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少年英雄事跡
抗戰少年英雄事跡(精選5篇)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抗戰少年英雄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抗戰少年英雄事跡精選篇1
王樸,也作王璞,幼名蘭貴,1929年生,河北完縣人。王樸從小跟隨父母參加抗日工作,11歲時被選為兒童團長。他經常帶領小伙伴們拿著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給八路軍送信帶路,開展擁軍優屬活動。王樸工作認真,學習也很刻苦。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每學一篇新課文,都要做到會認、會寫、會講、會用。
為了對付鬼子掃蕩,民兵大搞地雷戰,王樸不僅學會了布雷,還學會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個漢_,還協助民兵抓住了兩個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掃蕩到王樸的家鄉,王樸和鄉親們躲進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圍了王樸和鄉親們。鬼子拿著漢_提供的名單,讓村干部、干部家屬和軍烈屬站出來,王樸和他媽媽張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樸的脖子上,威逼他說出八路軍兵工廠的槍支和彈藥藏在哪里。王樸勇敢地推開鬼子的刺刀,帶領在場的二十多名兒童團員高呼:“我們不能忘記五不誓約,我們至死不當漢_。”殘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場的群眾開了槍,制造了又一起殺人慘案-野場慘案。118名無辜群眾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歲的王樸、王樸的母親、弟弟和奶奶。
為了紀念犧牲群眾,晉察冀邊區政府召開了追悼大會,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榮稱號,并立了紀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十大少年英雄”的稱號。
抗戰少年英雄事跡精選篇2
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個小村莊叫蘆花村,12歲的雨來就住在這個村子。雨來喜歡游泳,他的游泳本領可高了。后來雨來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學會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鬼子又開始掃蕩,一天雨來趴炕上念識字課本,忽然聽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來把書塞在懷里往外跑,他剛邁出門檻進來一個人他抬頭一看,是李大叔,隨后聽見鬼子嗚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缸搬開,跑進洞里,小雨來忙把缸搬回原處,雨來剛到堂屋,鬼子應闖了進來,雨來為了掩護李大叔被敵人抓住。他在敵人嚴行拷打下,他堅強不屈把敵人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地叫拉出去槍斃。這時河邊響起幾聲槍響。
敵人走后,鄉親們來到河邊尋找雨來,在蘆葦叢里,水面露出一個小腦袋來向岸上說道:“鬼子走了嗎?”大家高興的叫起來“雨來沒有死。”原來槍響以前雨來趁鬼子不防備一頭扎進河里,從河底游到遠處,這就是小英雄雨來。
抗戰少年英雄事跡精選篇3
