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英雄事跡論文
周瑜的英雄事跡論文5篇(匯總)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實奇才也”,他文武兼備,有雄才大略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贊譽為“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周瑜的英雄事跡論文,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周瑜的英雄事跡論文篇1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作者基于文學藝術需要,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斗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33-34] 。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于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35-36]
周瑜為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后來程普敬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37] 后來用于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
周瑜的英雄事跡論文篇2
曹__平定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領大__南下,進攻劉表。他的人馬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琮聽到曹__聲勢浩大,嚇破了膽,先派人求降了。
這時候,劉備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駐守。他聽到曹__大__南下,決定把人馬撤退到__陵(今湖北__陵)。荊州的百姓聽說劉備待人好,都寧愿跟著他一塊撤退。
曹__趕到襄陽,聽說劉備向__陵撤退,又打聽到劉表在__陵積了大批__糧,怕被劉備占去,親自率領五千輕騎兵追趕劉備。劉備的人馬帶了兵器、裝備,還有十幾萬百姓跟著他,每天只能行__十幾里。曹__的騎兵一天一夜就趕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縣東北)追上了劉備。
劉備的人馬,被曹__的騎兵沖殺得七零八亂,還虧得張飛在長坂坡抵擋了一陣。劉備、諸葛亮才帶著少數人馬擺脫追兵。但是往__陵的路已經被曹__截斷,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漢市)。
曹__占領了__陵,繼續沿__向東進__,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諸葛亮對劉備說:“形勢緊急,我們只有向孫權求救一條路了。”
正好孫權怕荊州被曹__占領,派魯肅來找劉備,勸說他和孫權聯合抵抗曹__。諸葛亮就跟魯肅一起到柴桑(今__西九__西南)去見孫權。
諸葛亮見了孫權,說:“現在曹__攻下了荊州,馬上就要進攻東吳了。將__如果決心抵抗,就趁早同曹__斷絕關系,跟我們一起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們投降,如果再猶豫不決,禍到臨頭就來不及了。”
孫權反問說:“那么,劉將__為什么不投降曹__呢?”
諸葛亮嚴肅地說:“劉將__是皇室后代,才能蓋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__呢?”
孫權聽諸葛亮這么一說,也激動地說:“我也不能象__東土地和十萬人馬白白地送人。不過劉將__剛打了敗仗,怎么還能抵抗曹__呢?”
諸葛亮說:“您放心吧,劉將__雖然敗了一陣,但是還有水__二萬。曹__兵馬雖然多,遠道追來,兵士也已經精疲力盡。再說,北方人不習慣水戰,荊州的人對他們不服。只要我們協力同心,一定能夠打敗曹__。”
孫權聽了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里挺高興,就立刻召集部下將領,討論抵抗曹__的辦法。
正在這時候,曹__派兵士下戰書來了。那信上說:“我奉大漢皇帝的命令,領兵南征。現在我準備了水__八十萬,愿意和將__較量一番。”
孫權把這封信遞給部下看,大伙兒看了都刷地變了臉__,說不出話來。
張昭是東吳官員中資格最老的。他說:“曹__用天子的名義來征討,我們要抵抗他,道理上輸了一著。再說,我們本來想靠長__天險,現在也靠不住了。曹__占領了荊州,又有上千艘戰船,他們水陸兩路一起下來,我們怎么也抵擋不了,我看只好投降。”
張昭這一說,馬上有不少人附和。只有魯肅在旁邊冷眼旁觀,一聲不吭。
孫權聽著聽著,覺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魯肅也跟著出來。
孫權拉著魯肅的手,說:“你說說,該怎么辦呢?”
魯肅說:“剛才張昭他們說的話全聽不得。要說投降,我魯肅可以投降,將__就不可以。因為我投降了,大不了回老家去,照樣跟名士們交往,有機會還可以當個州郡官員。將__如果投降,那么__東六郡全都落在曹__手里,您上哪兒去?”
