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英雄事跡材料
王二小英雄事跡材料(精選6篇)
事跡材料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王二小英雄事跡材料,希望大家喜歡!
王二小英雄事跡材料精選篇1
在我們身邊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民族小英雄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的,那就是王二小。
有一次,王二小在山上放牛,偽裝成放牛的小孩,其實是在站崗放哨。突然,從遠方走過來一支敵人的隊伍,王二小立刻放倒了消息樹,然后鉆在敵人的前方不遠處裝成放牛郎。
敵人一眼瞧見了王二小,王二小卻假裝沒看見,轉過身去繼續放牛。領頭的人跑過去逮住王二小的衣領,大聲地說:“你知不知道八路在哪里?”王二小猶豫了一會兒,奶聲奶氣地說:“我知道他們在哪。”敵人很高興,說:“只要你帶我們去找八路,皇軍就把這塊金手表送給你。”王二小接過手表,用牙齒咬了咬。“金的!”“那好,我就帶你們去吧!跟我來。”
王二小在路上幾經周折,一會拐彎,一會下坡,一會上坡。敵人們被王二小弄的筋疲力盡。最后,王二小將他們帶到一個山谷前,敵人的領頭一腳把王二小踹開“這不是八路軍營,你敢騙皇軍。”幾聲槍聲之后,我軍趕來了,敵人的呻吟聲,我軍的叫喊聲,喊殺聲頓時充滿整個山谷。
雖然,在這長戰斗中,王二小光榮地犧牲了,可是,他成了個小英雄,他的精神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永垂不朽。
王二小英雄事跡材料精選篇2
平山縣82歲的史林山幼時靠放牛為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認識了比他大一歲的同村孩子閻富華。由于閻富華在家中排行老二,村里人便習慣叫他“二小”,史林山則稱其為“二哥”。
除了放牛,他們這一群小孩子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為村里站崗放哨,對陌生路人查看“路條”。因為在當時,新華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前身)、《晉察冀日報》(《人民日報》前身)以及部分革命武裝力量都駐扎在滾龍溝村。
“1941年的9月16日,是讓我終身難忘的日子。”說到閻富華犧牲的那一天,史林山老人變得嚴肅起來。“吃過早飯后,我就和二哥到山上放牛去了。”史林山說,他和閻富華一邊放牛,一邊在村邊的三道壕處站崗查路條。忽然,他們看到不遠處東山頂上的信號樹向西側倒下了。
“有敵人從東面進山了!五祥,你快去村里通知同志們轉移!”發現情況后,閻富華立即命令史林山回村去報信,自己馬上把牛趕到地勢低洼的山溝里,防止敵人把牛搶走。同時,他監視著敵人的行蹤,防止敵人靠近《晉察冀日報》的所在地。
史林山一路小跑來到位于鏵子尖處的報社所在地,通知所有人立刻轉移并就地掩埋機器。正當所有人忙碌之時,不放心二哥的史林山跑到了附近的山頂上,向下搜尋閻富華的蹤影,三四個小時過去了,史林山終于看到了從山底走來的二哥,但他又看到,在閻富華的身邊,是成群結隊的日本鬼子。一名鬼子用插著刺刀的步槍緊緊地頂著閻富華的后背。隨著閻富華距離自己越來越近,史林山意識到,閻富華正在帶著鬼子向名為二道泉的山頂走去,因為在那里,正是我軍的埋伏圈。登上了二道泉的山頂,所有人都已無路可走。
面對鬼子嘰里呱啦的亂叫,史林山看到閻富華只是不住地在搖頭,嘴中一個字都不肯說。老人回憶道,“二哥忽然抱住身邊一個鬼子的大腿,好像是要和敵人一起跳崖!”但年幼的閻富華沒想到,一把冰涼的刺刀迅速從他的身后刺了過來。就在一瞬間,閻富華被鬼子挑下了20多米高的懸崖!
史林山驚呆了,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隨著槍聲的響起,這群無路可逃的日本鬼子迅速被消滅。直到傍晚,史林山和村民才從崖底找到了閻富華的尸體,并將其安葬。“無論老人還是孩子,所有人都哭了。”史林山滿含熱淚地說,“當時崖底的河水,真真切切被染成了紅色。”
閻富華犧牲后不久,駐扎在滾龍溝村附近兩界峰的西北戰地服務團記者、詩人方冰找到史林山,詳細詢問了閻富華犧牲的過程。隨后,一首由方冰作詞、曲作家劫夫作曲的晉察冀邊區第一個紀實性的故事歌《歌唱二小》(今名《歌唱二小放牛郎》)被迅速創作完成,并隨后全文刊登在《晉察冀日報》1942年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王二小,其實是無數少年英雄的化身。“無論有多少個王二小,都是革命戰爭時代的英雄形象,都是全中國的驕傲!”史林山平靜地說,“王二小”是留給世人的一筆精神財富,各地的“王二小”都是勇敢的小英雄,他是一個時代的標志。史林山表示,他會繼續向大家傳誦王二小的事跡,讓大家學習這種精神,讓這首歌謠越唱越遠。
王二小英雄事跡材料精選篇3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蕩”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王二小英雄事跡材料精選篇4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的抗日根據地,日本鬼子經常來“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一九四二年秋的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迷了路,正在這時,他們看到了正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便叫他帶路。聰明機智的王二小為了保護鄉親們,假裝聽話的樣子,走在敵人的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當四面八方響起槍聲時,敵人才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突然,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的敵人。
就這樣,十三歲的王二小,慘死在敵人的刺刀下,他用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換來了鄉親們的平安,自己卻躺在冰冷的山間,臉上帶著微笑,血染紅了天邊的云彩。
在我國,愛國小英雄又何止王二小一個?你看,還有機智勇敢的小雨來,敢于和敵人斗爭到底的小兵張嘎,冒著生命危險送雞毛信的海娃……他們都是為了保衛祖國、保衛人民而不顧個人安危的英雄。他們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奮勇前進,面對敵人的槍口毫不畏懼、視死如歸;他們憑著頑強的意志,抱著與敵人拼搏到底的精神,寧死不屈,他們的這顆愛國之心總是令敵人心驚膽戰、聞風喪膽。
王二小英雄事跡材料精選篇5
王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干部張士奎(現為保定市離休干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
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臥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王二小英雄事跡材料精選篇6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