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林則徐及事跡
民族英雄林則徐及事跡5篇精選
林則徐從小就養成了勤奮的習慣。他每天早起晚寢,手不釋卷。母親為了讓他專心讀書,不要他插手家務粗活,但他只要一有閑暇,就主動幫母親的忙。這里由小編給大家分享民族英雄林則徐及事跡,方便大家學習。
民族英雄林則徐及事跡篇1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國的殖民主義者和投機商人,紛紛向我國走私毒品鴉片(俗稱大煙)。他們的目的,一是用鴉片換取白銀,掠奪我國的財富;二是用毒品殘害中國人的身體,便于他們侵略。當時,很多正直的官員看透了英國人的險惡目的,堅決主張查禁鴉片。
林則徐的態度最堅決。他說:再不禁煙,我國就不會有白銀當軍餉,就不會有強壯的士兵抵抗侵略了。為了國家的尊嚴,必須禁煙。皇帝就讓他去廣州查禁鴉片。
林則徐到了廣州,命令外國商人把全部鴉片繳出來并保證不再私運鴉片到中國來,否則給予嚴懲。有些外國商人照辦了,可英國商人不肯繳,英國政府的代表義律還策劃陰謀,企圖頑抗。林則徐當機立斷,堅決行使主權,中斷與英方的貿易并不再供應食物和水。英國人沒辦法,只好繳出了鴉片。
1839年6月3日這一天,林則徐親自到虎門海灘,主持銷毀害人的毒品鴉片。他以無比的勇氣和決心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民族英雄林則徐及事跡篇2
上世紀60年代,臺灣有一本被稱為“確立新傳記的典范”的《林則徐傳》,作者是林則徐玄孫林崇墉。他概括林則徐成長的家風特點和林公本身的性格,竟是兩個字:”恬淡。”乍一看,這兩個字與林則徐官高權重、叱咤風云的傳奇人生,多少有些反差;但細想之,卻透著極深的哲理。諸葛亮曾有教子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林公之“志”,林公精神境界之“遠”,何嘗不是從淡泊寧靜之處求之!
林家之淡泊,首先發自對于書香的執著。據林崇墉先生追述,林家“歷代固守儒業”,林則徐祖父是個廩生,長期飄泊在外教書謀生。由于“家口浩繁”,家境日漸拮據。到林則徐父親林賓日手里,已是“家無一尺之地,半畝之田”,落到社會貧困階層的地步。林賓日沒有因貧困而喪志,固守儒業,日夜苦讀,希望通過科舉途徑振興家道。他的文才在鄉里頗有名氣,但在科場卻屢試不順,29歲才考中秀才,補了廩生,后來便再也考不上舉人。一直到4l歲,由于過度用功,患了“眼疾”,才_放棄舉業。從此“孜孜于教誨子弟、成就后學之事”,把讀書進取的夢想,寄托到下一代身上。盡管生活極其艱辛,有人勸他讓林則徐改圖他業以佐家計,他總是笑而不答。對于造就后代成器,他有獨到的見解。他說:“《易》以養蒙為圣功,養之時義大矣哉。養其廉恥,使達于奇袤;養其天真,庶免于澆薄。夏楚收威,特其偶耳;若習焉,有不生玩者乎?”。
林賓日教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林則徐從小就有較高的天賦,4歲時,林賓日便把他帶到塾館,抱在膝上開始啟蒙教育。有人質疑是不是太早了,林賓日回答:“非欲速也,此兒性靈,時有發現處,不引之則其機反窒,此教術之因材而施者耳。”他教學極有耐心,“諄諄然、循循然,不激不厲,而使人自樂于向學”,還特別注重身教,“講授書史,必示以身體力行近理著己之道,罕譬曲喻,務使領悟而后已。”據林則徐回憶,他小時從未受過父親打罵,連大聲呵斥都絕少。
如此溫文爾雅,沒有深厚的修身養性功夫和非凡的定力,是很難做得到的。林則徐說“府君在庠序二十年,不妄與一事,不妄取一文”,絕不沾染社會的丑惡習氣,更不貪圖不義之財。當時考秀才必須由廩生保送,有個“身家不清”的人送來很厚重的禮物,請林賓日出具保送。林賓日問他,為何不請他人保送?回答說,因先生一向信譽好,若出具,沒有人會懷疑我。潔身自好的林賓日最不屑摻雜這種事,回絕了他。還有個同鄉出重金聘他當家庭教師,林賓日也因其品行不端而拒絕,反映出他安貧樂道的恬淡性格和道德意志。
林賓日能夠甘之如飴地堅守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與其妻陳帙的配合是分不開的。陳氏也是出身書香之家,嫁到林家時,林家“家無立錐”,還欠有許多債務。“當時貧簍之狀,有非恒情所能堪者”。但陳氏從不怨天尤人,而是勤儉持家,相夫教子。林則徐從小孝順,看到母親辛苦,曾提出要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母親總是說:“男兒務為大者遠者,豈以是瑣瑣為孝耶!讀書顯揚,始不負吾苦心矣。”可見,陳氏也有不同尋常的見識和守貧礪志的毅力。
林賓日夫婦的高潔志尚和對物質生活的超然態度,并不是在困窘之中才如此,而是一以貫之,終生不變。后來林則徐當了大官,屢次要把父母接到身邊奉養盡孝,他們總是以過慣了家鄉的平凡生活為由而不往,林父還賦詩“江湖遠涉煩舟楫,菽水長留勝鼎鐘”以表心志。林母怕拂了兒子美意,曾短期就養,也仍是“珍食必卻,美衣弗御”。她說:“一身之福有幾,奈何遽欲盡之?但以分赒三黨之貧乏者,不尤愈乎!”
這種超然物外,志存高遠的家風,體現了儒家“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_”的境界,對林則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身教”作用。
