然而,正是這種實實在在的人格,讓我更加愛她。愛她,愛那個在瑞特面前真實膽大的她。愛她,愛她復雜而真實的性格。愛她,于是便想成為她……
年少的的我們還不知道愛情的真諦,不過,還是覺得那句話寫得很對很對。愛你,并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當我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我可以是我自己。絲佳麗一定是深深愛著瑞特的,因為,只有在瑞特面前她才是真實的自己。他可以輕易地看穿她的所有。
記得那天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個男生這樣寫道:女孩,請保持你的高傲和純真;現實,由我來替你扛。這是一句能讓人落淚的話。我想,這重愛便是瑞特對絲佳麗的愛情。我們都期待,都向往。
而今,我也能終于明白了,每個女孩都是想成為絲佳麗的……
心得讀后感300字篇2
今天,我懷著驚訝的心情,讀完了昆蟲記。《昆蟲記》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更是他創造的一個偉大的奇跡,贏得讀者聲聲的驚嘆!
作者法布爾用人性化的方式觀察蟲子,向我們展現了昆蟲的生活。這本書讓我們知道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蝎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致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里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致描寫,使整本書顯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么樣?聰明吧!
作者能寫得這么引人入勝,都源于他的仔細觀察,讓我驚嘆的是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有沒有恒心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心得讀后感300字篇3
今天,我讀了《中國人的美德:仁義禮智信》這本書,使我感觸很深。
所謂“仁”指仁人、愛人、仁愛。作為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把“仁”作為個人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在現代社會,我們把有道德的人稱為“仁人”,把沒有道德的人稱為“無仁”。“仁愛”思想是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道德要求,這個要求已經滲透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里面,是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義”指大義、正義、公平、公正、公道。中華傳統文化“義”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和價值取向。“義”是合宜應當,應該的意思。是人應該遵守的最高道義。像我們這樣的青少年,應該也是充滿正義感的。“義”也是中華民族崇高的道德體現。
“禮”指明禮、禮貌、禮讓、禮制。“禮’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在校園中,學生對老師的問好,這也是一種禮貌,出了校門回到家,向親人問好,這也是一種禮貌。“禮”是治安之本。中國的文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禮儀文化”。“明禮”是講文明,“禮制”是作為倫理制度和倫理秩序,“禮儀”作為個人修養,“禮節”是作為待人接物的一個形式。明禮、禮貌、禮讓、禮節、禮制,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智”指知者、明智、智慧、機智。“仁、義、禮、智、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這些都需要“智”來聯系起來才能靈活運用,而要是一個人不會運用“智”把它們聯系起來,那么我想這個人一定很愚笨且一事無成。中國古代思想家賦予“智”以豐富的道德和內涵,而現在的新中國需要把中華民族的道德智慧、科學智慧匯聚一體,形成新的智慧。
“信”指誠信、信任。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信任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條件。“信”是立身之道、興業之道、俗世之道、誠信求和。孔子把“信”列為學生進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規范”(恭、寬、信、敏、惠)之一,強調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可無“信”。“以誠待人”“一諾千金”“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千百年來一直被中華民族所推崇并發揚光大。
這本書很好的寫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所擁有的美德。讓我們這些后輩能領悟到,中國之所以成為一個有文化的國家,就是因為我們的先人不斷地把這些美德傳承給一輩又一輩。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積累!
讓我們攜起手來,把這些中華文化傳遞給更多人,弘揚中華文化,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國家,是我們的驕傲!
心得讀后感300字篇4
初讀《飄》,是一個月前,對它只有一點模糊的印象——主人公思嘉嫁了三次:第一次嫁給了韓查理;第二次嫁給了甘扶瀾;第三次嫁給了白瑞德。可是最終她也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快樂和幸福。
再讀《飄》,是一周前,對它有了更深的印象——思嘉喜歡衛希禮,而衛希禮卻娶了媚蘭,她賭氣嫁給了查理,但查理卻在戰場上染上了重病,命歸黃泉了,她又為了金錢而嫁給了甘扶瀾,之后又嫁給了白瑞德,雖然她沒有得到該有的東西,但她相信明天會更美好!
又讀《飄》,是今天,明白了它不僅是講思嘉的三次婚姻,而是透過她讓我們做個能夠接受失敗的人,她面對戰火毀壞的家園,堅定不屈、毫不餒協;面對家人的死亡,她擦干眼淚、震作精神;面對愛人的離去,她下定決心、重頭再來。她愛土地,象土地一樣承受種種磨難、飽含激情。
她所帶來的,是經歷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后永不服輸、永不低頭的精神,風風雨雨中這點挫折和失敗算得了什么!
