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英雄事跡
關于周瑜的英雄事跡范文5篇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征討江夏的黃祖,周瑜為前部大督,兩軍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水戰,江東軍隊終于攻陷夏口,殺死黃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周瑜的英雄事跡,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關于周瑜的英雄事跡范文(精選篇1)
周瑜等雖然確定了火燒戰船的作戰方案,但曹操水軍戰船各自獨立,一船著火,他船尚可以迅速離去。為了為火攻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周瑜又巧妙地讓龐統潛至曹營,為曹操獻上了將戰船拴到一起的“連環計”。
這樣一來,曹操的戰船或30只一隊,或50只一組,都用鐵鎖連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鋪了木板,士卒戰馬往來如履平地。暈船的問題解決了,不僅士卒為之歡呼雀躍,就是久經戰陣、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對穩如泰山的船陣,也自以為得計。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孫劉聯軍方面已作好大戰前的準備與部署。諸葛亮設壇祭風三日,是夜將近三更時分,果然東南風漸起,并越來越急。黃蓋也將準備好的20只大船,裝滿蘆葦干柴,澆上魚油,鋪好引火用的硫黃、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單遮蓋好,船頭還釘滿大釘,船上又豎起詐降的聯絡標識“青龍牙旗”。每條大船后面各系著行動便捷的小船“走舸”。黃蓋還特派小卒持書與曹操約定當晚來降。周瑜也安排好接應黃蓋的船只和進攻的后續隊伍。
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與諸將等待消息。詐降的黃蓋開船來投降曹操,黃蓋把十只戰船排在最前頭,到江中掛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進。曹操軍中的將領、士兵都走出營房站在那里觀看,指著說黃蓋前來投降。離曹操軍隊二里多遠時,各船同時點起火來,火勢很旺,風勢很猛,船只往來象箭一樣,把曹操的戰船全部燒著,并蔓延到岸上軍營。霎時間,煙火滿天,燒死的、淹死的人和馬很多。周瑜等率領著輕裝的精兵跟在他們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軍隊徹底潰散了。
曹操帶領軍隊從華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濘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風,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騎兵才得以通過。疲弱的士兵被騎兵踐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劉備、周瑜水陸一齊前進,追擊曹操到了南郡。
這時,曹操的軍隊饑餓、瘟疫交加,死了將近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把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把守襄陽,自己率領其余的軍隊退回北方。 其中在打黃蓋時有一個很小的插曲:周瑜要將黃蓋斬首時,魯肅替黃蓋求情,而且暗示一旁觀看的諸葛亮一起求情,但是諸葛亮一點要求情的意思都沒有。
等到黃蓋被打五十大板之后,魯肅去營中找諸葛亮質問:“黃蓋被打,我等都去求情,你是貴客,為什么見死不救?”諸葛亮聽完臉色一變:“子敬魯肅的字欺負我啊!”魯肅就疑惑了:“我一直對待你都不錯,哪來欺負你?”諸葛亮大笑著說:“這是周瑜和黃蓋在用苦肉計,利用假情報讓蔡中蔡和傳消息,我怎么可以隨便說出?”魯肅顯得有點不相信,諸葛亮又說:“這事千萬別告訴周瑜,要不他又要找我麻煩了,你只說我也埋怨他就行了”。
魯肅便答應了,回到周瑜營中,周瑜問魯肅:“諸葛亮對此事有何看法?”魯肅便按照諸葛亮教他的回答:“他說他也埋怨都督做法”。周瑜聽完非常高興,這次瞞過他了。魯肅問怎么回事,周瑜回答:“這是我和黃蓋為了麻痹曹操使的詐降計,看來諸葛亮完全不知道,這人未必是我對手。”魯肅聽完大吃一驚,心里暗暗佩服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關于周瑜的英雄事跡范文(精選篇2)
