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
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8篇范文參考)
心得要寫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感悟,包括思想、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可以結合具體實例闡述自己的感悟和收獲。要怎么寫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供大家參考。
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篇1
第一次讀《弟子規》時,覺得它很偉大,很深奧。慢慢地,隨著時間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今天,我又翻開了那本鋪滿灰塵的《弟子規》,細細品讀,慢慢回味。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是古人告誡我們,不論平時什么情況,父母呼喊我們,得馬上回應,不得拖沓。父母有事情讓我們做,應馬上去做,不能偷懶或推辭。
看完這句話,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語:百善孝為先。是呀,我們孝盡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何況只是一件簡單的小事呢?所以,我們應該把孝時刻記牢,做到。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這句話是古人教育我們,不管是用餐,還是就座、行走時,先讓長輩走在前面享用,再輪到晚輩來享用。
讀過這句話,我想,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長輩創造的,長輩是過了千辛萬苦才讓我們有這么好的生活,難道,我們連座位都不給那些給我們美好世界的長輩們坐嗎?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句古人告訴我們,在飲食方面,不要挑三揀四,能吃飽就行。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適量。
念了這句話,我的腦中立刻浮現出爸爸跟我說他小時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面饅頭……爸爸小時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說,一年難得吃一次。而現在,人們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記了原來的艱苦,大吃大喝,暴飲暴食,真該改改!
終于,我把《弟子規》讀完了。輕輕合上書本,仰望著窗外的點點繁星,在心里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規》中的每一點都做好!讓《弟子規》伴我健康成長!”
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篇2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每當我翻開《弟子規》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中國文學寶庫中有許多珍寶:《大學》、《中庸》、《論語》……早已聞名遐邇。
《弟子規》雖然不太出名,但是它卻給我很多啟示,也是我最感興趣,感悟最深的一本書。《弟子規》,顧名思義,是孔子平時用來約束他的弟子們的一些規定,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前者比后者更加全面、細致。《弟子規》在大到一個人的思想,小到一個人如何走路說話,都有一個詳細的規范。讓我感受最深刻的一段話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意思是說:當長輩站著時,你不能坐著,長輩坐著時,讓你坐你才能坐下。在長輩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但是又不能太低,以剛好聽到為宜。
長輩讓你進去時,你得快一點,讓你出去時,你要等他事情吩咐完再慢慢退出。長輩問你話時,你要站起來回答,并且眼睛要看著他。孔子如此教育自己的學生,一定是別有用意,他要讓學生懂得尊敬長輩,這也是報答長輩的最好的方法。并且走上社會后也會懂得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
而現在的一些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太陽”,天天要家人圍著轉,只知道自己過得舒服,為所欲為,尊敬長輩又何從談起,長大以后又怎能在社會上立足呢?不尊重他人,也是不會得到他人尊重的。我希望大家都能讀讀《弟子規》,它簡單易懂,其中又蘊含很多為人處事的方法。是一本很實用的書藉。
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篇3
《弟子規》里有愛的教育,[泛愛眾]就播下了愛的種子,涌出了幸福的源泉,扣下了和諧的紐帶,打下了文明的基石。‘凡是人,皆相愛,天同覆,地同載。’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為什么我們不能相愛呢?
《弟子規》里有‘信’的教育,外國人最講誠信,圣經也教導我做人要誠實。
《弟子規》里有‘書’的教育,‘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教我要讀好書,不要迷戀網絡游戲。
《弟子規》里有‘親人’的教育,‘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告訴我要結交好朋友,才能長進。
《弟子規》里有‘禮’的教育,如果養成每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的好習慣,還會牙痛和傳染禽流感嗎?
《弟子規》里有孝的教育,“父母責,須順承”嬌生慣養的我被父母寵了,昨天我寫字時,眼睛靠桌太近,爸爸責備了我一句,我就是不聽,還哭了。昨天我朗讀‘詞林采頡’,爺爺在旁邊監聽,我就不讓他看書本,爺爺說:“你不讓看書,我怎么知道你讀得對不對呢?”可我就是不聽!
從小到大,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爹媽叔姨為我付出多少,可我有孝順他們嗎?圣經里說神喜悅順服的人,我順服了嗎?今后要做順服的孩子,我要聽長輩的話。
熟背《弟子規》!愿中華美德流芳百世!
