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英雄事跡經典
簡介英雄事跡經典(精選5篇)
各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少名留千史的英雄人物,關于英雄事跡故事更是多到數不勝數。關于簡介英雄事跡經典該怎么寫的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簡介英雄事跡經典,希望大家喜歡!
簡介英雄事跡經典【篇1】
鄧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1849年10月4日生于廣東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祖籍廣東東莞懷德鄉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鄧煥莊,專營茶葉生意,嘗于廣州及津、滬、漢、香港、秦皇島等地開設祥發源茶莊,并始建鄧氏家祠。少時隨父移居上海,從西方學習算術、英語。
1867年6月,沈葆楨(林則徐女婿)到福州馬尾船政學堂任職。以制造輪船須培養造船人才,開辦制造學堂(前學堂);因法國長于制造,故應用法文教學。以駕駛輪船須培養駕駛人才,開辦駕駛管輪學堂(后學堂);因英國長于駕駛,故應用英文教學。這兩個學堂與船廠同時興辦,所招學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羅豐祿、何心川、蔣超英、劉步蟾、葉伯鋆、方伯謙、林同書、鄭文成、林泰曾、李達璋、嚴復、沈有恒、邱寶仁、陳毓淞、林永升、葉祖珪、陳錦榮、黃煊、許壽山、林承謨、柴卓群、鄭溥泉、黃建勛。船政第一次招考學生后,又從廣東招來已學過英語,并[1]且基礎較好的學生鄧世昌、葉富、呂瀚、李和、張成、李田、黎家本、林國祥、梁梓芳、卓關略等十余人。他少年時就聰穎好學,“有干略”。
1868年,他懷著救國的志愿,以各門課程考核皆優的成績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航海,成為該學堂駕駛班第一屆畢業生。他在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練船,隨船巡歷南洋各島。1874年被任命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歷任“海東云艦”、“振威艦”、“飛霆艦”等兵船管帶。
1879年,李鴻章籌辦北洋海軍,他被調到北洋海軍,任“鎮南”炮船的管帶。1867入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1年,被派至“建威”艦練習航海。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楨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云”炮艦管帶,時值日軍侵臺,鄧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補千總。又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升守備,加都司銜。
1880年調入北洋水師,先后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和“揚威艦”、“致遠”艦管帶。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
簡介英雄事跡經典【篇2】
偉大的人物劉胡蘭,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講過。劉胡蘭這光輝的名字早就銘記在我的心中,我盼望早一天能讀到這樣一本關于劉胡蘭的書。
今天,我終于有幸地讀到了這本書,我被書中的劉胡蘭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了,給我的震撼很大。
劉胡蘭,一個只有十五歲的文靜小女孩,表現出來的是,對人民、對其他革命同志忠心愛戴,對敵人的屠刀臉不改色心不跳,寧死不屈,大義凜然。當她昂首走向敵人的屠刀時,是那么從容不迫,視死如歸。
十五歲,是一個花樣年華。十五歲,我們還在父母身邊享受著天倫之樂!我們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可是,劉胡蘭卻被敵人屠殺,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我們偉大的領袖為她揮筆寫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是對劉胡蘭的一種贊揚!
與劉胡蘭對照一下,我感覺自己十分地渺小。我平時碰到一點點困難,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垂頭喪氣,叫苦叫累……我決心要向劉胡蘭姐姐學習,做一個勇于拼搏、不怕困難、英勇不屈的人,將來為祖國效力!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沒有了硝煙戰火,這樣的環境是由千千萬萬個像劉胡蘭姐姐一樣的英雄經過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此時此刻,我們要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啊!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我們要從小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正確樹立世界觀和人生觀,不斷磨練自己的知識,嚴格要求自己身體力行,使自己向一個正確的目標邁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劉胡蘭的崇高理想,堅定意志,寧死不屈的革命氣節,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簡介英雄事跡經典【篇3】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青年時候,抱負很大。在天下混亂之時,率領一支軍隊攻打張角率領農民起義軍??黃巾軍。后來他聯合十七路兵馬討伐董卓,但由于主帥袁紹和其他人只知道飲酒作樂,而不和董卓交戰,曹操很氣憤,馬上率領部下就走。接著又收青州兵,又滅公孫瓚,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然后挾天子以令諸侯,擁有了一定實力和威信。他奉行“唯才是舉”政策,廣納天下豪杰英雄,荀、郭嘉、敬攸等謀士,徐晃等將領紛紛來投奔曹操。又用巧計,以少勝多,打得他當時最大的敵手也是實力最強的人袁紹,北征烏桓,南下荊州,一切都很順利。
但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損失慘重,狠狽不堪地回到北方。也許是這一戰的失利,也許是曹操已年近60,好像有點神經過敏了,野心也日益增大,開始接二連三的殺人:先因這皇位問題逼得他陣營中相當于劉備陣營中諸葛亮的人物??荀,緊接著又殺死或逼死了禰衡、孔融、崔琰、楊修等人,由其是崔琰的死,只因為曹操認為他“腹誹心謗”,也就是在心里在,就把他殺了,可是你知道他對你不滿嗎,隨便找個人說他“腹心”成立嗎?所以崔琰是很冤的。終于曹操在幾年后一命嗚呼了。
曹操這個人,是英雄還是奸雄?我認為他是“七分功三分過”。他的最后十年成就了一個大大有奸雄,把他以前那一座座榮譽的豐碑,英雄氣概毀于一旦,落下千古罵名,由其是現宋代的人們聽評書,“聞玄德敗,無不流涕痛哭,聞孟德敗,無不神采飛揚”,也造成了后世的小說,尤其是《三國演義》對他的抨擊。
簡介英雄事跡經典【篇4】
“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負我!”一句話讓陳宮為之發抖。這就是一代梟雄曹操!