面對困難不畏懼不退縮,面對失敗不氣餒不灰心,這就是作者瑪格麗特。切爾女士要告訴我們的!
這本書所給我們的,不正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品質嗎?不正是要我們做一個勇敢的、堅強的、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嗎?
心得讀后感300字篇5
有些時候,世事的成敗還真不能篤定。拿海明威筆下的老漁夫來說吧,按劇情化淡為濃又至淡的思路講,既是多天未曾撿著好運,回回撲空,毫無收獲,那么接著就必有可大可小的魚被他撞上,或許得要好一番捕殺,但憑他的年歲,大抵是什么魚都能對付的。
但海明威可不滿于這般的套路,他設定給老人一條龐大威猛的海魚,叫老人費盡心力地捕魚殺魚,好不容易降服了那大馬林魚,卻又引得一群鯊魚過來搶食帶血的鮮魚肉,老人將最后的一絲氣力都殆盡了,大魚卻仍沒免遭吞食,只剩下一副同樣巨大的魚骨頭陪著老人和老人那顆衰弱的心。
當然,海明威并不趁勢用濃彩渲開老人的悲哀——“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一句著實短小,也不那么的精悍,卻十足地印證了此書的光輝。正同老人的慨嘆一樣,老人懷揣著的信念如同點點熒光,或聚或散,始終把這本書映得很暖。潛在書頁里的小男孩馬諾林,也為此書添了好幾抹素色的光彩,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護著老人,對待老人,他有些許疼惜,稍許悲憫,更多的是敬意。
說來慚愧,自打懂事以來,我便再也不把父母以父母二字相稱,覺得若那般叫喚了,就失了面子,臉上掛不住。礙于情分,我不敢叫得過分隨性,就替他們編了一溜兒的昵稱。平素里說慣了不敬稱呼的我,隨著時間的拖移,愈發的難以改口,父母也只有選擇包涵。也就是說,他們對我的疼,全化作了愛,而由著我胡說的愛便也有了溺的意味。
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嬌女,在學校里有所收斂本性的我,在家中便變相地流露著本性。我可以用任何聲調來宣泄自己的不滿,也可以借任何方式來堵上父母的言論,亦或暗諷父母一番,使他們只能一味地干笑來掩飾失誤。
不偏不倚就迎來了九年級。同學們還像以前那樣瘋,只不過多數人的眉宇間鎖住了憂郁——也許他們也跟我似的,死忖不出中考的意義吧?積極的同學總是夾著教科書往辦公室里扎,也常常抱團商討難題。我最愛大家都將筆稍稍停頓一下,爆發出低低的笑聲,亦或是午休時候,趁著老師沒露面的當兒,圍著一個話題輕松漫談。說說笑笑間,好生差生似乎就被融合了,也沒有分明的成績概念了。
我理應是名好生,但無奈暑假的余浪還沒有沖盡,成績跌晃到了中等偏下。而當你失利的時候,別人往往像開花一般絢爛,使你愈加萎靡。同學們在挨個地打探分數,偶有人惦著我,就噔噔噔地過來,張口閉口都是分數,若見我支吾著不肯作答,也就作罷,心底卻已認定我的分數很難看了。
心得讀后感300字篇6
本書講述了一位古巴漁夫圣地亞哥在艱難捕獲大馬林魚后數次與鯊魚搏斗并成功回歸漁港的故事,歌頌了“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的崇高精神!
一個被上天“遺忘”84天的老漁夫,憑借著永不服輸、充滿奮斗的精神,毅然在第85天出海捕魚,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圣地亞哥艱難地捕到了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然而,上天對圣地亞哥的考驗終究沒有那么輕松,在他回歸的時候,他捕殺的魚不斷地遭到鯊魚的“襲擊”,雖然經過艱難地搏殺,老人終于回到了漁港,但他卻還是空手而歸~~
圣地亞哥看似是個失敗者,但其實他是個“一無所有”的勝利者,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他那具有不屈不撓、堅定頑強,面對暴力和死亡而無所畏懼,身處逆境而不氣餒的堅強性格。面對艱辛與磨難,我們不能給打敗,而是應該大膽向前走,即使被毀滅,也不可以被打敗,縱然面對死亡,也要如此!
