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英雄人物的事跡
岳飛英雄人物的事跡5篇范文
岳飛的文才同樣卓越,其代表詞作《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后人輯有文集傳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岳飛英雄人物的事跡,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岳飛英雄人物的事跡(篇1)
1136年(紹興六年)初,由宰相張浚兼任都督諸路軍馬事,于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北伐中原。張浚命令岳飛進軍襄陽,作好直搗中原的準備。
二月,岳飛于鄂州(今湖北武漢武昌)發布討伐偽齊的檄令,并積極做好進軍襄陽的軍事部署。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飛悲痛不已,目疾復發,他一面奏報朝廷,一面自行解職,扶母靈柩至廬山安葬。并接連上表,乞守三年終喪之制。
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飛忠孝難以兩全,趕回軍中,七月正式誓師北伐。岳家軍兵分兩路:一路往東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統領,直奔鎮汝軍,牛皋早年在汝州魯山縣寶豐村同金軍作戰,此時重返故地,精神抖擻,一戰即攻克汝城,生擒偽齊守將薛亨,緊接著又乘勝攻克潁州,為這次北伐建立首功。另一路王貴、郝晸、董先等,向西北方向進軍,在攻克盧氏縣后,又西取商(陜西商縣)、虢(河南靈寶),東下伊陽(河南嵩縣),一路繳獲糧食十五萬石,降眾數萬。楊再興大敗偽齊張宣贊人馬,收復長水縣(今河南洛寧縣西);王貴在收復虢州后,又率軍向西,力拔上洛、商洛、洛南、豐陽、上津等縣城,席卷了商州全境。
岳家軍北伐大捷,宋廷為此下詔嘉獎說:"遂復商於之地,盡收虢洛之城","長驅將入于三川,震響傍驚于五路"。
收復商、虢等城后,飛向朝廷請示:如形勢有利,將命王貴、牛皋兩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黃河,與太行忠義民兵配合作戰,收復河北失地。但他的進軍計劃沒有取得朝廷支持。于收復盧氏、長水之后的第十七天,終因“孤軍無援”和“以糧不濟”,不得不退師鄂州。
岳飛奪回商、虢等地,偽齊劉豫大為震驚。是年九月,劉豫籌集三十萬人馬,號稱七十萬,向淮西發動進攻。高宗得報后,認為劉光世、張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線,要調岳飛軍沿江東下。詔書到達鄂州時,飛正苦于目疾。但他并未猶豫,立即向九江進發。趕到九江時,淮西戰事已告結束。
完顏兀術看到岳飛移軍東下,中線空虛,有可乘之機,便于十月底、十一月初與偽齊合兵,向襄漢地區發動猛烈進攻。飛接到多地的告急軍情后,當機立斷,調集二萬精銳第三次出師北伐。
岳飛出師到達各地之前,部將寇成、王貴、秦佑等已多次打退敵人進攻。岳飛大軍開到前線,給守城將士以極大鼓舞,軍威更振。商州轉危為安。襄漢戰線也因岳飛大軍的到來,敵軍不戰而退。飛又準備收復蔡州,因見州城防守嚴密,“勢不可攻”,乃作罷。
按照朝廷“規模素定,必不徒行”的意旨,飛此時已勝利完成任務,加之所帶軍糧有限,便決定還師鄂州。
飛撤軍前,為避免遭敵追擊,命王貴、董先向蔡州城發動一次進攻,以作掩蔽。但飛軍撤退的消息傳到敵營后,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擊。董先、王貴等率軍退到白塔地方,李成親率劉復、孔彥舟等十員大將,合力追來。飛率軍迎擊,經過激戰,擒獲偽齊將領數十人,俘數千人,馬三千六百匹,衣甲器仗無計其數。敵兵尸體填滿溪谷,擁墜入水而死者無算。
岳飛對被俘偽齊士卒,均散錢遣返還鄉。并對他們說:“汝皆中原百姓,國家赤子,不幸為劉豫驅而至此。今釋汝,見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軍前進恢復,各率豪杰來應官軍!”
