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伏二伏三伏是哪天
2023年一伏二伏三伏是哪天呢
2023一伏是10天,二伏是20天,三伏是10天,總共40天。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借鑒,下面小編精心準備了2023年一伏二伏三伏是哪天內容,歡迎使用學習!
2023年一伏二伏三伏是哪天
一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二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三伏開始與結束的時間: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
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
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中伏第1天:2023年7月21日
中伏第2天:2023年7月22日
中伏第3天:2023年7月23日
中伏第4天:2023年7月24日
中伏第5天:2023年7月25日
中伏第6天:2023年7月26日
中伏第7天:2023年7月27日
中伏第8天:2023年7月28日
中伏第9天:2023年7月29日
中伏第10天:2023年7月30日
中伏第11天:2023年7月31日
中伏第12天:2023年8月1日
中伏第13天:2023年8月2日
中伏第14天:2023年8月3日
中伏第15天:2023年8月4日
中伏第16天:2023年8月5日
中伏第17天:2023年8月6日
中伏第18天:2023年8月7日
中伏第19天:2023年8月8日
中伏第20天:2023年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末伏第1天:2023年8月10日
末伏第2天:2023年8月11日
末伏第3天:2023年8月12日
末伏第4天:2023年8月13日
末伏第5天:2023年8月14日
末伏第6天:2023年8月15日
末伏第7天:2023年8月16日
末伏第8天:2023年8月17日
末伏第9天:2023年8月18日
末伏第10天:2023年8月19日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濕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東南風,而東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氣潮濕,海風的潮濕造成了三伏天濕度大。三伏天”高溫、高濕”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北方地區“高溫、干燥”。
三伏天養生小知識
“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再加上持續高溫,極易發生“中暑”現象。中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在烹調方面,涼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再輔以適量的醋、醬、蔥、姜、蒜和芥末,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血壓。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飲食還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離子儲備量減少,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不利于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補水湯茶飲料是個不錯選擇。湯類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而茶水可生津提神,減輕疲勞。不過,這些湯茶熱著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為溫熱的茶飲能通過舒張汗腺將體表溫度降低1~2℃,消暑效果遠優于冷茶。
三伏天吃什么食物最好
1、餃子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2、鯉魚
夏季氣候溫熱潮濕,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于祛濕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3、黃鱔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最近一段時間鱔魚最為滋補,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可以預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瀉,還可以保護心血管。
4、河蚌
中醫認為蚌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對人體有保健功效。
5、姜
盛夏來臨,不少人會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夏日人們好貪涼,喜愛電扇空調,很容易引起傷風感冒。這時及時喝點姜糖水有助于驅逐體內風寒。
6、苦瓜
苦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C、鈣、鐵等,苦瓜味苦,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苦瓜能泄去心中煩熱,排除體內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還是涼拌,涼拌能夠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
7、蓮子
入伏后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8、綠豆
夏季三伏天高溫,人易出汗,使機體因丟失大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而導致內環境紊亂,而綠豆中含有豐富無機鹽、維生素。在高溫環境中以綠豆湯為飲料,可以及時補充丟失的營養物質,以達到“清熱解暑”的治療效果。
三伏天怎么排濕氣寒氣
食療
1、吃伏叫雞
農村有“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紅棗肚”的說法,在三伏天要吃伏叫雞,也就是公雞,古人認為剛剛會打鳴的小公雞陽氣最盛,有去濕去寒的作用,而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階段,通過吃伏叫雞可以把體內的寒氣、濕氣都逼出來。
2、喝姜茶
生姜性溫,味辛,有發汗、驅寒、除濕、活血的功效,在三伏天喝姜茶,有很好的排濕氣、寒氣的效果。
泡腳
腳底穴位非常之豐富,泡腳能夠疏通經絡、促進血液流通、舒緩壓力、幫助體內排出體內濕寒,在三伏天泡腳效果尤佳。
三伏貼
三伏天時身體陽氣大盛,毛孔打開,此時使用具有通經活絡、調理氣血、鼓舞陽氣功效的三伏貼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冬病夏治、驅除寒濕的功效。
曬背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人體亦是如此,陽氣外散外浮,氣血聚集體表,毛孔張開,腠理開泄,日夜耗陽,同時暑季多濕,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則必然內陽中虛(內寒),我們后背有兩條大的經絡,督脈和膀胱經,兩條經絡恰恰又是容易發生淤堵、受寒的,陽氣在督脈中受到圍困,去不到該去的位置,人體就會出現“故障”,腰背疼痛,腿疼、腿涼、腿抽筋等。所以,三伏天用曬背來吸收太陽光的“元陽”,不僅可以提升陽氣,升級體質,連陳年老寒氣、濕氣都可以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