當然,圣地亞哥不是圣人,他也需要別人給予信心與鼓勵,而馬赫林的出現剛好給他帶來了這些東西。馬赫林總會在老人捕魚回來后安慰他、鼓勵他,讓圣地亞哥重拾自信,獲得謙卑的品質。還有,馬赫林給整片小說營造了一種孤獨的氛圍,沒有馬赫林,就不會出現數次老人嘮叨的“要是馬赫林在這里就好了”,馬赫林給了老人自信,讓老人歸屬感,他是個重要人物!
總的來說,圣地亞哥在海明威的筆下是為“悲劇人物”,但老人身上卻映射出“超人”的品質: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斗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海明威用象征性的寓言向我們昭示了跨越時空的人類永恒的自我求證意識。
重溫了一次《老人與海》,我又讀出了一些以前未曾領悟到的道理,我想我以后還會再多讀幾次,不斷去品味海明威筆下的“超人”精神!
有著拼搏,勇毅,不屈服品質的人,相信會讓每個人都敬佩。在我的心中也有著一位這樣的英雄,他就是海明威小說《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海明威電報式簡潔有力的寫作風格和“冰山”原則指導下蕩人心魄的描寫,在這篇小說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讓我心中的英雄和鯊魚搏斗的每個動作和場景都撥人心弦!
茫茫大海上的等待是寂寞難耐的,水面下的世界或許絢燦多彩,但船上的人放眼望去,也就只有四方一色的水土。但這位隨遇而安的老人,沒有被這種孤獨感困住,而是思考著天上飛的鳥,水中游的魚,流動著的海洋。老人還會對著偶然見到的海鳥說話,不管他聽懂沒,他喜歡自言自語,有人會說他像瘋子,但老人不會在乎這些,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在他人眼中是遙不可及的荒謬,他仍然隨心地卷動著魚線。
終于,有一條很有分量的馬林魚上鉤了。年輕時身強力壯,曾被稱為“冠軍”的老人,卻被它折騰得十分狼狽。左手被繩勒得麻木,鮮血飛濺,面臨著生命的威脅,盡管他多次說到“但愿孩子在這兒就好了”,但老人始終沒有放手。從簡單的話中,看出了老人正與他那潛在的孤獨和無助作斗爭,而他始終不肯放手認輸。最后,正是他那份執著的信念,讓他戰勝了那條馬林魚!
與老人相比,我們并沒有經歷那樣的痛苦與威脅,但有多少人卻在困難面前輕易低頭認輸。人生有如一次長旅,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因為愛情、家庭、仕途的挫折或者其它種種原因,每個人都會有困惑、迷惘、失意而不能自拔的時候,那種頹喪、空虛、落寞的情緒有如陰雨連綿,久下不停,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猶如一輪明月,照亮了讀者的心靈,照亮了前行的人生之路,讓我們從老漁夫的身上學到了勇敢與不屈服的勇氣。
在與馬林魚的一番搏斗之后,海面又漸漸恢復了平靜。為了治服那條龐大的馬林魚,老人已經費下了自己近乎所有的力氣。而今,他帶著自己捕獲的大魚航行回家,他希望運氣的眷顧,可那些不斷襲來的鯊魚卻讓這個老人在疲累中一次又一次的奮力作戰。他什么也顧不得了,他只是想保住他的魚,哪怕剩下的再少!在與洶涌而來的鯊魚搏斗中,他一次又一次地用他那雙傷痕累累的手將粗陋的武器刺進鯊魚的頭顱,即使最終的結果仍是只剩下那十八英尺的魚骨架,他依然像一個奮勇殺敵的勇士一樣奮力作戰著!
說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會使我們感動,才使我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海明威讓這個老人具有一種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從老人的身上,我們能深刻的體會到海明威想要傳達給我們的那種靈魂的尊嚴。書中的老人曾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的。的卻,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也不知道我們的航行究竟結果如何,但作為一個不被擊敗的人,太陽總是要落下去,但是明天太陽依舊會照常升起!
船駛進小港,老人回到窩棚,天亮后人們看見船旁碩大無比的白色魚脊骨,都甚是驚嘆。第二天早上,老人孩子來看望老頭,見到他疲倦得熟睡不醒時不禁放聲大哭。老頭醒來后,孩子端給他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兩人相約過幾天一起去打漁,孩子告訴老人說,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
小說寫的其實就是人和自然的決斗,是人戰勝自我,征服自我,超越極限的爭斗。老人是人類的化身,而海是人類征服的一切。正因為人類的不完美才讓人類追求,而人類的追求成就著人類的完美。這篇小說詮釋了人活著應有的品格,體現了人性的光輝。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從這篇小說中我們學到的就是:人應該是樂觀,不屈服,有耐性的,一切的諸如貧窮、饑餓、戰爭都會過去,我們面對困難要永不言敗!人應該是多情的,情感生愛,對對手的贊美和愛能增強征服困難的樂趣和勇氣!人應該是勇敢的,無畏無懼,不屈從于困境,困境就會退卻......人生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我們將永遠是勝利者!人生就像一條小船,旅途不會永遠風平浪靜,只要我們能戰勝巨大的海浪,就一定能駛向自己心目中的終點!