南郡之戰之前,曹操派在荊州的具體兵力雖不明確,但從曹仁、樂進、徐晃、文聘、李通、滿寵率領六路大軍參戰來看,曹軍的總兵力應該不下六萬,而周瑜手下只有二萬多士兵,劉備兵力還不足兩萬,而且還要分出一部分奪取和維護江南四郡,因此孫劉聯軍的總兵力應該遠遠不敵荊州曹軍總兵力。由當時作戰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周瑜能用一年時間奪取南郡的確是軍事上的極大建樹。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赤壁之戰后,劉備、孫權借機發起多支反攻力量,大都為曹操所敗,比如孫權先后在合肥、濡須戰敗,韓當赴廬江郡接應陳蘭、梅成被臧霸擊敗,關羽的“漢水別動隊”為曹軍所敗,劉備名為斷后實為搶地盤的軍事行動結果也是無功而返,所以可以說赤壁之戰后孫劉兩家多次針對曹操的反攻中,只有周瑜是的勝者。
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雖然流傳甚廣,但其實和周瑜無關,把妹妹嫁給劉備那是孫權自己的主意,這應該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情,你想啊——周瑜作為孫權的臣子,他怎么敢建議孫權把妹妹作為政治籌碼(說得更嚴重些就是政治犧牲品)送給劉備呢?周瑜也許會想到這個主意,但敢于說出這個主意并付諸實施的只能是孫權,所以,我可以斷定,“賠了夫人又折兵”與周瑜無涉。
史書在這一點上也是支持筆者的,請看相關記載——孫夫人,乃孫權之妹。劉備定荊州時,孫權對其十分畏憚,于是進妹予劉備為夫人,重固盟好。孫尚香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身邊侍婢百余人,皆親自執刀侍立,劉備每入,心內常覺凜然驚懼。
而且,孫權獻妹之舉不見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餿主意,因為諸葛亮后來曾說過這樣的話:“主公(劉備)在公安時,北畏曹公之強盛,東憚孫權之進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當此之時,進退狼跋……”這就等于說,孫夫人在劉備身邊就好像是一顆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弄得劉備緊張兮兮,頗為狼狽。
至于周瑜欲以假虞滅虢之計殺死劉備,拿回荊州以至于中了諸葛亮之計憂憤而亡也是羅貫中的虛構,周瑜確實提出了要攻取西川,但并非想以取西川之名行奪荊州之實,而是真真切切地做了一番規劃的,而且他的戰略策劃和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具體說來是這樣的:與奮威(指奮威將軍孫瑜,孫權堂兄)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孫權對周瑜的“隆中對”非常欣賞,當即表示同意,于是,周瑜動身回江陵,打算為出征做一番踏踏實實的準備工作,不幸中途染疾,病逝于巴丘,享年三十六歲。
周瑜病逝前仍不忘國事,心系統一,給孫權上疏曰“當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憂,原先慮未然,然后康樂。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近在公安,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宜得良將以鎮撫之。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隕踣之日,所懷盡矣。”這才是周瑜真正的遺言,表現的非但不是不能容人的狹小氣量,而且恰恰是舉賢薦能的坦蕩胸懷。
事實上,在諸葛亮三氣周瑜的這個歷史時段內,兩人根本沒有打過照面,周瑜的確如演義所說在南郡、柴桑一帶(都位于長江中游沿岸)活動,諸葛亮卻遠在偏僻的桂陽郡、零陵郡(都在今湖南南部)“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做后勤保障工作。
關于周瑜的英雄事跡范文(精選篇3)
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干。
周瑜假裝要商議軍事,問諸葛亮說:“在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于是周瑜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周瑜為了保險起見讓諸葛亮當面下了軍令狀。
諸葛亮請了魯肅來幫忙,吩咐他需要二十條快船,每條船有三十個軍士,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用幔遮住。第三天到了大霧漫天,諸葛亮和魯肅一起去曹營“取箭”,因為諸葛亮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看不清虛實,只叫弓箭手向江中放箭,箭像下雨一樣,射下來。很快船兩邊都插滿了箭。當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搬箭,箭足足有十二三萬多枝箭,魯肅才把借箭的經過告訴了周瑜。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關于周瑜的英雄事跡范文(精選篇4)
“周瑜”每被提及,總會有人輕輕嘆息:“啊,多厲害的英雄!只因嫉妒毀了自己。唉,可惜,好可惜!”因為大家都拜讀過《三國演義》,所以“三氣周瑜”這個故事家喻戶曉。久了,大家都知道有個小雞肚腸、疾賢妒能的周瑜。可歷史事實呢?并不像我們聽說的那樣,周瑜應該是三國中一個完美、耀眼的金星呢!
