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1500字心得體會
活著1500字心得體會(優(yōu)秀8篇)
寫心得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習或工作的內(nèi)容進行回顧和總結(jié),這有助于理解并記住所學或所做的工作。活著1500字心得體會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guī)砘钪?500字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活著1500字心得體會篇1
余華的《活著》這本書是通過別人介紹才知道的,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為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前天自己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shù)人或者嘆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jīng)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里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zhàn)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yōu)闋帗屖S嗟陌l(fā)了霉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chǎn)后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后,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xù)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jīng)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么在這個時候會為了一個并不關(guān)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里痛斥大罵這個余華,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弄那么悲慘,仗著自己有點才華就那么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嘆服作者的文學藝術(shù)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shù)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的評價,艾米麗對《活著》的語言、情節(jié),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yōu)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guān)于生、死、命運的內(nèi)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xiàn)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恒的東西。《活著》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余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nèi)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后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zhuǎn)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jié)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愿意的猜測,余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著,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并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zhì)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diào)娓娓敘說一些其實并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循環(huán)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shù)》中說“……如果我們在世界里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么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栗、毛骨聳然。現(xiàn)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活著1500字心得體會篇2
合上書本的那一剎那,似乎福貴就在我眼前,他坐在田埂上,佝僂著背,瘦骨嶙峋的身子比田邊的殘葉還要更單薄一些,滿是泥土的褲腳被卷了起來,一長一短,兩只腳踩在地上。老牛福貴回過頭來“咩咩”地叫了一聲,眼睛里閃露著悲涼的亮光。
人越是活得艱苦,就越是艱苦的活著。用“悲慘”二字來簡單概括福貴的一生也算貼切,他一如既往地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用稀松平常的語氣講述著他鮮為人知的一生。人活著不就是希望風光時有人羨慕,成功時有人有人分享,落魄時有人扶持,失敗時有人安慰嗎?每個人活著都有或大或小、或遠或近的目標,有奮不顧身甚至傾盡所有想要追求的理想,若只是單純的喂飽自己,在這個世上安安靜靜地活著,別說日新月異的社會不會允許,就是自己也會因受不住太多的誘惑而去拼搏、去努力、去得到、去充實地活著。
世界變化的速度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以光年來計算的光速了,身在動蕩的四、五十年代是福貴無法選擇的時代背景,解放戰(zhàn)爭、人民公社、____還有包產(chǎn)到戶,細數(shù)大大小小的各種革命,富貴總是歸在“受害人”的那一類,或許正是這數(shù)不清的苦難,讓他仍能用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去看待自己的一生和細心感受在夾縫中生存的幸福。