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靈魂。所以,當你閱讀的時候,你能夠走進去,你就能與書的靈魂在對話每一本好書都體現著人性,當你從中體會到人的偉大和崇高,你就會發現這本好書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圣地亞哥這位老漁夫的形象,貫穿整篇小說,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圣地亞哥經過重重艱險捕獲一條“不止磅重的馬林魚”,這個驚人的重量,禁不住讓人想象那條馬林魚的形狀、身體和碩大強壯的魚尾。在捕魚期間,圣地亞哥日夜追隨著魚的蹤跡。直到這龐大的馬林魚累了,他才奮起一搏。在與馬林魚較量的日日夜夜,圣地亞哥雖然精疲力竭,但心中那份堅定的信念始終支撐著他,成為他的力量的支柱。
但好景不長,這條碩大的馬林魚被鯊魚吃了。他只拖到一副魚的骨架回來。雖然只剩下骨架,但卻震懾了從前笑話圣地亞哥的人,他們紛紛向他投來崇敬的目光。
小說以寫實的手法展現了捕魚老人圣地亞哥在重壓下仍然保持的優雅風度。這種精神上的永遠不可戰勝使圣地亞哥成為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的硬漢形象。這樣的硬漢在生活中是比較難以找到的。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是被打敗的人而不是被毀滅的人。也許有人懷疑老人的智商,認為與這么大的魚戰斗,簡直是自討沒趣,興許還會把自己的命賠上。但是在巨大的誘惑下,人可能會不顧一切地去搏斗,甚至獻出生命。老人在連續多天無魚的情況下,實然而來的馬林魚便對他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誘惑,使他奮不顧身。這個老人的形象,其實很可能就是作者的一個理想的投射。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是脆弱的,即使外表顯得很堅強,卻仍掩蓋不了易碎的心。海明威自己在生活中無法成為圣地亞哥那樣的硬漢,于是他用筆塑造出了這樣一個他心目中的硬漢。
《老人與海》中的鯊魚,作為一個與老人對立的形象,又是搶奪勞動果實的不義之士,往往被人們唾棄。但是生活中本來就是處處有競爭者。俗話說得好,有競爭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世界上沒有人是無敵的,即使沒有人敢做你的敵人,你自己也將是你自己最大的敵人。作品中的老人看上去是失敗了,但其實他是勝利了。他雖然沒有得到碩大的馬林魚,但他卻意外地收獲了勇氣,收獲了頑強,更收獲了別人的尊重。在現實生活中,誰都想在競爭激烈的人生舞臺上占領一個區域,哪怕不是在燦爛的舞臺燈光下,哪怕在黑暗的角落里,也是一片天地,是光明外的另一個晴天。
海明威是一個語言的高手,小說中的很多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不過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了我就有所準備了。”是啊,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知不覺中變化著,有時向好的方面轉化,有時向壞的方面轉化。這就提醒我們要時刻懸起一顆警惕之心。“不過話說回來,沒有一樁事是容易的。”這樣的語言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尋味。另外,“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是海明威這部作品中最令我折服的一句話。然而,在霓虹燈下,十字街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總之,我想說,我要說,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競爭與合作,拼搏與妥協。我們要學習《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要與這位硬漢一樣,用不怕、不退、不屈、不放棄的毅力去擊退敵人,為自己的人生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位老漁夫-圣地亞哥獨自一人在海上與大馬林魚搏斗了兩天兩夜,歷經艱險終于殺死大魚,但在歸航途中被鯊魚吃光,只帶回魚骨。作者海明威以樸實直觀的文字寫出了老人堅韌,不向命運屈服的偉大品質,歌頌了堅不可摧的硬漢子精神。
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圣地亞哥的一句話: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圣地亞哥在與大魚搏斗中,身上滿是繩子勒傷的痕跡,連孩子看到都不禁落淚,為了生存啃著難以下咽的生魚,而且頭部也受了傷,在這樣一種情形下死神要奪走他的生命何其容易,只要他稍稍懈怠放棄,但他絕不,就是憑著那一股永不言敗的硬漢子勁頭頑強奮斗,而后取得勝利。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沒錯,人是如此脆弱,但在自然面前體現出來的堅毅,勇敢卻令世界為之驚嘆。有時,憑著一種強大的信念,我們能創造出許多奇跡。
