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的英雄事跡
抗日時期的英雄事跡(精選7篇)
無數的革命前輩用熱血與生命換來一場場對敵斗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解放,讓每個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抗日時期的英雄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抗日時期的英雄事跡篇1
這天晚上,愛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門。愛民開門一看,是一位八路軍叔叔。
八路軍叔叔進到屋里對愛民說:“麥子熟了,我們要到韓家溝掩護老鄉收麥,想請一位民兵帶路。”
愛民一聽,說道:“這么晚了,甭找人了,我給你們帶路吧!”
那位八路軍叔叔遲疑了一下,好像說你能帶路嗎?愛民很有把握的說:“這一帶的路我熟,叔叔放心吧!”
愛民跟著八路軍叔叔來到村頭見了首長,抬頭一看:這不是鐘營長嗎!
愛民跑過去,親熱地說:“鐘營長,我叫李愛民,您不認識我了?前年我還給您送過雞毛信呢!”
鐘營長摸摸腦袋笑著說:“對,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個‘活地圖’,太好了!”
愛民領著八路軍不走大路走小路,一會兒下到溝里,一會兒爬上山頭,兩只腳被石子扎破了,腿也被草棵子刺破了兩道口子,他全然不顧。
愛民領著八路軍翻過了幾個山頭,天快亮了,已經隱隱約約看到韓家溝正在搶收麥子的老鄉了。鐘營長擦了擦臉上的汗,親切地拍拍愛民的肩膀說:“愛民啊!多虧了你,領我們少走了一半路,終于趕到鬼子前頭了,真得好好謝謝你啊!”
抗日時期的英雄事跡篇2
邱少云(1931~1952)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出生于四川銅梁縣(1997年后屬重慶市)關建鄉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鮮作戰。
1952年10月,為打擊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邱少云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并擔任了發起沖擊后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并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里,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
戰后,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文藝工作團贈給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錦旗上寫道:“獻給中國人民志愿軍偉大戰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軍第15軍全體指戰員獻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祖國人民的光榮”。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_分會給邱少云烈士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光榮之家”。四川省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給邱少云烈士的家屬的錦旗上寫道:“偉大人民的戰士,英雄不朽的功績”。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的革命意志,被中國共產黨志愿軍某部委員會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于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英雄”稱號。同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并將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為整體、為勝利而犧牲的偉大的戰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抗日時期的英雄事跡篇3
大家知道,在戰爭年代,雞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著雞毛的信必須馬上迅速送達。
這一天,八路軍的鐘營長急匆匆來到白家莊找到兒童團長李愛民,交給他一封雞毛信,說:“這封雞毛信很重要,你馬上闖過敵人的封鎖線去送給東溝的民兵。”
李愛民知道這雞毛信非常重要,二話沒說,把雞毛信藏在襪子里就出發了。他戴上草帽,拿著鐮刀,趕著毛驢,裝著割草的樣子,專揀溝里的小路走。溝里凈是亂草、荊棘,腳被石頭子兒碰破了,兩腿也被拉了幾道口子,李愛民顧不得這些,一路小跑,趟過小河溝,爬過幾道山崗,很快來到了敵人的封鎖區。
李愛民急急忙忙走著,來到一個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兒走的時候,一抬頭,看到右前方一個土坎上有兩個鬼子在望著他,嘴里不知在咕噥什么。怎么辦?躲開吧,怕鬼子生疑心,也來不及了。李愛民想起出發時,鐘營長囑咐他說的話:“路上遇到情況要沉著,見機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遠處有一灘驢糞。他走過去用腳使勁踩了一下那驢糞,稀稀的驢糞濺了他一身。他也顧不得臟和臭了,大搖大擺地把驢趕到溝里割起草來。
兩個鬼子跑過來,其中一個像是日本軍官,抓住愛民的領子大聲叫道:“八格牙路,舉起手來!”
愛民裝作傻呼呼的樣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軍官橫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來!”
愛民裝作驚慌的樣子,說:“俺是放驢的!”
鬼子將愛民的身上從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沒搜出來,驢糞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這時候,鬼子營地傳來了號聲,鬼子急著要走,踢了愛民一腳,厲聲喊道:“趕快滾,這里不準放驢!”
愛民忍著疼痛,趕著驢迅速來到了東溝。東溝的民兵得到了情報,第二天順利地配合八路軍打下了鬼子的據點,保護了根據地的糧食。
李愛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軍的表揚。
抗日時期的英雄事跡篇4
河北易縣,山巒重疊,氣勢磅礴。兩千年前,燕國太子丹曾在這里送別去刺秦王的壯士荊軻。兩千年后,五位八路軍戰士,又在這銘刻著壯士遺跡的地方,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寫下了更為光輝的詩篇。1941年秋,日本侵略軍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大掃蕩。
八路軍某部班長馬寶玉和戰士葛振林、宋學義、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擊日軍的任務,登上狼牙山棋盤陀主峰。日軍以三千兵力猛撲狼牙山。馬寶玉等五位戰士,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與擁有飛機、大炮的敵人展開頑強的戰斗。敵人接連發動了三次沖鋒,均被他們擊退,勝利地完成了牽制敵人的任務。但這時,戰士們也已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他們以石塊為武器,狠砸沖上來的敵人,作殊死的拼搏。最后,五位壯士面對步步近逼的敵人,毫無懼色地縱身跳下懸崖。
抗日時期的英雄事跡篇5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抗日時期的英雄事跡篇6
“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這是朱德總司令為悼念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壯烈殉國而寫的一首詩。
左權是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著名軍事家。周總理稱他“足以為黨之模范”,朱德贊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個農民家庭。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后到中央蘇區工作,先后任紅軍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新12軍軍長、第15軍軍長兼政治委員、紅1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開辟中央蘇區和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他參與指揮所部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役戰斗。到達陜北后,參加了直羅鎮和東征等戰役。1936年5月,任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率部參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全國抗戰爆發后,左權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后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粉碎日軍多次殘酷“掃蕩”,威震敵后。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戰斗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活躍著一支以回民兄弟為主組成的部隊——回民支隊。這支部隊屢建戰功,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毛主席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馬本齋就是這支英雄支隊的司令員。
馬本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早年投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因不滿蔣的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返鄉。全國抗戰爆發后,在家鄉組織回民義勇隊,奮起抗日。1938年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次年教導總隊改稱冀中軍區回民支隊,任司令員。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群眾中有很高威望。從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部經歷大小戰斗870余次,殲滅日偽軍3.6萬余人,打得敵人聞風喪膽。
馬本齋在革命斗爭中深深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的.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由于長期的艱苦作戰,馬本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動員報告,叮囑同志們:“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抗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病逝。
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愿的啊!”
抗日時期的英雄事跡篇7
抗日戰爭時期,在太行山里的山西省武鄉縣白家莊出了一個少年抗日英雄,他就是白家莊的兒童團長李愛民。
兒童團長李愛民那時13歲,他非常痛恨日本鬼子,非常熱愛八路軍,幫助八路軍做了許多抗日的工作,最后英勇犧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_周年之際,我給大家講幾個李愛民幫助八路軍抗日的故事,同學們聽了一定很感動。像李愛民這樣的抗日小英雄很多,我們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朋友,不能忘記他們,要努力學習他們的愛國犧牲精神,立志獻身全面建設小康,復興中華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