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
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精選10篇)
你知道有哪些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嗎?事跡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事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篇1】
1910年,瞿秋白進常州中學讀書這所中學的校長和一些老師,經常對學生講述清朝政府腐敗的事實,進行愛國思想教育。少年瞿秋白在校長、老師的教育下,非常關心國事,常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來勉勵自己。
他取了一個名字叫“雄魄”,表達他救國的抱負。他曾指著腦后那條長辮子對同學說:“這尾巴似的東西,我們非把它剪掉不可!”第二年爆發辛亥革命,他馬上把自己的辮子剪掉。
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篇2】
向警予是中國的第一個女中央委員,是黨中央的第一任婦女部長。1928年,不幸被國民黨殺害,年僅33歲。她原名向俊賢,為什么后改名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學校開運動會。在400米決賽中,一位運動員奮力猛沖,后來居上,奪得第一名后突然暈倒在地,向俊賢和同學們將她扶起送到醫院救護。
當晚,向俊賢對同學們說,今天400米賽跑獲第一名的同學,他的拼命精神多么可貴啊!國家光明燦爛的前途,全靠我們齊心協力去創造。現在,外有列強欺凌,內有軍閥割據,政府動蕩,如果我們把賽跑運動員那種拼命的精神用來拯救國家和民族,我們的國家就有希望了。為了國家自強,為了民族自強,我們為人做事求學問,都要有這種拼命精神。我已想好了,從今日起,我改名叫“向警予”,就是要時時敲響警鐘,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用拼命的精神去求學問、救國家。
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篇3】
1940年2月,在風雪彌漫、攝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東北抗聯楊靖宇同志遭到敵人圍追堵截。兩個警衛員一個英勇犧牲了,一個身負重傷隱蔽在樹洞里。他只身一人,邊打邊走。
他剛到黑龍江濛江縣保安屯附近,就被敵人的坐探發現了。不一會兒,一大群敵人撲了過去。楊靖宇選擇了一棵大樹作掩護,拔出兩支短槍,左右手同時向敵人射擊,獨身一人和幾百個敵人打了一個多小時。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敵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楊靖宇身負重傷,槍里也只剩最后一顆子彈了。他堅強挺起高大身軀,深情注視祖國壯麗河山,用熱血和生命,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隨后壯烈犧牲。
日本強盜把他的遺體運到醫院解剖,發現胃里沒有一粒糧食,只有野草、樹皮和棉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楊靖宇就是靠吃這些東西,堅持戰斗的。
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篇4】
溥儒,字心畬,書畫家,清宮宗室。為人清室。為人清正,不慕權勢,富有民族氣節。
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并企圖吞并整個中國,扶植親日勢力,溥偉貪圖榮華富貴投入日本帝國主義懷抱。溥儀做了滿洲國皇帝,成了日本腳下的傀儡。溥儀為了顯示"皇恩浩蕩",下詔書召見宗室,封爵,溥儒當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斷然加以拒絕,隱居于西山為家,連字畫也不賣,周圍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畬,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戰勝利后,他辭去國民黨的代表,拒絕參加政治活動,以賣書畫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篇5】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為了拯救中華民族,曾有一段三改志愿的故事。他最初的志愿是當個好海軍,把外國侵略者從海上趕出去。為此,他考進了南京水師學堂。
一改志愿學礦務。他認為要使中國富強起來,最要緊的任務應先發展礦業、工業。于是,他轉入南京礦務學堂學習。
二改志愿學醫學。他認為面對中國的現實,首要任務是把中國人改良成強種人。于是,他去日本仙臺醫學專科學校學醫。
三改志愿學文藝。他認為我們的第一要著,是改變國民的愚昧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文藝。于是他提倡文藝運動。
從此以后,魯迅先生寫出了大量的小說、散文、雜文,以此來揭露敵人的反動派,歌頌先進的事物,為解救中華民族而吶喊。
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篇6】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囗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
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并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篇7】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
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篇8】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篇9】
馬秀英,1929年6月生。江蘇淮安縣石塘區南澗鄉近采橋鎮(今,淮安市朱橋鎮洼圩村)人,出身于窮苦農民家庭。1945年10月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2月擔任石塘區黃盧(南)村婦女會長。
1946年12月,一天下午,石塘圩子的五六個還鄉團分子來抓馬秀英和婦女會成員。此時,秀英和幾個婦女會員正在黃盧村為聯防隊做軍鞋。秀英接到村民報告,即分頭轉移。她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婦向東南方走,在洼圩北門遇上黃兆云帶領的“還鄉團”。黃兆云一眼認出秀英,一群還鄉團分子像瘋狗似的竄上來,一擁而上扭住她的胳膊,把她押到周莊圩子里。
在周莊圩子里,黃兆云妄圖從她的口中得知我地方黨組織的秘密以及婦女會成員的名單,對她軟硬兼施,逼問共產黨組織和婦女會員名單。秀英被肆意凌辱,嚴刑拷打:鞭子抽,杠子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
面對酷刑,秀英斬釘截鐵地回答:“要人頭有一顆,要名單辦不到!”
最后,黃兆云把她押到仇夏莊殘殺。馬秀英犧牲時年僅17歲。
愛國英雄的愛國事跡材料【篇10】
臺兒莊戰役發生于1938年春天,我愛國軍隊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指揮下,一舉殲滅日軍11984人,震驚中外。這場戰役的勝利,除愛國軍隊英勇作戰外,還與當時戰區的民氣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李宗仁在談到臺兒莊戰役勝利時,深有感慨地說:“臺兒莊人民完全和軍隊配合起來了,在戰場上挽救傷兵的是民眾,作偵察的是民眾,幫助軍隊輸送炮彈糧食的是民眾。這些民眾是赤誠地表現他們的愛國熱情,充分地擔任起救亡的責任來了。”
據臺兒莊北關老大娘王譚氏回憶:臺兒莊戰役打響后,我們青壯年婦女并沒有躲到安全的地方,而是自發地組成女子督戰隊,一方面激勵戰士勇敢殺敵,一方面防止逃兵脫離戰場。當時就有一個逃兵差點從我們的眼皮底下跑掉。我們幾個姐妹一起罵這個逃兵:“你還算是個男人嗎?你如果怕死,就讓我們拿著燒鄉火棍跟日本鬼子拼!”這個逃兵被我們得害羞了、激動了,掉頭就沖向了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