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上路怎么避免小摩擦
開車上路怎么避免小摩擦
駕駛機動車在路上,發生一些小摩擦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有時候一點小摩擦就會造成大誤會,那我們開車該怎么避免這種小摩擦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車上路怎么避免小摩擦,希望大家喜歡!
開車上路避免小摩擦的方法
1.騎線行駛,隨意越線駕駛。
不按車道線行駛這種情況相當普遍,駕駛員把車道線當成擺設熟視無睹,走在中間車道線上優哉游哉,后面行車不知道前車意圖,在拐彎處極易造成擦碰事故。
2.不懂規矩,輔道車不讓主道車。
主車道上正常行駛的車流,往往被一輛斜刺里沖出來連續切線的車輛所影響,導致主車道車流速度大大降低。這些人不懂得一個最基本的行車規矩,輔道車并道應該顧及主道車的車流,慢慢匯入主車道,不能連續切線并道。
3.轉彎并道,轉彎車不讓直行車。
有些駕駛員在左轉彎或右轉彎的過程中搶道,往往與主車道正常行駛的車輛造成擦碰事故,這也是一個基本駕駛規矩,彎道是不可以切線并道的。
4.不按規定閃燈,突然切線。
造成擦碰的更多的一種原因,就是駕駛員切線的時候忘記按規定開轉向燈,或者有意不開轉向燈,同時切線比較突然,造成后面車輛判斷失誤導致擦碰事故發生。
5.雖然閃了燈,但不看后視鏡。
有一些駕駛員,雖然打了轉向燈,但是還是出了事故,主要是他們以為打了燈就萬事大吉了,沒有觀察后視鏡就一邊閃燈一邊切線,沒有給后面車輛判斷的時間,極容易造成擦碰事故。
6.看了后視鏡,但進入視線盲區。
據報道,我國由于后視鏡盲區造成交通事故約占30%,后視鏡存在駕駛員看不到并行車輛的一個盲區,對新手來說尤其危險。現在一些高級車的后視鏡已經消除了這個問題,但是大部分車輛仍然存在這種現象。最簡單的解決辦法是,駕駛員看后視鏡的時候,稍稍往前俯身觀察后視鏡盲區有無車輛,并且要形成習慣。
開車8個壞習慣
一、強行開啟雨刷器
要說冬季早晨開車第一步做什么,相信很多人覺得應該是打開雨刷器,其實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因為,汽車經過一場冰雪的覆蓋后,車輛雨刷器很容易被凍住,此時車主如果強行啟動的話,就可能損壞雨刷器上的橡膠刮片,嚴重的可能直接燒壞雨刷器電機。
應對雨刷器被凍住,其實方法很簡單,車主要做的是在啟動車輛后開啟暖風并向前風擋玻璃吹風,用熱風來融化凍住雨刮器的冰。除此之外,車主還要注意及時更換防凍型玻璃水,以免發生噴水嘴被凍的現象。
二、吹暖風用內循環
對于冬季行車來說,暖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裝置,而如何正確使用暖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很多車主為了能夠短時間提升車內溫度,就一直使用空調內循環。殊不知,長時間使用內循環,車內的空氣質量就會大大降低,從而損害人體健康。
冬季車主開啟暖風時,最好交替使用內外循環,這樣可以在保證獲取新鮮空氣的基礎上再提升車內溫度。
三、長期不開車窗
與上面長時間使用內循環一樣,長時間不開窗也是一個不好的習慣。因為時間長了車內的二氧化碳會增多,容易引發駕駛員的困意。另外,長時間吸入不流通的空氣也會影響車內人員的健康,容易增加車內成員患呼吸系統疾病的幾率。
冬季開車出行一段時間后,車主最好打開天窗或車窗。一方面可以使車內空氣得以流通,提升空氣質量,使車內人員不易犯困。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降低車內外溫差,防止風擋玻璃起霧,使駕駛員獲得更好的視線。
四、提神誤區
長時間駕車容易犯困,冬季里更是如此,為了防困,有些駕駛員會選擇抽煙、喝咖啡、喝濃茶的方式來提神。其實,這些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因為香煙中的尼古丁、咖啡與茶中的咖啡因等很容易帶來一時的興奮,但是興奮過后則是持續的神經抑制狀態。
其實,采取另外一些輔助措施是可以間接降低駕駛員開車犯困幾率的,比如說:1、準備一些零食,讓面部運動起來,保持大腦清醒;2、注重日常飲食調節,牛奶、香蕉等容易使人產生困意;3、犯困時找個安全地帶休息一下或下車活動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五、擋風玻璃長時間加熱
后窗玻璃有加熱絲,用的時候也要小心,最好開一小會先關上,等熱量傳遞均勻了再開,否則會炸裂,就像用玻璃杯倒開水一樣。
六、轉彎不減速,急打方向盤
轉彎,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也蘊含很多學問。冬天路滑,在轉彎前應避免急剎車和急轉彎,應緩慢降低車速后保持一定速度再轉彎,更不能急打方向盤,否則容易引起車輪失控。
七、原地熱車過長
冬天一定要熱車,但是,現在的車子并不需要特意原地熱車太久,車子啟動轉數平穩后,就可以起步開車了。這時要注意的是,不要急踩油門,保持低速、低轉速就行。
八、熄車時不關空調、收音機
冬天幾乎所有的車都會開空調,有一些司機在停車熄火時不先關空調,這樣一來,打開電源后,車子發動機還沒啟動,空調已經打開,久而久之會對發動機造成影響,并減少空調的壽命。因此,在停車熄火時一定不要怕麻煩,記得先把空調關掉。
看了“開車上路怎么避免小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