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英雄人物事跡
古代英雄人物事跡(精選5篇)
英雄是指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斗,令人敬佩的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代英雄人物事跡,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古代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1)
荊軻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后代。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后游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國滅趙后,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計劃進展得很順利,當荊軻獻地圖時圖窮匕首見,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后為秦侍衛(wèi)所殺。荊軻是個英雄,他不畏強大的秦國勢力,毅然刺殺秦始皇。“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何等的豪言壯語,何等的氣魄。這便是上古的“俠”,為報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將生命置于度外。這便是“俠”的動人心魄的悲壯。
古代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2)
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 岳飛投軍后,很快因作戰(zhàn)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同年,金軍攻破開封,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趙構登基,是為高宗,遷都臨安,建立南宋。岳飛上書高宗,要求收復失地,被革職。岳飛遂改投河北都統(tǒng)張所,任中軍統(tǒng)領,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屢建戰(zhàn)功。后復歸東京留守宗澤,以戰(zhàn)功轉武功郎。宗澤死后,從繼任東京留守杜充守開封。
紹興七年,岳飛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興師北伐,一舉收復中原,但都為高宗所拒絕。紹興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岳飛不勝憤懣,上表要求“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次年,兀術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占朱先鎮(zhèn),距開封僅四十五里。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fā)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zhàn)。
在朱先鎮(zhèn),岳飛招兵買馬,連絡河北義軍,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fā)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岳飛回臨安后,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術要求“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秦檜乃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是年岳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岳云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寧宗時,岳飛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飛善于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于書啟、奏章、詩詞等。后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古代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3)
