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書心得報告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通用10篇)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活著讀書心得報告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活著讀書心得報告(通用10篇)】,供你選擇借鑒。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篇1
“活著”是一種力量,一種可以忍受困難,戰勝挫折,讓我們變得勇敢的力量。
《活著》這本書中的福貴讓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他的一生是那么坎坷,他的父親在他賭博賠光家產的時候離世,這無疑是一種雙重打擊。他的母親在他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離世,他的兒子因為血被抽干離世,他的外孫吃豆子離世;最后,只剩下他與一頭老黃牛為伴。這種.種看起來是那么不可能同時發生,可全都真實地發生在了他的身上。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活著》,我好像身臨其境一般,走進了福貴的人生。他生活在“全民大煉鋼鐵”“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貧困時代,吃不上好飯好吃,為了供兒子上學,曾把女兒送給別人。我不禁捫心自問,現在的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如果還不努力學習,怎么對得起那些勞苦百姓呢?在打仗時,老全被子彈打中,可見戰爭是多么殘酷啊,你永遠不知道死亡在何時何地等著你?!按筌S進”和“人民公社和運動”給福貴帶來了無情的打擊,但他仍然沒有屈服,默默忍受著這一切。我認為,他是堅強的,是無謂的。
或許,從我的角度看,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因為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困難就是苦難。但是,如果從福貴自己的角度出發,他可能不會這么認為。也許,當他多年以后的某天,回味自己的一生時,他會感到幸福和快樂:他有著幸福的家庭,并與他們擁有美滿的生活,盡管親人們都已離他而去,但回憶仍是美好的。他不會忘記浴血奮戰的日子,更不會忘記和親人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的日子。他不會忘記生活的點點滴滴
《活著》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含著細微的如金子般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懂,別人的生活也不必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要好好活著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局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在最后,“老牛與牛漸漸遠去,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這體現了一種平靜,愜意而又自然的鄉村生活。此時的福貴與這頭老牛一樣,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
;活著。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篇2
說起余華的《活著》,大約所有人能想到的便是生命的韌度,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就像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在我看來,他更想表達的是那句“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我更情愿把活著看作是一種體驗生命的過程,無論它是喜是悲,是苦是甜,人來到世界,更多的不是為了一個目而追求,即使你得到了一切,也終究逃脫不了自然的生老病死的循環。得到了也正如沒得到,目的本是作為我們追求之路上的終點,它不是路的重點,更不是全部,但我們很多時候更情愿把它當做我們人生的全部。
作者評述自己的作品時說,這是一部講述“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的作品。命運賦予了我們享受生活,探索人生的權利,它更多的或許是冷靜地處在一旁,看著我們在活著這片森林中披荊斬棘,真正把我們和命運聯系在一起的是它賦予了我們的確定。我們熱愛那些美滿的確定,憎惡那些缺陷的確定,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缺陷,但無論我們所經歷的是得到的美滿還是失去的苦痛,我們都獲得過,體驗過,自怨自艾或者是走向極端都是徒勞,與其如此,莫不泰然處之與命運為友。
富有波折的命運才完美
命運總是這樣,它喜歡為我們創造一切可能,而轉瞬又可能會將其轉化為不可能,它也很樂于這樣玩耍我們,我們大聲地謾罵埋怨它,但我們何曾想過,當我們失去時,我們也曾擁有,我們同時體驗著得到與失去的兩種命運,誰又能說,這樣的命運不完美?莫非只有美滿無暇的命運才稱得上完美?