《活著》最觸動我的并不是福貴崎嶇不平的生命軌跡,而是福貴本身,他是《活著》的靈魂,他已經(jīng)成為一種意志,一種信念,讓我覺得自己所認為的苦難的悲慘的經(jīng)歷,原來都是芝麻綠豆大的事,讓我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活成了如此一副軟弱的皮囊。熟不知生命常有缺憾,成長總有遺憾,福貴像一劑清醒劑,注射在血管里,融化在血液里,級或者每一根毛細血管,讓我學會用另一種心態(tài)去看待生活。
世人總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 九”,可是我想真正常足了那百分之八十的苦事憾事的人是極少的。世上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都在于周圍的世界接觸周旋,明爭暗斗,都有自己的掙扎,當你開始抱怨社會越來越不近人情,世界越來越冷漠之時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是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差了呢?你貪于安逸,貪欲享樂,才會在受到一點傷害時覺得世界不公,活成自己曾經(jīng)最討厭的樣子,活得離主流越來越遠。
活著容易,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容易。
活著讀書心得800字【二】
活?怎么活?為什么活?活成什么樣?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不禁思考著這一連串的問題,可答案卻無解。
打開百度搜索“活”它的第一條字面解釋是生存,有生命的,能生長,與“死”相對,這僅是字面解釋,可“活”究竟是什么呢。糾結(jié)著這些問題打開了作者余華的《活著》。
富貴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整日不學無術(shù)、嗜賭成性,終于敗光了家業(yè),生活貧困潦倒之際,他又因為給生病的母親去求醫(yī),被迫離開家鄉(xiāng),等他回來母親已經(jīng)去世了。慶幸的是他有一個善良、賢惠的妻子,她含辛茹苦的撫養(yǎng)著一雙兒女。雖然女兒因為高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原以為一家團聚了,從此生活將越來越好之際,厄運卻接二連三的降臨了。妻子走了,兒子走了,女兒走了,女婿走了,最后連惟一的小外孫都不在了,陪在他身邊的卻只有一頭老黃牛。。。。。。
《讀書》中主人公富貴的命運讓我不知道該說是命運在捉弄他還是說老天在垂憐他,他親手埋葬了他至親的五位親人,自己卻依舊活著,不禁覺得活著是一種勇氣。我想作者余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也許我們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和困難,也許當我們遇到挫折和不幸時我們會很痛苦,會覺得那是一道道過不去得坎。但當我們回首過去,看到當時那些天大的事就那么過去了,就覺得沒有過不去得坎,也沒有解決不了得事情,只要我們勇敢去面對,努力的去解決問題,一切都會過去,活著就是在不斷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活著1500字心得體會篇3
記得約莫是在上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問過我們一個問題:你活著為了什么?
當時同學的回答五花八門,為了父母,為了養(yǎng)家糊口,為了報效國家,為了活著。是的,單純的為了活著而活著,我們不清楚為何自己會來到這個世界,具備了這樣的靈魂和思考能力,但是我們清晰的知道,自己是一個生命體,確實地存活于此。通過自己的所做所為與外界,留下印記,透過耕耘的時間去感知世界。
余華的作品很少說教式的對白,他總是用口白平實的語言去描述那些低微的人,卻帶給你不平凡的思索和感觸。他把自己的人生哲學都融入了他作品的角色中,透過他們的一顰一笑,慢慢地流淌出來。他對土地和困難時期,有著特殊的情懷,諸如《兄弟》,《許三觀記》,《在細雨中呼喊》無一例外有相關(guān)的故事背景和描寫。王小波說過:別人的痛苦災難才是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源泉,而絕不是藝術(shù)家自己的。這也難怪有種比較調(diào)侃的說法,說每一個作家都是后娘,不把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折磨得不成樣子誓不罷休。雖然玩笑成分居多,但也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借他們創(chuàng)作的人物去表達自己,文以載道人以載情。
我看著《活著》的主人翁福貴,從一個游手好閑的地主少爺,到敗盡家財,最后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與一頭老牛做伴度過殘年。看到最后我并沒有太大的心理波動,當一個再普通的人的一生如同一幀幀的幻燈片在你面前放映時,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大喜大悲,其實最后回過頭去看,只是為你生命做上了一個注腳而已,所謂樂天知命虛室生白,講的也就是一個心安理得。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獨特的,絕不雷同的,那些細小的枝節(jié),卻是你有同于他人最大的亮點所在。
“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jīng)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tài),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xiāng)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jīng)歷缺乏熱情,仿佛是道聽途說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在這里,我常常聽到后輩們這樣罵他們:"一大把年紀全活到狗身上去了。"
福貴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他的講述像鳥爪抓住樹枝那樣緊緊抓住我。”
