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節放假調休日歷表
2023年端午節放假調休日歷表一覽
2023端午節調休時間來了!很多法定節假日放假都是調休得來的,那么你知道2023年端午節放假調休時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2023年端午節放假調休日歷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年端午節放假調休日歷表
6月22日(周四)至24日(周六)放假,共3天。
6月25日(周日)調休補班,共1天。
2023端午節高速免費嗎?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來看,收費公路免費通行時間為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等4個國家法定節假日以及當年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確定的上述法定節假日連休日。
由于端午節不屬于上述的4個國家法定節假日,也就是說2023年端午節期間高速不免費通行。
端午節的真正來歷是什么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楚國的大臣,也是有名的愛國詩人,他忠心為國,提出了聯齊抗秦、興修水利等政策建議,但遭到了貴族集團的反對和排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郢城,屈原悲痛欲絕,不愿茍活于世,于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打撈,一直航行了很遠卻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他們擔心江魚吃掉屈原的肉體,便用竹筒裝滿米、果實等食物投入江中喂魚。后來又有人在竹筒外裹上蘆葦葉或桐葉,并用彩色絲線扎緊以防漏水或散開。這就是粽子的由來。除了投粽子外,當地百姓還在船上敲鑼打鼓、撒菖蒲艾草等以驅趕惡鬼邪氣。這就是劃龍舟和掛艾草菖蒲等習俗的由來。
從此以后,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便紛紛劃龍舟、吃粽子、掛艾草菖蒲等以紀念屈原,并祈求平安吉祥 。這就是端午節最主要的來歷和習俗。
當然,端午節還有其他不同地區或民族所流傳或保留下來的來歷和習俗。例如:端午節也被稱為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名稱和含義。端午節還源于對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在仲夏端午時分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
端午節也有紀念伍子胥的說法,伍子胥是春秋時期的楚國大夫,因為父兄被楚王殺害而逃到吳國,后來幫助吳王滅掉了楚國。伍子胥死后化為濤神,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江浙一帶的人民都要迎濤而上,迎接伍君。這個傳說最早見于東漢邯鄲淳在《曹娥碑》上的記載。
端午節吃粽子代表什么寓意
1.寓意中舉
在古代的時候,想要出人頭地,就一定要參加科舉考試,并且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也叫做中舉,中舉之后就可謀得一官半職,能夠取得事業上面的成就。因此在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吃粽子,其實有一舉高中的意思,因為粽子的“粽”和“中”諧音,所以端午節會吃粽子,尤其家里高科考的人,一定會吃粽子。
2.光宗耀祖
在古代家庭顯赫,如果有一些政績的話,是能夠光宗耀祖的。而粽子的“粽”和光宗耀祖的“宗”是諧音,有些相似,所以希望吃了粽子以后,家族的人能夠獲得一些成就,一些名利,能夠做到光宗耀祖。所以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是品嘗它的美味,更重要的是取個好兆頭,希望吃了粽子之后,能夠帶來好運,能夠有所作為,能夠光宗耀祖。
3.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當年屈原因為國家滅亡所以就投江自殺了,非常的悲壯,世人也覺得十分可惜痛心。為了能夠紀念這個偉大的詩人屈原,于是家家戶戶都用粽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兒去啃食,這樣就不會侵害屈原的尸體,保護屈原的軀體。所以端午節這天大家都會包粽子吃粽子,來紀念先人。到了今天仍舊不會忘記祖先的付出。
端午節有何注意事項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明白人都知道這并不是什么狂歡的節日,而是一個祭祀的節日,所以最好不說端午節快樂,而改成端午安康。就在大家吃著粽子、鴨蛋過端午時,聽村上的老人說端午節要注意三件事,到底是哪三件事呢?看看說的到底靠不靠譜。
首先是下河洗澡:端午節正是迎來炎熱的夏季,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尤其我們80后這代人,基本沒有說不會游泳的,小時候就在河里泡過來的。然而,端午下河洗澡要注意,這時是雨季又是上游放水期,河里的水都是溝滿河平的,下河洗澡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民間也有“最怕端午節的水”一說。不過現在很少有人下河洗澡了,一來游泳池的興起,二來條件也不允許了。
其次是注意衛生:這里的注意衛生怎么說呢?因為端午在農歷五月,民間五月有稱為“毒月”,正是鼠蟻蚊蟲活動頻繁的時期,大家都知道,條件臟亂差更容易滋生害蟲細菌,所以這個時候要保證家里干凈和衛生,這樣才能減少蚊蟲的侵擾。因此端午節,也有在門前掛艾草和菖蒲、孩子洗藥澡等習俗,為的就是少被蚊蟲叮咬。
最后是操辦喜事:不知從何時開始,五一節、勞動節、國慶節等節日成為結婚等喜事的節日,大家都喜歡扎堆在這些有意義的日子里舉行喜事。而端午節意義深重,上文也說道端午節其實是祭祀的節日,并非歡樂的節日,所以端午節不宜操辦喜事,這點大家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