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事跡作文
英雄的事跡作文(精選5篇)
英雄者,有凌云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關于英雄的事跡作文,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英雄的事跡作文(篇1)
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范共產(chǎn)黨員、全國著名戰(zhàn)斗英雄董存瑞的英靈。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朱德總司令的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生于貧苦農(nóng)民家庭。當過兒童團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qū)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后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zhàn)機智勇敢,在一次戰(zhàn)斗中只身俘敵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范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zhàn)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zhàn)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guī)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fā)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zhàn):“我是共產(chǎn)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英雄的事跡作文(篇2)
今天我看了《英雄人物故事》這本書。這本書中的英雄全部都是共產(chǎn)黨黨員。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董存瑞:董存瑞,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懷來縣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他當過兒童團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qū)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參軍兩年多來,他繳獲了兩挺機槍,立了四次小功,三次大功,榮獲了三枚勇敢獎章。
有一次,我軍要攻打隆化的消息傳到了董存瑞所在的部隊中。這時董存瑞在心中暗暗地發(fā)誓:至死也要幫死去的同志們報仇!在戰(zhàn)爭中,董存瑞帶著爆破組的成員在東北部炸毀了五座碉堡,就在此時,董存瑞在一座橋下,突然聽到了橋上的機槍在掃射的聲響,他就一邊用手頂著炸藥包,一邊高喊把小鬼子趕出中國!
我們一定要記住為我們美好家園而犧牲的英雄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努力學習,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英雄的事跡作文(篇3)
20世紀初期,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人們都過著衣不遮體,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民不聊生,祖國的土地也正一步步地被資本主義家吞噬,這時的中國急需一大批英勇的革命戰(zhàn)士把祖國從水深火熱當中解救出來。《革命英雄的故事》就講述了一個個在這個時期誕生的救世英雄。
就像本書封面上寫的:信念不是鐵錘下繚亂紛飛的火花,而是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閃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島上徹夜不息的明燈,信念讓你為了擺脫饑寒交迫的日子,而發(fā)憤圖強……這些革命英雄的內心無不蘊含著一個堅定的信念:或是為民族的崛起而奮斗,或是為人民的解放而努力,抑或是為探索宇宙的奧妙而孜孜不倦,不管他們的信念是什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這些信念已經(jīng)深深的扎根在他們的心底里,流淌在他們的血液里,他們要付出畢生的心血為這個不滅的信念而不懈努力。在這其中既包括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身經(jīng)百戰(zhàn)敵膽寒的張云逸,劫法場搶出來的將軍劉志堅,出奇制勝的“旋風”司令韓先楚,地主階級逆子農(nóng)民運動領袖彭湃,我黨的杰出女革命家向警予,平民的”勞工律師”的施洋,為革命斗爭到最后一刻的王盡美……
這些英雄人物是我國千百萬先驅英杰的代表,為了心中的信念,他們不惜在敵人的獄中忍受各種酷刑而嚴守黨的機密,不惜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捍衛(wèi)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千百萬疾苦大眾的幸福。他們寧死不屈,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到底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通過閱讀這些英雄的人生經(jīng)歷,讓我仿佛看到了這些革命英雄們不畏困難險阻,生命安全,努力地扭轉當時不堪入目的局面,實實在在地為百姓服務的場景,也感受到了我們現(xiàn)在那安逸,豐衣足食的生活的來之不易。
在此,我向這些革命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英雄的事跡作文(篇4)
在中國光輝燦爛的歷史長河中,父子皆為名人、名將的有很多,其中東漢的班氏三父子——班彪、班固、班超就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人物了。班彪和班固在中國史學上的成就已是有口皆碑,而班超雖然沒有繼承父兄的衣缽,卻在西域立功,同樣被炎黃子孫銘記于心。
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前往都城洛陽任職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哥哥到了洛陽。當時哥哥的薪水微薄,為了減輕負擔,班超常常替官府抄寫文書。
抄書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忍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但班超卻將這份工作看作一種鍛煉,不僅可以磨煉自己的意志,還 可以博覽群書。正是憑借這種驚人的意志,班超在書海中領略并學習到前人的謀略和智慧,為他以后立功西域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一次,班超在官府里抄書,實在是抄累了,就站起身來,把毛筆丟到一邊,感嘆道:“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像張騫那樣,在萬里之外建功立業(yè),揚大漢國威,報效國家。”
周圍的人聽了,譏笑他:“一個天天抄抄寫寫的書生,從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還 想萬里封侯、加官晉爵?真是異想天開啊!”