民族英雄林則徐及事跡篇3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
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林則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于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已經來臨的1839是使禁煙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對林則徐一生來說是最輝煌的歲月。
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經過兩個月的旅程到達廣州,成千山萬的人擠滿了珠江兩岸,人人爭睹欽差的風采。整個廣州都在等待和傾聽欽差大臣的聲音,林則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轅門外貼出的兩張告示《收呈示稿》宣明欽差大臣道廣州的目的使查辦海口事件。另一個《關防示稿》無異于欽差大臣此行的第一個宣言,是采取禁煙行動的先聲。這個告示是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向廣州官員、百姓和外國人的首次公開亮相,它不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為了駕奴極其復雜的局面。林則徐的日記記載,他當天住在越華書院。
廣州處在暴風雨的前夕,不管是歡喜還是懼怕,期待還是仇恨,它總歸要伴著雷鳴閃電,鋪天蓋地的來了......
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發布兩個諭貼。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
3月21日下令包圍商館。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國鴉片販子顛地。
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的到來,矛盾自然轉移道他身上,他到達當天,林則徐下令停泊在黃浦江上的一切外國船只封艙,當天晚上封鎖商館,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國雇員。但是義律是一個十足的大流氓,面對林則徐的命令,出爾反爾,采取無賴、訛詐、欺騙、撒謊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義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則徐的對手,3月28日,向林則徐呈送了《義律遵諭呈單繳煙二萬零二百八十三箱稟》。
從林則徐1839年3月10日到達廣州,到義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繳出全部鴉片,總共18天,這充分說明了林則徐收繳鴉片第一回合的勝利。
林則徐與鄧廷楨等人會商后,就收繳的地點、驗收、押運、存儲、看管、守衛等各個環節做了無懈可擊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鄧親赴虎門檢查收繳前各項準備工作。
4月11日開始收繳,林則徐親自監督收繳全過程。
5月18日,實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
收繳的這段日子,林則徐一刻不怠的監督這一龐雜的過程。日夜操勞,一絲不茍,無一紕漏。
林則徐下令在虎門將鴉片公開銷毀,并帶領大、小官員親自監督。他令人將鴉片放入挖好的兩個大池子里,池中放入鹵水,鴉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降生水煮沸,就把鴉片銷毀了。經過22天,才把繳獲的鴉片全部銷毀。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
硝煙的正義行動,取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虎門海灘每天都有上萬人觀看,人們無不拍手稱快。外國人看到這情形,也對林則徐禁煙的果斷表示欽佩。
虎門銷煙是我國近代史上反帝斗爭中的光輝一頁。
虎門銷煙是禁煙運動的高潮,是對于數十年來外商販運鴉片的嚴正抗議和堅決打擊,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繳煙獲得了完全的勝利,但如此巨量的鴉片如何處置,外國人推測中國可能對鴉片實行專賣,從而使鴉片買賣合法化,但他們想錯了。林則徐報告道光皇帝,要求驗明實物數量,然后焚毀。道光對林則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讓林則徐和鄧廷楨、怡良等人將收繳的鴉片就地銷毀。
