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吃什么面最好
二伏吃什么面最好(推薦)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是三伏天的飲食寶典,也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老傳統。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二伏吃什么面最好,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二伏吃什么面最好
二伏天,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吃面條是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習俗,那么二伏天為什么要吃面條呢?
伏天氣溫高,出汗多,人的代謝加快,需要的能量增加。入伏之后,正是麥子豐收的季節,用新小麥做成的面條,富含B族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可以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
伏天,吃熱面可以讓身體排汗,以熱制熱,將體內的濕熱排出避免中暑。伏天沒胃口,面條相對好消化,做法多樣,調味簡單,有湯面、炒面、撈面等各種吃法,可以增進食欲打開胃口。
6種傳統面條的做法:
一、炸醬面
原料:豬五花肉、手搟面、黃瓜、胡蘿卜、青豆、蘿卜、芹菜、豆芽等
調料:黃醬、白糖、料酒、大蔥、生姜
①醬五花肉切小丁、蔥姜切末。
②鍋內稍微多點油,下入肉丁煸炒,變色之后下入蔥姜末,烹入料酒炒勻。
③黃醬用水澥開倒入鍋中,不停的翻炒,加入白糖小火咕嘟一會,等到醬汁收濃即好。
④配料的青菜分別改刀切絲,芹菜、青豆焯水。
⑤煮好的面條撈出,將青菜碼澆上炸好的肉醬即可。
二、芝麻醬涼面
原料:面條、芝麻醬、黃瓜、豆芽、蘿卜、香蔥、大蒜
調料:食鹽、香醋、雞精、辣椒油
①芝麻醬加涼開水澥開,調整芝麻糊狀,加入食鹽、雞精,口味稍重一些。
②大蒜搗成蒜醬、黃瓜切絲、豆芽焯燙一下過涼水備用。
③面條煮熟之后,用涼開水過涼盛入碗中,加入芝麻醬、蒜泥、辣椒油等食用即可。
三、打鹵面
原料:手搟面、豬肉末、黃花菜、洋蔥、木耳、大蒜
調料:食鹽、生抽、老抽、白糖、雞精
①黃花菜、木耳提前泡好,入開水中焯燙2分鐘。豬肉、洋蔥、大蒜、黃花菜、木耳切丁備用。
②鍋內燒油,下入肉末炒至變色,再下洋蔥末、蒜末炒香,加入黃花菜、木耳,添適量的清水燉煮10分鐘。
③加入生抽、老抽、食鹽,雞精,淋入水淀粉勾芡,盛出備用。
④面條煮好之后,用涼開水過涼后,挑入碗中澆上鹵汁即可食用。
四、熱湯面
原料:面條、雞蛋、西紅柿、香蔥
調料:食鹽、生抽、
①西紅柿洗凈,切成小丁,下入油鍋中小火煸炒出紅油。
②加入生抽、開水,大火燒開。
③下入面條煮5分鐘,淋入打散的雞蛋,撒上香蔥末即好。
五、炒面
原料:新鮮面條、青菜、大蔥
調料:生抽、老抽、香醋、豆豉醬、香油
①大蔥切末、青菜洗凈備用。
②取一個碗調汁,加適量的生抽、老抽、香醋、豆豉醬調拌均勻。
③面條下鍋煮熟,過涼水后瀝干水分,加入適量的香油防止粘連。然后等水鍋燒開,將青菜下鍋焯燙熟撈出。
④鍋內燒油,下入蔥末炒香,下入面條翻炒,順鍋邊淋入碗汁,大火炒出香味即可。
六、陽春面
原料:面條、蔥花
調料:食鹽、豬油、生抽
①湯碗加入食鹽、生抽、蔥花和少許豬油,用沸水沖成湯頭。
②鍋內燒水,水開下入面條煮熟,撈入湯頭中即可享用。
二伏天吃什么好
1、北京:面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吃食——“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面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
湯面,如番茄雞蛋面、紅燒牛肉面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面湯中普遍含鹽較高,要少喝;
撈面,是把面條瀝干后加上調料菜碼拌食的,像涼面、炸醬面等,有人愛把面條放到冷水中沖兩次,那樣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
炒面,將煮好的面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
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后放入面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許多人吃面經常是面條多,配菜少,營養很難平衡。因此,建議菜碼種類豐富點,常加的有黃瓜、蘿卜、菠菜、西紅柿、蘑菇等。還可以再加一些豆制品,如黃豆芽、煮熟的黃豆、腐竹、豆腐絲等。
2、上海: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于南宋,盛于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查考。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末飲用,有清涼祛暑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暑濕。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荷葉10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帖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火旺濕盛、咽喉腫痛、大便淤結、舌紅苔黃膩的人,可經常飲用伏茶。但胃口不好、飯后腹脹的市民及孕婦、小兒脾胃虛弱、老人消化功能衰退者,就不能隨便喝伏茶。另外,過夜的伏茶最好不要喝了。
3、湖南和江西: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的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喝鴨湯,可清熱滋陰。
在中醫看來,鴨子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4、杭州: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到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雞肉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濕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疼,清熱解毒。
如果你是“食肉”一族,鴨肉煲是滋補的好選擇。不過,肉類比較油膩,食用多過易造成胃部負擔,最好是和冬瓜、蓮藕等蔬果一同煮。
2023年二伏天時間表
二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二伏第1天:2023年7月21日
二伏第2天:2023年7月22日
二伏第3天:2023年7月23日
二伏第4天:2023年7月24日
二伏第5天:2023年7月25日
二伏第6天:2023年7月26日
二伏第7天:2023年7月27日
二伏第8天:2023年7月28日
二伏第9天:2023年7月29日
二伏第10天:2023年7月30日
二伏第11天:2023年7月31日
二伏第12天:2023年8月1日
二伏第13天:2023年8月2日
二伏第14天:2023年8月3日
二伏第15天:2023年8月4日
二伏第16天:2023年8月5日
二伏第17天:2023年8月6日
二伏第18天:2023年8月7日
二伏第19天:2023年8月8日
二伏第20天:2023年8月9日
中伏是什么意思
中伏又稱二伏:通常指的是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一天。夏至后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個庚日,則中伏為10天;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六個庚日。
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尤其是到了三伏這些天,太陽日曬足,熱量比較集中,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所以說夏季就是有些悶熱的,大家還是要注意防曬防暑為好。
初伏中伏末伏哪個最熱:中伏最熱
俗話說熱在中伏,2023年中伏從7月21日開始,總共40天。在這個三伏的40天里,一般來說,中伏的20天是最熱的時候。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濕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個大蒸籠。
入伏之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