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的主要事跡材料
錢學森的主要事跡材料7篇
錢學森同志具有德馨品高的大家風范。他一生襟懷坦蕩、光明磊落,堅持原則、維護大局,嚴于律己、一身正氣,始終保持黨和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錢學森的主要事跡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錢學森的主要事跡材料(篇1)
在剛剛建立的新中國,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沒有實驗數據,他們就自己計算;沒有實驗器材,他們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沒有科技人才。他們就自己培養,總而言之,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全國人民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搞建設,團結一致創輝煌。
在導彈的研究建設當中,不僅錢學森,還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的畢生的精力。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張工農。軍人出身的張工農,勤奮刻苦,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成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張工農作為工農階級的代表,象征著為了祖國的騰飛,無數人都在積極向上的努力著。有這樣的干勁,讓人對新中國的導彈事業的騰飛,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錢學森,留美博士,在美國生活二十年,曾任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在美國有著很高的名氣和優越的生活,然而在祖國建設的召喚面前,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這些優越的待遇,并且通過了美國政府的重重險阻,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國后,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錢學森的主要事跡材料(篇2)
今天,我在《科學》里偶然看到了錢學森的故事,才知道他不但是個火箭專家,還非常愛國呢!
他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為了更好地報效祖國,又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深造學習,并于1936年轉入加州理工學院繼續學習,后來又拜著名的航空科學家馮·卡門為師,學習航空工程理論。錢學森學習十分努力,三年后便獲得了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錢學森很想回國報效祖國,可是美國不準他回國,美國的海軍次長金布斯說錢學森相當于五個師的兵力,就是槍斃了也不能讓他回到中國去。 但是后來,錢學森歷經千心萬苦,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并為我國“兩彈一星”的研發做出了巨大的貢現。
看了這篇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許多像錢學森一樣熱愛祖國的人,他們有的把自己的錢捐給國家搞建設,有的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謀發展,有的甚至為了國家的利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馬上快到國慶六十周年了,我不由的問自己,我們又該如何的熱愛自己祖國呢?我想作為一個學生,我們首先要學好課本,打好基礎,將來才能跟好的報效祖國。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讓我們想想像錢學森那樣熱愛祖國的人們吧,還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錢學森的主要事跡材料(篇3)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錢學森知道了這個好消息,就要立刻回國,他情愿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也要回歸祖國。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希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低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讓他離開。”讀到這里,我想大家氣得心里咚咚跳,牙齒咬得咯咯響,太可惡了!
“我是中國人,我要報效祖國。”最后,錢學森終于克服了重重困難,投入了祖國的懷抱中,和人民共同呼吸,共同患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心只想著報效自己最摯愛的祖國。
然后,“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飛上了天空,第一枚州際導彈發射成功。”錢學森傾注大量的心血。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里至少向前推進20年。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導彈之王”。
“我是中國人,我要報效祖國。”我想:錢學森爺爺一句簡單而普通的話,卻讓我們大家讀完這故事后從心底涌出天大的自豪感,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錢學森爺爺的敬佩之情。當然,我們作為新一代的中國少年更要努力學習,長大后向錢學森爺爺一樣報效祖國,把祖國的明天建設更好!
無論你是怎樣的人,心里都要眷戀著祖國,心里首先要想著報效祖國,熱愛祖國。
錢學森的主要事跡材料(篇4)
今天下午班會課我們看了介紹中國偉大科學家錢學森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他的生平。
記憶最深的是電影里他對美國人說的“我回到中國,還可以種蘋果,沒有我不能做的,只要我想做”回到祖國后,為了國家的事業發展,他整日不著家的工作,近乎偏執的堅持,終于迎來了最終的成功。
到了發射的那一天,他想到他與那些美國人的對話,說道“這就是我所種下的蘋果。”這便證明了:只要你想做,肯下功夫,絕對沒有做不到的。我想,在我們學習中,也應做到這樣:敢于努力,敢于拼搏,你愿意,你去嘗試,那么你也可以做到。
這只是對錢學森的一段正面描寫,影片中還有很多側面描寫,如,一些將士們對他的崇拜,還有一群崇拜他的小戰士們跑過來看錢學森的鏡頭,錢學森說:“我和你們一樣,是個老兵,我們是戰友啊”突出了他的謙遜。
不過最為人熟知的還是他在歸來前備受美國政府迫害的故事,面對美國的迫害,錢學森毫不妥協,一心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回國!”,為了國家的核事業,他選擇放棄在美國施展才華的機會,聽過道路上的坎坷,堅持自己回國的信念,終于在五年后回到了祖國。當然,這種作為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在別人身上也能看到,如,鄧稼先。
現在有許多人都出國留學,也有學成歸來的,但在當時,可能不會有誰想回到條件并不好的地方,但錢學森腦子里此時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回國,無論怎樣都阻止不了他回國,可見他的愛國心有多么強烈。
我們也許成為不了像他那樣的大科學家,但他的愛國之心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作為一個普通的學生,我們也可以盡一份愛國之心,努力學習,服務祖國。
錢學森的主要事跡材料(篇5)
人活著究竟為了什么?這個問題已困擾我好久了,直到我看了影片《錢學森》后,我終于明白了——活著就要“發光發熱”!