班超聽了,不加理會。他知道,只要自己心存志向,并付諸實踐,就一定能成功。恰逢朝廷出兵攻打匈奴,班超決定投筆從戎,去實現(xiàn)自己胸中的大志。
公元73年,班超跟隨大將軍竇固抗擊匈奴。在蒲類海一戰(zhàn)中,班超獨當一面,有勇有謀,帶兵攻下了伊吾。這一戰(zhàn),不僅讓班超一舉成名,也贏得了竇固的賞識。竇固認為班超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決定派他和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目的是重新建立和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聯(lián)合起來抗擊匈奴。
這是一個艱巨而又困難的任務,且不說通往西域的道路充滿了重重險阻,還 得時刻提防匈奴人。可班固全然不顧,他滿懷著一腔熱血,只帶了三十六人,便和郭恂一起上路了。
他們先來到鄯善國。鄯善王聽說是大漢派來的使臣,非常高興,親自出來迎接,并派專人接待他們。不料,過了幾天,鄯善王的態(tài)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對待班超一行態(tài)度冷淡。大家都十分納悶,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唯獨班超早就洞察出事情的真相。
班固給大家分析道:“鄯善王的態(tài)度逆轉,說明一定有匈奴的使者來了。鄯善王想和大漢結交,但又害怕大漢實力不夠,不能夠保護他們。依我看,鄯善王現(xiàn)在一定正在權衡利弊呢。”
大家一聽,大驚失色。班超揮揮手,讓大家冷靜下來:“大家少安毋躁,這只是我的一種猜測。我們現(xiàn)在需要弄清楚事情,然后再采取行動。”于是班固馬上找來鄯善國的接待人員,假裝什么都知道了,漫不經(jīng)心地問道:“匈奴的使者已經(jīng)來了好幾天了,他們現(xiàn)在住在哪里呀?”接待人員愣住了,大驚失色,以為班超什么都知道了,只好老老實實地告訴了他匈奴人的住所。
班超當機立斷,把接待人員軟禁起來,以免他走漏了風聲。隨即,班超召集大家商量對策。班超故意激將道:“我們不遠萬里來到這里,就是想建立功勛,成就大業(yè)。不料匈奴人也來到這里。如果鄯善王把我們交給匈奴人,我們可怎么辦呀?”
大家一聽,面面相覷。班超接著說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xiàn)在我們只有乘著月黑風高,對匈奴人發(fā)起突然攻擊,把他們全都消滅。這樣才能保全我們,也才能逼鄯善王和大漢聯(lián)合。”眾人聽了,紛紛表示愿意聽從班超的安排。
等天色完全暗了下來,班超帶領眾人直奔匈奴人的營地。他安排十個人帶著鼓繞到匈奴人營地后面,二十個人帶著兵器埋伏在大門兩旁,自己和剩下的人則負責放火。一時間,火隨風起,擂鼓震天。匈奴人被突如其來的大火和鼓聲嚇得不知所措,亂作一團,很快就被班超等人消滅。
鄯善王知道后,害怕極了。不料班超對他和顏悅色,并曉之以理,好言勸慰他歸附漢朝。鄯善王這才放心,欣然同意和漢朝共同抵御匈奴。
正是憑借這種謀略和勇氣,班超屢立戰(zhàn)功,使得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都歸附了漢朝,促進了民族融合,實現(xiàn)了立功異域的抱負。班超以其傳奇的一生,彪炳史冊,光耀千秋。
英雄的事跡作文(篇5)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我們從書中汲取知識,從書中感受友誼,感知生命的價值。
喜愛讀書的人,生活充實而有意義;不愛讀書的人,時間就從他的手指縫邊悄悄地溜走。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很有價值的書《兩個小八路》。
在看這本書以前,我就知道戰(zhàn)爭是殘酷的,它使老百姓流離失所,遭受失去親人的痛苦。
但是,讀了這本書以后,又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1942年的春天,孫連長犧牲了。
他的兒子小通訊員孫大興悲痛萬分,發(fā)誓要為爸爸報仇。
在劉集行軍走懸崖時,孫大興因為懷念父親分心而受了傷,不能跟著部隊繼續(xù)戰(zhàn)斗。
他和另一位小八路小武,被留在了劉集。
等傷好了以后,兩個小八路立刻進入戰(zhàn)斗敵人來搶糧食,兩個小八路燒掉他們的糧食;敵人建炮樓,兩個小八路炸炮樓。
看到這里,我覺得真解氣!可不幸的是孫大興又被敵人抓走了,我不禁為他的安危擔憂起來,幸好虎口脫險,化險為夷。
可是在最后,英勇的小八路為了將敵人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壯烈犧牲了。
讀完書后,我覺得很感動。
生活在戰(zhàn)爭年代的小朋友是多么英勇,讓我敬佩!八路軍戰(zhàn)士們在與敵人作戰(zhàn)時吃不飽飯,但還是堅強地與日本鬼子拼搏,就是為了成立新的中國,使老百姓有安定的生活。
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都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他們是我心中的英雄!在讀的時候,我還體會到了什么是憤怒,日本鬼子到處殺燒搶掠,不停地傷害到貧民百姓,老百姓也只能忍氣吞聲,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沒有能力治理好國家,保護好人民,國家落后就要挨打呀!而讓我驚愕的是那些在戰(zhàn)爭中犯下滔天罪行的甲級戰(zhàn)犯居然還被日本政府官員參拜,這簡直是是非不分的表現(xiàn)!
書中的故事是悲壯的,這更能讓我知道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知道生命可貴的價值。
現(xiàn)在,這樣的英雄也屢見不鮮在莫拉克臺風肆虐時,陳柱平、鐘偉良叔叔為了帶領老百姓撤離,途中不幸遭遇車禍,英勇殉職,但是滾滾洪流吞噬不掉他們的精神;在地震來襲時,與我同齡的林浩在危難之中鎮(zhèn)定勇敢,冒著生命危險救出的兩名同學。
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