孫權嘆了口氣說:“剛剛大家說的,真叫我失望。只有你說的才合我的心意。”
散會以后,魯肅勸孫權趕快把正在鄱陽的大將周瑜召回來商量。
周瑜一到柴桑,孫權又召集文武官員討論。周瑜在會上慷慨激昂地說:“曹__名為漢朝丞相,其實是漢室奸賊。這次他自己來送死,哪有投降他的道理。”他給大家分析了曹__許多不利條件,認為北方兵士不會水戰,而且老遠趕到這陌生地方,水土不服,一定會生病。兵馬再多,也沒有用。
孫權聽了周瑜的話,膽也壯了。他站起來拔出寶劍,“豁”的一聲,把案幾砍去一角。他嚴厲地說:“誰要再提投降曹__,就跟這案桌一樣。”
當天晚上,周瑜又單獨去找孫權,說:“我已經打聽清楚。曹__兵馬號稱八十萬,這是虛張聲勢,其實只不過二十幾萬,其中還有不少是荊州兵士,不一定真心替他打仗。您只要給我五萬精兵,我保管把他打敗。”
第二天,孫權任命周瑜為都督,撥給他三萬水__,叫他同劉備協力抵抗曹__。
周瑜領兵進__,在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和曹__前哨碰上了。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__兵士很多人不服水土,已經得了疫病。雙方一交鋒,曹__就打了敗仗,被迫撤退到長__的北岸。周瑜率領水__進駐南岸,和曹__隔__遙遙相對。
正像周瑜預料的那樣,曹__的北方來的兵士不會水戰,他們在戰船上,遇到風浪顛簸就受不了。后來,他們把戰船用鐵索拴在一起,船果然平穩不少。
周瑜的部將黃蓋看到這個情況,向周瑜獻個計策,說:“敵人兵多,我們兵少,拖下去對我們不利。現在曹__把戰船都連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辦法來打敗他們。”
周瑜覺得黃蓋的主意好,兩人還商量好,讓黃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曹__,表示要脫離東吳,投降曹__。曹__以為東吳將領害怕他,對黃蓋的假投降,一點也沒懷疑。
黃蓋叫兵士偷偷地準備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裝著枯枝,澆足了油,外面裹著布幕,__著旗幟,另外又準備一批輕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準備在大船起火時轉移。
隆冬的十一月,天氣突然回暖,刮起了東南風。當天晚上,黃蓋帶領一批兵士分乘十條大船,駛在前面,后面跟隨著一批船只。船隊到了__心,扯滿了風帆,像箭一樣駛向__北。
曹__水寨的將士聽說東吳的大將來投降,正紛紛擠到船頭看熱鬧。沒想到東吳船隊離開北岸約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條大船突然同時起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十條火船,好比十條火龍一樣,闖進曹__水寨。那里的船艦,都擠在一起,又躲不開,很快地都延燒起來。一眨眼工夫,已經燒成一片火海。水寨燒了不算,岸上的營寨也著了火,曹__一大批兵士被燒死了;還有不少人被擠在__里,不會泅水,馬上淹死了。
周瑜一看北岸起火,馬上帶領精兵渡__進攻。他們把戰鼓擂得震天響。北岸的曹__不知道后面有多少人馬進攻,嚇得全部崩潰。
曹__拖著殘兵敗將向華容(今湖北潛__縣西南)的小路上逃跑。那條小路全是水洼泥坑,騎兵沒法通過。曹__趕忙命令老弱兵士找了一些稻草鋪路。他帶著騎兵好容易才通過,可是那些填鋪稻草的兵士,卻被人馬踩死了不少。
劉備和周瑜一起,分水陸兩路緊緊追趕,一直追到南郡(治所在今湖北__陵),曹__的幾十萬大__戰死的加上得疫病死的,損失了一大半。曹__只好派部將曹仁、徐晃、樂進分別留守__陵和襄陽,自己帶兵回到北方去了。
經過這場赤壁大戰,三國分立的局面已經基本形成。
周瑜的英雄事跡論文篇3
今天我讀了一本經典好書,里面的故事和人物深深吸引了我。特別是“三氣周瑜”這一章,讀后感受很深。故事是這樣的:
周瑜和諸葛亮打仗。在城下,諸葛亮故意令守城的趙云激周瑜,氣的周瑜摔下了馬;在船上,周瑜得知諸葛亮和劉備正在山頂飲酒取樂,氣得咬牙切齒;后來他又收到諸葛亮給他的信,更是氣得奄奄一息,仰天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實在是可惜又可悲!