6月3日,歷時23天的虎門硝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于侵略的決心。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林則徐,理所當然地是這一事件的組織者、指揮者和完成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已毫無愧色地成為歷史巨人了。
150年前,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他不斷的在世界各地瘋狂的掠奪殖民地,還企圖用鴉片打開中國的大門。
廣州是外國煙販子的販毒中心。1838年廣州地方政府處決一個中國的鴉片販子,英國煙商竟然出來阻撓,激起了廣州人民的義憤。1839年2月,一萬多名群眾到外國人民居住的旅館前示威,聲討外國煙販干涉中國內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則徐到了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他一面加緊整頓海防,嚴拿煙販;一面限令外國煙商交出鴉片。林則徐在給外國煙商的通知中說:"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則徐堅定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國煙是被迫交出鴉片2萬多箱。
民族英雄林則徐及事跡篇4
公元1820年9月,嘉慶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皇子旻寧繼位,改元道光,世稱道光帝,也叫清宣宗。道光帝除了同他父親一樣,疲于應付國內此伏彼起的反清起義外,還面臨了另一重危機,即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侵略和威脅。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在他在位期間發生的。
道光皇帝
道光年間,江南暴雨成災,一時饑民遍野。戶部尚書潘世恩正在蘇州家鄉守孝,家中囤積了白米數萬石。這天,有江蘇按察使登門求見,請求潘大人開倉救濟災民。潘世恩眼珠一轉,推托說:“開倉濟民,義不容辭,只是不巧得很,倉庫上月就空了!”
來人沉穩地一笑,說道:“那正好,下官就借來貯米吧!”他當即派手下將各倉加蓋封條,然后下令散發倉米賑濟災民。事后按市價償還了米錢,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
這位機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以禁毀鴉片名垂青史的林則徐。
進入十九世紀以來,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過剩,急需打開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而清政府實行閉關自守的政策,只許可在廣州一地同外國通商。中國的封建經濟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進口的工業品沒有銷路。外國商人于是轉向了罪惡的鴉片貿易。鴉片是一種摧殘人體的毒品,會使人吸食成癮,這就使鴉片交易始終保持著六倍以上的高額利潤。西方國家向中國全力傾銷鴉片,僅在道光帝執政的前十五年間,就造成了六千萬兩以上的白銀外流,全國染上煙癮的人口達二百多萬。
林則徐
面對國計民生的惡化,林則徐再也看不下去了。公元1838年9月,他在湖廣總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聲疾呼:如果再不嚴禁鴉片,那么幾十年后,中國幾乎沒有可以派出抵抗敵人的軍隊,而且沒有可以發軍餉的白銀,國家就被鴉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過鴉片,親身感受過洋煙的毒害,林則徐的警告使他觸目驚心。于是他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
公元1839年3月,林則徐到了廣州。外國煙販和勾結他們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沒有把他的到來放在心上。他們知道,清朝官員都愛錢,只要花上銀子,沒有過不了的關。于是,他們派怡和洋行的老板伍紹榮為代表,去求見林則徐,暗示賄賂的數目。
可這一回,煙販們的如意算盤打空了。林則徐聽完了來意,拍案而起,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錢,只要你的腦袋!”他命令伍紹榮回去告訴外國主子:限三天以內,把所帶的鴉片全部交官,并且簽立今后永遠不夾帶鴉片的保證書。如果膽敢違令,一經查出,貨物一律充公,販賣鴉片的商人一律處死。
英國大煙販顛地,是外國鴉片商人的頭目,手中還擁有走私武裝。他先是呈報了一千箱鴉片,妄圖蒙混過關。林則徐早就調查過海上商船的情況,知道他弄虛作假,下令傳訊顛地,對他提出警告。顛地回船后,繼續拖延時間,對緝私人員進行武力挑釁,于是林則徐決定逮捕他。
