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事跡簡介
英雄人物事跡簡介5篇【精選】
英雄無私忘我,不辭艱險,不怕犧牲,為人民大眾的利益而英勇奮斗,令人敬佩的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英雄人物事跡簡介,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英雄人物事跡簡介篇1
《三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趙云,并且我認為他是個大英雄。本人是很敬仰英雄的。在《三國》中,趙云似乎是為“英雄”一詞量身定做的角色。他在歷史中受到人們的尊敬和贊揚,也是《三國》作者羅貫中熱情贊美的英雄形象。雖被劉備稱為“渾身是膽”,但他并不是一介赳赳武夫,還有許多美好的品質和超凡之處。
一.趙云深明大義。當他投奔公孫瓚之時,為的是仁政。而“仁政”是他的思想及追隨目標。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封建社會中,有這樣的想法,遠見,是多么地不易啊!而趙 云投奔君主是為了天下太平,而不為己名己利,這種品質十分高尚,也很難得。
二.趙云忠直敢諫,有長遠之見。在素日里,趙云向劉備提出的建議無不透出長遠之見,而劉備采納后效果見佳。但在關羽敗走麥城致死后,劉備欲伐吳,被趙云勸告不要這樣做。趙云分析了當下局勢及后果,但劉備沒有納諫,毅然出兵,后致兵敗,蜀氣大傷。這恰好說明了趙云有戰略眼光,心中有大局。
三.趙云謙虛謹慎。在蜀國,從未見趙云因不滿自己的地位而抱怨過。自己有功,也不自傲,不爭功奪利。他既不像張飛有怨則報,也不像關羽身攜傲氣。在趙云身上,更多的是謙虛謹慎的態度。而他在排兵布陣上也極為心細,在《三國》中毫無差錯。
而無論是君主劉備,還是將軍相士們對趙云的評價都是極高的。就連《三國》作者羅貫中似乎也對趙云“情有獨鐘”。在正史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份細致描繪,不惜花費大量筆墨去表現他的精細、機智、勇敢。而人們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趙云單騎救主等事跡更是表現出趙云的人格特點。人們為他建立石碑與祠堂等,皆是對其的肯定。
“常山趙子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我的榜樣。
英雄人物事跡簡介篇2
霍去病出生于長安的平陽府,父親名叫霍仲孺,是山西平陽郡的一名小吏。
