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跑步猝死的前兆
關于跑步猝死的前兆內容
跑步是日常方便的一種體育鍛煉方法。長期保持運動習慣,對于已經減肥成功的人,比如跑者防止體重反彈,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關于跑步猝死的前兆,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跑步猝死的前兆
相對一部分猝死完全沒有先兆,但也有部分猝死患者在猝死發生前有先兆癥狀,跑步猝死的前兆主要有心絞痛、暈厥、胸悶心悸等。
猝死以心源性猝死最為常見,跑步前猝死常見癥狀如下:
1、心絞痛:患者近來反復發作心絞痛,以心前區悶痛多為常見,可成呈壓榨性,也可表現為胸部燒灼感、胸悶、咽部緊縮感、上腹痛、背痛甚至下頜痛,持續數分鐘秒,休息后或口服硝酸甘油可以緩解。
2、暈厥:患者過往無暈厥、腦血管病病史,此次如出現運動后意識喪失突然出現暈厥,可伴有大小便失禁、流涎等,暈厥后不能自行蘇醒,這種情況極度危險。若患者平時就有類似心絞痛的表現,建議患者積極應盡快去心內科就診。
3、胸悶心悸:患者近期反復出現胸悶、心悸、心慌等不適,也可能暗示患者存在冠心病等可能,此癥狀在患者跑步時前會加重。
跑步前注意
人體各內臟器官及四肢從相對靜止狀態到較緊張活動需要有個適應過程,因此,人在進行跑步前同樣要作適當的準備活動,使機體生理機能能夠在動的情況下協調地工作。如果跑前不做準備活動,長跑時往往會發生關節韌帶、肌腱扭傷。特別是一起身就進行緊張的跑步,更易發生。跑步前一般可做以下幾節準備活動:
(1)站立,兩手叉腰,交替活動踝關節;
(2)半蹲,兩手扶膝活動膝關節;
(3)兩腿交替高抬腿,活動髖關節;
(4)兩手叉腰旋腰,活動腰部;
(5)一手扶持,依次前后踢腿、活動髖、膝關節;
(6)前后弓箭步壓腿;左右壓腿,牽扯腿部韌帶;
(7)上體前后屈以及上肢的輕微活動等。
只有正確的姿勢才能讓你跑得快,效率高,而且不易受傷。消耗脂肪的關鍵之一是盡量用接近你的無氧界限(無氧閾)的運動強度跑步,而正確的姿勢能使你無需浪費額外的能量就能達到這個強度。
跑步后注意
1.不蹲坐休息
健身運動后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影響血液循環,加深機體疲勞。該情況多見于那些運動量比較大的活動,如長跑。正確的做法是在每次運動結束后,多做一些放松、整理活動,如慢行,舒腿等。
2.不在大汗淋漓時洗冷水浴(或游泳)
運動后大汗淋漓時,體表毛細血管擴張,體內熱量大量散發。此時若遇冷水則導致毛細血管驟然收縮,易使身體的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疾病。
3.不“省略”整理活動
每次運動后感覺心力俱乏時,應適宜的放松,如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等,會有助于消除肌肉的疲勞,快速恢復體力。
4.不貪吃冷飲
運動時會損失大量熱量,急需補充無可非議。但運動后人體消化系統仍處于抑制狀態,貪吃大量冷飲,極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瀉、嘔吐、并易誘發胃腸道疾病。
5.不立即吃飯
在運動時,全身的血液進行重新分配,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也大為減少,若在運動后不經休息立即吃飯,就容易引起人體消化系統的紊亂和功能性失調,易得病.
6.不吸煙
運動時人的呼吸加速,機體要保證足夠的氧氣攝入量。如果運動后立即吸煙,將會使肺內含氧量減少,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頭昏、乏力等現象。
7.不宜驟降體溫
如果室外溫度較高,運動后會感到燥熱難耐,倘若此時立即走進空調房間或風口納涼小憩,會打破正常的生理調節機能,使生理功能失調,易得感冒、腹瀉、哮喘、風寒痹痛等疾病。
8.不宜馬上洗熱水淋浴
健身運動后,體內大量血液分布在四肢及體表,若此時馬上洗熱水澡,就會增加體表的血流量,引起心臟、大腦供血不足,有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危險性
以下這7類人運動時要特別注意:
1、有心臟病史的患者;
2、高血壓或心律不齊者;
3、糖尿病患者;
4、感冒患者;
5、肥胖并部分伴有代謝障礙者;
6、未有運動習慣和體質較差的人群;
7、兒童和年紀過大的老人。
猝死搶救按秒計算
據溫教授介紹,猝死的表現是突然昏迷、意識不清、脈搏消失、停止呼吸、聽不到心跳、瞳孔放大、面色死灰。在常溫下,心臟停跳3-5秒鐘以上,病人即有頭暈感覺,10―20秒鐘時會發生暈厥,40秒鐘后會發生驚厥抽搐,此時患者有可能瞳孔散大,60秒鐘后患者會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鐘后腦細胞開始發生不可逆損害,10分鐘后腦細胞可能死亡。所以,搶救猝死患者的關鍵是速度。有人統計,在4分鐘內進行現場心肺復蘇,并且在8分鐘內做到了進一步的心肺腦復蘇,則94%的患者可以復蘇成功并長期存活。另有人以12分鐘為臨界點,即12分鐘內未進行心肺復蘇搶救者,搶救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在這里要說時間就是生命一點也不夸張。
當一個人突然出現非外因的昏厥、意識喪失或驚厥抽搐,且無心跳、無呼吸時,首先要意識到可能是心臟猝死。如果發作前病人曾喊胸痛或用手抓胸部且有痛苦狀者應想到是此病。如果知道病人以前有冠心病,出現此類癥狀就更應該想到是心臟猝死。
溫教授提醒患者,猝死是可以預知的。一般在發病前,會感到短暫的心絞痛,或是覺得咽部哽咽、咽東西費勁,還有的人會伴有出汗,出現3-5分鐘的胸悶。最常見的預兆就是渾身無力、頭暈、胸悶。然而,當這些情況出現在中、青年人身上的時候,如果他們不知道自己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通常是意識不到的。大多數年輕人都認為自己體力好,即使身體過度透支也并不在意,偶爾身體不適只當是累的、歇歇就沒事了,殊不知這也許就是發病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