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節法定放假幾天
2023年端午節法定放假幾天(放假安排)
端午節是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許多人早早就開始計劃2023年端午節的行程安排了。那么2023年端午節法定放假幾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2023年端午節法定放假幾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年端午節法定放假幾天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端午節放假安排如下:6月22日至24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端午節的起源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于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書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這部著作是周處給后世中國人留下的一筆寶貴遺產。不過在中國百姓心中,更為人們所熟悉的還是他除三害的故事。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緣起和許多節俗活動均與夏令有關,且與夏至時間相鄰,故稱為夏節。晉代周處《風土記》就說過:“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p>
從字面上來講,端午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惫湃思o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義。還有一種說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端午節吃什么傳統美食
1、粽子
粽子,古稱“角黍”,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于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粽子形狀很多,品種各異,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于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
2、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制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于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4、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5、黃鱔
過端午不僅僅是吃粽子的時候,也是一年里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俗諺。黃鱔由于口感軟滑無刺,一直都是淡水水產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尤其是對于孩子和老人來說,是不錯的補養品。黃鱔性溫、味甘,入肝、脾、腎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強精止血、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6、鴨蛋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__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征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7、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面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8、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9、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10、面扇子
對于甘肅省民勤縣周邊來說,在端午節都有吃面扇子的習慣,這里的面扇子主要的原料就是面粉,弄好之后進行蒸制而成的,蒸出來的外觀看上去非常像扇子,層數總共有五層,并且表面還有許多的花紋,加上顏色的點綴顯得更加漂亮,口感也挺不錯的。
端午節有何注意事項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明白人都知道這并不是什么狂歡的節日,而是一個祭祀的節日,所以最好不說端午節快樂,而改成端午安康。就在大家吃著粽子、鴨蛋過端午時,聽村上的老人說端午節要注意三件事,到底是哪三件事呢?看看說的到底靠不靠譜。
首先是下河洗澡:端午節正是迎來炎熱的夏季,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尤其我們80后這代人,基本沒有說不會游泳的,小時候就在河里泡過來的。然而,端午下河洗澡要注意,這時是雨季又是上游放水期,河里的水都是溝滿河平的,下河洗澡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民間也有“最怕端午節的水”一說。不過現在很少有人下河洗澡了,一來游泳池的興起,二來條件也不允許了。
其次是注意衛生:這里的注意衛生怎么說呢?因為端午在農歷五月,民間五月有稱為“毒月”,正是鼠蟻蚊蟲活動頻繁的時期,大家都知道,條件臟亂差更容易滋生害蟲細菌,所以這個時候要保證家里干凈和衛生,這樣才能減少蚊蟲的侵擾。因此端午節,也有在門前掛艾草和菖蒲、孩子洗藥澡等習俗,為的就是少被蚊蟲叮咬。
最后是操辦喜事:不知從何時開始,五一節、勞動節、國慶節等節日成為結婚等喜事的節日,大家都喜歡扎堆在這些有意義的日子里舉行喜事。而端午節意義深重,上文也說道端午節其實是祭祀的節日,并非歡樂的節日,所以端午節不宜操辦喜事,這點大家一定要注意。
端午節出行注意事項
合適地點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每逢節假日來臨,各地的旅游景點都會出現游客激增的情況,若不合理的選擇旅游地與規劃路線的話,不僅會影響到整體的效率,還可能會使原本好的心情瞬間跌入谷底。建議大家在出發前可根據結合實際情況來選擇一些人流量較少的地方,如農家樂,偏遠鄉間等,既能夠領略到不一樣的風景,還可以避免因為“人擠人”而玩得不盡興。
出行方式
隨著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的出行方式變得十分豐富,如乘坐高鐵,飛機,動車,地鐵等,一來可以大大的節省在路上的時間,二來能夠得到不同的體驗,建議大家可以根據目的地來搭乘合適的交通工具,若距離較近的話,可以選擇自駕游,必要時可帶上一些食物來進行野餐等。
適量藥物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對于夏季旅行的朋友來說更是如此,或是因為天氣過熱,或是因為水土不服,都可能導致中暑等疾病的產生。建議大家在出發前可適當的攜帶一些藥物,如藿香正氣水,風油精,暈車藥,花露水,去痛片等,既能夠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還可以在某些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防曬工作
夏季的紫外線往往比較強烈,若不注意做好防曬的話,輕則容易使肌膚出現發紅,瘙癢,斑點以及色素沉積等問題,重則可能會導致曬傷。所以建議大家在出發前應根據自身的膚質來準備一些防曬霜,防曬噴霧,同時可帶上遮陽傘,墨鏡,防曬衣等,以對肌膚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飲食衛生
在外旅行時,食物的是否衛生是需要大家格外注意,若出于省錢等原因而選擇一些三無產品,小攤小販的話,無疑是一種對自身健康不注重的表現。建議大家應盡可能的選擇一些干凈整潔的室內餐廳,如海底撈,自助餐,甜品店等,一來可以充分體驗當地的特色美食,二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病幾率。
善后工作
在出發前,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檢查門窗,電器,燃氣,水閥是否關閉,二是否將易燃易爆物品進行清理,如打火機等,三陽臺以及樓道里面的可燃物是否有扔掉;在結束旅行后,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檢查物品是否有遺漏,二所住的賓館,客棧等是否有明火殘留,如未熄滅的煙頭等,三藥物是否齊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