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英雄事跡
國家英雄事跡(精選5篇)
中國歷英雄有許多,從古代亂世時期到近代抗日英雄數之不盡,他們都為各自的國家付出了巨大的奉獻,所以我們更要去學習他們身上的可貴精神。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國家英雄事跡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國家英雄事跡【篇1】
鄭成功是我國偉大的民族英雄,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石井人,出身于官商家庭. 1624年農歷七月十四日,誕生于日本長崎縣平戶市千里浜.在日本渡過七個春秋,1630年間隨從其叔芝燕等回國,住安平(晉江市安海鎮)鄭府.鄭成功自幼聰明敏捷,八歲能通讀四書五經,十歲能寫入股文,文章過人,詞藻華麗典雅,十一,二歲,兼習春秋左傳,孫吳兵法,并能舞劍學射.十五歲的稟生,二十一歲攻入南京國子監太學,氣字軒昂,才華橫溢,獲得師長稱贊:“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
340年前的今天,侵占臺灣38年的荷蘭殖民者向鄭成功投降,寶島臺灣重回祖國的懷抱.人物:“復臺開臺“第一人.民族英雄鄭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父為鄭芝龍.后明隆武帝賜姓朱,改名成功,字明儼,國內外都尊稱他為“國姓爺“.由于時代與形勢的要求,鄭成功先是擔負起反清復明的使命,后來又順應歷史潮流,率軍驅逐
作案荷蘭侵略者,收復祖國領土臺灣,這體現了當時中華各族人民的利益.鄭成功是第一個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是第一個打敗西方殖民者的東方人.
國家英雄事跡【篇2】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籍貫河東平陽(屬今山西臨汾)。霍去病少年時生活在奴婢群中,貧賤艱苦。但他隨舅父衛青習武,騎射、擊刺技藝超群,體魄健壯,寡言守信,智勇兼備。
霍去病18歲即為天子侍中(皇帝身邊保衛安全的官),同年便隨大將軍衛青參加與匈奴右賢王爭奪河南地(今河套地區)的最后一戰,號“票姚校尉”。他率領800精騎,距大軍數百里之遙,乘匈奴不備,選擇便于進攻的目標,出奇制勝,斬殺敵兵1028人,首戰告捷,被封為冠軍候。
公元前119年,漢朝決定派衛青、霍去病率騎兵5萬,步兵幾十萬人合圍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縣一帶)右北平(今河北平泉縣一帶),衛青出定襄(今內蒙和林格爾),分兵越過沙漠,尋求與單于決戰。根據沙漠作戰的特點,霍去病大膽選用部分降漢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時間較長的漢人為軍校,造成熟知匈奴軍情和漠北物候的優勢。率領有向導的輕騎兵,離開基地,深入敵后,“取食于敵”,“追奔逐北”兩千多里,尋找單于。由于單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離候山(今何地不詳),渡弓盧水(今蒙古克魯倫河),與匈奴左賢王(轄匈奴東部地方的長官)部酣戰,結果獲匈奴頓頭等3小王將軍、相國、都尉等83人,共斬俘7萬余人,匈奴左部幾乎全軍覆滅。霍、衛兩軍終于勝利會師于瀚海(今貝加爾湖),為慶戰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德爾山)立祭天高壇,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東)開祭地廣場,后班師凱旋。此役收復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壘防御匈奴,“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解除了西漢初年以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霍去病也晉升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兩年后,霍去病病逝,年僅24歲。漢武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由披鐵甲的官兵列隊將靈柩護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東,葬于外形仿祁連山狀的高大墓中,墓前還有漢武帝為表彰其戰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圓雕石刻。上書其座右銘:“匈奴末滅,何以家為!”
國家英雄事跡【篇3】
我們看的電影有很多,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但是那些革命電影卻沒有人看。但是我正好看過一部電影,這部電影還是我小時候看的,這部革命電影使我感觸很深。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邱少云》,里面的內容是這樣的: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連隊接受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消滅平康和金化之間的三九一高地的敵軍。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獨特,易守難攻。在敵軍和我軍陣地之間還有三千多米寬的開闊地,是敵人的炮火封鎖區。在這樣長距離的炮火下沖擊,必會導致我軍較大傷亡,影響戰斗的順利進行。上級決定采用隱蔽作戰,在發起攻擊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隊潛伏在敵人陣地的前沿,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要使幾百人在敵人眼皮底下隱蔽二十多個小時而不能有一個暴露目標。邱少云和他的戰友們毫不畏懼,爭相請戰。臨行前,邱少云下了鋼鐵誓言:為了戰斗的勝利,甘愿獻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身披偽裝草網的戰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叢生的開闊地埋伏了下來。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敵方那層層的鐵絲網和一簇簇不暴露我軍潛伏秘密,觀察所里的指揮員當機立斷,下令用炮火將這股敵人全部殲滅。
次日中午,敵人的燃燒彈引燃了他身邊的草叢,這時,他只須打滾翻身即可避免燒身。但為了避免暴露目標,他嚴守潛伏紀律,忍受著烈火燒身的劇痛,堅持不動,直至壯烈犧牲,保證了整個戰斗的勝利。
黃昏來臨,出擊的時間到了。戰友們懷著滿腔仇恨,高呼著為戰友報仇的口號,排山倒海般地向敵人沖運河。經過激烈的戰斗,敵人全部被消滅,三九一高地上飄揚起勝利的旗幟。
戰斗結束后,同志們在邱少云潛伏的位置上,看見他用雙手在地上摳出的深深的土坑……
國家英雄事跡【篇4】
邱少云,1952年10月,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為縮短進攻距離,便于突然發起攻擊,11日夜,部隊組織500余人在敵陣地前沿的草叢中潛伏.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
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條水溝,只要他后退幾步,就勢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將火苗撲滅.但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鐘,直至壯烈犧牲.實踐了他在入黨申請書中所寫:“為了世界革命,為了戰斗的勝利,我愿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的鋼鐵誓言.
戰后,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并追授“模范青年團員”稱號.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他“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國家英雄事跡【篇5】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匈奴中有人造反,蘇武的手下牽連其中,蘇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決定自盡,未遂,單于就把他關押起來不給飯吃,蘇武吃雪和氈毛活了下來,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邊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讓公羊生下小羊才讓他回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么人都沒有,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饑。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后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的手下悄悄與其取得了聯系,告訴他們蘇武還活著。這才讓蘇武返回大漢。這中間度過了十九年。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