英商監督義律把顛地藏匿在商館里,拒不交出,還以戰爭叫囂相威脅。林則徐針鋒相對,封鎖了黃埔一帶的江面,又派兵包圍了商館。廣州百姓自愿參加巡邏,一防顛地潛逃,二防內_混入。商館斷水斷糧,義律再也無法頑抗,不得不同意交出所有船上的兩萬多箱鴉片。
林則徐派人在虎門海灘的高處,挖了兩個長寬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與大海相通。6月3日,林則徐率領廣東大小官員,前來監督銷毀收繳的鴉片。一箱箱鴉片被投入浸滿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鹽和生石灰,頓時池水沸騰,濃煙滾滾,鴉片化作了灰燼。成千上萬圍觀的群眾,發出了春雷般的歡呼聲。一批焚毀,沖刷干凈,又投入一批。就這樣,虎門銷煙整整持續了二十三天。
林則徐在查禁鴉片的同時,加強了海岸的軍事防備。他修固和增筑炮臺,在珠江口的海面上設置木排鐵鏈,還招募水兵,組織團練,發動民眾保衛海疆。虎門銷煙后,義律率英國兵船多次發起武力挑釁,都被中國軍隊擊退。
林則徐領導的禁煙斗爭,向世界顯示了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信心和能力。
民族英雄林則徐及事跡篇5
林則徐(1785~1850)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晚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慶九年(1804)中舉。十六年中進士。曾與龔自珍、魏源、黃爵滋等提倡經世致用之學。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鹽運使,江蘇按察使、江寧布政使。任上整頓鹽務、興辦河工、籌劃海運,采用勸平糶、禁囤積、放賑濟貧等措施救災撫民。后升任河東河道總督,親自實地查驗山東運河、河南黃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黃河由山東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蘇巡撫。江蘇旱澇災情嚴重,他上奏歷陳民間困苦,堅請緩征受災州縣漕賦;致力興修水利工程。為克服銀荒和利于貨幣流通,他反對一概禁用洋錢,提出自鑄銀幣的主張,為中國近代幣制改革的先聲。
十七年,升任湖廣總督。是時鴉片已成為嚴重弊害,黃爵滋上疏主張以死罪嚴懲吸食者。林則徐提出六條禁煙方案,并率先在湖廣實施。八月,他上奏指出,歷年禁煙失敗在于不能嚴禁。九月應召進京,力陳禁煙的重要性和禁煙方略。十一月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十九年正月抵廣州。他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等傳訊洋商,令外國煙販限期交出鴉片,并收繳英國躉船上的全部鴉片。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門海灘銷煙,20天中銷毀鴉片19179箱、2119袋,共計2376254斤。在此期間,林則徐注意了解外國情況,組織翻譯西文書報,供制定對策、辦理交涉參考。所譯資料,先后輯有《四洲志》、《華事夷言》、《滑達爾各國律例》、《澳門新聞紙》等,成為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林則徐大力整頓海防,積極備戰,購置外國大炮加強炮臺,搜集外國船炮圖樣準備彷制。他堅信民心可用,組織地方團練,在沿海招募水勇,操練教習。七月因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拒不交出殺害中國村民的英國水手,又不肯具結保證不再夾帶鴉片,他下令斷絕澳門英商接濟。義律訴諸武力,挑起九龍炮戰和穿鼻洋海戰。林則徐督師數敗英軍。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貿易。十九年十二月實授兩廣總督。鴉片戰爭開始后,英軍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驚恐求和,歸咎林則徐。九月被革職。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協辦海防。五月充軍伊犁。
他在伊犁協助辦理墾務,倡導水利,開辟屯田。又繪制邊疆地圖,建議兵農合一,警惕沙俄威脅。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陜甘總督,次年轉任陜西巡撫。二十七年升云貴總督。曾先后平息、鎮壓西北西南民族沖突和人民起義,整頓云南礦政。二十九年因病辭職歸籍。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壓農民起義,途中卒于潮州普寧縣(今廣東普寧北)行館。贈太子太傅,謚文忠。林則徐平生愛好詩詞書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鈔》、《云左山房詩鈔》、《使滇吟草》等。所遺奏稿、公牘、日記、書札等輯為《林則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