曹操,字孟德,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曾為東漢王朝的驍騎大將軍,后為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史稱其魏武帝。
東漢末年,董卓當道,群雄紛起。曹操,繼董卓后又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袁紹是曹操的死對頭,但在軍力、財力、地位等都遠超曹操的袁紹,為什么卻敗于曹操呢?原因就是曹操心思縝密。官渡之戰時,曹操成功抵制了袁紹的百萬大軍,但糧草不足,支糧書信又被許攸劫下,袁紹生性多疑加之別人陷害與壞話趕走了許攸。當許攸投曹時,曹操出門相迎,幾次對許攸加以試探才算信他,后借許攸之計大敗袁軍。不愧是曹操啊!
曹操的嫉妒心真的很強。楊修是他手下一位著名的謀士,他嫉妒劉備手下有許多超級大將而攻打劉備,不僅如此,他又收買魏炎使之叛變。正因其極強地嫉妒心,曹操晚年未統一三國,病死塌上。一代梟雄如此隕落!不得不讓人感到遺憾與惋惜啊!
曹操在亂世之中積極追求個人報負,實現自我的不斷超越,最終獲得完全“優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定天下”為己任,以齊恒公、晉文公為榜樣,追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境界。晚年,他變得多疑而且行蹤詭秘,對自己的掩飾有許多自卑和安全感,信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使之變得極奇殘忍。換言之,人格狀態不協調才是曹操最大悲劇啊!
曹操真的很悲哀呀!不過,此乃本人的小小見解,敬請大家指教。
簡介英雄事跡經典【篇5】
曹操,給予人的影響無非是狡猾,正是京劇白臉代言人。 曹操的小名叫阿瞞,曹操和許攸是老同學了,兩人關系極好。長大后,曹操做了一國宰相,許攸在曹操手下做事,長大后的許攸仍然叫曹操為阿瞞。 有一次,曹操在相府開了一個會議,當時的氣氛十分嚴肅,許攸走到曹操面前,拍著曹操的胳膊說:阿瞞啊,你怎么這么笨,簡直是一頭豬,你只需要這么做,就一定能解決問題!一屋子的人都愣住了,而曹操卻哈哈大笑,沒有不高興。
有一個人來拜見曹操,說:許攸在眾人面前直呼小名,只有父母兄弟才可呼的,許攸這是在侮辱丞相啊!而曹操說:許攸不僅是我的老同學,還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小時候我去爬樹,一不小心掉進了污水塘里,要不是許攸把我拉上來,我早就不在了,許攸對我有救命之恩,我怎么能因為他叫我的小名而怪罪于他呢? 又有一個人說:您作為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許攸只是一個下屬,不能因為就過您的命就可以侵犯您的尊嚴啊!曹操說:如果不是許攸在我身后出謀劃策,我早已被袁紹所滅,就不會有今天的我,更加談不上宰相的尊嚴了,與許攸的功勞相比,叫我的小名是多么不足一論啊! 此后還有很多人勸曹操,可全都被曹操一一勸退。 這一年,大旱,糧食少,曹操問許攸怎么辦,許攸說下禁酒令,以免人們用糧食大量釀酒。
于是曹操吩咐下去,凡是飲酒之人,就地正法! 晚上,曹操把許攸領進了相府說:別人不準喝,老同學例外,今日得閑,可要好好敘敘舊。許攸也就陪著曹操。許攸搖搖晃晃的離開了相府,忽然,有馬蹄聲,是許褚!誰人飲酒?許褚掄起棒,打向許攸 可見,曹操的狡猾,不是那么底層地的,而是處心積慮的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