也許是余華采用的記敘方式,使得福貴這樣一個農(nóng)民的經(jīng)歷如此身歷其境地展現(xiàn)在我面前,但更重要的,是福貴他本身知道如何精彩地講述自己。人們常說要趁年輕,多去經(jīng)歷一些事情。其實比起經(jīng)歷更為重要的,是講述,是思索。你從你經(jīng)歷過的事情當中汲取養(yǎng)分,你客觀地去分析去評價,得出你的專屬結(jié)論,構(gòu)成你自己的人生哲學。干癟的講述可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在我自己年老或者有足夠多的經(jīng)歷時,可以繪聲繪色地講述我自己的經(jīng)歷我自己的見解,學會講述,本身就是在學會做人,這就是活著。當你在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時,你從記憶中又獲得了一次重生,痛苦讓你隱忍堅韌快樂讓你自信豪邁,你從過去的時光中看到了最好的自己。
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小有所成大富大貴,你的一生不一定會有這些東西。但人生肯定是有其規(guī)律性的,像正弦函數(shù)那樣有高潮也有低谷,盛極必衰否極泰來。勇敢地去面對你的經(jīng)歷,同時當自己在講述這些的時候,稍加修飾面帶微笑,那樣你就是一個生活的智者,對你過往的事通透清明,那么孔子所說的知天命的境界,也就不遠了。
一旦一個人不停地敘說著傳奇的事,那么,他本身也就變成了傳奇的一部分。
活著,沒那么多深讎大恨。這是余華的《活著》,這也是我的活著。
活著1500字心得體會篇4
小說講述的是一位叫福貴的老人悲慘的一生。福貴曾經(jīng)是一個闊少爺,家境很好,但到了他爹這一代,家道開始衰敗,他爹爹生活奢侈、揮霍。而福貴比起父親來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吃喝嫖賭,無惡不做,終于在一次賭博中,上當受騙,把自己家的土地全部輸給了別人。他的家境一落千丈,父親也被氣死。從此,他和母親、妻子、女兒相依為命,過起了自力更生的農(nóng)家生活。母親由于過于勞累,生病在床,一次,福貴去給母親取藥,被抓住,作為莊丁送上前線。戰(zhàn)場上,他親眼目睹了戰(zhàn)爭的殘酷,看到了一次次的死亡,他思念自己的親人,渴望能夠活下去。兩年后,他幸運的回到了家,母親原來已經(jīng)死了。悲傷之余,唯一能讓他高興的是他有了一個兒子,但是,他不幸命運這時候才剛剛拉開序幕。
福貴家庭雖然貧窮,一家人卻生活的非常幸福,兒子有慶也在健康的成長,一次學校組織給縣長的太太獻血。有慶由于先天的營養(yǎng)不良,再加上抽血過多竟然死去。福貴又受到了一次嚴重的打擊,自此,全家完全沉浸在了一種悲痛的氛圍之中。一直到又聾又啞的女兒出嫁時,全家才有了一點歡樂。然而,上天并不憐憫這可憐的人,仍舊一次一次的把難以忍受的苦難向他降臨。先是自己的女兒難產(chǎn)而死。接著是自己的妻子難以忍受喪子、喪女的雙重打擊而去世。福貴只得和女婿二喜以及外甥苦根生活在一起。然而更加讓人難以意料的是,二喜卻在勞動時,不慎被兩塊水泥板夾死。自己的唯一一個親人——外甥苦根最后也意外的離老人而去!!最后,和老人相依為伴的只有一頭老牛。
一次次的死亡,都是主人公老福貴不緊不滿、平靜寧和的敘述出來的,該長哭當哭時,他無動于衷,該唏噓感慨時,他不肯多談半點。老福貴把所有洶涌的情感都潛進了冷漠的敘述之中,我的心中卻引起的最強烈的震撼。我不敢想象,誰也不敢想象,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換作是我們,我們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勇氣!但老福貴卻活了下來,而且心里感到無比的踏實。
老福貴是這樣說的: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我還是老樣子,腰還是常常疼,眼睛還是花,我耳朵倒是很靈,村里人說話,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誰在說。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著收尸的人,村里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里人都知道這十元錢是給替我收尸的那個人,他們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我真的不想折騰我的感情,我真的不想繼續(xù)我的痛苦。但是面對著這樣欲哭無淚、欲嘆無聲的敘述,誰的感情不像一鍋煮沸的水呢?人為什么而活著?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更是一個眾說紛紜而沒有結(jié)論的話題。但是,我卻覺得作者余華說的更有道理。
余華這樣說:活著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著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福貴的妻子家珍,她對人活著的意義看的明白清楚。她告訴福貴說:“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這不是對余華這種“活的哲理”的最好詮釋嗎?活著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活著》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傾述著一個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藏著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xù)前進的力量。
好好活著,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好好活著,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
活著1500字心得體會篇5
人為了什么而活著?大概所有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學習是為了考上好學校,工作是為了過上好的生活。似乎當下所有的人都在為自己做的事尋求一個目標,或者說是一個動機,好以此來支撐著繼續(xù)前行。
余華說:“活著,在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故事開始,主人公福貴,以一個孤獨卻坦然的老人身份出場,他和他的老牛一起休息,在這段時間里平靜地回顧了他的一生。
福貴的一生就像在深海里浮沉,在那個灰暗的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所有痛苦的事似乎情有可原,人的生命就如芒草般脆弱且不起眼,命運時而仁慈,給你一顆棗,換來下一個更響亮的巴掌。
福貴都已走到那一步了,他什么都沒有了,他活著又是為了什么?