周瑜最出眾的特點就是儀容了。在古時周瑜和孫策同被人們呼作“周郎”、“孫郎”。“郎”在古代稱貌美的男子。兩人因為情投意合自然結義金蘭,升堂拜母了。再后來,兩人又娶了被稱作“國色”的大喬和二喬,周瑜真可謂情場得意。
周瑜被蔣干評為“雅量高致”的人,氣量并非像小說中的那么小。程普對此有深刻的印象。在周瑜剛入伙時,程普自恃年高,百般刁難、欺侮周瑜。但周瑜非但沒有計較,有問題時還經常向程普請教。程普非常感動。從此,一句“氣廓非凡”就又成為對周瑜的閃光的評價之一了。古語還有一句:“曲有誤,周郎顧。”可見周瑜音樂造詣的高超。還有,一句“雅量高致”舍他其誰?
周瑜“有禮”,“有禮”體現在他待人謙恭。遙想孫策死后,孫權即位。這位年輕的君主沒有威信,自然不被部下尊敬。別人對孫權行禮都是想越簡單越好,可惟獨周瑜不厭其煩,依然作大臣對君主的禮。那樣認真,那樣忠誠,很難有人不感動的。一片赤誠丹心也。
“外事問周瑜,內事問張昭。”孫權這一席話概括了周瑜天才的軍事能力。周瑜做事周密嚴謹,肯定靠得住;周瑜用兵英勇果斷,當然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周瑜為吳國的興亡作出不朽貢獻,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奮力一搏,橫掃千軍。“目光所及之處,檣櫓灰飛煙滅。”氣勢何等的大。周瑜手下皆義兵也,故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周瑜是一個情感細膩的音樂家,是文武雙全的軍事家。情場、官場、戰場,場場得意。這樣一個大英雄,怎么不能成為歷史長河中的明星呢?用易中天先生的話說,只是歷史離我們遙遠,被風塵所湮沒了吧。
關于周瑜的英雄事跡范文(精選篇5)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他的人馬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琮聽到曹軍聲勢浩大,嚇破了膽,先派人求降了。
這時候,劉備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駐守。他聽到曹操大軍南下,決定把人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荊州的百姓聽說劉備待人好,都寧愿跟著他一塊撤退。
曹操趕到襄陽,聽說劉備向江陵撤退,又打聽到劉表在江陵積了大批軍糧,怕被劉備占去,親自率領五千輕騎兵追趕劉備。劉備的人馬帶了兵器、裝備,還有十幾萬百姓跟著他,每天只能行軍十幾里。曹操的騎兵一天一夜就趕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縣東北)追上了劉備。
劉備的人馬,被曹操的騎兵沖殺得七零八亂,還虧得張飛在長坂坡抵擋了一陣。劉備、諸葛亮才帶著少數人馬擺脫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經被曹軍截斷,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漢市)。
曹操占領了江陵,繼續沿江向東進軍,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諸葛亮對劉備說:“形勢緊急,我們只有向孫權求救一條路了。”
正好孫權怕荊州被曹操占領,派魯肅來找劉備,勸說他和孫權聯合抵抗曹軍。諸葛亮就跟魯肅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見孫權。
諸葛亮見了孫權,說:“現在曹操攻下了荊州,馬上就要進攻東吳了。將軍如果決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斷絕關系,跟我們一起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們投降,如果再猶豫不決,禍到臨頭就來不及了。”
孫權反問說:“那么,劉將軍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諸葛亮嚴肅地說:“劉將軍是皇室后代,才能蓋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
孫權聽諸葛亮這么一說,也激動地說:“我也不能象江東土地和十萬人馬白白地送人。不過劉將軍剛打了敗仗,怎么還能抵抗曹軍呢?”
諸葛亮說:“您放心吧,劉將軍雖然敗了一陣,但是還有水軍二萬。曹操兵馬雖然多,遠道追來,兵士也已經精疲力盡。再說,北方人不習慣水戰,荊州的人對他們不服。只要我們協力同心,一定能夠打敗曹軍。”
孫權聽了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里挺高興,就立刻召集部下將領,討論抵抗曹操的辦法。
正在這時候,曹操派兵士下戰書來了。那信上說:“我奉大漢皇帝的命令,領兵南征。現在我準備了水軍八十萬,愿意和將軍較量一番。”
孫權把這封信遞給部下看,大伙兒看了都刷地變了臉色,說不出話來。
張昭是東吳官員中資格最老的。他說:“曹操用天子的名義來征討,我們要抵抗他,道理上輸了一著。再說,我們本來想靠長江天險,現在也靠不住了。曹軍占領了荊州,又有上千艘戰船,他們水陸兩路一起下來,我們怎么也抵擋不了,我看只好投降。”
張昭這一說,馬上有不少人附和。只有魯肅在旁邊冷眼旁觀,一聲不吭。
孫權聽著聽著,覺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魯肅也跟著出來。
孫權拉著魯肅的手,說:“你說說,該怎么辦呢?”
