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事跡作文
英雄人物事跡作文(精選5篇)
人不論大小,馬不論高低,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年,竹子倒高,節節是空的,金鋼石倒小,可捻瓷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英雄人物事跡作文,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英雄人物事跡作文精選篇1
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大將,雖六十三歲高齡,卻仍然馳騁戰場,并立下赫赫戰功,他馬革裹尸的英雄氣概至今讓人折服。此人正是老當益壯、鼎鼎大名的伏波將軍——馬援。
馬援出身于官宦家庭,父親早逝,他從小就立志要闖蕩出一番事業。有一天,他對長兄馬況說:“大哥,男兒志在四方,我想去邊郡闖蕩一番。”馬況一聽,雖然有些擔心,但還 是非常支持他,并鼓勵說:“援弟,你有宏遠志向,日后必然會有所成就。玉不琢,不成器。現在你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就趁機磨煉下自己,放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有了大哥的支持,馬援更是信心滿滿。
然而就在馬援準備妥當,即將出發的時候,大哥馬況因病去世。“長兄如父”,于是,馬援暫時放棄了遠行。他要留下來,為大哥守孝。
一年之后,馬援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家鄉,開始了人生的旅程:他做過督郵,但因同情囚犯、私放犯人而獲罪,不得不逃亡;他畜養過牛羊,因不斷改進飼養方法,擁有馬、牛、羊幾千頭;他處事果決,富有領導力,四面八方的人都來歸附他……正是經歷了種種風霜,當初那個青澀少年,以亂世為磨礪場,將自己打磨得猶如一柄即將出鞘的寶劍。
馬援所處的年代,正值王莽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南陽的劉秀揭竿而起,推翻王莽政權,建立了東漢。為開創一代盛世景象,劉秀廣招賢良。所謂識英雄重英雄,劉秀十分欣賞馬援有勇有謀,馬援也為遇到這樣一位賢明的君主而感到慶幸。
當時的西州大將軍隗囂占據西州,稱王稱霸,對東漢存有二心。光武帝率軍征討,馬援看到周邊勢力眾多,關系錯綜復雜,便堆米成山為光武帝演示戰略部署,同時謀劃分解各方抵抗勢力的方法,果然將西州一平而定,天下從此安定許多。
馬援在平定西州的過程中功勞最大,但他卻不自滿,反而總是認為自己做得不夠,不斷請求去邊境討伐侵擾東漢的敵人。
公元35年的夏天,光武帝任命馬援為隴西郡郡守,前去平定隴西的羌族作亂。馬援雷厲風行,一上任便開始整頓兵馬,加強練兵,嚴明軍紀,整個軍隊立刻煥然一新。
一切準備妥當后,年近五十歲的馬援銀發飛揚,親自領騎兵三千出征。當時,羌人各個部落有幾萬人,他們聚集在浩亹,以浩亹隘為天險,形成一道屏障。揚武將軍馬成率兵正面強攻,卻遲遲突破不了。于是馬援率部暗中繞過羌人的防御圈,從側面偷襲。羌人見突降奇兵,大驚失色,趕緊撤退。羌人退到北山后,逐漸穩住陣腳,派精兵堅守固防。
馬援見北山山勢險峻,易守難攻,強攻必然損失慘重,心中已有定計。他趁著夜色悄悄派出幾百騎兵,命他們繞到敵軍背后偷襲。為避免羌人的懷疑,馬援天天領兵叫陣。羌人見他率領的兵士雖少,但屢次被他打敗,心中本能地對他畏懼幾分,始終不敢應戰。馬援派去偷襲的騎兵,殺了羌人個措手不及。再加上馬援的夾擊,羌人腹背受敵,紛紛潰逃。
此戰,馬援憑借獨特的謀略,以少勝多,大獲全勝。光武帝賜給馬援牛羊數千頭,他絲毫不取,全部拿來犒賞那些浴血的將士。
馬援一生多次征戰,五十一歲以少勝多平定隴右羌人;五十六歲領兵克服瘴氣、疫病南定交趾(今越南);六十三歲征討南方武陵五溪蠻,病逝于途中。
縱觀馬援一生,多次大戰都發生在他年邁時期,然而他毫不畏怯,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大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的豪言壯語。
英雄人物事跡作文精選篇2
你是否曾后悔遲到千年,無法在莽莽黃沙中策馬戈壁、揮戟殺敵?你是否曾遺憾身處俗世,恨不得在赤眉綠林中譜一曲美人如玉、劍如虹?你是否曾嘆息縱有千里之能,怎奈肉眼凡胎,伯樂安在哉!