余華直白的說出了答案: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接受命運給予的所有,做到能做到的,接納不能做到的,永遠對人世保留善良和溫柔。畢竟在中國人所說的蓋棺定論之前、在古羅馬人所說的出生和死去之前,我們誰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時間里等待我們的是什么。
旁人眼中福貴一生悲慘,生活絕望、暗無天日,但作者說,福貴本人并不這么想。想想也是這樣,他這一生好壞都經(jīng)歷,酸甜榮辱都嘗遍,死了亦了無牽掛,生活百般滋味,在于個人感受,不屬于任何人的看法。
作者說:我希望你讀到的是生命的韌性,力量、愛情、友誼甚至本能煥發(fā)的快樂額以及幽默,一切美好而朗朗歡笑的東西,它們無視命運的暴戾而獨自存在,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難,同時也反對假惜命運之名的自暴自棄。善良絕不僅僅是悲傷軟弱的眼淚,而更應該是對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關(guān)懷與肯定,它舉重若輕地保護著我們的心,在艱難世道里保持熱情與希望。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沒錯,只有活著才能“活”。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寫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那個年代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以及一系列動蕩的生活,經(jīng)受了家庭的興旺到衰落。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錢財,失去親人,最后只剩下一頭骨瘦如柴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
從去年開始,我就經(jīng)常擔心各種事情,怕自己出現(xiàn)什么意外,剛好那時學校發(fā)給了我《活著》這本書。看完后,我覺得這些擔心根本不用存在,因為只要有一顆想要活著的心,什么困難都無法阻擋你。
但讀到家珍死去時,我?guī)缀蹩吹搅怂猩x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那時忽然想起阿朱死后喬峰抱著她的尸體的痛哭,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后流下的眼淚——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打擊。因為多年之后,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時,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讓他們安安靜靜地離開吧。但數(shù)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敢于面對家人、朋友的離開呢?我是否敢于面對自己呢?我不敢回答。
或許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受榮華富貴,有人卻要像福貴一樣,勞累、坎坷地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平,無論怎樣做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幸福。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艘小船,漂蕩在社會這個海洋里,他只有受著命運的擺布,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救命“稻草”不放手,努力活著。
看完書后,我不禁為福貴感嘆,為他有一種“忍”的力量而感嘆;為他無論生活多艱難,都會努力活下去而感嘆;為他……
活著,就要努力生活,享受這個美好的世界。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讓我們一起“好好兒活”!
【活著讀書心得】相關(guān)文章:
活著1500字心得體會篇6
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沒有任何其他的定義。
——題記
我問自己,你怎么敢寫下這樣的題記,仿佛真的能夠弄懂眼前這本十五公分高的書是怎么回事似的?你怎么敢在無數(shù)研究得法的作家,學者背后探出頭來,好像在他們豐碩而精深的研究成果面前還想再評頭論足似的?真的,你怎么敢?