魯肅說:“剛才張昭他們說的話全聽不得。要說投降,我魯肅可以投降,將軍就不可以。因為我投降了,大不了回老家去,照樣跟名士們交往,有機會還可以當個州郡官員。將軍如果投降,那么江東六郡全都落在曹操手里,您上哪兒去?”
孫權嘆了口氣說:“剛剛大家說的,真叫我失望。只有你說的才合我的心意。”
散會以后,魯肅勸孫權趕快把正在鄱陽的大將周瑜召回來商量。
周瑜一到柴桑,孫權又召集文武官員討論。周瑜在會上慷慨激昂地說:“曹操名為漢朝丞相,其實是漢室奸賊。這次他自己來送死,哪有投降他的道理。”他給大家分析了曹操許多不利條件,認為北方兵士不會水戰,而且老遠趕到這陌生地方,水土不服,一定會生病。兵馬再多,也沒有用。
孫權聽了周瑜的話,膽也壯了。他站起來拔出寶劍,“豁”的一聲,把案幾砍去一角。他嚴厲地說:“誰要再提投降曹操,就跟這案桌一樣。”
當天晚上,周瑜又單獨去找孫權,說:“我已經打聽清楚。曹操兵馬號稱八十萬,這是虛張聲勢,其實只不過二十幾萬,其中還有不少是荊州兵士,不一定真心替他打仗。您只要給我五萬精兵,我保管把他打敗。”
第二天,孫權任命周瑜為都督,撥給他三萬水軍,叫他同劉備協力抵抗曹操。
周瑜領兵進軍,在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和曹軍前哨碰上了。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軍兵士很多人不服水土,已經得了疫病。雙方一交鋒,曹軍就打了敗仗,被迫撤退到長江的北岸。周瑜率領水軍進駐南岸,和曹軍隔江遙遙相對。
正像周瑜預料的那樣,曹操的北方來的兵士不會水戰,他們在戰船上,遇到風浪顛簸就受不了。后來,他們把戰船用鐵索拴在一起,船果然平穩不少。
周瑜的部將黃蓋看到這個情況,向周瑜獻個計策,說:“敵人兵多,我們兵少,拖下去對我們不利。現在曹軍把戰船都連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辦法來打敗他們。”
周瑜覺得黃蓋的主意好,兩人還商量好,讓黃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曹操,表示要脫離東吳,投降曹操。曹操以為東吳將領害怕他,對黃蓋的假投降,一點也沒懷疑。
黃蓋叫兵士偷偷地準備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裝著枯枝,澆足了油,外面裹著布幕,插著旗幟,另外又準備一批輕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準備在大船起火時轉移。
隆冬的十一月,天氣突然回暖,刮起了東南風。當天晚上,黃蓋帶領一批兵士分乘十條大船,駛在前面,后面跟隨著一批船只。船隊到了江心,扯滿了風帆,像箭一樣駛向江北。
曹軍水寨的將士聽說東吳的大將來投降,正紛紛擠到船頭看熱鬧。沒想到東吳船隊離開北岸約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條大船突然同時起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十條火船,好比十條火龍一樣,闖進曹軍水寨。那里的船艦,都擠在一起,又躲不開,很快地都延燒起來。一眨眼工夫,已經燒成一片火海。水寨燒了不算,岸上的營寨也著了火,曹軍一大批兵士被燒死了;還有不少人被擠在江里,不會泅水,馬上淹死了。
周瑜一看北岸起火,馬上帶領精兵渡江進攻。他們把戰鼓擂得震天響。北岸的曹軍不知道后面有多少人馬進攻,嚇得全部崩潰。
曹操拖著殘兵敗將向華容(今湖北潛江縣西南)的小路上逃跑。那條小路全是水洼泥坑,騎兵沒法通過。曹操趕忙命令老弱兵士找了一些稻草鋪路。他帶著騎兵好容易才通過,可是那些填鋪稻草的兵士,卻被人馬踩死了不少。
劉備和周瑜一起,分水陸兩路緊緊追趕,一直追到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曹操的幾十萬大軍戰死的加上得疫病死的,損失了一大半。曹操只好派部將曹仁、徐晃、樂進分別留守江陵和襄陽,自己帶兵回到北方去了。
經過這場赤壁大戰,三國分立的局面已經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