可是由于各種緣故,年近弱冠的霍去病未曾見過父親一面。這件事情總使他念念不忘。他升任大將軍以后,有一次,奉命率大軍途徑山西赴定襄擊匈奴,在經過平陽附近時,地方官呈上當地迎接官員的手本和花名冊,霍去病在官吏名冊中見到了霍仲孺的名字。他心中一動,想到"難道這就是心中盼望已久的父親嗎,一定趕快得去拜見"。但是他又無法肯定這是夫的,萬一是同名同姓,以他大將軍的身份,可就成了大笑話。于是他吩咐下人說,其它官員一律免參見,回去各司其職,把平陽的霍仲孺請來相見。大將軍的口諭,底下人怎敢怠慢,于是飛騎連夜去接,急如星火。霍老先生,聽說大將軍召見,不知是禍是福,震驚異常。差官們摧他趕路,他只得帶著一肚子疑團戰戰兢兢地一路奔向行轅。將軍駐地,漢軍威儀,氣勢自然非同小可。還距帳前一箭之地,傳喚人聲已稟報"霍仲孺參見",就聽中軍呼喊:"請進帳相見",聲如巨雷一般。霍仲孺已不自禁地跪倒在帳前。這時霍去病命人去扶霍仲孺進帳,而霍仲孺連忙按照當時禮儀叩頭拜見。要要參拜完,霍去病便詢問霍仲孺的籍貫、鄉里以及是否曾在平陽公主府中當過差等情況。最后,他已經肯定,跪在他面前的小官吏確是他的父親。于是他宣稱有機密事要問,命令左右全退出帳外,然后才親自扶起霍仲孺,并扶在坐椅上,納頭便拜。這一下,卻把霍仲孺嚇呆了,半晌做聲不得。等到霍去病說明了原委,父子抱頭痛哭,泣不成聲。過了很久很久,心情沉靜下來后,他輕聲對父親說,目前軍務急迫,我只有等待這次出征回來,再去老家看望你。咋相見又分別,雖然心中難過,但總算見了父親一面。在在分手之后,霍去病便由定襄出塞,和匈奴的左賢王一支接戰,匈奴潰逃,他率輕騎跟蹤追擊,一直追趕到狼居胥山,凱旋而歸。于是,他順路探視了一次他從未到過的老家。拜見霍仲孺,父子相敘了離別思念之情,臨行時,他把他的小兄弟帶到長安,好在朝廷效力,這個小兄弟就是霍光。后來,霍光成了漢武帝的托孤顧命大臣之一。
他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第一次出征河西,僅率萬名輕騎,孤軍深入轉戰六日,消滅匈奴兵數千人,為擊敗匈奴建立赫赫功勛。被有的人成為西漢戰神少年英雄!舍身忘死、浴血戰場,還是攬箭射鹿在獵場上。還是揚鞭飛馬在長安街,埋頭研讀在金鑾殿中。抑或是在揚花舞劍,飛腿踘蹴,馴師大漠中。那次漠北戰役和他的舅舅衛青使得匈奴再無反擊之力,他們死后漢武帝為他們修建了高大的墳墓,以示表彰,他們為國家付出了多少!霍去病的死,到最后,竟還是個迷……
在古代長安繁華的街道,也許你在努力地尋找著他的身影,尋找著他狂放不羈、桀傲不馴、英俊瀟灑的身影。但是,司馬遷卻對他惜墨如金,寥寥數字的形容。也足以讓我們想象無邊。
是那大氣磅礴、勒石飛揚的野性時代鑄就了英雄。還是匈奴的惡行惹怒了天帝而遣派下凡的天之驕子?霍去病的很多事也是我們所不了解的,想要更加了解霍去病,還是得學好漢武帝時的各事。
英雄人物事跡簡介篇3
岳飛是河南湯陰人,出身在一個農民的家庭。童年時候,跟從名師學習武藝,能左右開弓,并成為一縣無故的擊劍手。他還精通兵法,喜歡學習歷史。南宋初,他參加了北方人民組織的抗金隊伍“八字軍”。后來到開封,受到南宋抗金老將宗澤的賞識。由于他的勇敢和才干,立下多次戰功,很快升為一支隊伍的將領。岳飛的隊伍紀律嚴明。行軍露宿,只許士兵睡在廊檐下。老百姓請他們進屋,他們也不進去。老百姓親切地稱呼他們為“岳家軍”。岳家軍練兵認真,作戰勇敢,多次以少勝多,在突然受到敵人襲擊時也不慌亂。金兵懼怕他們說:“推倒一座山容易,動搖岳家軍的陣容難!”
