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英雄事跡
中國的英雄事跡(精選5篇)
英雄者,國之干,庶民者,國之本。要想做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沒有選擇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中國的英雄事跡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的英雄事跡篇1
他是一個自幼聰穎、明辨是非、善理政務的能臣;他是一個見董卓專權、禍國殃民、掘王陵、焚宮闕時義憤填膺而起兵伐卓的有志之士;他是一個在三國鼎立后領土面積最為廣闊與強大的魏國的“一國之君”;他也是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人。沒錯,就是他一代奸雄曹操。
我們都稱他為“奸雄”。那么他到底奸在哪里呢?下面讓我們共同回到千百年前一探究竟。當年正直董卓專政、朝廷腐敗、曹操一心想除掉董卓便向王允借寶刀一口,刺殺董卓。可是誰承想刺殺董卓不成還暴露了自己。當他逃出來后發現大街小巷都貼滿了懸賞捉拿自己的告示,走投無路之下只好找到了自己父親的朋友呂伯奢。呂伯奢見曹操到來便令人殺豬宰羊,并親自前去沽酒。曹操在呂伯奢家中聽見磨刀的聲音,這讓生性多疑的他懷疑他們要拿自己的腦袋去報官領賞。于是,殺掉了他們一家后便逃之夭夭。結果路遇沽酒回來的呂伯奢便將他也就地結果了。見此景,與他同行的陳宮認為“操卓原來一路人”憤然離去。而曹操卻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這件事情就足以概括曹操的奸雄本質。他義憤填膺地區刺殺董卓,一心報國是英雄氣概的體現。然而“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卻是奸人自私自利的表現。雖然曹操奸雄難辨但是如果說他是才子卻無可厚非,出自他手筆的詩歌反映了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開啟并繁榮了建安大學,魯迅先生曾評價曹操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曹操,是一代奸雄,是一位才子,也是一個千古謎團。
中國的英雄事跡篇2
在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想必你一定會有一個喜歡的人物吧!也許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也許是智勇雙全的趙子龍,也許是忠肝義膽的關云長。而我最喜歡的卻是被世人誤稱為一代梟雄的曹操。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悠歷史長河中,無論男女老少,都認為曹操是一個奸雄,甚至在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也評價曹操為亂世之奸雄。然而我并不這樣認為。漢代著名人物評論家許紹曾評價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漢代大儒喬玄曾說:漢室將亂,能安天下者,其在君乎?;當時的名士何颙也曾評價曹操漢室將亡,能安天下者,必此人!試問,這三位是何等聰明睿智之人?由他們對曹操的評價,足見曹操氣質非凡,智慧過人。
在我眼中,曹操是一個機智的人。東漢末年,漢室傾頹,董卓把持朝政,曹操原本想誅殺董卓,但不曾料到被董卓從穿衣鏡中看到自己持刀相向的身影,慌亂中假稱獻寶刀,才驚險地逃過一劫。
曹操還是一個英勇善戰的人。他一生經歷了大小戰役無數,最著名的要數和袁紹的官渡之戰。官渡之戰中,曹操指揮有方,謀略有度,以少勝多,重創了袁紹大軍,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光在軍事上有突出的能力,在文學方面曹操也有過人的成就。《短歌行》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求賢若渴;《龜雖壽》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志雄心;《觀滄海》里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開闊曠遠。曹操的詩歌,感情真摯,慷慨悲涼,充分展現了一代豪杰的廣闊胸襟和奇情壯志。
英雄,機智,英勇,才華橫溢--這就是我眼中的曹操!