岳飛英雄人物的事跡(篇2)
岳飛從小就是一名充滿熱血的男兒,他希望自己能夠報效祖國,果然在少年時期,其他異族人侵略大宋,岳飛這個時候馬上要求投身于軍中,她的母親和父親也明白他的心思,并沒有說什么話,只是他的母親在岳飛投身軍中臨走的時候在岳飛的背上刻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字是直接刻在肉里的,這樣一輩子都無法消失了。于是就這樣岳飛來到了軍中。
岳飛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是來干什么的,所以他就在軍中勤奮好學并且一心報國,最終在戰場上他終于獲得了賞識被提升為小隊長,慢慢的他的官職越來越大,成為了一名統軍的將領,而這個時候朝廷開始出現了向敵人求和的意向,然而這個時候岳飛正在前線殺敵,勝利在望,奸臣秦檜利用手中的職權召回岳飛。
岳飛看著目前大好的形勢,他向朝廷上書,立下了軍令狀,希望朝廷再給他時間,他可以把敵人趕出國土,可是朝廷一心求和,岳飛無奈至極,其實朝廷已經和敵人談好了,只要大宋殺掉岳飛,那么談和的事宜就可以談了。朝廷竟然幫著外人殺害自己的將領。
岳飛思考一番,最終還是聽朝廷的命令。“班師回朝”。身邊的人勸他,事到如今,不如自己反了,聽從朝廷的命令就是死,可是岳飛深知自己背上的幾個字的含義,最終還是放棄了勝利在握的戰場回到了朝廷。
到了朝廷,岳飛把自己的想法和朝廷說了,然而換來的卻是莫須有的罪名,最終被朝廷殺害。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流傳至今,仍是大家學習的經典案例。
岳飛英雄人物的事跡(篇3)
讓我感動的英雄——岳飛讓我感動的英雄——岳飛滄州市運河區新華小學五二班黃文清指導老師:馮珺岳飛,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我去過杭州岳飛廟,看到“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楹聯,禁不住讓人想起那氣勢磅礴的《滿江紅》。站在岳飛像前,感慨萬千。
他,曾是抗金英雄,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教育了岳飛,也激勵著岳飛。岳飛從軍后,收復建康,一鼓敗虜;第一次北伐,沖怒一冠,六郡歸宋;第二次北伐,長驅伊洛,克復商虢;第三次北伐,加兵宛葉,兵進蔡州;第四次北伐,破虜似虎;十二道金牌,十年之功,毀于一旦;莫須有,天曰昭昭,天曰昭昭!他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在死前寫下“天曰昭昭,天曰昭昭”八個大字。岳飛墓前,緬懷英雄,墓門前有四個鐵鑄的人像,向岳飛墓跪著,是秦檜等人,許多人向他們吐痰,以表示心中的憤怒,所以人像破爛不堪。他對祖國,對人民忠誠,孝母,值得我們學習,精忠報國,“忠”“孝”兩個字表現了英雄的一生。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三十年的功名如何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這是《滿江紅》中膾炙人口和名句!精忠報國!這是英雄心里持之以恒的吶喊。不畏強敵,視死如歸,精忠報國的岳飛精神使我感動,國家,有國才有家,忠于自己的國家,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我會學習岳飛,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寧愿犧牲自己的一切。
現在就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為我們的祖國添磚加瓦。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岳飛英雄人物的事跡(篇4)
以前,爸爸媽媽帶我經過風景秀麗的西湖邊,在北山路上,我只會注意到夏天美麗的荷花,和冬天披著厚厚白雪的斷橋,今天,在參觀了岳王廟后,才知道還有一位“精忠報國”的英雄—岳飛,也埋葬在這青山綠水之間。