我回答說:哦!我敢,是因為激情。心靈撞擊心靈,語言呼喚語言;我敢,是因為謙卑。我懂得怎樣看待自己想法中與學者們相通的那部分,倍加珍愛。現(xiàn)在,我依然要說:活著,只是為了活著。
曾經(jīng),我也千百回地問過自己,為什么活著?一個匆匆來,匆匆去的人活著的時候卻忙忙碌碌,又有什么意義?其答案終是一張茫然而近乎麻木的臉。于是,我便越來越迷茫,試著漸漸放縱自己:
喜歡讓自己沉迷在想象的王國;不停地為自己上課神游找理由;為了一件沒有意義的小事和朋友大發(fā)雷霆;受了一點小小的委屈就脆弱到哭泣……越來越迷失自我,越來越荒唐,甚至有時會忘了自己還活著。
直到,遇見福貴,和作者一樣,也是在悶熱得快讓人窒息的夏天。
剛遇見他時,他正赤裸著黝黑的背脊,嗓音響亮地開導著那頭垂暮的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有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了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游動著,里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
如此平凡的一位老人,竟有那么戲劇化的人生,漫長而有磨人,從家財萬貫的闊少爺成為佃農(nóng),又從佃農(nóng)變成悲劇人生的經(jīng)歷者,他的人生,真的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第一遍讀《活著》,只是深深地被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為主人公福貴的一生感到同情,為有慶的死而淚流不止。
第二遍讀,我依然哭了,而且哭得比第一次還厲害。只是,我知道了年輕時的福貴是個敗家子,輸光了家里所有的財產(chǎn);鳳霞因為經(jīng)濟困難差點兒送給別人;有慶因為抽血過多而死……
第三遍讀,我以為我依然會哭,但是,我沒有,一滴淚也沒流。因為我讀懂了:《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之間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發(fā),讓一根頭發(fā)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有人說,這部書是希望的過程,死亡的結(jié)果。說得真好,我喜歡悲劇,因為悲劇能激勵人的斗志,讓自己對往后的日子更加充滿期待。但是,太多的悲劇又會不會讓人承受不起?福貴的一生,就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但是,他依然活著。
活著的背后是悲劇,活著的意義是希望。是啊!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原來,那個炎炎的夏日,本應充滿笑聲——孩子在水中嬉戲的歡笑,婦女傍晚在湖邊搗衣聊家常的笑聲……可是,8月15日,卻是全國哀悼日。那么多天來,我們嘻嘻哈哈,不時責罵一句天氣太炎熱,卻不知,甘肅周曲下著大雨,即將面臨著泥石流的襲擊。直至8月14日,遇難人數(shù)不斷上升。房屋毀了,多人死亡了,苦苦經(jīng)營的一切都沒了。幸存者也傷痕累累,還遭受著妻離子散的悲痛。或許,在那一剎那,他們害怕了,他們失去信心了,他們的腦海中短暫地浮現(xiàn)出“死”,因為他們完全有理由這樣做,并且,死了一了百了,無牽無掛的,不需要再遭受什么挫折。但是,他們沒有,他們依然活著,依然堅強地活著,依然豎起信心重建家園……我想,他們一定會成功,因為他們知道,活著,只是為了活著,而不是為了家人,為了那一所別墅,為了錢財……
是啊!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我們應該要好好地活著。因為:
只要活著,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活著1500字心得體會篇7
《活著》這本書字數(shù)不是很多,但是小說內(nèi)容幾乎橫跨了主人公福貴的一生。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地主兒子富貴在揮霍完家產(chǎn)之后變成了生活艱難的貧農(nóng),在父母、兒女、妻子外孫都相繼離去后依然頑強的活著的故事。
我想先簡述一下這個故事,讓沒有看過這本書的讀者感受一下福貴的充滿苦難的一生。
富貴是地主兒子出身,父親和他一樣是個敗家子,祖上留下二百多畝地,在福貴父親手里一折騰就變成了一百畝,到了福貴手里因為賭博債臺高筑,這剩下的一百多畝地也給霍霍完了。在還清債務之后,福貴父親去世了,剩下福貴和母親,妻子家珍和肚子里懷的兒子有慶,以及六七歲的女兒鳳霞,一家人從磚瓦房搬進了茅草房,福貴開始了下地干活的農(nóng)民生活。造化弄人,福貴去城里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的途中被抓去給國軍充壯丁,幸運的是歷經(jīng)戰(zhàn)火幸存不死。回到家已是兩年之后,母親早死了,有慶也已經(jīng)會走路了,鳳霞因為發(fā)高燒變成了聾啞人。一家人心酸團聚之后,生活繼續(xù)對著一家人進行著無情的折磨,但是照家珍的話卻是“你回來之后一切就都好過了”。
后來有慶慢慢長大上學,一家人為了讓有慶上學差點將鳳霞送人。日子是越過越緊巴,公社倒閉,上交給公社的糧食都吃光了,又碰上災年糧食歉收,方圓幾里的野菜都被人挖光了,老實善良的鳳霞會因為被人搶走剛從地里挖出的一小塊地瓜而和人打起來,家珍會因為被隊長要走一小把米而心疼地掉眼淚,然而福貴的磨難不止于此。縣長夫人難產(chǎn)需要輸血,有慶的血型匹配,結(jié)果被無良醫(yī)生抽光了血而死,然而更加令福貴痛苦的是新縣長是他被抓當壯丁時認識且關(guān)系要好的春生。
此后,福貴的親人接二連三地離他而去。鳳霞好不容易嫁人了,結(jié)果生孩子時難產(chǎn)而死,剛從有慶的死中緩過來的家珍緊接著去了。鳳霞的丈夫二喜和鳳霞生了個孩子苦根,孩子三歲時,二喜在工地干活發(fā)生意外而死,此時就剩下富貴和苦根爺孫倆了,但是造化弄人,苦根七歲的時候發(fā)高燒,福貴趕著收棉花,給苦根放了一碗煮豆子,結(jié)果孩子吃豆子撐死了。前后幾十年,身邊的人相繼離去,此時的福貴已經(jīng)是白發(fā)蒼蒼的老頭子了,福貴悲傷,但是依然頑強的活著,后來他從宰牛的手中買了一頭即將被宰的老牛,繼續(xù)著生活。