1140年,金兵又大舉進攻南宋。岳飛等將領分路出擊,岳飛負責中原一線,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帶聯絡當地的民間抗金組織,一面親率大軍進擊,收復了河南許多州縣,駐軍郾城,兩軍展開激戰。郾城大戰中,金投入精銳騎兵15000人。兀術以頭戴鐵盔身穿鐵甲的3000“鐵塔兵”打前鋒,以號稱“拐子馬”的騎兵居左右,列隊進攻。岳飛指揮兒子岳云等率軍應戰。將士手持刀斧,沖入敵陣,上砍騎兵,下砍馬腿。雙方從下午激戰到天黑,宋軍大獲全勝,追殺金軍幾十里。
岳家軍乘勝前進,抵達開封的朱仙鎮,北方人民抗金情緒高漲。岳飛請求宋高宗下令北伐。宋高宗和朝中的奸臣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會威脅自己的統治,于是向金求和,并命令岳飛撤回隊伍,岳飛憤慨地說:“十年的功勞,一天就斷送了!”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飛等抗金將領的兵權。秦檜又派他的爪牙誣陷岳飛謀反,把岳飛和他的兒子岳云逮捕入獄。另一位抗金將領韓世忠去質問秦檜,根據什么說岳飛謀反,秦檜拿不出證據,竟厚顏無恥地說:“莫須有。”韓世忠憤怒地對他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檜殺害了岳飛。那時候,岳飛剛39歲。
岳飛一生廉潔正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有人問他:“什么時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飛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堅持抗金,保衛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財產,因此受到歷代人民的尊敬。
英雄人物事跡簡介篇4
岳飛是我國南宋杰出的愛國將領,他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生活極其艱苦,但他從小就酷愛《孫子兵法》等兵書,從小練習射箭和槍法,而且百發百中,又擅長帶兵打仗,讓大家心服口服,都愿意聽從他的指揮。
一次,他看見金國將領帶著一批人馬打到自己的村莊,逼得村里人四處逃竄。岳飛看到此情此景非常憤恨,下定決心一定要拯救村民,抗金報國。從此他每天勤練武藝,熟讀兵書,就此走上了救國路。經過不斷的努力,他取得偉大的成就:一在政治上始終堅持精忠報國,抗擊外族入侵;二在軍事上創立了紀律嚴明、能征善戰的岳家軍;三在文學上寫出千古絕唱《滿江紅·怒發沖天》。最后雖然未能完成心愿,但也成了南宋時期名垂青史的愛國英雄。他這種有夢想就要努力去做的精神值得我們新中國的青少年兒童學習。
生活中,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好好學習,做爸媽的好孩子。可我和岳飛完全不一樣,他為了完成救國的抱負終身奮斗,至死不渝,而我卻從不主動讀書寫字,遇到一點困難就不想做了。想想真慚愧。爸爸告訴我人要有夢想,更要有不怕困難,努力做事的精神。而不是整天夸夸其談,不做實事。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明白了爸爸的話: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要向岳飛學習,要有愛國的精神,更要有自己的夢想。但有夢想就要堅持不懈地去做,這樣才能夢想成真。
英雄人物事跡簡介篇5
看完了吳斌叔叔的事跡后,我哭了,哭得很傷心。
吳斌叔叔雖說是一位平凡的大巴車司機,但是他做出來的事卻一點也不平凡。
5月29日中午,吳斌叔叔駕駛著長途大巴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突然一塊有幾斤重的大鐵片“飛”過來,一下子砸破了車窗,狠狠地砸在了吳斌叔叔身上,剎時,一陣巨痛襲來,但吳斌叔叔并沒有慌張,很冷靜的在1分40秒內做完了他該做的事情——減速、靠邊、把車停在路邊。在他非常痛苦的時候,還不忘讓乘客打110和120。24名乘客,無一損傷。但是吳斌叔叔卻因傷勢過重,于6月1日不幸去世。
在送別吳斌叔叔的時候,警車為他護行,車上掛著的是他的照片。全城為吳斌叔叔送行,路邊,大大小小的緞子上,都寫著他的名字。全城,無一個人沒有失聲痛哭。天氣也是灰蒙蒙的一片。老人們喃喃低語著:“孩子。”他的同輩們高聲念著他的名字:“吳斌,兄弟。”全城的人圍得滿大街都是,沒有一個不淚流滿面。
我非常敬佩吳斌叔叔。在生死關頭,他想到的并非自己,而是別人。這難道不是一種美德嗎?吳斌叔叔是多么的英勇啊!在100多萬公里中,他駕駛著的大巴從未出過車禍,但是這一次,他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吳斌叔叔是一位名符其實的最美司機,也是最優秀的大巴司機。我想:吳斌叔叔這種行為,是普通人做不到的,這是舍生忘死,是舍已為人。我們會永遠記住最美司機,吳斌叔叔。
弘揚中華美德,我們會永遠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