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斷闖到中國來搶東西、殺人、放火。讓很多很多人沒有房子往,沒有東西吃。而當時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東,大把大把地花錢,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為了修一座宮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繩子,讓他們干活。女真族的部隊也就是這個時候侵略中國。岳飛在家里聽到逃難的老百姓說了這些事后心里非常著急,于是他準備離家參軍保衛(wèi)國家。
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飛的媽媽舍不得岳飛離開家,眼淚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轉,但為了祖國的安危,岳飛的媽媽給岳飛講了很多要為祖國增光的事。最后岳飛的媽媽又取來針,讓岳飛跪在地上托著小墨盒,在岳飛的脊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岳習永遠記住,要忠于自己的祖國和保衛(wèi)國家。
就這樣,岳飛含著眼淚告別了家鄉(xiāng),告別了媽媽來到部隊參了軍。
在隊伍里岳飛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隊伍了。他常常想,我什么時候能夠成為一名大將軍,帶領大家去和敵人戰(zhàn)計呢。其它的士兵也經常笑話他,說一個士兵怎么能成為大將軍呢。
可是機會終于來了,一天岳飛所在的小分隊從山里演練回來,突然在道邊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隊人馬。為首女真族將領看見,岳飛他們哈哈大笑,手里著狼牙棒:兄弟們快上,把宋朝的幾個小兵給我拿下。金兵一擁而上將岳飛他們團團圍信,岳飛他們的小隊長在戰(zhàn)斗中犧牲了,正在危急的時刻,只見岳心手里拿著長搶突發(fā)神威,騎著白馬直接奔金兵將領而去,金兵將領見岳飛揮馬來到手里握著狼牙棒猛砸下去,岳飛抬頭大喝一聲用槍挑去,狼牙棒嗖一聲就不知飛到哪里去了,金兵將領嚇得頭發(fā)都豎起來了,拍往回跑,只見岳飛從后趕上噗一槍正扎在他身上將他挑入馬下。金兵看見自己的將領被殺,嚇得一哄而散,岳飛就領著宋軍將金兵殺得屁滾尿流。
岳飛因為這次打仗勇敢,被提升為小隊長,雖說官小了點,但岳飛卻沒有一絲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來實現(xiàn)他為國家效力的諾言。
古代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4)
一天,岳飛兄弟五人正在莊子前面的一塊打麥場上練習槍棒,村里的民兵來報信說:“相州節(jié)度都院劉大人已經頒布條文,命令各地練武的人必須到那里考試,錄取后才可以上京城參加考試。”岳飛聽完,向他還禮并道了謝。
得到消息以后,岳飛立即騎馬進城去見岳父李春,讓岳父把牛皋的名字也加進去一同送考。李春答應了,就寫了一封信給湯陰縣縣官徐仁,托他幫著去辦理。岳飛收好信,謝過岳父回去了。
第二天,五位兄弟便早早出發(fā)了。很快,五人就來到了湯陰縣。當天,岳飛就帶著兄弟幾個到縣衙拜見了縣官徐仁,并把岳父李春的信交給了徐縣官。徐縣官看過信,又見他們個個都像練武的人,便點頭表示贊賞,并告訴他們明天去相州節(jié)度衙門找中軍洪先就行了。
等到第二天,兄弟五人到相州節(jié)度使衙門去見中軍洪先。哪知中軍洪先張口就跟他們索要見面禮,當聽到岳飛說沒帶錢時,他立刻板起面孔,叫他們過三天再來。岳飛他們只得回去,路上正好碰見了徐縣官,兄弟五人將這個情況告訴了他。徐縣官一聽勃然大怒,叫岳飛幾個和他一起去直接見劉老爺。劉老爺一見這五個人,個個魁梧強壯,十分喜歡。這時中軍洪先進來稟告說:“這五個人武功平常,我已見過,叫他們回去好好練習,下次再來,怎么又跑到這里來了?”徐縣官連忙對劉老爺說道:“這個中軍,因為岳飛他們沒有送禮給他,所以在這兒亂說。這些考生三年才能考一次,機會難得,望大人成全。”洪先急忙分辯說:“我早上才見識過,他們武藝不高,怎么反過來說我?如果不信,敢和我比比武藝嗎?”劉老爺一聽,指著岳飛與中軍,說:“好吧,你們兩個就比給我看看。”
岳飛和洪先下了臺階。洪先提起一柄三股托天叉,惡狠狠地向岳飛刺來。岳飛舉起瀝泉槍輕輕一挑,擋住了洪先的三股托天叉,隨后掉轉槍頭,向洪先肩窩一點,洪先站不住腳,撲倒在地。劉老爺看岳飛很有本事,知道洪先在說謊,非常生氣,就叫侍衛(wèi)把洪先趕出大門,不再任用。洪先憤憤地走了。劉老爺對岳飛說道: “像你這樣的好本事一定能考上,你只管回去收拾收拾,我會叫人送信上京城,把你的姓名報上去。”說罷又向岳飛詢問了家中的情況。岳飛就將自己的身世說了一遍。劉老爺聽了,就對徐縣官說:“這個后生前途不可估量,你回去,查查岳家原有的老產業(yè),等我撥些銀兩在湯陰縣給他重新蓋房子,叫他仍然回故鄉(xiāng)去祝”岳飛一聽,連忙上前叩頭,對劉老爺萬分感激。
古代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5)