其實,我一直對“英雄”的理解是很模糊的,今天在了解了岳飛的事跡之后,我才覺得他就是歷史上一位偉大英雄的代表。在古代南宋的時候,中國北方的領土受到了金兵的侵略,仿佛處處都能聽到老百姓的啼哭聲,大家都被饑餓和恐懼所包圍著,土地被占領了,連老皇帝也都被金兵抓走了。這時,岳飛挺身而出,聽從他母親的教導,帶領他的“岳家軍”開始抵抗金兵,打了很多的勝仗,這樣下來,金兵的首領金兀術對岳飛感到有點害怕,然后他和南宋的宰相秦檜秘密聯系,開始計劃如何害死岳飛。我覺得,岳飛雖然知道有人在陷害他,但是他仍然以國家為重,沒有考慮自己個人的情況,堅持抵抗金兵。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這么一位偉大的英雄最后還是被奸臣害死了,被害死的時候,岳飛還很年輕,這讓我感到十分的可惜,岳飛這個英雄死的太冤枉了。
走出岳廟的時候,我感到心情非常的沉重,就像天氣一樣陰沉沉的。但是,今天我感覺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以后我要向岳飛學習,做一個對祖國熱愛和忠誠的人,想到這一點,我的心情忽然又變得明朗起來。
這就是我眼中的岳飛,一位偉大的英雄。
岳飛英雄人物的事跡(篇5)
岳家軍是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岳飛帶領的一支抗擊金軍的軍隊,因其勇猛而被敵我兩方之人所熟知,是一只難得的鐵血軍隊。
南宋年間,在宋金激烈的民族斗爭中,南宋一方逐漸鍛煉出幾支抗金大軍,分別是:又張俊領導的張家俊;韓世忠領導的韓家軍;楊沂中領導的楊家軍;劉光世領導的劉家軍以及岳飛領導的岳家軍。
在這幾支軍隊中,由其以岳飛領導的岳家軍最為出色,他們驍勇善戰,紀律嚴明,不侵擾百姓,控扼荊襄戰略要地,成為南宋朝廷立國江南的屏障,在抗金斗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說岳家軍沒次休息的時候,岳飛都會督促將士們從山坡上下來,跳過壕溝,穿著沉重的鎧甲訓練。要是有一個人侵擾了百姓,即使只是拿了老百姓的一縷麻繩用來綁柴草,都會被斬首世宗。岳家軍的口號便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寧愿凍死也不拆老百姓的房子,寧愿餓死也不搶奪老百姓的財物。正是因為岳家軍的紀律嚴明,所以岳家軍休息的時候,百姓們都會打開城門歡迎他們進來,雖然他們并不會進去。紀律的嚴謹,早就了鋼鐵般堅硬的軍隊,敵人稱:“撼動大山容易,擊敗岳家軍困難。”
岳飛一支岳家軍揚宋軍威名,底下大將無數,最主要的有這幾個。
王貴,相州湯陰人,從岳飛起兵,歷任承宣使、鄂州御前諸軍都統制、侍衛步軍副都指揮使、福建路副總管等。
張憲,從微隨岳飛征戰,是岳飛最心愛和倚重的將領,后與岳飛一起蒙冤被殺,冤案平息后贈寧遠軍承宣使。
岳云,岳飛前妻劉氏之子, 12 歲從張憲征戰,軍中呼為贏官人,以功遷忠州防御使,帶御器械,后與岳飛張憲一同遇害,年僅 23 歲,冤案平反后贈安遠軍承宣使。
徐慶,相州湯陰人,從岳飛起兵,為岳家軍重要領將,累官防御使、岳家軍統制。
姚政,相州湯陰人,從岳飛起兵,歷任岳家軍正將、岳家軍游奕軍統制、鄂州御前諸軍統制,屢建奇功。
寇成,岳家軍馬軍統制,雖戰功赫赫,但是后來因違犯軍律,被岳飛撤職。
王經,岳家軍后軍統制官至正任團練使。
傅慶,衛州窯戶,原為杜充建康留守司統制戚方部屬,后歸降岳飛,授岳家軍前軍統制。
龐榮,原隸建康留守司為統領,建炎四年率眾赴宜興投岳飛,被岳飛任命為右軍統制,后改任御前諸軍統制。
楊再興,原為曹成部將,后為張憲所擒,歸附岳飛。
梁興,原為河北太行山忠義社首領,紹興六年歸岳飛,被任命為湖北、京西宣撫司忠義軍統制,官至親衛大夫、忠州刺史,任鄂州御前選鋒軍同統制。
孟邦杰,原為劉豫政權轄下權河南府尹,紹興八年率眾歸降岳飛。
胡清,原劉豫偽齊政權右武大夫、成州團練使,馬軍統制。
傅選,原為江西制置大使司統制官,紹興三年拔隸岳飛,任岳家軍統制。
牛皋,汝州魯山人,先隸京西制置使翟興為射士,后隸東京留守杜充,以功遷榮州刺史、留守司中軍統領。累遷果州團練使、和州防御使、安州觀察使,除蔡、唐州、信陽軍鎮撫使。
公元1142年,岳飛蒙受千古奇冤喊冤去世。岳飛去世之后,岳飛領導的岳家軍自然好不到哪兒去。宋金議和之后,南宋朝廷裁軍,岳家軍被正式裁撤。其中最精銳的“背崽”“踏白”“游奕”等精兵被編入重建的國家正規軍,其他的官兵則就地解散。而其他那些強悍的將領,要不是與岳飛一同被殺,就是被調職貶謫,亦或是郁郁而終,總之很少有結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