福貴,他從原本一個地主家的少爺,淪落為貧窮的農民,又經歷了無數的生生死死,最后孑然一生,命運將苦痛和快樂無以復加地給予了他。他曾那樣地過著浪蕩的生活,終日游蕩于花街柳巷,過著浮華的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他也曾那樣,在妓院中將萬貫家私輸得精光,被人像狗一樣扔出來,精神恍惚,欲哭無淚;他曾那樣眼睜睜看著自己活蹦亂跳的兒子,因為給危在旦夕的人輸血而一命嗚呼;他也曾那樣以為自己能同唯一的親人(外孫)相依為命,看著這個孩子長大,然而,命運一如既往地讓他失去唯一的珍寶……。失去了,又獲得,獲得了,再失去……這樣一系列無窮無盡的循環幾乎耗盡了他的一生,等到他老了,蒼老得無力再承受得起失去與獲得時,命運似乎才戀戀將他放手。于是,一人,一牛,一屋,一片田,度著所剩無幾的時光,幾乎可以說,一無所有。何以見得,他真的一無所有么?在一系列的得到和失去中,他收獲了苦痛和喜悅,新生和死亡……。幾乎人世所有的情感,他都無一例外地伴著血淚體驗過,也正是這一切命運所賦予他的,讓他長出一副強大的肩膀,一片足以承載起人世間一切得失的天空。他與命運為友,他感激它,因為它賦予了他如此豐富而完美的人生,他痛恨它,因為它讓他承受了無以復加的苦痛。
敢于斗爭的人,方能贏得命運
在《活著》這部書中,福貴父親的話幾乎貫穿了整本書——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只小雞,雞長大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這樣發起來的。從雞到羊再到牛,無不經歷著不懈的斗爭和努力。徐福貴也是如此,他輸得精光之后重新過起了人生,于是他有了雞,而后又有了羊,最后有一頭老牛相伴。老年的他除了一頭老牛外,還有安逸而自給自足的生活。而且他通過一系列地斗爭,贏得了牛,贏得了命運。
因為敢于斗爭,中華兒女能在屈辱中奮進,贏得了自由,主權,自己的命運,正如貨幣能交換商品那樣,只有斗爭方能交換命運,因為敢于斗爭,我們方能贏得命運,贏得它的尊重和友誼。
瀟灑對話命運
老年的福貴養了一頭牛,并為其取名為福貴,他認為,那頭牛太像他,莫不如說,福貴看待牛的方式其實便是他看待自己的方式。他戲謔地為它(牛)編造出家珍(老婆)有慶(兒子)完成耕田任務的謊言,以激勵他不要偷懶,他敢于,且樂于,向我們講述他的人生,并且當他講述他自己人生時,不帶半點過激的情緒,仿佛在講述別人的人生。即使命運賦予你太多太多無以復加地苦痛,即使苦痛能讓你的身心千瘡百孔,一切都已經經歷過,它們只是你人生中的體驗,痛苦也好,失敗也罷,都已成為一種過去,如果我能瀟灑地對話命運,我就是人生的強者。既成過去之事,說到底,已與現在的你毫無關系。在平日中,回顧起那些或輕或重的往昔,我們是否也能如福貴一般,對著天空瀟灑地放歌一曲?沒有什么放不下。既然能瀟灑地放歌一曲,一笑而過,又怎不會同生命為友?
有一種情感,不同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再你一出生便將你同你的命運相聯系,“互相感激,同時也可能互相仇恨,命運與你形影相隨,誰也沒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人生若白駒過隙,然而,命運都在這“隙”之中,將無數輕與重賦予我們。對于命運。我們無權選擇,或仇恨,或感激,我更愿與命運為友,泰然處之。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篇3
讀了余華的《活著》心里感受頗多。也看了幾篇別人的評論,也就是讀后感。或許是自己知識淺薄吧,從中感受到的沒別人多,也沒看出些什么大道理來。這是個遺憾。但內心多少還是受到點震撼抑或可以說受到點啟發的。
人,只要還沒死透就得好好地活著,而且要活得踏實,活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別等到垂暮之年了才幡然醒悟——自己這一生活到狗身上去了。這是悲哀的。亡羊補牢,羊都沒了還補啥牢,有用嗎?沒有了,一切都晚了。走錯了路可以從頭再來,做錯了的事就無法改變了。人的一生啊就像花一樣,從花一苞到綻放再到凋落??墒腔淞藭匍_,人老了就不再有少年了。
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用福貴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蹦贻p時生活的糜爛,父親的死開始懂得責任這個東西,然后被抓壯丁去當兵看盡戰爭的殘酷,再到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后懂得了“活著”的意義——我還活著!看透了人生!
對!我還活著。只要人還活著就要一直活下去,直到大地召喚。成了一個土饅頭,一抔黃土為止。
“活著”是進行時的。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不論平庸與否都無從逃避,直到死為止。但是,死這種事不管你想不想都終究會去面對的。死就像史鐵生說的那樣:“死是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做人還是平常一點的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性命?!边@是福貴在經歷了一系列坎坷后對人生的感悟——人,平平常常地過一生就好。這是一個老人,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一個親手埋了一個又一個自己的親人之后依然堅定地活著的老人對人生的感悟。
我是個平凡的人,胸無大志,最大的夢想就是吃一頓飽一生。名利這東西對我來說,有是好事,無亦無不可。平淡而不平庸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人嘛,這一輩子也就那么一回事,看開了,也就看開了,怎么活都是一種人生,人間嘛,幻象而已。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篇4
第一次讀完《活著》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我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余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著》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厭惡于華,厭惡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著》,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著自我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理解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我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著的艱辛,活著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么要活著。"那幾天我想的僅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于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以往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著》,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著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著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于地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著》,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可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本事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我。其實我比余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可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么我要把自我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我找什么借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在艱難中活著,在活著中享受艱難!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篇5
