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
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材料8篇
黃文秀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那么你知道黃文秀的感人事跡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篇1)
黃文秀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后回鄉工作,2018年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親身患重病,重重壓力之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她剛上任時,發現現實情況比想象的更復雜: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03戶474人,貧困發生率22%,是深度貧困村。百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居住分散在幾個不同的山頭,對于她這個不熟悉地形的“新手”來說,要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全村貧困戶的詳細情況,是非常困難的。但她沒有失去信心,仍然堅持深入的開展群眾工作,常常脫下外套幫貧困戶家掃院子;貧困戶不讓她進家門她就去兩次、三次;貧困戶不在家,她就去田里,邊幫他們干農活邊聊天。時間久了村民們見得她多了,開始慢慢地接受她。經過兩個月的摸底,她基本掌握了全村概況,百坭村共有472戶20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883人,2017年未脫貧為154戶691人,因學致貧和因殘、因病致貧占比最高。駐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貧困戶訪了一遍又一遍,在“扶貧心得”中她寫道:“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我簡單地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
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篇2)
2016年7月,黃文秀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法學碩士,同年被錄用為廣西定向選調生,自愿回廣西百色工作。黃文秀生前系百色市委宣傳部理論科副科長,派駐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16日晚,在看望肝癌晚期且剛做完第二次手術的父親后,黃文秀冒著暴雨連夜趕回百坭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因公犧牲,年僅30歲。
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文秀同志先后獲得“時代楷模”、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青年五四獎章、廣西“優秀共產黨員”、廣西“八桂楷模”、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黃文秀出生于百色革命老區的偏遠鄉村——田陽縣巴別鄉,從小目睹了鄉親們與貧困作斗爭的情形,深切感受農村貧困人口生活的不易,深深懂得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和艱巨性,也點燃了她對扶貧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工作三年來,她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得到同事、群眾的肯定。2018年駐村第一書記工作年度考核被評為優秀等次。
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篇3)
我們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學習她扎根基層、心系群眾;學習她胸懷大愛、無私奉獻;學習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不忘初心”,說到底就是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祖國事業謀發展的崇高目標,時時刻刻牢記人民的利益,是一句說起來簡單,卻需要一生為之奮斗的話語。縱觀我國和我黨發展的歷史,在每個年代總會涌現著那么一些人,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中國人民的美好未來不斷奮斗著,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寶貴的生命。是學習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念。黃文秀同志畢業后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到邊遠的深度貧困村任第一書記,以扶貧事業為己任,將全部心思放在了村里,生動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念。
二是學習黃文秀同志飲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黃文秀同志在讀高中時就因家境貧困接受國家資助,從此她感恩在心。黃文秀家是脫貧戶,她牢記父親“脫貧不忘共產黨”的叮囑,畢業后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脫貧攻堅一線盡職盡責,青春無悔扎根基層、深情奉獻回報鄉土,銘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以實際行動詮釋飲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
三是學習黃文秀同志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的務實作風。黃文秀同志到百坭村后,主動貼近貧困群眾,不再說普通話改說方言,兩個月訪遍全部貧困戶,與貧困群眾打成一片。
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篇4)
黃文秀是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生,畢業后毅然放棄大城市優越的環境回到家鄉工作,并主動申請到偏遠地區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立志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人們不禁好奇,是什么促成她做出這樣的選擇?
黃文秀說,農村走出去的人很多,自己就是那個要回來的人,基層工作很難做,但總得有人來做。樸實無華的話語,包含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追求——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駐村一年多時間,黃文秀從新手變為熟悉脫貧攻堅工作的能手,帶領群眾脫貧奔小康;她舍小家顧大家,始終心系群眾,獲得了群眾高度贊譽。她是我們新時代的楷模,榜樣的力量激勵我們前行。
在扶貧心得中,黃文秀這樣寫道:“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將“長征精神”融入血液,化為初心,黃文秀以忠于人民的情懷、只爭朝夕的敬業精神,詮釋了擔當的真實含義。
生命的價值在哪里?工作的意義在何方?民族、社會、理想、擔當,看似是很大的詞,但從黃文秀身上,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這些詞的厚重分量,感受到它們的溫度。不管身在何處、身居何位,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們大展身手的地方,群眾的所思所盼就是我們努力前行的方向。在他人躊躇時腳踏實地,在他人懷疑時執著堅定,在他人埋怨時充滿樂觀,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就能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篇5)
黃文秀,女,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巴別鄉德愛村多柳屯人,2016屆廣西定向選調生、北京師范大學法學碩士。生前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副科長、派駐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26日,黃文秀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16日晚,黃文秀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年僅30歲。
從黃文秀的事跡和精神當中,我們要學習她不獲全勝不撤退的使命擔當和扶貧精神。“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說“長征的戰士死都不怕,這點困難算什么”,她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困難踩在腳下、把扶貧當作長征,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完成著各項脫貧攻堅任務。基層工作很難,但總有人在做實事;崇高不遠,就在身邊的那些堅守者身上。學習她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的堅實信念和堅定信仰。扶貧干部、第一書記是我們中國獨有的制度設計,開展脫貧攻堅戰役是我們中國擺脫貧困的一大創造,充分彰顯出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成為了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載體。
當前,脫貧攻堅戰已進行到緊要關頭,鄉村振興戰略正在有序實施,美好的生活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學習黃文秀精神為契機,凝神聚力交出一份脫貧攻堅的圓滿答卷,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篇6)
黃文秀,北師大碩士畢業后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時刻牢記黨的囑托,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她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推動實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項目,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同志在突發山洪中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黃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脫貧攻堅模范”等稱號。
黃文秀用其短短一生,向廣大黨員、干部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心系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篇7)
黃文秀生前是廣西百色市委宣傳部理論科副科長,2018年3月,她主動請纓到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當時的百坭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11個自然屯散落在大山深處。黃文秀來到村里后,她翻山越嶺,訪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據走訪調研的情況繪制出百坭村“貧困戶分布圖”,把每家每戶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都詳細標注出來。
黃文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帶領大家想點子、找路子,積極申請項目改善村里“硬件”條件,帶領村民因地制宜發展杉木、砂糖橘等特色產業。在黃文秀的努力下,一年多的時間里,村里103戶貧困戶有88戶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在趕回駐點村的路上突遇山洪,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2020年底,百坭村實現脫貧摘帽。如今的百坭村產業興旺,路網暢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返鄉投身到鄉村建設中。
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篇8)
黃文秀,2016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畢業后回到家鄉百色工作,任職于百色市委宣傳部。2018年3月26日,黃文秀來到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也是村里的首位女第一書記。黃文秀帶領全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脫貧18戶56人,教育脫貧28戶152人,發展生產脫貧42戶209人,共計88戶417人。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
2019年6月21日,全國婦聯作出決定,追授黃文秀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2019年6月2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決定,追授黃文秀“八桂楷模”榮譽稱號。2019年6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決定,追授黃文秀同志“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并號召全區黨員干部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2019年6月28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決定,追授黃文秀同志”全國脫貧攻堅模范”。2019年7月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黃文秀“時代楷模”稱號。
寥寥數字,就是一位年輕女孩的一生。肩扛千斤,謂之責;背負萬石,謂之任。面對脫貧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她沒有退縮,一次一次向貧困戶家里跑,幫他們干農活,帶領群眾摸索并發展了適合本村的產業,帶領村名脫貧致富,逐步走上小康之路。當前,我國的脫貧工作正處于沖刺階段,志不堅不足以攻城拔寨,意不定不足以爬坡邁坎,唯有能擔當、敢擔當、勇擔當,才能真正不辱使命。我們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