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英雄事跡和精神
岳飛的英雄事跡和精神5篇【匯總】
岳飛克復襄漢是南宋頭一次收復大片失地,且又攻取了原先由偽齊控制的唐州和信陽軍,是南宋進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勝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岳飛的英雄事跡和精神,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岳飛的英雄事跡和精神篇1
幾乎所有關于岳飛的故事都暗示了一種可能性:假如不是奸臣當道、岳飛冤死,本來宋軍是可以收復中原的。這也是后人懷念、推崇岳飛的一個最重要的根本性假設。其中最著名的傳說就是岳家軍在朱仙鎮大捷后,迫于12道金牌壓力而放棄經營中原。
鄧廣銘早已證明:朱仙鎮以500騎兵敗金軍10萬、12道金牌等均非史實,而是岳飛之孫岳珂虛構出來的。岳飛的故事在流傳的過程中,實際上夾雜進了很多漢族人因憤懣而未能滿足的愿望。
但歷史事實往往更嚴酷。1140年岳家軍北伐的確取得了一些勝利,并罕見地在平原上以騎兵對陣決戰的態勢擊敗金軍,不過戰果其實頗為有限:如潁昌之戰金軍參戰有3萬騎兵和10萬步兵,而宋軍的戰果是殺敵5000,俘虜2000多,繳獲馬匹3000多匹;郾城之戰宋軍對陣金軍1.5萬騎兵,戰果僅奪得戰馬200多匹;小商河之戰殺敵2000多。以上還是宋朝方面的記錄,當時國史大抵夸勝諱敗,不可盡信,但即使完全信任宋方記錄,金兵的損失看起來也遠未達到喪失反撲能力的程度。
而更困難的在于收復失地后能否長期堅守。中原地勢平坦開闊,最能發揮騎兵優勢,而不利于步兵守衛。宋軍幾乎90%都是步兵,這在冷兵器時代與騎兵對壘是一個難以克服的弱點之一。所以李綱才說:“自古中興之主,起于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起于東南,則不能以復中原而有西北,蓋天下精兵健馬皆在西北。”當時宋軍約近20萬人,而其中大部分戰斗力遠不及岳家軍,要靠這支軍隊在野戰中徹底擊敗金軍并堅守住收復的失地,其難度是可以想象的。
即使是在嚴肅的歷史著作中,岳飛的悲劇長期以來也被描繪成南宋政局主戰和投降兩條路線斗爭的結果,而忠奸是毫不含糊的價值對立,沒有選擇的余地。這建立于一個假設上:抵抗到底,必定獲勝。
然而歷史上的困境往往在于,有時使盡全力也不能取勝,那么該怎么辦?勢弱的一方,通常選擇很少。歷代詬病宋高宗急于求和,與秦檜共為陰謀,盡管宋高宗的做法有可爭議的地方,但作為一個皇帝,他首先考慮的是趙氏王朝能一直維持不墜。南宋初年基本被動挨打,岳飛北伐的短暫突擊式的勝利,在高宗看來乃是為數不多的可與金人討價還價的籌碼,因此北伐是手段而非目的。
岳飛的英雄事跡和精神篇2
南宋岳飛,一代名將,抗金名人。死于奸臣秦檜的讒言,被定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享年39歲。
岳飛的一生,總結起來也就這么多。但是,又有誰能真正讀懂岳飛?下面由我來帶你一起解讀我心目中的岳飛。
我心目中的岳飛是一位抗金英雄。他一生主張抗金,從一位無名小卒晉升為抗金大將軍。我們不能不承認他是一位有雄心壯志,身懷絕技而又效忠國家的人。岳飛從貧民出身,但她的母親早已為他樹立了抗金的榜樣。“精忠報國”又包含了多少母親對孩子的期望啊!岳飛從小耳濡目染,看到了那么多人因戰爭妻離子散,有家不能回。紛飛的戰火中盡是人們撕心裂肺的哭嚎。這怎能不讓岳飛的心中生出悲愴之情呢?
岳飛不但是一名武將,在文采上不輸唐宗宋祖。一首《滿江紅》又何嘗不是凝聚了岳飛不得重用的無奈,無法再戰場上殺俘金軍的悲哀?“壯士饑餐匈奴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短短語句卻讓我們把岳飛的凌云壯志一覽無余。讓我們不由得對他生出一股敬意。“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匯聚了岳飛多少心血,又匯集了他的多少雄心壯志?面對這樣的岳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對他生出一股敬意呢?