《活著》這本書是我偶然從網上買回來看的。書不厚,但算是一部長篇小說。雖然讀過的書并沒有很多,但《活著》確實是最讓我震撼和感動的,并且印象深刻,以至于我很喜歡反復地讀它。
這本書是余華先生的代表作,講述了他喜歡收集民間歌謠,與田間的幾個男人說幾句廢話,正好碰見了書的主人公--“福貴”,福貴講述他既痛苦又堅韌的一生:因為吃喝嫖賭敗光了所有家產,從富家弟子淪落到社會最底層,但只有妻子家珍對他不離不棄。當福貴想要重新做人的時候,厄運卻接踵而至,破產后喪父,為母親抓藥結果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就不在了,而女兒鳳霞也因為生病變成了聾啞人。后來,人民公社成立,家里的東西全部上交,妻子又得了軟骨病,兒子有慶在為縣長妻子獻血中因抽血過多死亡,女兒鳳霞在生產中死亡,只留下兒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剩下福貴和外孫相依為命。最后,死神卻連苦根的生命也奪走了,福貴幾乎經歷了一切所能想象以及不能想象的不幸。不得不嘆息,命運真的太殘忍了,在經歷了這么多不幸和痛苦后,福貴好像看淡了人世間所有苦難,到最后連孫兒的死他都能從容淡定面對,命運似乎早已榨干了他的眼淚……
“人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小說的題目叫《活著》真的再合適不過。人的一生到底是為了生存還是活著?但即使是福貴,他的一生也在不停地追求,仿佛活著就是目標。余華的文字很樸實,他簡單地寫出了那段艱苦時期中一個不幸的窮人家庭的故事,讓人感到了命運的殘酷和不公,也讓人發掘生活中的美好與快樂。書看起來又很殘酷,一個人的命運竟可以苦到這種地步,僅僅是活著就好……
我很佩服福貴,他也在時刻敲打這我,要坦然地去面對和接受生命所給予的苦難、幸福、無聊和平庸。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篇6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著》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找來閱讀。近幾天又經常聽到讀書會的會員們在討論余華的《活著》,便到閱覽室借來并急迫的讀完。
《活著》的作者余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用冷靜的、平常的筆調,用至真至誠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位叫富貴的老人極其不平常的一生。
富貴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家的少爺。年少無知的他,夜以繼日的吃喝嫖賭。終于在一夜之后將龐大的家業全部輸光。從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淪落的靠租地為生的佃戶。巨大的人生落差,刺醒了他麻木的心。他開始孝敬母親、關懷妻子、憐愛孩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為自己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他去為母親請郎中,卻在路上被殘兵抓了壯丁,被抓后母親病死。以后他的兒子有慶在為學校的校長獻血時,卻被不負責任的醫生酬謝過量致死。他的女兒鳳霞死于產后大出血。他的妻子家珍在兩個孩子去后也撒手人寰。他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運事故中慘死。剩下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也因貧窮,吃豆子被撐死。親人相繼的離開了富貴,孤獨的富貴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為伴,繼續活著。
富貴只是千千萬萬那個年代中的人物的一個縮影,默默的忍受著這一切。我們可以體會到人世的殘酷與個人的渺小。作者在《活著》韓文版的自序中這樣寫道: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忍受,成為生命給予生活的一種狀態,是活著的一個必須條件。但是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撐,愛的牽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么,這種活著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其實活著是一種證明、一種歷練?;钪褪且环N修行。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篇7
《活著》給我的是一種直擊心靈的震撼,并讓老去的福貴永遠活在我腦海里。
余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所以,他寫活了福貴。生命的存活,需要空氣、水、糧食、光等等,那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呢?畢淑敏在大學里講課也曾被問到同樣的問題,她是這么回答的:“活著本身并無任何意義。”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然而她又開口:“但是,我們要創造出一個意義!”人是有七情六欲,我們總有一些東西可以支撐生命的重量。沒有可追求的意義,那和只懂吃與被吃的獸類有何區別?新聞上報道的落網貪官,在我眼里,他們有金錢,有欲望,有豪車,就是沒有追求的意義。當一個人的腦子被利欲罪惡塞滿,難道不可怕嗎?活著,大概不只是肉體上的滿足,還要有精神上的洗禮。
福貴的悲劇有目共睹,前半生荒廢家業,后半生大起大落,痛苦接踵而至,余下個和老牛相伴的晚年。余華的文字織出溫情,又殘忍的撕碎它。我不明白,這樣一出悲劇能給人什么正能量?后來我想:人常說“樂極生悲”,沒錯,只有到達極點了,才能有不一樣的東西滋長出來。就好比福貴令我極其唏噓的一生,但我忘不了,第一章里這般描述福貴的臉龐:“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里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游動著?!鼻?,福貴還是笑著的,還是活著的。
夕陽里,田埂上,老牛累得垂頭,福貴在平淡的講出他多災多難的大半輩子。幾十年過去了,唯一不變的是腳下的泥土,唯一沒有離去的是他。一起痛苦都隨風散走,生命脆弱而又頑強,原來,為了活著,就是活著。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篇8
《活著》這本書,余華寫得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靜,面對書中老人的一生經歷,心里并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不過的生命。