中國的英雄事跡篇3
千思離愁,萬般無奈。安靜月光中印下了一個微屈的身影。他沉默了,他郁悶了。他快看不到希望了——沉愁曹操
自己的強大是孤獨的,面對著許多復雜情感,不知該怎么發泄,也不敢發泄,只能臥薪嘗膽,有多少的痛苦都要忍著,自己是強者,不是弱者。自己的命由己不由天。
萬般復雜,但我不服,自己是不會輸的,他們聯盟是證明他們害怕了,打不過我,哈哈……自我自嘲,眼睛流去了強大的光,無人敢對視。天下武略智謀,誰人值我萬分之一,天下害怕證明我太強了,天下躲我證明他們膽怯
我星空還未全部照亮,我要你們這些不服我的人都死,我就是天,而你們都是民,不服者死,只有天下為我,沒有我為天下的事,很多事都沒有想到,但你經歷了就必須學會,一人不可以摔兩次,現在的天下比的不是智謀而是自己的智謀判斷的錯誤比別人少,自己的力量需要隱藏,不可以全部暴露出來。但也要他們害怕,天下無我不能的。
現在最信任的人是自己,不是任何人,天下沒有奸雄之說,只是他們的害怕罷了,我的足夠強大誰人能比,我恩固我在芳為人上人,我就是萬人之上的神,天下應該是我來統一,我還沒有統一,證明我還不夠強大,蜀吳兩國,還好有你的智謀,不然我認為統一天下沒有樂趣,但現在有了,你們給我的傷疤我會以仁慈的方式給你,你們的才華我可不會浪費,舉杯飲酒,醉夢身先死。
抱歉,剛見面就得說再見,我的智謀不知有你們高還是低,但我不怕輸,畢竟,輸是在贏的基上開始,我能為什么做什么。
我的沉愁誰人能憧,唉,天啊,你的考驗我不知撐得住不,但我會繼續努力的,未來加油,光無限閃耀。
中國的英雄事跡篇4
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是“東方的拿破侖”、“東方的丘吉爾”、“東方的普希金”。
我眼中的曹操,是智謀絕倫的軍事天才。官渡之戰,曹操先肅清了周圍動蕩不安的割據勢力,再集中兵力對抗袁紹。他聲東擊西,突襲白馬,斬大將顏良、文丑。他還火燒烏巢,即使敵軍支援也毫無畏懼。之后,袁譚、袁尚爭奪繼承權,他聽取郭嘉的建議,使二袁相爭而坐收漁翁之利。曹操善于運用戰術,出奇制勝,目光長遠;他善于凝聚士兵的戰斗力,讓將士拼死作戰,置于死地而后生;他善于發掘人才,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因為曹操卓越的軍事才能,所以他才能“以卵擊石”,打敗強敵。
我眼中的曹操,是體恤人民的執政君王。他命令軍隊屯田,自給自足,還多次下令減輕賦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東漢統治者奢侈無度,必然滅亡;曹操勤儉持政,得到人民的擁戴,方能成就霸王之業。
我眼中的曹操,是才華橫溢的翩翩君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志在千里”。他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文格慷慨悲涼,反映現實。就連毛澤東也贊嘆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揚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我眼中的曹操,是雄心壯志的熱血男兒。他為了平定天下的夢想,身先士卒,出生入死。他不去管身后是否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便只顧風雨兼程。夢想永不磨滅,希望終會出現。
曹操樂觀自信,嚴格要求自己;他對待臣民,剛柔相濟;他重視人才,以禮相待。正因如此,他才能在漢末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書寫中國歷史上耀眼的一面。
中國的英雄事跡篇5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古往今來,曹操一直是奸雄的代表,最有力的佐證即是曹操殺掉誠心招待自己的呂伯奢全家,并且殺掉之后并未有悔意,還大言不慚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但我認為,我們不能因其奸,而抹煞其能力。在那個“天子懦弱奸邪起,氣色凋零盜賊狂”的動亂時期,漢天子大權旁落,董卓專權,忠心于漢的大臣也曾謀劃殺掉董卓,但卻屢戰屢敗,而人們眼中的奸雄曹操,也曾為此出力,騎馬提刀去刺殺董卓,亦以失敗而告終。所以有了逃亡到呂伯奢一家,因疑心過重而錯殺一事。于此我們可以看出曹操也曾是漢朝的忠臣。
當曹操獨擋一方時,他能夠禮賢下士,重用人才,從他的《短歌行》中即可得知。官渡之戰時,許攸來投靠曹操,曹操非常高興,甚至來不及穿鞋襪,光著腳就去迎接許攸,見到許攸之后曹操“先拜于地”,讓許攸大驚,說“公乃漢相,吾乃布衣,何謙恭如此”。然而后來,當曹操權勢穩固之后,他則有些嫉賢妒能,比如因“雞肋”這個口令而殺害楊修一事。除此之外,他的氣量也越來越小,當荀彧勸諫他不要接受魏公之位時,曹操便懷恨在心,示意荀彧自殺而亡。
曹操雖然奸猾,但他卻沒有想要代漢天子而做皇帝。他討董卓,剿黃巾,除袁術,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可謂戰功赫赫,如果沒有曹操,在那個動亂年代,不知道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之所以不敢交出兵權,用他自己的話說“誠恐一解兵權,為人所害”,我想這也有一定的道理。曹操晚年之時,也有人慫恿他稱帝,但曹操卻說“吾事漢多年,雖有功德及民,然位至于王,名爵已極,何望更有他望”,從中都可以看出曹操雖狡猾,但終不是大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