原來我并不熟悉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觀看了這個影片后,錢學森先生才真正走進了我的生活。我才了解到先生原來有這樣一段往事:他曾被美國拘禁了5年,只因為錢學森先生知道了新中國的成立,想回國為自己的國家效力,而他實在太有才華了。美國曾想用名利留住錢老——聘請錢學森先生為終身教授。而錢學森先生只想著回到自己祖國的懷抱,直到通過多方努力,先生才回到了魂牽夢縈的組國。
“不管怎樣,也要回到祖國,為祖國盡一份綿薄之力。”錢學森先生的事跡讓我十分感動,一個人愛國竟到了如此地步。先生的行為啟示了我:只要活著,就要自己的祖國人民服務,就要為祖國出力!
錢學森先生回國之后,更做出了革命性的創舉,第一顆原子彈的升起是意味著我國的進步,沙漠中的巨響讓全國人民為之一震……先生為我國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愧為我們中國的“導彈之父”!他不知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看到這里,我思潮起伏……
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一個愿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漢子;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一個精忠報國的將軍;有“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陸游,一個心懷天下的詩人……如今,我們敬愛的錢學森先生,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金錢、地位、名譽,用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來報效祖國!
錢學森的主要事跡材料(篇6)
錢學森和蔣英真摯相愛、至誠相待,一同去美國,又一同選擇回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5年在美的軟禁生活并沒有消磨掉錢學森和蔣英夫婦返回祖國的堅強意志。在這段灰暗的日子里,錢學森與蔣英共同演奏古典室內音樂,以排除寂寞與煩悶,走向錢學森夫婦情感的共鳴,它是一種力量,它代表了這對不屈的夫婦的一種意志,一種品格,他們從這音樂中領悟到的是一種發自心底的信心和動力。
40多年里,每當蔣英登臺演出,或指揮學生畢業演出時,她總喜歡請錢學森去聽、去看、去評論。錢學森也喜歡把所認識的科技人員請來欣賞,大家同樂。有時錢學森工作忙,蔣英就錄制下來,放給他聽。如果有好的交響樂隊演奏會,蔣英也總是拉錢學森一起去聽,把這位科學家、“火箭迷”帶到音樂藝術的海洋里。他們的結婚“信物”——黑色三角鋼琴,在蔣英的據理力爭下,最終與他們一起回到了祖國。這架三角鋼琴也因此成為錢學森和蔣英歷經風雨、沐浴幸福的見證。
每當聽到蔣英的歌聲,錢學森總能感到一種美好的賜予。于是,他呼吁:讓科學與藝術聯姻吧,那將會創造奇跡!
受到官場一些不良習氣的影響,當今中國一些原本做學問的人也向“裸官”們學習,將自己的親屬放在境外,這些人不可能有完滿的家庭生活體驗,也不可能有真誠的信仰,更不可能對國家和民族切實擔當責任,這些因素共同的影響是“裸學者”是難以做好學問的。因此,每個真誠獻身人民幸福事業的人,先要保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錢學森的主要事跡材料(篇7)
《錢學森》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錢學森傳奇的一生。錢學森是我國杰出的科學人物,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上世紀四十年代,錢學森去美國留學,他曾經擔任過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有一位將軍這樣評價他: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三五個師的兵力。雖然錢學森人在美國,但是他的心里卻想著祖國。他有著一個強烈的愿望:早日回歸祖國,用自己的專長為國家建設服務。然而,錢學森回國的路程并非一帆風順。美國人意識到錢學森有著巨大的價值,對他回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這反而使錢學森摯愛祖國的赤子之心更加熾熱。他日夜思念著祖國,不斷地與美國移民局做斗爭。
一天,錢學森擺脫特務的監視,在寄給親戚的信中,夾帶了一封寫在香煙紙上給黨中央領導的信,請求祖國幫助他早日回歸。在祖國的關懷和支持下,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里。
錢學森回到祖國后,帶領科研人員從仿制入手,根據中國現有的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又帶領科研人員不分晝夜地工作,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并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了中國第一枚核導彈!在中國史上創造了奇跡,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
錢學森出國時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學會,然后帶入中國,為國建設作出貢獻。這是多么高尚的情懷呀!錢學森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像他那樣熱愛祖國,熱愛生活,不斷地刻苦學習,為祖國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