是的,這個世界很小,英雄或許難覓用武之地,但英雄從不會失去馳騁的沙場,因為豪氣自在心中。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愛彎弓射大雕,他沒有雄鷹的翅膀,卻擁有比雄鷹更遼闊的天空。幼年喪父沒有他,兵寡勢微沒有嚇倒他,他守著的是九畝草地,胸懷卻是九州熱土。而最終,他也問鼎中原,雄霸一方,他是英雄,但他的幼年也曾飽含艱辛,我們說逆境造英雄,不如說是逆境中的雄心造就英雄。
因為心沒有倒,英雄成吉思汗沒有末路。
或許沙場出英雄,但和平年代,一樣是英雄時代。
清朝名相張適玉曾在長城刻道:
“萬里長城萬里空,千古英雄千古夢”,比之各朝進士的風花雪月強說愁,不知多了幾分天下,多了幾分古今。因為英雄夢的千年不死,在康熙爺手下郁郁不得志的張適玉在雍正時大放異彩,成鴻鵠之志,為大清康雍乾三朝盛世立下汗馬功勞,成為滿清社稷的中流砥柱。只要夢不滅,英雄的世界,英雄的時代終有一天會降臨。
再讀一讀金庸筆下的第一大俠“蕭峰”,他并不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卻是凝聚了千千萬萬真實人物的血汗的縮影。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古今歷位英雄的本質,從被丐幫逐出,聚賢莊血戰七十二路英雄;到雁門關外為天下蒼生請命,他經歷了三起三落,經歷了從英雄到“遼狗”的悲痛,但他心中的豪情壯志、正義凜然不改,終成就了雁門外驚世一跳,成就了遼宋百年和平,成就了英雄人生。
他的心,他的理念,決定了他從逆境走向光明。這就是為什么英雄沒有末路,因為他有一顆英雄的心。
回首中華民族的獨立歷程,毛澤東在“三人團”壓制下沒有倒;鄧小平在“三起三落”中激流勇進,對于這些英雄,永遠只有逆境,沒有末路,因為: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思想有多遠,路就能走多遠。
英雄人物事跡作文精選篇3
今天,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認真閱讀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這篇文章,這個故事流傳至今幾乎家喻戶曉。但當我一口氣將它看完時,不禁心潮澎湃、熱淚盈眶。董存瑞叔叔那種舍身為國、不怕犧牲的高尚品質深深打動了我。
董存瑞叔叔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爆破組長,在一次進攻敵人的戰斗中,他帶領組員沖鋒在前,一座半空架在壕橋上的碉堡擋住了他們前進的腳步。為了不耽誤總進攻的時間,董存瑞叔叔全然不顧敵人密集的火力,勇敢地沖到了碉堡前,但是因為橋身離地面太高,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董存瑞叔叔靈機一動,奮不顧身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作為支架,毅然用自己的手托起炸藥包,拉燃了導火線高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就這樣,一個年僅19歲的生命消失了,但是因為他的犧牲,整個戰斗大獲全勝。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想想作為跨世紀新一代的我們,白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有和藹可親的老師指導我們學習,有生動形象的教材配合我們學習,有科學漂亮的文具幫助我們學習,還有安全平整的塑膠操場讓我們游戲,琳瑯滿目的體育器材供我們鍛煉,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使我們放松……晚上回到舒適溫暖的家中,有細心呵護的親人陪著我們,有豐盛可口的飯菜等著我們,有冬暖夏涼的伴著我們,還有引人入勝的課外書籍讓我們閱讀,精彩紛呈的兒童節目供我們欣賞,新穎有趣的玩具使我們快樂……就這樣過著和平、快樂的生活。所有的這一切,都是許許多多像董存瑞叔叔那樣的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而我們其中的許多人包括我在內,不知道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會兒抱怨學習生活枯燥,一會兒埋怨飯菜品種單調,一會兒為雞毛蒜皮而與同學大動干戈,一會兒為一已之私而與父母激烈爭吵……甚至有的同學為了泄憤,想著法兒與大人反著干。試讀,如果先烈們預知自己的付出竟然得到如此回報,他們還為心甘情愿地舍棄一切嗎?
同學們,為了無愧于昨日一心為國的先驅們,無愧于今天熱心奉獻的身邊人,更為了祖國燦爛的明天,我們要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學習董存瑞叔叔的勇敢無畏的精神,認真學習,學好本領后走上工作崗位,為祖國的發展壯大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英雄人物事跡作文精選篇4
小二是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英雄人物事跡作文精選篇5
上星期,老師布置我們閱讀經典革命英雄故事書籍,于是,我到東港圖書館借來了《邱少云》,看完后,我被他深深地感動了,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邱少云小時候,他的爸爸是一名船工領袖,帶領其他船工和惡霸船主斗爭。一天晚上,邱少云的爸爸被鬼船主的打手捆住雙手,綁著大石頭,拋入河里淹死了。于是他決定為父親報仇,長大后他參了軍,參加了革命。
邱少云的部隊在奪取“391”高地時,烈火燒到了他的身上,嚴重威脅著他的生命。那時,他只要跳出來打個滾,就可以把火滅掉。但是,這樣整個潛伏部隊就會暴露,可能會有許多的戰士死亡。為了戰斗的勝利,邱少云沒有這樣做,他以驚人的毅力強忍著,直到死也沒有挪動一寸地方,發出一聲呻吟。
跟邱少云叔叔相比,我真是羞愧難當。他在烈火中一聲不響,而我卻連上課的35分鐘都堅持不了,有時要和同桌悄悄講幾句話,偶爾還要搞小動作。今后,我要向邱少云叔叔學習,做一個嚴于律己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