1941年10月5日上午,風和日麗。蔚縣大南山的山腳下有個12歲的放牛娃,叫張大義。正趕著地主的牛群,迎著朝陽,唱著山歌,在山坡坡上跑來跑去,他的歌聲和老黃牛的吼聲,在山溝溝里頭回蕩。
就在張大義蹦蹦跳跳十分開心之際,突然,他發現前方有一群日本鬼子兵揣著刺刀,探頭探腦,賊眉鼠眼地朝中共蔚縣縣委所在地——瓦子盆村方向竄來,妄圖摧毀我縣委和民主抗日政府。由于敵人采取閃電式的偷襲,這里的干部群眾沒有察覺,而陷入日軍包圍之中。眼看就要發生流血事件,在這千鈞一發十分危機時刻。放牛娃張大義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想如果不及時報告縣委,就會造成重大損失。于是他奮不顧身,向縣委駐地跑去。張大義的舉動,被狡猾的日軍指揮官松田發現了,他指揮鬼子兵向張大義開槍射擊,松田還“嗷嗷”怪叫。
子彈在大義耳邊、身子周圍“吱吱”直叫,可張大義哪管這些,送信要緊。跑呀,跑呀,憑著他多年放牛練出來的兩條“飛毛”腿,再加上他對地里熟,早把日本鬼子兵甩得老遠,剎那間鬼子連大義影子也不見了,急得鬼子兵也“嗷嗷”叫起來。一邊放松,一邊四處尋找放牛娃。敵人的子彈雖然沒打著大義,可鬼子們的槍聲卻給山上八路軍和地方干部送了信號,部隊準備戰斗,干部們迅速組織群眾轉移。
干部和群眾安全轉移了,可放牛娃張大義腿部受了槍傷,但他咬著牙,忍著疼痛,也隱蔽起來。日本鬼子進村翻箱倒柜折騰了老半天,什么也沒撈到,氣得鬼子們亂放了一氣槍,燒了老百姓幾間房子,就灰溜溜地滾回了蔚縣城。
鬼子走后,干部和群眾找到大義,給他治了傷。從此,放牛娃張大義智斗鬼子兵,保護群眾的事跡在蔚縣大南山里山外廣為傳頌,稱頌他是機智、勇敢的小英雄。
抗戰少年英雄事跡精選篇4
那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青峰嶺有一個村子叫楊家村,有一個叫楊楊的小孩和爺爺相依為命。聽爺爺說楊楊的爸爸媽媽都去打小鬼子去了,楊楊對爺爺說:“等我長大了以后我也要像爸爸媽媽一樣當打小鬼子的英雄。”楊楊有個好朋友叫阿黃,楊楊和阿黃從小玩到大的,阿黃是一條很強壯而且又聰明的大狗。
那一天楊楊帶著阿黃去釣魚,天快黑的時候他們才拿著魚桿和魚婁回去。楊楊在前面跑,阿黃就在后面追還汪汪汪地叫個不停。突然,楊楊“噗”地一聲給什么東西絆了一下,就摔地上了。“哎喲!”楊楊使勁地揉著摔成兩半的小_,“痛死我了,我的_啊!”
這個時候阿黃“汪、“汪”“汪”地在后面叫著,楊楊還以為大黃是在笑話他,站起來拍拍_,氣鼓鼓地說:“臭阿黃!快點走拉,天都要黑了,再不回去爺爺要罵我的。”說完就往前面跑去,可是阿黃還是在叫個不停。“誒!阿黃是怎么了?平時它不是這樣的啊?”,楊楊覺得阿黃很奇怪。又跑回去了,阿黃就站在楊楊剛才摔倒的地方,這時天已經黑了,楊楊模模糊糊地看見地上又什么東西,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于是,楊楊就蹲下去,把腦袋湊的近近的。“媽呀!死人啊......”,楊楊大聲地叫道,猛地向后一退,“噗”地一下又給摔地上了。你猜楊楊看到了什么,楊楊看見一個滿身是血的人,嚇得不得了,爬起來就跑。這個時候楊楊想到:“也許那個人沒有死呢?”
于是,楊楊又慢慢地走回去,蹲下來,用抖個不停的手推了推那個“死人”。“喂!你死了嗎?”楊楊怕怕地問到。但是那個“死人”動也沒動,這個時候楊楊已經不是那么害怕了,他鼓起勇氣把耳朵湊到那人的胸口,聽見他的心還在跳。
于是,楊楊回頭對阿黃說道:“阿黃快去叫爺爺。”阿黃聽見楊楊的話,馬上就向家里跑去。這個時候楊楊才看見他穿著八路軍的軍裝。
過了一會,那個人醒過來了,他看見楊楊蹲在身邊,斷斷續續對楊楊說到:“小朋友....你...你幫我把這竹筒...交給游擊大隊,它很重要......”八路軍叔叔說完就閉上了眼睛...
“叔叔,叔叔,你醒醒,你醒醒啊......”楊楊拼命地搖著八路軍叔叔,可是,八路軍叔叔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小楊楊哭得很傷心很傷心,這個時候阿黃帶著爺爺來了,楊楊撲到爺爺的懷里,大哭著:
“爺爺,八路軍叔叔死了,他死了拉.....嗚嗚嗚嗚......”