少年去游蕩。老人叫福貴,年輕時嫖賭敗家,仗著幾代家業,不聽長輩教誨,辜負對他百般忍讓,如故跟著他的妻子,最終賭光了幾代人的積蓄,所有的風光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于嫖賭中的少爺劈醒,才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中年想掘藏。命運似乎因為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后接連著喪父,為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為聾啞人。后來人民公社成立了,家里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而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于采血事故,為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于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為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老年做和尚。福貴親手埋葬了所有至親至愛的人,老來卻是無牽無掛,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他似乎看透了一切,也不去抱怨,也不去哀悔。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不管是對是錯。他說:“這就是命。”他唱響了“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庇靡痪渥猿皻w結了自己的一生。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游蕩在社會這個海洋里,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只有受著命運的擺布,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著,就像小船只有隨著波濤時起時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己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后為他感嘆。是他強忍著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著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過于乏味,讀初三的時候,日日夜夜想著盼著畢業,以為過了中考這一關就可以松一口氣了,只要熬過初三,接下來就是輕松愉悅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著初中畢業了,可這卻是高中的起點,還來不及暢快的舒口氣,又得咬緊牙,開始高中的馬拉松了。我曾問自己,這么苦是為了什么?卻總也找不到結果。福貴的一生似乎讓我有些明白。這就是生活。
耕牛活著,就得拖起耕犁,忍受風吹日曬,一步一步往前邁;駱駝活著,就得踏上沙漠的征途,忍受風沙和饑渴,一步一步向前走;人活著,就得忍受現實,現實不盡人意,你若無力改變,就必須得受著。福貴被拉去當壯丁時,想著遠方的那個家,死里逃生活著回來了,我們在不盡人意的生活中也要牢記著心中的信念,為著信念忍著,看淡物喜幾悲,忍住現實的坎坷,活著,好好活著。
身為一個剛步入高中的學生,我經歷的磨難是少之又少,與大人比,與福貴比,與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初中堅韌是為了中考,那么高中堅韌便是為了高考。我們應該少抱怨,腳踏實地的前進才是正道。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篇9
看到有一本《活著》,就囫圇吞棗的讀了一遍,剛看完,很壓抑,然后,很久,才釋然……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有錢的愛賭愛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經歷了破落、貧窮、戰爭,一步一步,失去了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只有一頭很老的牛陪伴余生……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的戰友……獨自一人活著。
這本書不同于張愛玲的《小艾》,小艾經歷了一系列悲慘的遭遇,最后的結局還是給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后,積聚的壓抑在結尾處有一些釋放,而《活著》看完很沉重,感覺呼吸困難,看著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給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剝奪一個人身上的珍寶,卻無力反抗。
也許只有懂得了愛,懂得了你所擁有的珍寶,在失去時,你才有勇氣去面對一個人的寂寥……
畢竟,回憶是一個人的歷史縮影。
活著讀書心得報告篇10
無論發生什么事,活著,因為總有愛你的人,總有你牽掛的事。
主人公福貴以往嫖賭輸光了家產,可是親人并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著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我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生,最終只留下自我活著,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我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在閱讀這部小說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并不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實上,這部小說從頭到尾都一向用一種平實得近乎冷漠的筆調進行冷靜的敘述。然而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語言,卻能帶給人們一種極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富貴說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只是不想離開自我的親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見不到他們。這樸實的話語所表達的,不正是最真實的最感人的情感嗎?
在我們這個年紀,此刻擔憂的無非是此刻生活中的瑣事罷了,可是是戀人朋友矛盾爭吵離開分手,學習成績工作不夢想,別夸張了一點挫折,我們有吃有穿有錢花,沒病沒痛沒災禍,我們正是青春奮斗的年頭,我們憑什么不歡樂,我們憑什么整天怨天尤人,我們憑什么說別人幸運我們沒他們好彩。其實活著很簡單,異常是我們此刻這個時候,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永遠無條件支持我們,有那么幾個閨蜜好友來分享歡樂分擔憂愁,我們正能夠全心全意奮斗的時候,所以,別總是放大那些瑣碎的小事,讓他們占據了你生活中心,更應當把自我的心思更多的放在值得的事情上。
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向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么辛苦。所以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著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余華在書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職責。”職責,是活著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可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所以不論活著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職責。
雖然不用總把自我的不幸自我的苦難跟別人比較,也沒這個必要,可當你意志消沉,覺得活著真辛苦此刻的日子不夢想的時候,請別放棄,一旦放棄了,什么都沒有了什么都沒意義了什么都不可能。勇敢活下去,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挺過來,已經是一種很勇敢的活著了。加油,正在掙扎正在糾結的人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