我想福貴的苦難應該到此為止了吧,他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以失去了。
看完這部小說,心里很感概,看書的時候常常會為福貴悲慘的命運唏噓不已,感嘆著自己的人生幸運。但是幸與不幸也是相對的,福貴能從一碗稀米湯中喝出幸福與滿足,這對于我來說卻很難。從旁觀者的角度,我有時候認為福貴是幸運的,經(jīng)歷了破產(chǎn),災荒和親人的離去,他依然頑強的活著,有時候又認為福貴是不幸的,命運只懲罰他一個人活著遭受著這一切的苦難。
在這部小說中,我最喜歡和欽佩就是家珍和鳳霞了。家珍本是個女學生,米行老板的女兒,就因為被當時還是地主少爺?shù)母YF看上了,就嫁給了福貴,用富貴的話說是嫁給富貴后就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可是她的一生,任勞任怨,伺候福貴,操持家務,這種心態(tài)值得令人欽佩。還有鳳霞,盡管變成了聾啞人,可是始終保持著對這個家的付出和愛護,保持著自己老實和善良,沒嫁人前下地干活掙工分,操持家務,嫁人后幫助鄰里掃大街,織毛衣,獲得了鄰居們的稱贊。我想有這兩個女人在福貴的生命中出現(xiàn),也是福貴的一種幸運。
福貴這樣的故事在現(xiàn)在并不多見,可是事實上,我們有多少人在精神上像福貴一樣不斷地遭受著折磨,又有多少人像富貴一樣頑強的活了下來。用作者余華在序言中寫的話“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有的時候,放過自己,輕松一點,也是一種豁達。
活著1500字心得體會篇8
余華的《活著》這本書是通過別人介紹才知道的,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為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前天自己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shù)人或者嘆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jīng)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里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zhàn)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yōu)闋帗屖S嗟陌l(fā)了霉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chǎn)后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后,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xù)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jīng)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么在這個時候會為了一個并不關(guān)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里痛斥大罵這個余華,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弄那么悲慘,仗著自己有點才華就那么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嘆服作者的文學藝術(shù)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shù)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的評價,艾米麗對《活著》的語言、情節(jié),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yōu)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guān)于生、死、命運的內(nèi)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xiàn)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恒的東西。《活著》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余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nèi)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后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zhuǎn)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jié)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tài),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愿意的猜測,余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著,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并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zhì)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diào)娓娓敘說一些其實并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循環(huán)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shù)》中說“……如果我們在世界里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么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栗、毛骨聳然。現(xiàn)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