霍去病,西漢抗擊匈奴的著名將領,大將軍衛(wèi)青的外甥。在衛(wèi)青的影響下,霍去病自幼就勤奮好學,擅長射箭、騎馬、擊刺等,從小便向往馳騁沙場,建功立業(yè),成為和舅舅衛(wèi)青一樣居功至偉的大將軍,報效國家。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漠南之戰(zhàn)打響。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聽說舅舅又要出征,便主動向武帝請戰(zhàn),跟隨衛(wèi)青出征定襄。武帝聽后十分高興,當即任命他為“剽姚校尉”,統(tǒng)領八百名騎兵。霍去病從這時便開始嶄露頭角,并表現(xiàn)出了高超的指揮才能。
他率領八百騎兵,縱馬馳騁在茫茫大漠,一路遠程奔襲數(shù)百里,孤軍深入匈奴腹地。黃昏時分,霍去病發(fā)現(xiàn)了匈奴人的營地,他當即帶領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殺過去,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結果,殺敵兩千多人,活捉匈奴單于的兩個叔父。
首戰(zhàn)告捷,霍去病和部下全身而退。這次戰(zhàn)斗令霍去病脫穎而出,漢武帝因此對他賞識有加,立即封他為“冠軍侯”,以表彰他的勇猛果敢,功冠三軍。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河西大戰(zhàn)爆發(fā)。漢武帝發(fā)動了第六次北伐匈奴的戰(zhàn)爭。這次,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率精銳騎兵一萬人,從隴西出發(fā),攻打匈奴。十九歲的霍去病不負眾望,帶著他的鐵甲騎兵在千里大漠里長途奔襲,六天轉戰(zhàn)匈奴五部落,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霍去病在皋蘭山激戰(zhàn)匈奴,并斬殺匈奴二王,活捉渾邪王的兒子及相國和都尉等,殲敵近九千人,并且繳獲了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漢軍大獲全勝,武帝聞訊喜出望外,決定乘勝追擊,收 復 河西。霍去病一鼓作氣,收復了河西平原。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年僅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是威震四方,令匈奴人聞風喪膽。
兩場河西大戰(zhàn)后,渾邪王聽說因自己戰(zhàn)敗,單于要處置他,于是率眾投降漢朝。漢武帝怕匈奴人以詐降方式襲擊邊郡,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
霍去病率領一萬漢軍輕裝簡從渡過了黃河。正在營帳中坐立不安的渾邪王聽到霍去病已經快到營地,慌忙帶領手下部將列隊出迎。剛走出營門,就只見漢軍如波濤般翻滾著往營門直壓過來,渾邪王本能地往后退了幾步。
渾邪王定睛一看,為首的是員年輕小將,身穿黑色戰(zhàn)甲,頭戴紅纓盔,背后的紅色披風如云飄舞,身后一面威風凜凜的“霍”字大旗在晨風中迎風飄揚,啪啪作響。渾邪王手下一看到那桿大旗,隊伍中立馬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霍”字旗的出現(xiàn)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失敗和死亡,一股恐懼之感油然而生。有不少人驚恐地大叫道:“霍去病!是霍去病!”一時間人馬紛亂,吶喊聲遍野。渾邪王拔出長刀,一聲怒喝:“休要妄動!”誰知眾人根本不理會渾邪王,一些本就不屬于渾邪王部落的將領,紛紛上馬準備逃走。他們大聲地叫道:“霍去病一定不會放過我們,一定會殺了我們的,不想死的就殺出去!”
霍去病坐在馬上,冷冷地看著渾邪王和嘩變的兵將。部將上前問是否前去受降,他沉聲答道:“其他人等不動,你們隨我來!”于是,霍去病帶著幾十個人,向著營門疾馳而去。
渾邪王一看,就幾十個人,心里一閃念:如果殺了霍去病,我就是匈奴的大英雄了,單于就不會再怪罪我了吧?
轉眼之間,霍去病就到了渾邪王面前。清晨的太陽剛剛從草原上升起,霍去病的身上流溢著金色的陽光,如戰(zhàn)神般倚馬而立,那種一言不發(fā)卻能將眼神里的冷靜和掌控一切的霸氣表露無遺。這樣的眼神渾邪王看在眼里,使得他剛冒出的逆反苗頭馬上煙消云散——不是不想,是不敢。
霍去病端坐馬上,高聲問道:“渾邪王,你可是真心降漢?”
渾邪王心跳加快,手心里冒出了冷汗,連忙答道:“將軍,我渾邪王部一心向漢,只是有些部落反悔降漢,還 請將軍處置。”
霍去病一點頭:“好!”他一馬當先,沖進混亂人群之中,斬殺不愿降漢士卒八千余人,制止了騷亂。從此,河西走廊正式并入了西漢王朝。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漠北大戰(zhàn)打響。霍去病率五萬騎兵,打敗匈奴,戰(zhàn)功甚至超過了他的舅舅衛(wèi)青。從此,匈奴被徹底趕出大漠,以后數(shù)十年內無力侵犯漢朝邊境。霍去病也被封為“大司馬驃騎將軍”。遺憾的是,年僅二十四歲的霍去病英年早逝。但他“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報國之心令人嘆服,成為后世將領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