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篇4
聽人說《弟子規》的道理很簡單,早就知曉,我很是羨慕。《弟子規》讓我在快樂中得到了提升,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它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著我幼小的心靈。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點知道這些道理,也許我的成長歷練會大不相同。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成……”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有很多我卻做不到,以前覺得父母愛子女都是理所應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體會父母的艱辛和苦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嚴,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父母辛苦供養我上學,而我卻不能如他們所,讓他們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議,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恨厭煩,有時甚至故意和父母唱反調。自從學了《弟子規》,我才知道,家庭、事業和身體的好壞,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乃孝之始也。
讀了《弟子規》,作為一名小學生,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啟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說話做事要小心仔細,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學習之余,要多讀書,多學習一些科學文化知識。這個道理也許人人皆知,但是做起來人們往往忽視了如何付諸行動。
《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我受益匪淺。
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篇5
《弟子規》,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范。每一個人能了解你應當如何做人,不但你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滿,子孫也都可以興旺,都可以得到這些良好優秀的賢子孝孫。
所以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了解應該如何把小孩教好。為什么他們這么重視?因為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很純潔。在這個時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惡,他就變成惡。你教他讀書,他就會瑯瑯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愛,他會友愛。你講故事給他聽,他能牢牢的記住。所以如果錯過小孩這一段學習的這個時段,就非常的可惜。
我們也看到很多家長他們憂心忡忡,覺得自己的子女很難教,不曉得如何教起;也很擔心社會里頭有那么多的誘惑,即使在家里好好教,都恐怕抵擋不住外頭的誘惑。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每一個做家長的,他都有省悟之心。什么省悟之心?有那種憂患意識,如何把自己的子女從家里、從根本做起。每一個做家長的,他們能如此做,更進一步,做家長的也學習《弟子規》,你就可以以身作則做很好的表范,讓子女來效法,這樣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會做人,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
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篇6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學習《弟子規》,我有深切的體會。
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孩子在家變化很大,以前我叫他幾次他都不吭聲,學完《弟子規》后,我再叫他沒有反應時,就說:“父母呼?”他聽到后馬上跑過來說:“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然后再要求他做什么事時,他能很快去做。有一次,我倆從外面回來,開開門后,我習慣性的讓他先進去,他卻站在我身后說:“或飲食,或坐走。長著先,幼者后。”開始吃飯了,他站那不動,我說:“你干什么呀,快點吃飯。”他說:“長著立,幼勿坐,長著坐,命乃坐。”說完非讓我坐下,并且先吃一口飯,他才坐下吃。雖說孩子做的還不太好,但比起以前已經強的太多了。這一點我們做父母的真是自愧不如。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能讓操勞了一輩子的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好下一代是我們做父母最大的責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時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個真正無愧于心的人!
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篇7
學校開展了誦讀《弟子規》活動,《弟子規》記載著許多傳統美德和生活中的良好習慣、學習態度等,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改變了我許多壞慣。
說到收獲,我深有體會。《弟子規》有段話是這樣的,“老易至,惜此時”,意思是:我們要珍惜時間,自覺地做作業、復習功課。但是,每到寫作業的時候我總是故意慢吞吞的,直至媽媽催我才肯動筆寫,邊玩邊寫,一點也不認真。學習也不是很自覺,一點都不好好珍惜時間和學習的機會。可是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以后,我都把那個壞習慣漸漸地改了。我明白了學習是自己的事,我們應自覺地寫作業,好好把握時間學習,主動學習,并給自己定學習計劃,自然學習成績也提高了。還有一次我早早地完成了家庭作業,便捧著一本童話故事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正在我看得入迷的時候,聽見媽媽在廚房里叫我,我想:一定是又叫我洗菜,還是看完這篇再說吧!正想假裝沒聽見,“父母呼,應勿緩”這六個字一下子蹦出我的腦海,我馬上清脆地“哎”了一聲,跑到廚房幫媽媽洗起菜來。我偷偷地觀察到,媽媽的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像這樣的改變還有很多,現在我常常聽見爸爸媽媽夸我比以前懂事多了。
在《弟子規》里,我還學到了許多道理,對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以后我一定更加認真地學習《弟子規》。
有關弟子規的心得體會550字篇8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弟子規》被稱為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種啟蒙課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認真地聽個明白;父母的責備、批評,應該虛心、順從地接受。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同齡孩子學習不肯用功,非常貪玩,老師布置的作業不及時完成,甚至不聽老師和父母的話,學習成績就不能提高。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話,下流不干凈的話,千萬不要說。粗俗無賴的不良習氣,要堅決戒除掉。經常有許多小朋友喜歡說臟話,既不文明也不禮貌,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要是老說臟話,長大了就改不了這個壞習慣。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么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小學生不管成績好壞、家庭條件如何,從小就要養成謙虛謹慎、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秀品格,團結一致,長大了才能為國家做貢獻。
《弟子規》這本書上的好句很多,意義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學習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