爺爺也摸了一把淚水,對楊楊說:“好孩子,別哭了,你不是說要當打鬼子的英雄嗎?英雄就不該哭鼻子。”
爺爺說完后,楊楊不哭了,他要當打鬼子的英雄,把可惡的小鬼子趕出中國。
第二天,楊楊和阿黃從村長那里知道了游擊大隊在哪里,于是,楊楊帶著阿黃就去找游擊大隊了。
他們走了很久,這時候楊楊突然看見前面有小鬼子的巡邏隊,聰明的楊楊知道跑是沒有用的,他跑不過小鬼子的,于是,楊楊馬上把八路軍叔叔交給他的竹筒交給阿黃咬著,楊楊趴著阿黃的耳朵說到:“阿黃,你快跑,去找爺爺,千萬別讓小鬼子抓著你了。”
勇敢的楊楊讓阿黃帶著竹筒跑了,自己卻留下來吸引小鬼子的注意力。這時候小鬼子看見了楊楊,拿著槍就過來了,他們用槍指著楊楊,問楊楊:“小孩,你的,知道八路的在哪里?”“哼!”楊楊把腦袋轉向一邊,理也不理小鬼子。
小鬼子見楊楊不理他們,氣的大吼:“八咯牙魯,你的,說不說?不說,死拉死拉的;說了,我讓你走。”
楊楊把頭轉過來,對著小鬼子勾勾手指,笑著說到:“你過來啊,我告訴你。”
小鬼子聽楊楊這樣說,大笑道:“喲西,你的,良民的”說完就走到楊楊身前,彎下身子,看著楊楊說:“說,賞賜大大的有。”
楊楊對著那個小鬼子的臉狠狠地給了他一耳光,然后對著小鬼子說:“呸!”
那個鬼子一下子氣得跳了起來:“八咯牙魯!”對著小楊楊一腳踢去,把小楊楊踢到了,摔在了地上。殘忍的小鬼子不會放過楊楊,他對著地上的楊楊狠狠地踢著,一腳又一腳,直到楊楊昏死了過去。
后來,鬼子走了,只有楊楊還躺在地上,滿身的血,昏迷不醒。
阿黃跑回去找到了爺爺,把那個竹筒丟在了爺爺的腳下,對著爺爺狂吠著,咬著爺爺的褲腳往外拖。爺爺看見了腳下的竹筒,知道爺爺肯定出事了,他撿起地上的竹筒就跑了出去。剛跑出門,爺爺停了下來,他想到著個竹筒很重要應該先把它交給游擊大隊才行。于是爺爺找到了村長,讓村長把竹筒給游擊大隊送去。
這時候爺爺跟在阿黃后面飛快地向跑去。當爺爺跑來的時候,我們的小英雄已經滿身是血的躺在地上了,爺爺蹲下去,扶起楊楊:“孩子,孩子,你醒醒,你醒醒,別嚇爺爺啊”
楊楊慢慢地睜開眼睛,看見是爺爺,問:“小鬼子走了嗎?”
“嗯!小鬼子已經走了,孩子,你別說話,爺爺代你回家去。”爺爺摸著眼淚說道。
楊楊不放心竹筒,又問道:“那竹筒呢?”
爺爺回答說:“我把它交給了村長,村長會把它交給游擊大隊的,你放心吧”
爺爺說完就背著楊楊向家里走去。后來,游擊大隊的八路軍叔叔找到了楊楊,他們對楊楊說,那個竹筒里裝的是關于小鬼子據點的情報,多虧了楊楊保護了那份情報,才使得游擊大隊能輕松地攻破小鬼子的據點,他們夸楊楊是個勇敢的小英雄。
從那以后,村子里的人都叫楊楊是“小英雄”。
抗戰少年英雄事跡精選篇5
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將他狠狠地摔在石頭上。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王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干部張士奎(現為保定市離休干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還靜靜地臥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王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莊村建設了“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