周瑜之所以被氣死,是因為他的心胸太狹窄了。諸葛亮正是把握住了他的這個弱點才把他置于死地的。如果周瑜心胸開闊一些,結果或許就不會是這樣了。我們做人一定不能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不能容人,我們要學會容忍別人,不能動不動就發火,也不能因為一些雞一毛一蒜皮的小事互相吵架,傷了和氣。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幾個同學在辦黑板報,因為顏色的問題產生分歧互相爭吵起來,本來是一件小事最后發展成誰也不理誰了;你的好朋友不小心弄壞了你心一愛一的鋼筆,你不依不饒的和他鬧個沒完,結果傷害了兩人的友誼;還有一些同學故意找茬,和你過不去,你氣不過將拳頭揮向他……這些都是因為缺乏寬廣的胸懷導致的惡果。因此,我奉勸大家遇事要大度,別人與自己的意見不同時,要互相商量,不要爭吵。當別人犯錯時要原諒他,不要抓著他的錯誤不放,否則會讓你們的關系越鬧越僵。
我的脾氣也不是很好,有時也會和同學發生一些小矛盾,也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和同學鬧別扭。以后,我要做一個胸懷寬廣有度量的人,遇事冷靜,不亂發脾氣,防止自己成為第二個“周瑜”!
周瑜的英雄事跡論文篇4
天地蒼茫,歲月無聲,亙古的長風吹起歲月的風帆,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地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真正回首去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鳴沙中突兀,回蕩。
如煙往事,似水流年,卻帶不走這樣一個熟悉的名字——周瑜。
人們談到《三國演義》,首先要把諸葛亮抬出來美言幾句,贊頌一番,特別是他神話般的事跡更加讓人激動,那么周瑜呢?一提起你,無不說你氣量狹小,嫉妒遇遇賢才,氣你千方百計要害諸葛亮。然而,你真的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嗎?周瑜盡忠于東吳,是吳國的一員大將,更是頂梁之柱,一生在戰場上馳騁,立下不少功績;你也愛惜人才,對下屬器重有加,又是一位大家公認的都督,誰不敬重你呢?
不得不說,《三國演義》把周瑜描寫成了一個氣度褊狹,忌才妒能的人物,被諸葛亮用計氣死了,甚至臨死還說出“既生瑜,何生亮”的話,讓一代名將聲譽蒙冤。但歷史上的你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你年輕地位比自己高,對你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你,你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后被你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地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你成為好友。
周瑜,你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周瑜,你是世間少有的奇男子。你“青年有俊聲”,少年得志統領三軍,南平長江,西治巴蜀;治軍有度才服程普,力辯群臣寧戰不降;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決勝千里的帥才;羽扇綸巾,輕袍緩帶是儒士風范;狂吟舞劍,聽弦歌而知雅意是名士風雅;時人無不知“曲有誤,周郎顧”,一曲《長河吟》與《廣陵散》一般成為世間絕響。這樣的人生還嫌不夠精彩,又與小喬配為佳偶,琴瑟相合羨煞世人。
流年似水,時光如電地過去,而歷史長河中,唯有你沉淀在我的心上。
周瑜的英雄事跡論文篇5
諸葛亮借箭成功后,周瑜越看他越不順眼。
在一次酒席上,周瑜突然長嘆一聲,諸葛亮和諸位大臣們很奇怪,周瑜說:“和曹操交戰的武器是有了,可對方有十萬大軍,我們只有三萬大軍這場仗難打啊。”周瑜一說完,大臣們就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最后大家都說諸葛亮神機妙算讓他來解決這事,周瑜一拍桌子說:“諸葛亮最聰明,讓他來做最好不過了。”諸葛亮說:“都督,臣愿在四天之內放火燒了曹營軍糧。”周瑜聽后說:“就這么辦。”
第一天到第三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到了第四天三更東風刮的特別大,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個士兵,他帶著20個士兵爬到曹營軍糧庫的西邊放了一把火,火被東風刮到了糧庫里,火迅速燒了起來,曹操不但沒了軍糧,還死了五萬大軍。
周瑜知道后只能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實在比不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