一代名將岳飛,39歲死于“莫須有”的謀反罪名,五馬分尸,死相極其凄慘。如今,只有岳飛廟里的雕像供我們瞻仰。我相信岳飛這種愛國精神會一直傳下去,生生不息。
岳飛的英雄事跡和精神篇3
二十四個循環往復的節氣里,有你不變的恒溫。披上盔甲,讓所有的對手潰不成軍。啊!原來是你——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你就像是歷史里的巨人,是我們心中的民族魂!
一塊中原大地般寬厚的背脊,針針見血地負起母親的叮嚀、沉雄的神州大地:“精忠報國”——可報國之路卻讓昏君與奸臣弄得曲曲折折、險象環生。你經得住前面的攻打,卻經不住背后的謀殺。你忙于出征、忙于布陣、忙于廝殺,卻不曾留意天子的夸獎是一種帶回鉤的暗器;你醉心于陣前傳來的捷報,卻不曾注意金鑾殿不露聲色的檐角下,已勾勒出風波亭的雛形。
陰謀終于出籠,十二道金牌出皇城,十二個夜叉將忠良捉拿,‘莫須有’的罪名,無情的將英雄謀殺。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岳武穆啊,蒼天對你如此不公!
聆聽窗外,風狂烈地呼號著,胡馬北風依舊,號角聲從四方隱約傳來。短兵相接,一心收復山河的霸氣,讓敵人聞風喪膽,軍紀嚴明,赤膽忠心,訓練出一支所向無敵的岳家軍。那“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愛國情懷,帶著悲涼裝進了窗前的一輪明月。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這是敵人的無奈和恐懼,也是千古最高的贊美。
岳飛啊!你用詩歌記錄下了壯志豪情,用鮮血喚醒了世人的良知。你“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你“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你用寬背擔負起“精忠報國”的重任;你用脊梁挺起了中國人的腰桿!你悲壯的一生讓后人傳頌千古,你強烈的愛國精神早已成為中華的民族之魂。
岳飛的英雄事跡和精神篇4
讓我感動的英雄——岳飛“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大家一聽便知剛才我誦讀的就是大英雄岳飛的《滿江紅》。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岳飛這個人物吧。岳飛,字鵬舉,是我國歷著名的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更是宋朝的抗金名將。他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并稱為“中興四將”。一生的成就多得舉不勝數:什么“收復襄陽六郡之戰”,“洞庭湖之戰”……但就是這么一位大英雄,他最終的下場卻讓我那么的心痛——被大奸臣秦檜陷害致死,終年才39歲!岳飛,你為人耿直,更是一諾千金的大丈夫。當你母親在你背上刺上”精忠報國“這幾個字時,你就牢牢記住了這四個字的含義:為國家效力,與金軍抗爭到底!即便困難重重,戰爭慘烈,你仍然克服困難,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這場戰爭,為維護國家的安寧戰斗著,履行著你的諾言!如果,換了是我,看見當時那種背景,那種環境,我肯定早就把當初的承諾給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奸臣當道,精忠報國有什么意義呀!但是,你沒有,你至始至終信守著你的承諾!你那一諾千金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岳飛,你精忠報國。
在戰場上,你帶領的“岳家軍”屢建戰功,為國家收復失地無數,使金軍聞風喪膽,故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雖然你軍權在握,你的軍隊又驍勇善戰,但你至始至終對國家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你那精忠報國的精神,讓無數百姓對你敬重有加,更讓現在的我們對你敬佩不已!岳飛,你堅強,勇敢,愛民,愛國。你雖然英年早逝,但你的大名將流傳百世,千世,萬世!你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以你為豪!!!
岳飛的英雄事跡和精神篇5
岳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飛把母親姚氏接到軍營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處理好軍務,便到母親處問安。當母親生病時,岳飛親嘗湯藥,跪送榻前,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生恐吵擾了母親的休息。凡遇率軍出征,必先囑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親。
岳母于紹興六年三月病故。岳飛與長子岳云赤足親扶靈柩近千里,自鄂州歸葬于江州廬山。岳飛認為:“若內不能克事親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