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跡作文
英雄事跡作文(精選5篇)
英雄并不比一般人更勇敢,差別僅在于,他的勇氣維持了五分鐘而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關于英雄事跡作文,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英雄事跡作文精選篇1
蘆花村里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里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了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后,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于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新中國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英雄事跡作文精選篇2
在人們心目中,只有有著偉大事跡的人,才可被認可為是人們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可我卻認為,英雄,不一定要經歷過與風雨、水火的激烈拼搏;也不是一定要在困難面前做出生與死的抉擇;有些人,不求有一天能被人們稱為英雄,只是在默默無聞的做著平凡而又偉大的事情。
我所說的這位英雄,沒有那么多偉大的事跡,也不是那么眾人皆知,但他在我心中,永遠是英雄。
他一個平凡的人,無論什么時候,在他的臉上,總洋溢著開心幸福的笑容。
小時候,我總喜歡依偎在他的肩膀上。我總認為,那寬厚的肩膀是那樣的舒適,那樣的安全。它可以使我不受一點傷害。仿佛,那就是我無憂無慮的港灣。所以,我天真的以為,那個肩膀,只承載著我。
時間像流星劃過長空,轉瞬間,我已長大,無意間,我發現了原來他那烏黑的頭發中,夾雜著許晶瑩的發絲。臉上更是多了幾道歲月留下的痕跡。
我時常看見他站在窗邊,凝視著眼前的一切,時不時地發出幾聲長嘆。我似乎也從這長嘆聲中明白了什么………原來,他的肩上還有家庭,還有事業,還有朋友,還有兄弟,還有生養他的父母。
近年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層出不窮。在單位,上好幾天班,吃不好,睡不好,好不容易坐幾個小時火車回到家,待不了一天又得坐幾個小時火車回去。爺爺心臟不好,我又總拿他當出氣筒,什么不愉快都撒在他身上,卻從不考慮他的感受。盡管再煩再累他都以笑待人,從不將自己的負擔強加在別人身上。就這樣,他沒有半句怨言,默默地挑起這些負擔,用自己寬厚的臂膀,支撐起了這個家。無論誰的怨言,他為了讓別人痛快,寧可自己難受。他心中有多少苦,有多少黑色,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只有用他的淚水,才能將這一片片黑色的陰云漸漸沖散。
英雄事跡作文精選篇3
在中國歷史上,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陷入重重包圍的軍隊轉危為安的人,屈指算來,僅有幾個。而西晉時的劉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劉琨是西晉時期著名的將領、音樂家和文學家,也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
西晉末年,匈奴騎兵經常南下騷擾中原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劉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和好友祖逖一起,聞雞起舞,發憤圖強,希望能收復失地,還 老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
公元307年,劉琨帶領部下一千余人離開洛陽,歷經艱難險阻來到晉陽(今山西太原)。當時的晉陽由于戰亂頻仍,已是一座空城。劉琨到了那里,安撫流民,加強城防,重視農業,發展生產。很快,晉陽城恢復了活力,到處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匈奴騎兵再次興兵南下,圍攻晉陽城。一夜之間,五萬匈奴兵把晉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劉琨一看,大事不妙,一面趕緊修書一封,命人快馬加鞭送出城去,請求救援;一面在城內嚴防死守,各個要塞都增加了兵力,以抵御匈奴人的進攻。
劉琨深知晉陽城的士兵根本不是匈奴大軍的對手,便守城不出。雖然匈奴人數次罵陣,劉琨都置若罔聞。他希望以拖延時間的方式來等待援軍。惱羞成怒的匈奴人卻等不了,他們數次攻城,但都被劉琨帶領的守軍頑強地擊退。匈奴人見久攻不下,索性就駐扎在晉陽城外,坐等劉琨彈盡糧絕,那時再攻城就不費吹灰之力。
劉琨在煎熬中又過了幾天,援軍還 是未到。已是深夜,劉琨還 在四處巡查。此時的他千鈞重擔在身,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登上城樓,看著一隊隊的巡邏士兵走過,心里稍感安心。但憑樓遠望,不遠處就是匈奴騎兵的營地,雖然燈火通明,卻寂靜無聲,顯然,匈奴人已經睡去。
劉琨深知:現在晉陽城內,糧草僅能維持半月;原本守軍才不過兩千,匈奴人幾次攻城,又損兵折將不少;援軍遲遲未到……想到這里,劉琨忍不住一聲長嘆,抒發心中的抑郁之情。
突然,遠處的匈奴營地里傳來一陣騷亂,似乎被劉琨的長嘆聲驚醒。看到這,劉琨靈機一動,想起西楚霸王項羽被劉邦的四面楚歌所懾,不戰自敗的故事。他趕緊命人拿來胡笳——匈奴人最喜愛的樂器,站在城樓上吹奏起來。
劉琨忘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吹著匈奴人最熟悉的曲子。憂傷的胡笳一路嗚咽著傳到了匈奴營地,好似慈祥的母親在呼喚久別的游子,又似溫婉的妻子在思念離家遠征的丈夫。漸漸地,匈奴營地里騷動起來,許多士兵走出營地,急切地尋求聲音的來源。有的情不自禁地低聲吟唱,有的則黯然淚下。連年背井離鄉的征戰,久攻不下的城池,已經讓匈奴士兵備感疲憊。在這異域他鄉,突然聽到熟悉的鄉音,濃濃的思鄉之情在士兵中間蔓延開來。
劉琨吹了一夜的胡笳,吹得自己淚流滿面,吹得匈奴士兵歸鄉心切。
第二天一大早,探馬來報,匈奴已經撤兵北歸。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昨夜劉琨的胡笳曲,讓匈奴人軍心大亂,士氣低落,許多士兵結伙乘夜逃亡回家。匈奴首領見狀,不得不下令連夜拔營起寨,退回老家。
就這樣,劉琨不費一兵一卒,解了晉城之圍。從此,“一曲胡笳救孤城”成為流傳千古的美談,劉琨以他面對強敵時的勇敢和智慧,留名青史,被后世稱道。
英雄事跡作文精選篇4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后,當殘忍的鬼子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確山縣(今駐馬店市驛城區)李灣村窮苦農民家庭。在東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化名張貫一、乃超。1932年赴南滿領導抗日武裝斗爭時,改名楊靖宇。
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后,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后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于蒙江一帶,最后只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英雄事跡作文精選篇5
王二小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三年級時,我們還學過《歌唱二小放牛郎》。這個故事主要講在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二小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干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
干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后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