雖然小說的最后老人帶回來的是一具魚骨架,但他至少奮斗過,為著理想不放棄,就是自己的贏家。老人在夢中多次夢到非洲海灘上嬉戲打鬧的獅子,獅子是勇氣,力量,希望等一切美好之物的象征,是老人心中的精神支柱。獅子向來被人們當作王者,被賦予王者具有的奮斗,不服輸,自信的內涵,因為拼搏,所以成功。老人心中始終擁有這種品質,才能如此的頑強。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這種信念,去追隨我們的理想。
小說帶給我們種種正能量:拼搏,追夢,堅韌,希望,信仰.....同時也帶給我們愛與溫暖,每當讀到老人與小孩的對話就無限感動,他們不是親人卻甚似親人,小孩那種無微不至的關切給予老人溫暖;每當讀到老人的內心獨白:為大魚沒東西吃而感到傷心,把魚當兄弟,為殺魚而感到愧疚.....這一切都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老人的善良以及對自然的熱愛。感謝作者,帶給我們力量與希望。
心得讀后感300字篇7
今天,我讀完了美國歐內斯特。海明威寫的一篇名著《老人與海》。它講述了老漁夫桑提亞哥出海捕魚,在海上勇斗大馬和大鯊魚的故事,表現了老漁夫勇敢頑強、不怕困難的性格,體現了“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這種崇高偉大的精神。
讀這篇小說,我很感動。老人的堅強、寬厚、仁慈、富有愛心一次次觸動了我。
當我讀到“我要讓它知道什么是一個人能夠辦到的,什么是一個人忍受得住的”的時候,我百感交集,面紅耳赤。對比老人,我看到了渺小的自己:平時一遇到難題,自己不愿意多加思考就去請教老師。當我讀到“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時候,我又想到平時老師布置作文作業后,我束手無策地坐在書桌前煩惱的樣子,不禁羞紅了臉。
老漁夫的故事感人肺腑,我決定像老漁夫一樣勇敢、頑強、不怕困難、堅持不懈。
心得讀后感300字篇8
剛剛讀完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本短篇小說,心中的感觸頗多。在海明威的這本小說里面描述了一個老漁夫在連續幾十天的時間里都沒有打到魚,為了能夠打到魚這位老人決定去更遠的地方去捕魚。幸運之神降臨在他的身上了,他竟然真的打到了一條魚而且這條魚比他的漁船還要大。經過了整整三天的時間他將這條魚才殺死。但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在回去的隨后死魚的血腥味引來了一群鯊魚,為了能夠保護自己打到的魚他毅然決然的和鯊魚群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斗爭。雖然說在最后他只是帶著一副魚骨架子回到漁港里面,但是他的這種和困難作斗爭的表現和勇氣,值得我們許多人學習。
在這本小說里面有著幾句非常富有哲理性的話語,比如說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管可以被毀滅但是卻不能夠被打敗。我們不能夠否認的是,只要是個人那么就必然會存在缺點,沒有絕對完美的人。但是強者的話是可以承認自己的缺點并且改變缺點的。這正如這本小說里面的主人公一樣,他是一位強者。他的年齡已經很大了,跟他同齡的人早就退休不再出海捕魚了,可是他依然出海捕魚。在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出海的時候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磨難,比如說饑餓疲勞,在跟大魚搏斗的時候手腳抽筋,遇到鯊魚的時候等等。可是我們也看到了面對這些困難的時候,他并沒有放棄和逃避。他以大無畏的精神和勇氣直面這些困難,他有一顆頑強的內心,他的意志是用鋼鐵鑄成的。所以在和大魚搏斗的幾天時間里,他一直沒有休息也一直堅持著,他相信自己始終會戰勝大魚的。最后他成功了他成為一名勝利者,他超越了自我并且戰勝了那條大魚。雖然說這條大魚最后被血腥味吸引來的鯊魚群一掃而空,但是我們要記住的就是老人這種頑強拼搏不會放棄的勇氣。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讓我讀懂了許多,也讓我明白了在生活的困難和挫折面前,只有堅持不會放棄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老人不僅是一位強者而且他用自己的樂觀不斷地激勵自己和周圍的人,我們也應該像老人一樣學習,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不要放棄而是要迎接困難,我們要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